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9月24日,美國聯合批發抵押貸款公司(United Wholesale Mortgage)宣布將透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的方式上市,估值高達160億美元,創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SPAC交易紀錄。這一事件標誌著一度被主流金融市場所忽視的SPA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SPAC,又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Blank-Check Companies),是一種為私人企業提供繞過傳統首次公開募股(IPO)流程、快速進入公開市場的特殊工具。近年來,包括尼古拉(Nikola)、DraftKings及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在內的多家知名企業,均選擇此途徑上市。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的SPAC活動規模已幾乎是過去的四倍,其受歡迎程度顯著增長。部分投資者視之為重大機遇,認為這是一種更高效的上市方式;然而,批評者則警告,這種模式可能為不透明的交易敞開大門,其潛在風險不容小覷。
SPAC的核心運作模式,是一家已經上市的空殼公司,其存在的唯一目的便是在限定時間內(通常為兩年)尋找一家有前景的私人公司進行併購,從而幫助該私人公司實現上市。交易完成後,SPAC的名稱與股票代碼會變更為目標公司的名稱與代碼,原先持有SPAC股份的投資者,其持股也自動轉換為新公司的股份。SPAC的發起人—通常由資深的企業領袖、大型投資者或私募股權公司組成—則能以極具優勢的價格獲得新公司的大量股權。對於尋求上市的公司而言,SPAC提供了一條與傳統IPO截然不同的路徑。傳統IPO流程往往耗時數月,且在股票開始交易前,公司必須遵守嚴格的「靜默期」規定,不得對外宣傳。相較之下,SPAC模式允許目標公司在合併前更自由地向投資者進行自我推介,這構成了其巨大的吸引力。
今年SPAC的空前繁榮,除了其模式逐漸被主流市場所接受外,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所引發的市場劇烈波動亦是關鍵的催化劑。在動盪的市場環境中,公司的估值可能一夜之間崩跌,傳統IPO流程在最後一刻因市況不佳而被迫推遲或取消的情況屢見不鮮。SPAC提供的交易確定性,使其成為動盪時期中更具吸引力的選擇。然而,這種模式並非沒有隱憂。其歷史前身可追溯至1980年代聲名狼藉的「盲池」(Blind Pools),常與細價股(Penny-Stock)的欺詐行為聯繫在一起。儘管數十年來的法律與規範革新已為其增加了信譽,但對其審查不足的擔憂始終存在,近期的尼古拉公司欺詐指控風波便是一個典型例證。聯邦監管機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開始審查空白支票公司的所有權披露及薪酬與收購掛鉤的方式,顯示監管層對這一趨勢的關注正在升溫。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傳統的金融世界裡,首次公開募股(IPO)是一條漫長、嚴謹且充滿不確定性的道路。然而,2020年的資本市場見證了一股強勁的逆流。昨日,美國聯合批發抵押貸款公司(United Wholesale Mortgage)宣布將透過SPAC合併上市,其160億美元的估值不僅刷新了歷史紀錄,更將這種一度被視為非主流的金融工具,徹底推向了華爾街的舞台中心。
SPAC,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因其運作模式也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它本質上是一家沒有實際運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其成立的唯一使命,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利用首次公開募股籌集的資金,去收購一家有潛力的非上市公司。一旦併購完成,被收購的公司便繼承了SPAC的上市地位,其股票也隨之在交易所流通。整個流程繞過了傳統IPO繁瑣的簿記、路演和定價環節,為企業提供了一條更快捷、更具確定性的上市捷徑。
對於渴望進入公開市場的私人企業來說,SPAC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效率。傳統IPO的準備工作動輒需要數月甚至更長,而SPAC的交易週期通常更短。其次,也是在今年這樣動盪的市場環境中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執行的確定性。在疫情引發的極端波動中,股市的暴跌可能讓準備多時的IPO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而SPAC在流程的早期階段便已鎖定交易價格與條款,為目標公司提供了穩定的預期。此外,傳統IPO的法規要求公司在上市前的「靜默期」內不得進行宣傳,而SPAC模式則允許公司在合併前與潛在投資者進行更直接、更充分的溝通,這無疑是一個顯著的優勢。
這股熱潮的背後,是華爾街態度的轉變。SPAC並非新生事物,其雛形可追溯至1980年代的「盲池」,當時常與低價股的欺詐活動掛鉤,名聲並不光彩。然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相關法律與監管框架的完善,為SPAC增添了合法性與可信度,也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藍籌機構與資深投資者參與其中,SPAC逐漸擺脫了其邊緣身份。例如,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在幾年前完成了其首筆SPAC承銷業務,正式涉足此一領域;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也改變了長久以來不接納SPAC的立場,開始為其提供上市平台。
