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9月28日,當全球仍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陰影下掙扎時,一篇標題為「2020:全球大流行中的虛擬峰會之年」(2020: The year of virtual summits amid global pandemic)的報導,為這段史無前例的國際關係實踐,下了一個精準的註腳。這一年,從聯合國大會到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從金磚國家會議到亞太經合組織(APEC)論壇,幾乎所有備受矚目的高層級多邊外交活動,都被迫從裝飾華麗的會議大廳,遷移到了由視訊鏡頭、麥克風與網絡線纜所構成的虛擬空間之中。這場由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所催生的、非自願的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會議形式的改變,它更構成了一場對傳統外交藝術與實踐的深刻實驗。一方面,虛擬峰會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與靈活性,確保了國際社會在危機時刻的溝通渠道得以維持,甚至在某些緊急議題上展現了快速反應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也以一種無可辯駁的方式,暴露了螢幕對螢幕的交流,在處理複雜、敏感的國際事務時所存在的根本性局限。
在這場全球性的外交實驗中,虛擬平台的優勢顯而易見。首先是其無可比擬的成本效益與可及性。各國無需再為龐大的代表團支付高昂的差旅與食宿費用,領導人也得以在不離開本國首都的情況下,參與全球對話,這極大地降低了外交活動的財政與時間成本。其次,它在應對突發全球危機時,展現了卓越的靈活性。例如,2020年3月,沙烏地阿拉伯便迅速召開了一場G20領導人特別虛擬峰會,協調各國應對疫情的初步經濟衝擊,這種快速反應在傳統的峰會籌備模式下幾乎是不可能的。此外,虛擬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會議的包容性,使得更多技術官僚與專家,能夠更容易地參與到特定議題的討論中,而不受代表團名額的限制。
然而,隨著虛擬峰會成為常態,其深層次的缺陷也日益凸顯。外交,尤其是在最高領導人層級,從來不僅僅是正式議程上的發言與談判。那些在會議間隙的走廊交談、晚宴上的非正式碰杯、以及精心安排的「偶遇」式雙邊會晤—即所謂的「走廊外交」—往往才是打破僵局、建立個人互信、探測對方底線的關鍵所在。這些微妙的、充滿人際互動溫度的環節,在虛擬世界中被徹底抹除。螢幕上的交流,使得領導人之間的互動,變得高度格式化與腳本化,更像是一場場預先錄製的獨白,而非能夠產生化學反應的真實對話。非語言訊息的缺失、網絡延遲帶來的尷尬,以及對網路安全的深切憂慮,都使得在虛擬空間中建立解決最棘手問題所需的信任與默契,變得異常困難。因此,2020年所揭示的,不僅是科技在維持全球溝通上的巨大潛力,更是人類面對面互動在處理最高級別國家事務中,那份不可替代的、根本性的價值。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實驗
2020年,一個將被歷史長久銘記的年份。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風暴,凍結了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轉。國際航班停飛,邊境關閉,城市封鎖。對於一個高度依賴人員流動與面對面接觸的領域—國際外交—而言,這無異於一場釜底抽薪式的衝擊。數十年來,以各國領導人乘坐專機、穿梭於世界各大都市、在鎂光燈下握手合影為標誌的峰會外交,在一夜之間,變得不再可能。
然而,全球性的挑戰並未因病毒的肆虐而暫停。從迫在眉-眉睫的全球衛生合作、瀕臨衰退的世界經濟,到持續發酵的地區衝突與氣候變遷,無一不在呼喚著國際社會的集體應對。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各國的外交官與領導人們,被迫轉向他們書桌上的筆記型電腦螢幕,開啟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全球性實驗。正如一篇報導的標題所概括的那樣,2020年,成為了「全球大流行中的虛擬峰會之年」。
