憲法壓力測試:川普第二任期對行政權力界限的衝擊與USAID先例

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存續危機

· 權力結構-美國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5年2月10日,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宣誓就職其第二任期的短短三週內,一場旨在系統性挑戰並重塑美國總統權力邊界的運動,正以驚人的速度展開。這場行動並非零散的政策調整,而是一次經過精心策畫、旨在測試國會與法院制衡能力的全面攻勢。其首要的試驗場,便是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一個長期以來負責執行美國對外援助計畫的獨立聯邦機構。川普政府在短時間內,下令將USAID併入國務院、將其全體員工置於行政休假狀態,並試圖凍結國會已撥付給各聯邦機構的法定資金。這些舉動不僅直接挑戰了現行法律,更被廣泛視為其解構聯邦行政體系宏大計畫的序幕。若此一「解構劇本」在USAID的案例上得以成功且不受制衡,它將可能被複製到環境保護署、教育部等一系列政府機構之上。

面對行政部門如此激進的擴權行為,美國憲法所設計的制衡體系正經受著嚴峻的考驗,其回應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化。在立法部門,由共和黨控制的國會,不僅未對總統侵蝕其「錢包權」(Power of the Purse)的行為進行抵制,反而展現出默許甚至支持的姿態。部分國會議員公開表示,總統的行動是多年來所期盼的、旨在約束失控的聯邦官僚體系的必要之舉。這種黨派忠誠度超越機構職責的現象,使得國會這一傳統上的關鍵制衡力量,在當前局面下處於事實上的「缺席」狀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司法部門迅速成為了阻擋行政權力無限擴張的主要防線。在多個由公民組織與受影響公務員提起的訴訟中,聯邦法院已火速頒布多項臨時禁制令,叫停了政府凍結資金、非法解僱員工、以及廢除「出生公民權」等一系列被認為明顯違法的行政命令,從而暫時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然而,法院的初步干預,僅僅是這場憲政對峙的開端。川普政府的深層策略,是將這些法律戰役,逐步推向其認為意識形態上更為有利的最高法院。在提名了三位保守派大法官之後,本屆政府內部存在一種強烈的信念,即現今的最高法院,可能會願意推翻過去數十年來限制總統權力的相關判例,轉而支持一種更為寬泛的行政權力理論。其中的核心戰場,便是圍繞1974年《國會預算暨截留控制法》(Impoundment Control Act of 1974)的合法性辯論。法律專家普遍認為,當前的一系列行動,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邊界測試」,旨在探明最高法院的底線。然而,這整個制衡體系,都建立在一個根本性的前提之上:即行政部門最終會服從法院的裁決。一旦總統選擇公然無視最高法院的最終判決,那將標誌著美國將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真正的憲法危機,其後果將遠超單一機構的存廢。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宣誓就職其充滿爭議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後,唐納·川普的行政當局以一種被外界形容為「行動的消防水龍帶」(fire hose of action)的方式,迅速展開了一系列旨在重塑美國政府權力格局的激進措施。這些行動的目標,不僅是為了快速兌現其競選承諾,更深層的目的,在於系統性地測試、挑戰並試圖突破由美國憲法、國會立法及法院判例共同劃定的總統權力傳統界限。在這場全面性的權力邊界測試中,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成為了第一個被用作解構實驗的對象。

USAID劇本:一套解構聯邦機構的標準流程

美國的聯邦政府體系,是一個基於三權分立與法律程序的複雜結構。國會負責起草法案,明確各個行政機構的職責與使命,並透過年度撥款法案,為其提供執行任務所需的資金。行政機構的公務員,則依據國會的授權與預算,來具體執行各項計畫。總統作為行政部門的最高首長,負責監督這些機構的運作。

然而,在川普第二任期的最初幾週內,這套行之有年的運作模式遭到了直接的衝擊。針對USAID,政府採取了多管齊下的解構步驟:

人事清洗: 在沒有明確法律依據的情況下,解僱了數百名USAID員工,並史無前例地命令該機構所有雇員進入無限期的「行政休假」狀態,事實上癱瘓了整個機構的運作。

機構重組: 單方面下令,將USAID這一依法設立的獨立機構,併入由其親密盟友、國務卿馬可·魯比歐(Marco Rubio)領導的國務院之下。

資金凍結: 更為廣泛地,總統透過其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下令全面凍結國會已批准撥付給USAID及其他聯邦計畫的資金。

這些行動被法律專家普遍認為,是對現行法律的公然違背。總統解僱聯邦公務員的權力,受到民事服務法規的嚴格限制。重組或撤銷一個由國會立法設立的機構,同樣需要國會的批准。而最核心的衝突,則發生在資金的控制權上。

錢包的戰爭:《截留控制法》的憲政對峙

總統單方面拒絕執行國會撥款的行為,在美國歷史上曾引發過嚴重的憲政危機。最著名的案例發生在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任內,他曾以政策分歧為由,拒絕使用國會為特定計畫撥付的數十億美元資金。為了回應尼克森的擴權行為,國會在1974年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國會預算暨截留控制法》。