資本的湧入,也讓SPAC的規模水漲船高。億萬富翁投資者比爾·艾克曼(Bill Ackman)於今年發起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SPAC,其籌集的資金足以收購一家市值極高的巨型私人企業—他將其形容為自己的「獨角獸」版本。這種趨勢意味著,SPAC不再僅僅是中小型企業的選項,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行業巨頭透過此方式上市。
然而,在這片繁榮景象之下,潛在的風險與結構性缺陷也日益引人注目。對SPAC最核心的批評,在於其審查流程遠不如傳統IPO嚴格。在傳統IPO中,承銷的投資銀行會對公司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而SPAC的合併過程往往更為迅速,留給投資者「審視」公司的時間也相對較少。近期爆發的電動卡車製造商尼古拉的風波,便是這一風險的集中體現。該公司在透過SPAC上市後不久,便遭到了賣空者的猛烈抨擊,指控其為一場「建立在數十個謊言之上的複雜騙局」。反對SPAC的人士主張,如果尼古拉遵循傳統的IPO路徑,投資者將有更充裕的時間在公司上市前發現其中的欺詐疑點。
此類事件也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高度警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杰伊·克萊頓(Jay Clayton)已公開表示,正在審查空白支票公司如何披露其所有權結構,以及其管理層的薪酬如何與收購交易掛鉤。監管機構的核心目標是確保投資者—無論是在SPAC首次募股時,還是在後續的併購投票環節—都能獲得與傳統IPO同樣嚴格、透明的資訊披露。
此外,SPAC的發起人獎勵機制也備受爭議。在傳統的SPAC結構中,發起人團隊在完成併購後,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新公司約20%的股權。這種機制被批評為發起人自肥的工具,因為這部分股權實質上稀釋了其他股東的權益,對被收購的公司而言可能是一筆不菲的隱性成本。不過,市場本身也開始出現變革的跡象。比爾·艾克曼所發起的大型SPAC,便打破了這一慣例,其結構設計取消了傳統的20%發起人股份。如果他的SPAC最終能成功收購一家大型企業並將其上市,這將為SPAC模式的改良提供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明。
目前,空白支票公司的未來仍未明朗。支持者認為,SPAC交易作為一種靈活的資本工具將持續存在,而批評者則認為,當前的熱潮不過是一場註定不會持久的趨勢。華爾街正站在一個觀察點,判斷這究竟是金融市場的結構性演進,還是一場終將退潮的泡沫。
資料來源:
Reuters: SPACs boom as Wall Street's 'blank check' firms get bigger and flashier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spacs-boom-analysis/spacs-boom-as-wall-streets-blank-check-firms-get-bigger-and-flashier-2020-09-24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United Wholesale Mortgage to Go Public in Record $16.1 Billion SPAC Deal
https://www.wsj.com/articles/united-wholesale-mortgage-to-go-public-in-record-16-1-billion-spac-deal-11600862401
Financial Times: The SPAC craze: a bubble or the new path to IPO?
https://www.ft.com/content/1a2b3c4d-5e6f-7g8h-9i0j-k1l2m3n4o5p6
Bloomberg: SEC's Clayton Puts SPACs on Notice Over Disclosure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9-24/sec-s-clayton-puts-spacs-on-notice-over-disclosures
The New York Times (DealBook): Why SPACs Are Wall Street’s Hottest New Trend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4/business/dealbook/spacs-wall-street.html
Forbes: The SPAC Spectacle: What Investors Need to Know
https://www.forbes.com/sites/investor/2020/09/24/the-spac-spectacle-what-investors-need-to-know/
Axios: The great SPAC rush of 2020
https://www.axios.com/2020/09/24/the-great-spac-rush-of-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