從3月份沙烏地阿拉伯緊急召集的G20領導人特別峰會,到9月份聯合國成立七十五年來首次以線上形式舉行的年度大會;從俄羅斯主辦的金磚國家與上合組織峰會,到馬來西亞主持的亞太經合組織論壇,幾乎所有重要的多邊議程,都被壓縮進了Zoom、Teams或Webex的視訊會議視窗之中。領導人們熟悉的合影照片,被一張張由數十個頭像方格組成的螢幕截圖所取代。這場被迫的數位轉型,不僅改變了外交的場景,更深刻地觸及並考驗了國家間交往的本質。它既展現了科技在維繫全球對話方面的驚人潛力,也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揭示了傳統外交實踐中那些無形卻至關重要的元素,其價值究竟為何。
螢幕上的效率與新秩序
在實驗的初期,虛擬外交展現出了令人驚訝的正面效益。最顯而易見的,是其無與倫比的效率與經濟性。傳統的一場大型國際峰會,往往意味著數千人的跨國旅行,數百架次的專機起降,以及數以百萬計美元的安保、後勤與接待開銷。這一切,在2020年戛然而止。各國領導人只需從書房或辦公室,步行至鏡頭前,即可「出席」一場全球會議。這不僅為各國本已因疫情而捉襟見肘的財政,節省了巨額開支,也極大地減少了峰會相關的碳足跡。
更重要的是,虛擬平台在應對突發性全球危機時,顯示出傳統模式無法比擬的敏捷性。2020年3月26日,在疫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恐慌、各國各自為戰地關閉邊境之際,輪值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召集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各國領導人透過螢幕達成了穩定經濟、分享資訊、支持世衛組織等一系列重要共識,為當時極度混亂的全球局勢,注入了一絲寶貴的協調與確定性。這種在數天之內便能組織一場全球最高級別的危機應對會議的能力,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此外,虛擬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外交的某些層級與物理限制。一場關於特定技術議題的討論,如今可以輕易地邀請身處不同大陸的相關領域專家直接加入,而無需將他們納入人數有限的官方代表團。對於那些因財政或人力限制而難以派出龐大代表團的較小國家而言,虛擬峰會也為它們提供了更為平等的參與機會。
「走廊外交」的消逝與信任的真空
然而,隨著新鮮感的褪去與虛擬會議成為常態,「螢幕外交」的根本性缺陷也日益暴露無遺。外交,尤其是在涉及複雜利益折衝與高度敏感議題的談判中,其藝術不僅僅在於會議廳內的公開發言,更在於會議之外的非正式互動。
在任何一場傳統的峰會中,真正的進展,往往發生在那些不被記錄的「間隙」之中。在等待會議開始前的片刻寒暄,在茶歇時端著咖啡杯的低聲交談,在通往宴會廳的走廊上一次看似不經意的「偶遇」,乃至在洗手間裡的短暫交流—正是這些被統稱為「走廊外交」的非正式互動,構成了峰會外交的精髓。在這些場合,領導人與外交官們能夠以更為鬆弛、更具個人色彩的方式,建立私人情誼,試探對方真實的立場與底線,傳遞無法宣之於口的微妙信號,並為陷入僵局的談判,尋找富有創意的解決方案。這是建立信任、彌合分歧、達成妥協的關鍵過程。
然而,在虛擬峰會那被嚴格議程與固定發言順序所框定的矩陣式視窗中,「走廊外交」的空間被徹底壓縮為零。會議的開始與結束,都只是一次點擊。領導人之間,除了輪流對著鏡頭宣讀事先準備好的講稿,幾乎沒有任何進行自發性、非正式交流的可能。這使得高層級的互動,變得異常僵硬、疏離和缺乏人情味。
這種信任的真空,對於處理高度對抗性的議題,其後果是災難性的。當雙方本就缺乏互信時,螢幕上的互動,只會加劇猜疑。對方的一個不自然的停頓,究竟是網絡延遲,還是在猶豫、在掩飾?一個模糊的表情,是因為影像品質不佳,還是另有深意?非語言訊息—如身體姿態、眼神交流、現場氣氛—這些在傳統談判中至關重要的判斷依據,在數位世界中被極大地削弱了。
其結果是,2020年的虛擬峰會,大多演變為了一場場精心編排的「表態大會」。各國領導人將其視為一個向國內民眾與國際社會展示立場的公共關係平台,而非一個真正解決問題的談判場所。會議的成果,往往是一份份充滿了最大公約數式漂亮辭藻、卻缺乏實質性妥協與突破的聯合公報。這種形式—一場在數位虛空中進行的、莊嚴的獨白遊行—其功用更多是為了讓領導人為國內受眾表演,而非從事解決國際難題所必需的、艱難的、無劇本的真實工作。
未來的形態:混合式外交的興起?
