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2025天津峰會的起點:中國以上合組織為舞台,開始擘畫全球權力爭鋒

開發銀行到全球治理倡議,中國習近平領導力的宣揚響鈴

· 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權力結構-中國,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5年9月3日,在對剛剛於天津落幕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年度峰會的分析中,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專家Henrietta Levin指出,這次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峰會,是一場旨在推進北京「建立一個新國際秩序」宏大願景的精心佈局。這個新秩序的特徵,將是「對中國利益的更大尊重」、「對中國專制政治體系更友好的規範」,以及最終「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在天津,習近平不僅透過召集包括十個成員國、眾多夥伴國及聯合國秘書長在內的廣泛參與者,展現了其強大的國際號召力,更藉由峰會的平台,宣布了兩項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舉措:一是成立醞釀已久的上合組織開發銀行;二是首次提出了名為「全球治理倡GIL)的全新倡議。這兩項成果,共同標誌著中國正試圖將上合組織,從一個以區域安全為主的平台,轉型為其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廣自身規範與價值觀的核心樣板。

此次峰會最「具體的成果」,莫過於成員國決定設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報告指出,北京方面尋求建立該銀行已有十多年之久,但此前一直遭到俄羅斯的阻撓,因為莫斯科更傾向於透過其自身能控制的機構,來主導對中亞地區的發展融資。如今,莫斯科的讓步,被視為是中俄夥伴關係權力動態轉變的一個明確信號。隨著俄羅斯「日益依賴中國的經濟、金融與軍事支持」,其在北京主導的倡議面前,正「日益扮演次要角色」。此外,中國還宣布將建立六個新的「中國-上合組織合作平台」,涵蓋能源、數位經濟、科技創新等領域,此舉被視為「進一步將中國對該組織的事實上領導地位,予以制度化」。這些舉措,共同構成了一套以中國的資金與制度設計為核心,旨在深化其在上合組織內部影響力的組合拳。

然而,峰會最具思想性與挑戰性的舉措,是習近平在9月1日的「上合組織+」會議上,首次公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GGI)。這是繼其「全球發展倡議」(GDI)、「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文明倡議」之後的第四個「全球倡議」。Levin的分析敏銳地指出,與2021年在聯合國大會這一多邊舞台上宣布GDI不同,習近平此次選擇在上合組織—一個「由中國有效領導的國際組織」—來揭示GGI,其意涵非同尋常。習近平在演說中,明確呼籲上合組織應「挺身而出,發揮領導作用,為落實全球治理倡議樹立榜樣」。儘管他也提及應維護聯合國的地位與權威,但其發言的重心與場合的選擇,都強烈暗示,GGI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升那些中國的觀點與規範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國際機構的角色,而代價則是聯合國及其他支撐著既有國際秩序的機構的地位」。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天津的舞台與世界的劇本

2025年8月底至9月初,中國的港口城市天津,成為了全球外交目光的焦點。上海合作組織的年度元首峰會在此舉行。這不僅是該組織在白俄羅斯正式加入、擴員至十國後的首次峰會,更是一場由東道主中國精心策劃、旨在向世界全面展示其全球抱負與領導力構想的大型演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此次峰會的主持者,不僅僅是扮演一個會議召集人的角色。他更像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總建築師,試圖利用上合組織這一由他有效主導的多邊平台,為一個他所設想的「新型國際秩序」,繪製藍圖、搭建框架、乃至奠定基石。

正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專家Henrietta Levin在其分析中所指出的,上合組織早已成為「中國加速努力建立一個新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天津峰會,正是這一努力迄今為止最清晰、最系統、也最具挑戰性的一次集中呈現。從成立開發銀行到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再到重塑二戰歷史敘事,習近平在天津的每一步棋,都指向一個明確的目標:在一個由中國扮演更核心角色的世界中,「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GGI倡議的誕生

此次峰會最具思想性、也最能體現中國長遠戰略雄心的舉措,無疑是習近平首次公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Global Governance Initiative, GGI)。這是繼他先前已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GDI)、「全球安全倡議」(GSI)與「全球文明倡議」(GCI)之後,「全球倡議」系列的第四塊、也是最核心的一塊拼圖。

習近平本人對此倡議的重視程度,可以從中國官方媒體的後續報導中窺見一斑。報導稱,在他隨後進行的九次雙邊會晤中,GGI得到了與會領導人「諂媚般的讚揚」。例如,塔吉克總統拉赫蒙據報稱讚道:「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展現了一位世界級領袖的遠見與責任感」。

儘管習近平在描述GGI時,與其三個姊妹倡議一樣,使用了較為「抽象和意識形態化」的語言,且並未分享具體的實施計畫,但其宣布的場合與時機,卻透露出豐富的戰略信息。

Levin的分析點出了一個關鍵的對比:2021年,習近平是在聯合國大會這一具有最廣泛普遍性的全球多邊舞台上,宣布了聚焦於發展問題的GDI。然而,此次,當涉及到更為敏感、更觸及權力核心的「全球治理」議題時,他選擇的舞台,卻是上合組織—一個在其章程中就明確「授權」要推動建立「新的政治與經濟國際秩序」的、且「由中國有效領導的國際組織」。

這一選擇,絕非偶然。它清晰地表明,在中國看來,對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不應再僅僅依賴於以聯合國為核心的、由西方在二戰後主導建立的傳統多邊框架。相反,改革的動力與樣板,應來自於像上合組織這樣的新興非西方平台。習近平在其演說中,也毫不掩飾這一意圖。他明確「呼籲」上合組織應「挺身而出,發揮領導作用,為落實GGI樹立榜樣」,並讚揚上合組織有能力「成為全球治理體系發展與改革的催化劑」。

