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8年,電子菸製造商Juul Labs以其驚人的380億美元估值,成為矽谷最炙手可熱的科技獨角獸之一,其鋒芒甚至超越了當時的Airbnb與SpaceX。然而,僅僅兩年後,這家公司的價值便如其產品噴出的煙霧般消散。至2020年秋季,其最大投資者、萬寶路香菸的母公司奧馳亞集團(Altria)已將其持有的35%股權價值削減超過百億美元,使Juul的整體估值跌破50億美元。這場驚人的潰敗不僅是商業上的失敗,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與政策辯論,其核心在於:當一項以「改善成年吸菸者生活」為號召的顛覆性科技產品,最終卻引發了新一代的尼古丁成癮危機時,其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的邊界應當劃在何處。Juul的崛起與崩落,為全球的監管機構、投資者以及公共衛生領域,提供了一個極具警示意義的案例。
Juul的成功源於其精準的產品定位與技術革新。由兩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創立的Juul,徹底顛覆了傳統電子菸的形象。其產品設計 sleek and slim—時尚、簡潔且酷似USB隨身碟—使其迅速成為年輕族群中的潮流符號。更關鍵的是其內部的尼古丁鹽(nicotine salt)技術,該技術不僅提供了比傳統香菸更強烈的尼古丁衝擊,同時也消除了傳統電子菸常有的嗆喉感,大幅降低了使用門檻。這種「類蘋果化」的產品策略,結合其早期極具爭議的社群媒體行銷,使其銷售額在2017年呈現爆炸式增長近八倍,並於2018年底佔據美國電子菸市場近七成的份額。然而,這種病毒式的擴張,也為其日後的崩潰埋下了致命的伏筆。其行銷材料中大量出現的年輕模特兒與派對場景,雖未直接違法,卻被廣泛指控為刻意吸引未成年用戶,從而點燃了來自家長、學校乃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怒火。
Juul的困境,歸結為其商業野心與公共衛生責任之間的根本性衝突。自2018年FDA宣布對青少年使用電子菸的「流行病」展開調查以來,Juul便陷入了一場無法擺脫的監管風暴。從被迫撤下廣受年輕人歡迎的水果味菸彈、停止在美國的社群媒體行銷,到面臨數百起指控其欺騙性行銷的訴訟,公司的每一步都顯得被動而艱難。2019年,一場與大麻電子菸相關的肺損傷(EVALI)危機,雖然後續調查證明與Juul的尼古丁產品無直接關聯,卻已對整個電子菸產業的形象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奧馳亞集團在公司聲望頂點時注入的近130億美元投資,如今看來更像是一場代價高昂的誤判。隨著公司創辦人下台、奧馳亞高管接手、全球業務大規模收縮以及裁員超過四分之三,Juul的故事已從一個關於科技創新的神話,轉變為一個關於監管失靈與企業責任缺失的悲劇。此刻,Juul的未來完全懸於FDA的「上市前菸草產品申請」(PMTA)審查結果,這將最終決定其產品能否合法留在市場上,也將決定這家公司是否還有機會證明其「幫助成年吸菸者轉變」的初衷。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現代商業史上,很少有企業能像Juul Labs一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經歷從價值頂峰到瀕臨崩潰的劇烈轉變。2018年,當萬寶路香菸的製造商奧馳亞集團(Altria)以128億美元收購其35%的股份時,這家電子菸新創公司的估值達到了驚人的380億美元。這一數字不僅使其成為當時全球最有價值的初創企業之一,更象徵著傳統菸草巨頭對科技新浪潮的敬畏與臣服。然而,這筆交易完成的時刻,也正是Juul命運的轉捩點。隨之而來的,並非是更廣闊的市場前景,而是一場席捲全美的公共衛生危機與一場無法停歇的監管風暴。