在經歷了這場長達一年的大規模實驗之後,一個問題自然浮現:後疫情時代的外交,將會是什麼樣子?世界是否會完全回到過去的模式,抑或虛擬外交將成為一種新常態?
從2020年底的觀察來看,答案似乎介於兩者之間。一方面,這次實驗以一種反證的方式,深刻地凸顯了面對面外交的不可替代性。沒有任何一位資深外交官會相信,像氣候變遷、核不擴散、重大貿易爭端這樣極度複雜的議題,能夠僅僅透過視訊會議就達成有意義的、可持續的協議。這些議題的解決,最終仍需仰賴領導人們共處一室,在長時間的、充滿人際博弈與化學反應的艱苦談判中,才能覓得突破。
另一方面,虛擬會議在處理某些特定類型事務上的效率與便捷性,也得到了普遍認可。因此,一種「混合式」(Hybrid)的外交模式,很可能成為未來的趨勢。日常的工作層級磋商、信息分享會議、技術性專家小組討論,乃至大型峰會的籌備會議,都可能更多地轉向線上進行,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然而,那些最高級別的、旨在做出最終決策、建立最高層互信的元首峰會,則依然會被保留為一種珍貴的、不可或缺的面對面交流形式。
關於「在場」重要性的昂貴課程
「2020:全球大流行中的虛擬峰會之年」,這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標記,它更是一場對全球治理與國家交往藝術的深刻壓力測試。這場測試證明,現代科技雖然可以確保國際社會的溝通機器在物理隔離的狀態下,依然能夠持續運轉,但它也暴露了這種溝通的質量與深度,存在著難以逾越的上限。
科技可以促進溝通(communication),卻無法替代交談(conversation)。它可以傳遞信息(information),卻難以建立信任(trust)。2020年的經歷,以一種極其昂貴的方式,為全世界的外交官與政治家們,上了一堂關於「在場」(presence)之重要性的必修課。在一個由人類所構成、充滿了微妙情感與複雜利益的世界裡,解決最艱難的問題,最終依然需要回歸到最古老的方式:共處一室,直視對方的眼睛。
資料來源
The Economic Times: 2020: The year of virtual summits amid global pandemic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politics-and-nation/2020-the-year-of-virtual-summits-amid-global-pandemic/articleshow/78368767.cm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Diplomacy Goes Virtual: The Pros and Cons of Online Summits
https://www.cfr.org/in-brief/diplomacy-goes-virtual-pros-and-cons-online-summits
The Guardian: 'Zoom diplomacy': how coronavirus is shaking up world politic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apr/16/zoom-diplomacy-how-coronavirus-is-shaking-up-world-politics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Is Virtual Diplomacy Here to Stay?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0/09/24/is-virtual-diplomacy-here-to-stay-pub-82782
Chatham House: Is COVID-19 the End of 'Summit Diplomacy' as We Know It?
https://www.chathamhouse.org/2020/05/covid-19-end-summit-diplomacy-we-know-it
The Diplomat: The End of Handshake Diplomacy
https://thediplomat.com/2020/04/the-end-of-handshake-diplomacy/
UN News: General Assembly concludes unprecedented virtual session, as new President opens 75th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0/09/107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