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6月27日,一則深入剖析OpenAI共同創辦人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領導風格與公司治理結構的報導,再次將這位人工智能革命的代表人物置於公眾審視的聚光燈下。報導梳理了阿特曼如何將OpenAI從一個小眾的研究實驗室,轉變為估值高達860億美元、引領生成式AI浪潮的產業龍頭。然而,在這段非凡的崛起過程中,公司始終遊走於其創立時「為全人類福祉」的烏托邦理想與殘酷商業現實的鋼索之上。阿特曼本人,也展現出高尚理想主義者與冷靜資本家的矛盾結合體特質。
OpenAI於2015年成立之初,其核心使命是確保通用人工智慧的發展能造福全人類,並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旨在抗衡如Google等科技巨頭在AI研究領域的壟斷地位。然而,自2022年11月ChatGPT發布以來,情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款產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不僅讓OpenAI聲名鵲起,也徹底點燃了全球科技巨頭間的AI軍備競賽。這一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卻也引發了對其初衷的質疑,其中就包括曾為共同創辦人之一的伊隆.馬斯克,他尖銳地批評OpenAI已偏離其非營利軌道。
公司內部治理的矛盾在2023年11月達到了頂點。當時的非營利董事會以阿特曼「不夠坦誠」為由,無預警地將他解僱。此舉瞬間引發了劇烈的內部動盪,超過九成的員工以集體辭職為脅,要求董事會辭職並恢復阿特曼的職務。微軟等主要投資者亦迅速表態支持。這場為期五天的領導權危機,最終以阿特曼的強勢回歸和董事會的重組告終。此事件不僅凸顯了阿特曼在公司內外的巨大影響力與他所建立的深厚人脈網絡,更暴露了OpenAI獨特的「營利上限(capped-profit)」子公司受非營利母公司董事會控制的治理結構,在面對快速商業化時的內在不穩定性。此外,報導亦指出阿特曼個人龐大的投資組合-截至2024年初價值超過28億美元-與OpenAI的商業合作之間潛在的利益衝突,儘管新任董事會主席強調公司有嚴格的管理政策,這依然是外界持續關注的治理焦點。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每一個技術典範轉移的時代,總有一張面孔會定義整個浪潮。此刻,在人工智能(AI)革命的洪流之中,那張面孔無疑是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他引領著OpenAI,從一個懷抱著純粹理想的研究機構,蛻變為一個在全球市場中呼風喚雨、估值達860億美元的商業巨擘。然而,這段旅程並非一帆風順的凱歌,而更像一場在理想主義與資本邏輯之間不斷尋求平衡的艱難跋涉。阿特曼本人,正是這場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一位心懷遠大理想的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手腕強硬、深諳權力與資本運作的經營者。
為人類福祉而生的非典型起源
回溯至2015年,當阿特曼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等人共同創立OpenAI時,其初衷在矽谷的氛圍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它的核心使命,是確保通用人工智慧(AGI)這一潛在的強大技術,能夠「為全人類帶來福祉」。為此,它選擇了非營利組織的架構,意圖將自身置於股東利益的追逐之外,並期許能成為制衡當時在AI研究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Google的一股力量。創辦人們深信,如此重要的技術,其發展路徑不應被商業利益所獨占,其潛在的風險必須得到審慎的管理。
阿特曼至今仍在公開場合強調,他希望將OpenAI的技術免費提供給世界。這種信念根植於一種認知:AI的影響力將如此巨大,以至於它理應存在於傳統商業領域的範疇之外。然而,崇高的理想需要現實的資源作為支撐。開發尖端AI模型需要驚人的運算能力與頂尖人才,而這一切都耗資不菲。
ChatGPT的誕生:引爆競賽的商業扳機
真正的轉捩點發生在2022年11月,OpenAI向公眾發布了ChatGPT。這款產品以其流暢的對話能力和驚人的文本生成功能,迅速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現象,短短數月內便吸引了數以十億計的訪客。這場發布,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顆巨石,不僅讓OpenAI從一個學術色彩濃厚的實驗室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科技明星,更重要的是,它實質上扣下了全球AI競賽的扳機。
許多人感到困惑,為何一位反覆強調AI潛在危害的領導者,會如此迅速地將一個可能被濫用的強大工具推向市場。阿特曼的這一決策,讓Google、Meta等所有科技巨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被迫加速推出自家的競爭性產品,一場圍繞著模型、算力和人才的激烈競賽就此展開。
ChatGPT的巨大成功,為OpenAI帶來了名望,也帶來了來自微軟的數十億美元投資。這筆資金讓OpenAI得以繼續其昂貴的研究,但也使其身份變得更加複雜。它不再是那個純粹的「局外人」,反而成為了賽道上體量最龐大、最受矚目的「領跑者」。伊隆.馬斯克對此的批評最為尖銳,他將這種轉變比作一個旨在保護亞馬遜雨林的組織,最終卻變成了一家砍伐森林來牟利的伐木公司。
2023年11月的五日政變:一場關於靈魂的鬥爭
OpenAI內部「理想」與「商業」的緊張關係,在2023年11月以一種極具戲劇性的方式爆發。公司的非營利董事會突然宣布解僱CEO山姆.阿特曼,理由是他「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未能始終保持坦誠」。據報導,董事會對於ChatGPT的發布事先並不知情,他們是從社群媒體上才得知此事。