這背後的邏輯是清晰的:北京方面長期以來,都將現行的、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視為「美國霸權的門面」。因此,其所謂的改革,並非是在現有框架內的修修補補,而是要從根本上提升「那些中國的觀點與規範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國際機構的角色」,而這樣做的代價,必然是「聯合國及其他支撐著既有國際秩序的機構的地位」被相對削弱。GGI的提出,可以被視為是中國從一個現有體系的「參與者」與「建設者」,向一個新體系的「倡導者」與「塑造者」轉變的正式宣言。

制度化的領導力—從開發銀行到合作平台

如果說GGI是思想上的藍圖,那麼天津峰會的另外幾項成果,則是為實現這一藍圖而打造的具體工具。

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最終落地

峰會「最具體的成果」,是成員國最終同意設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這是一個北京方面「尋求了超過十年」的目標。在過去的歲月裡,這項提議一直遭到俄羅斯的有效「阻撓」。其根本原因在於,莫斯科擔心,一旦成立一個由中國雄厚資本主導的上合組織銀行,其自身透過歐亞開發銀行等工具,對中亞地區所保持的傳統金融影響力,將被嚴重侵蝕。

然而,在2025年的今天,情勢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自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政治、經濟、乃至軍事上,都日益深陷泥潭,其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種背景下,莫斯科「向北京做出新的讓步,並不令人驚訝」。批准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可以被視為是俄羅斯為換取中國持續的戰略支持,而支付的「入場費」之一。峰會的每一個角落,都在凸顯中俄夥伴關係的穩固,但正如Levin所言,這是一個「俄羅斯將日益扮演次要角色的關係」。

一旦成立,這家銀行將成為中國推動其經濟議程、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在上合組織範圍內落地的強大金融工具,進一步鞏固其經濟核心地位。

六大合作平台的建立

此外,中國還在峰會上宣布,將建立六個新的「中國-上合組織合作平台」,涵蓋能源、綠色產業、數位經濟、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

這一舉措,是「進一步將中國對該組織的事實上領導地位,予以制度化」的巧妙佈局。透過在每一個關鍵合作領域,都建立一個由中國主導、以中國為中心的機制化平台,北京正在將其領導力,從一種基於其龐大經濟體量與政治影響力的「事實存在」,轉變為一種深植於組織日常運作之中的「結構性現實」。未來,上合組織成員國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將很難繞開這些由中國設立與資助的平台。

重塑歷史,服務當下

峰會期間,中國還巧妙地將其議程與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八十週年相結合。中國外長王毅在總結峰會成果時,特別強調了上合組織在「捍衛二戰勝利成果」方面的「正義之聲」。上合組織領導人也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宣稱將「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維護正確的二戰史觀」。

這種對歷史敘事的強調,其目的在於「將其日益增長的全球抱負,予以合法化」。北京試圖透過回溯其在二戰中的「反法西斯」同盟國身份,來為其當前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行為,提供歷史正當性。其潛台詞是:戰後的秩序,不應僅僅由美國及其盟友來定義為所謂的「自由和以規則為基礎的」。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有權利、也有責任,去構想和建立一個「非常不同的戰後秩序」—一個「對北京的政治體制和狹隘利益更友好」、並由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取代其戰時盟友」的秩序。

一場沒有硝煙的權力轉移

天津峰會,是一場經過精心設計與完美執行的外交傑作。習近平成功地利用其東道主的身份,將一場常規的多邊峰會,轉化為其個人政治願景與中國國家戰略的全球推介會。

他所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為中國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努力,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成立與六大合作平台的建立,則為其提供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制度工具。這一切,又被包裹在重塑二戰歷史敘事所提供的道義合法性外衣之下。

儘管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多樣性,常常限制了該組織採取具體行動的能力」,但這或許並不重要。對於北京而言,天津峰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一場大規模的政治展演。它成功地「支持了中國向世界所要傳達的論點—即中國的領導力和習近平個人的『智慧』,是對華盛頓反覆無常外交政策的一種廣受歡迎的糾正」。然而,在這場成功的展演背後,也並非全無雜音。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之間「異常熱絡的互動」,以及雙方關係似乎出現的「和解」,雖然是峰會的一大亮點,但它也從反面證明了,在擴員之後,處理與這位強大而獨立的新成員之間的關係,已成為中國在上合組織議程中的重中之重。天津峰會的團結表象之下,潛藏著大國之間複雜的、持續的利益再協調。這場沒有硝煙的權力轉移,其劇本,正在由北京書寫。

資料來源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China Showcases Global Ambitions at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ummit
https://www.csis.org/analysis/china-showcases-global-ambitions-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summit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Xi Jinping Attends the 25th Meeting of the Council of Heads of State of the SCO Member States and Delivers an Important Speech
https://www.fmprc.gov.cn/mfa_eng/zxxx_662805/202509/t20250901_1143210.html

Reuters: China's Xi uses SCO summit to push for new world order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hinas-xi-uses-sco-summit-push-new-world-order-2025-09-01/

The Diplomat: At SCO Summit, China Unveils its 'Global Governance Initiative'
https://thediplomat.com/2025/09/at-sco-summit-china-unveils-its-global-governance-initiative/

TASS: Russia supports creation of SCO development bank, Putin says
https://tass.com/economy/1845673

The Times of India: In ‘warm’ meeting, Modi and Xi discuss border peace, cooperation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in-warm-meeting-modi-and-xi-discuss-border-peace-cooperation/articleshow/112987654.cms

People's Daily: Full text of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25th SCO Summit
http://en.people.cn/n3/2025/0902/c90000-2012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