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州大學華頓預算模型關稅收入的虛與實:美國新貿易政策經濟代價

國庫收入-消費者成本的傳導路徑分析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根據賓州大學華頓預算模型(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於2025年9月上旬發布的數據,川普第二任期推行的全面關稅政策,已為美國國庫帶來超過1590億美元的收入,較前一年度同期增長148%,預計未來十年內總收入可達2.9兆美元。然而,這筆看似龐大的財政收入,並非來自外國政府的直接支付。其徵收過程始於美國進口商,在貨物抵達美國港口後的10至30天內,向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支付稅款。這筆成本隨後透過複雜的供應鏈機制,最終以商品價格上漲、運輸優惠取消等多種形式,傳導至美國企業與普通消費者身上。此政策的實施,已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劇烈擾動,美西主要港口的貨運量因稅率的頻繁變動而出現了創紀錄的劇烈波動。儘管政府計畫將這筆收入用於償還國債或發放補貼等宏大目標,但其規模與龐大的國家赤字相比仍顯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該政策的法律基礎正受到嚴峻挑戰,聯邦上訴法院已裁定總統越權,案件正待最高法院的最終裁決,為這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實驗增添了高度的不確定性。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當美國財政部的帳戶每日進帳超過六億美元的關稅收入時,華盛頓的政治走廊中,充斥著關於財富回流與國家財政重生的響亮話語。然而,在這龐大數字所投射出的光暈之外,一幅更為複雜且充滿張力的經濟圖景,正在美國的港口、倉庫與無數家庭的帳單中,悄然展開。川普政府第二任期所推動的全面關稅政策,不僅是一項貿易保護工具,更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財政收入實驗。但這場實驗的真實成本,以及其脆弱的法律根基,正日益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根據賓州大學備受敬重的華頓預算模型在九月初的估算,自政策實施以來,美國已累計徵收超過1590億美元的關稅,年增長率高達148%。該模型更預測,若現行稅率得以維持,未來十年將為國庫帶來近2.9兆美元的額外收入。這些數字為政府描繪的「現金湧入」願景提供了數據支持,但要理解其真正的經濟意涵,我們必須追蹤一筆關稅從徵收到支出的完整旅程。

這個旅程的起點,並非在遙遠的外國首都,而是在美國本土的港口。當一艘滿載貨櫃的輪船抵達洛杉磯或長灘等主要港口時,真正的支付義務方—美國的進口商—便開始了他們的法律程序。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的規定,進口商在貨物清關並移入倉庫儲存後,有10到30天的時間來支付相應的關稅。一旦款項收訖,CBP會將其匯入被稱為「美國支票簿」的財政部普通基金(U.S. Treasury's General Fund)。從此刻起,這筆錢的用途便交由國會,透過複雜的預算撥款程序來決定。

這清晰的流程揭示了一個基本事實:關稅的直接支付者是美國企業,而非外國出口商。面對這筆新增的巨額成本,進口商們被迫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他們或與海外供應商展開艱難的談判,試圖壓低進貨價格;或要求供應商分攤一部分關稅成本;而在更多情況下,他們不得不將這筆開銷轉嫁給產業鏈的下游,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這種成本轉嫁的方式有時並不明顯,它可能隱藏在免運門檻的提高,或是悄然取消的折扣優惠之中。

這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衝擊,在南加州的雙子港—洛杉磯港與長灘港的貨運數據中,得到了最為生動的體現。今年四月,當政府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一度提升至145%時,洛杉磯港的進口貨櫃量應聲暴跌,創下兩年來的新低。然而,當五月份因應貿易談判,稅率被暫時調降至30%時,大量先前延遲的貨物又如潮水般湧入,使得七月份的貨櫃處理量突破了單月一百萬箱的歷史紀錄。這種劇烈的波動,為需要穩定預期的進口商、航運公司和零售商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困擾。

在政治層面,政府為這筆龐大的關稅收入規劃了宏偉的藍圖。其中包括為部分美國人提供退稅支票、償還部分國家債務,甚至探討用其取代聯邦個人所得稅的可能性。然而,即便未來十年真能實現2.9兆美元的收入,這筆錢相對於美國目前爆炸性增長的國債規模而言,也僅是杯水車薪。將關稅作為解決國家財政赤字的主要工具,其現實性備受質疑。這更像是一種政治宣示,意在表明政府正採取行動,為國家的長期財政健康負責。

然而,在這場經濟實驗的所有環節中,最為脆弱的或許是其法律基礎。今年八月,一家聯邦上訴法院做出了一項衝擊性的裁決,認定總統在使用緊急權力來改寫貿易政策時,超越了其憲法授予的權限。儘管政府批評該裁決帶有高度黨派色彩,且聯邦最高法院已同意受理上訴,但這一法律挑戰,已為整個關稅政策的未來,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

這個懸而未決的法律問題,讓眾多美國進口商陷入了觀望與等待。他們在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的關稅後,正密切關注著最高法院的動向。一旦最高法院最終支持下級法院的裁決,認定總統的關稅命令無效,這些進口商便可能排隊申請退款。這不僅會讓預期的財政收入化為泡影,更可能引發一場巨大的行政與法律混亂。

與此同時,一旦關稅政策實施,要將其撤銷也變得異常困難。許多國內企業已經圍繞著新的關稅壁壘,進行了商業佈局的調整。他們可能為此進行了新的投資,提高了產品價格,或是在受保護的市場環境中,獲取了新的競爭優勢。這些既得利益者,將會成為未來任何試圖降低關稅的政策的有力反對者。

最終,美國正處於一場以貿易為名,實則深刻影響國內經濟與法律秩序的變革之中。國庫中不斷增長的數字,為政治提供了誘人的彈藥,但其背後是無數企業與家庭默默承受的成本,以及整個國家貿易體系所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最高法院的一槌定音,將不僅僅決定數兆美元的歸屬,更將為總統的行政權力與國會的貿易主導權之間的界線,做出歷史性的劃定。在此之前,關稅的喧囂仍將繼續,而其真實的代價,正由整個經濟體系共同承擔。

資料來源

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 The 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 (PWBM) is a nonpartisan, research-based initiative that provides rigorous, transparent analysis of public policy's fiscal impact.
https://budgetmodel.wharton.upenn.edu/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 Entry Summary Process
https://www.cbp.gov/trade/basic-import-export/entry-summary-process

The New York Times: How Trump’s Tariffs Really Affected the U.S. Job Market
https://www.nytimes.com/2020/02/05/business/economy/trump-tariffs-job-market.html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The General Fund
https://www.fiscal.treasury.gov/reports-statements/fin-health-government/general-fund.html

Reuters: US Supreme Court to hear Trump appeal on steel tariff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supreme-court-hear-trump-appeal-steel-tariffs-2024-06-28/

Port of Los Angeles: The Port of Los Angeles is a major international seaport located in the San Pedro Bay of the Pacific Ocean.
https://www.portoflosangeles.org/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 The Impact of the 2018 Trade War on U.S. Prices and Welfare
https://www.nber.org/papers/w2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