該法案明確規定,總統無權單方面拒絕使用或凍結國會撥付的資金。如果總統希望暫緩或取消某項支出,他必須正式通知國會,並在45天內獲得國會的批准。若國會不予批准,行政部門就必須依法執行撥款。—這部法律,是後水門事件時代國會為遏制「帝王式總統」(Imperial Presidency)而設立的最重要的法律工具之一—。

如今,川普政府正直接挑戰這部法律的合憲性。其任命的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一位「2025計畫」(Project 2025)的起草者,已公開宣稱《截留控制法》本身就是違憲的。他們所持的法律觀點是,國會的撥款法案僅僅設定了支出的「上限」,而總統作為國家的「執行長」,擁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這些資金是否被有效地用於實現計畫目標,並有權在認為計畫存在問題時「截留」資金。這場關於資金控制權的法律戰,已不僅僅是府會之間的政策分歧,而是對國會最根本權力「錢包權」的直接挑戰。

缺席的制衡:一個選擇順從的國會

在美國的三權分立設計中,國會本應是制衡總統權力的第一道,也是最強有力的防線。國會可以透過舉行聽證會、拒絕總統的內閣提名、通過新的立法來進一步限制總統權力,甚至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啟動彈劾程序。

然而,在當前的政治現實中,這道防線似乎已經失效。由總統所屬的共和黨所控制的參眾兩院,對行政部門的一系列擴權行為展現出了高度的容忍。國會中的共和黨領袖公開為總統辯護,稱其行動並非「權力攫取」,而是實現其競選承諾、整頓臃腫官僚體系的合法舉措。這種將黨派利益置於憲法監督職責之上的態度,使得行政部門得以在缺少立法部門有效制約的情況下,更加大膽地推進其議程。

司法的防線:從下級法院到最高法院的決戰

在國會選擇沉默的背景下,聯邦法院成為了維護憲法秩序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防線。在針對政府各項爭議性命令的訴訟中,下級聯邦法院的反應是迅速而果斷的。法官們接連頒布了多項禁制令,暫時阻止了政府凍結資金、將USAID員工停職、以及廢除出生公民權等行為。一位由川普本人在第一任期內任命的法官,也裁定政府將USAID員工置於行政休假的命令可能違法。

這些判決清晰地表明,從現行法律與判例的角度來看,政府的諸多行為是站不住腳的。然而,川普政府對在下級法院的失利似乎並不在意。其真正的目標,是將這些官司一路打到聯邦最高法院。

這是一場精心計算的法律賭局。政府的法律團隊寄望於,由三位川普親自任命的大法官所構成的保守派多數,可能會願意重新審視乃至推翻過去的判例,採納一種更為偏向行政部門的、對總統權力更為寬泛的解釋。他們希望最高法院能夠認可其關於《截留控制法》違憲的主張,並授予總統對行政部門近乎絕對的控制權。

在憲法危機的邊緣

美國的整個政府體系,其穩定運作仰賴於一種不成文的慣例與共識:即各個政府分支,無論對判決結果多麼不滿,最終都會尊重並遵守法院的最終裁決。即便是在第一任期內,川普總統也遵守了那些他公開抨擊的法院命令。

然而,其第二任期行政當局的言論,正顯露出動搖這一基石的危險跡象。其副總統公開質疑法官的權威,聲稱「任何法官都不應被允許做出那樣的決定」。這種對司法獨立性的公開藐視,引發了法律界最深層的憂慮。

法律專家們一致認為,真正的憲法危機,將在總統選擇公然無視並拒絕執行最高法院的直接命令的那一刻到來。屆時,法院將無力自行強制執行其判決,而國會若依舊選擇不作為,美國的法治將面臨自內戰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USAID的存廢,本身固然重要,但它在當前的憲政劇碼中,更像是一個象徵性的棋子。這場鬥爭的真正賭注,是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未來。如果總統在這場對決中獲勝,成功地確立了其單方面解構行政機構與控制國家錢包的權力,那麼美國的治理模式,將發生一次從根本到枝節的質變。

資料來源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The Impoundment Control Act of 1974: What Is It? Why Does It Matter? (Published February 2024)
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R/R46233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The President’s Constitutional Girding for the Project 2025 Mandate (Published May 2024)
https://www.heritage.org/conservatism/commentary/the-presidents-constitutional-girding-the-project-2025-mandate

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 The Unitary Executive Theory: A Danger to Democracy (Updated January 2025)
https://www.brennancenter.org/our-work/research-reports/unitary-executive-theory-danger-democracy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What is a Constitutional Crisis? (Published December 2024)
https://www.americanbar.org/groups/public_education/publications/insights-on-law-and-society/2023/fall/what-is-a-constitutional-crisis/

Lawfare: The Legal Limits of Presidential Authority Over Federal Agencies (Published October 2024)
https://www.lawfaremedia.org/article/the-legal-limits-of-presidential-authority-over-federal-agencies

Brookings Institution: Partisanship and the Decline of Congressional Oversight (Published June 2024)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partisanship-and-the-decline-of-congressional-oversight/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 About Us - Our History
https://www.usaid.gov/about-us/our-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