這一決定,意圖維護非營利組織對公司發展方向的最終控制權,卻徹底低估了阿特曼在公司內部建立的向心力,以及他在矽谷權力版圖中的核心地位。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公司內部的強烈反彈。超過90%的員工,其中不乏公司的核心技術人才,聯署發表公開信,威脅如果董事會不辭職並請回阿特曼,他們將集體離職並加入微軟。
與此同時,作為最重要外部投資者的微軟,其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公開表態,明確表達了對阿特曼的支持。這場突如其來的解僱,迅速演變成一場矽谷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權力鬥爭。最終,在內外夾擊的巨大壓力下,原董事會宣告瓦解,阿特曼在短短五天後重返CEO職位,並著手重組一個更符合公司當前商業現實的董事會。
這場風波深刻地暴露了OpenAI獨特治理結構的脆弱性-一個以監督和安全為首要任務的非營利董事會,如何去有效管理一個追求快速增長和商業化的營利實體,這是一個至今未能完全解答的難題。
個人利益與公共使命的模糊邊界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山姆.阿特曼本人並未持有OpenAI的任何股權。他曾表示,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個人財務動機影響他對「為人類福祉」這一使命的承諾。然而,這並未讓他遠離潛在的利益衝突爭議。
據估算,截至2024年初,阿特曼個人及其風險基金所投資和控股的公司超過400家,總價值超過28億美元。這些投資組合,正是他在矽谷建立影響力的根基。問題在於,其中一些公司與OpenAI存在著商業合作關係。例如,他大量持股的社群媒體平台Reddit,在今年五月便宣布與OpenAI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這種情況引發了外界的合理關切:阿特曼在為OpenAI做出商業決策時,是否會受到其個人投資利益的影響?OpenAI的新任董事會主席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對此回應稱,公司有嚴格的政策來審慎管理任何潛在衝突,並始終將OpenAI的使命置於首位。但對於一個掌握著可能重塑社會的技術的組織而言,其領導者的透明度與利益迴避,無疑將持續受到最嚴格的檢視。
最近,圍繞其最新模型GPT-4o語音助手的爭議,再次凸顯了信任與安全的核心議題。女演員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公開指責OpenAI使用了與她聲音極為相似的語音,儘管她此前已明確拒絕了阿特曼的合作邀請。雖然阿特曼和公司否認了這一指控並暫停使用該語音,但此事件已然對OpenAI的公眾形象造成了傷害。
最終,山姆.阿特曼與他所領導的OpenAI,正試圖在一個由他們親手引爆的激烈戰場上保持領先。他們不僅要面對來自Google、Meta等巨頭的激烈競爭,更要面對來自公眾、監管機構和內部良知的持續審問。阿特曼能否成功駕馭這艘同時駛向烏托邦與商業藍海的巨輪,不僅將決定他個人的歷史定位,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類社會與人工智能共存的未來樣貌。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ow Sam Altman Built OpenAI Into an $86 Billion AI Ring Leader | WSJ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how-to-thrive/how-sam-altman-built-openai-into-an-86-billion-ai-ring-leader/354B0669-0268-4555-893C-3914713E531B
The New York Times: How Sam Altman’s Ouster Went Down at OpenAI
https://www.nytimes.com/2023/11/18/technology/openai-altman-fired.html
Bloomberg: Sam Altman’s Ouster Is a Coup by OpenAI’s Worried, Idealistic Board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11-18/sam-altman-s-ouster-is-a-coup-by-openai-s-worried-idealistic-board
Reuters: OpenAI researchers warned board of AI breakthrough ahead of CEO ouster, sources say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sam-altmans-ouster-openai-was-precipitated-by-letter-board-about-ai-breakthrough-2023-11-22/
The Verge: Sam Altman’s web of investments
https://www.theverge.com/2024/5/30/24167523/sam-altman-openai-investments-vc-portfolio
The Guardian: Scarlett Johansson ‘shocked and angered’ by new OpenAI voice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article/2024/may/21/scarlett-johansson-openai-chatgpt-ai-voice
The Economist: What the messy ousting of Sam Altman means for OpenAI
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23/11/19/what-the-messy-ousting-of-sam-altman-means-for-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