至2020年秋季,情勢已然逆轉。奧馳亞集團宣布再次大幅減記其在Juul的投資價值,累計損失超過110億美元,使Juul的估值跌至不足50億美元。公司的員工總數從超過四千人的高峰,銳減至約一千人,並已撤出大部分海外市場。從矽谷的寵兒到華盛頓的公敵,Juul的經歷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興衰,它更成為一個複雜的政策與社會議題載體,迫使人們重新審視科技創新、市場行銷、企業責任與政府監管之間的脆弱平衡。
科技的「秘密武器」:尼古丁鹽與蘋果美學
Juul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對消費者心理與產品技術的精準掌握之上。其創辦人亞當·博文(Adam Bowen)與詹姆斯·蒙西斯(James Monsees)本身就是吸菸者,他們試圖創造一種能有效替代傳統香菸的產品—一種既能滿足尼古丁需求,又沒有傳統香菸危害與社交不便的替代品。
他們最終的解決方案,在兩個層面上實現了突破。首先是工業設計。Juul的產品徹底擺脫了過往電子菸粗大、笨拙的形象,其外形酷似一支USB隨身碟, sleek and slim,充滿了科技感與現代氣息。這種設計不僅便於攜帶,更重要的是,它將吸食尼古丁的行為「去菸草化」,使其看起來更像是在使用一款時尚的電子產品。這種「類蘋果化」的美學策略,成功地吸引了對科技產品高度敏感的年輕消費族群,使其成為一種社交貨幣與潮流象徵。
其次,也是其核心的技術突破,在於尼古丁鹽(nicotine salt)的運用。在Juul之前,大多數電子菸使用的是游離鹼尼古丁(freebase nicotine),這種形式的尼古丁在高濃度下會對喉嚨產生強烈的刺激感,讓使用者難以吸入足夠的劑量來滿足菸癮。Juul的研發團隊找到了一種方法,將尼古丁與有機酸結合,形成性質更穩定的尼古丁鹽。這種配方使得高濃度的尼古丁溶液在霧化後依然保持順滑的口感,同時能被血液更快地吸收,模擬出接近燃燒式香菸的尼古丁傳遞效率與衝擊感。這項技術成為Juul的「秘密武器」,它解決了長期以來電子菸產品無法有效滿足重度吸菸者的痛點,也使其產品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成癮性。
正是這兩者的結合—時尚的科技外衣與高效的尼古丁傳遞系統—讓Juul在市場上迅速脫穎而出。2016年,Juul的設備銷量僅為220萬台,在市場上仍是個小角色。但到了2017年,其銷售額實現了近八倍的驚人增長,並在2018年底徹底顛覆了市場格局,以68%的市佔率成為美國電子菸市場的絕對霸主。
行銷的原罪:瞄準青少年的指控
如果說產品創新是Juul成功的引擎,那麼其早期的行銷策略,則是引爆後續危機的導火線。在公司成立初期的2015年,Juul發起了一場名為「Vaporized」的行銷活動。這場活動的宣傳材料中,充斥著年輕、時尚的模特兒在派對、社交場合中使用Juul的場景。儘管Juul堅稱其雇用的模特兒均為20多歲的成年人,但批評者指出,這些圖像所呈現的姿態、行為與氛圍,更符合未成年人對酷與潮流的想像,而非旨在吸引尋求戒菸的中年吸菸者。
此外,Juul還積極利用社群媒體與網紅的影響力進行推廣。公司曾向眾多名人與社群媒體影響者免費或以極低價格提供產品,希望他們在公開場合使用,從而引發粉絲的模仿效應。這種策略在當時的監管真空地帶取得了巨大成功,#Juul 等標籤在Instagram、Twitter等平台上迅速傳播,使其產品在青少年群體中病毒式擴散。
這種行銷模式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在Juul迅速佔領市場的幾年間,美國高中生的電子菸使用率出現了戲劇性的飆升,扭轉了過去二十年青少年吸菸率持續下降的良好趨勢。2018年的一項調查更是顯示,高中生電子菸使用者數量大幅增加。家長、教師與公共衛生官員們開始敲響警鐘,指責Juul以犧牲下一代的健康為代價,來換取自身的商業成功,並創造了一場全國性的「青少年電子菸流行病」(youth vaping epidemic)。
監管的鐵拳與企業的潰敗
面對日益高漲的批評聲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18年正式對Juul展開調查,這標誌著公司命運的轉折。FDA不僅突擊搜查了Juul的總部,更公開威脅要將所有吸引未成年人的風味電子菸產品從市場上撤下。
在巨大的監管壓力下,Juul開始採取一系列防禦措施。公司首先宣布,將與零售商合作,確保銷售點能有效阻止未成年人購買。隨後,Juul主動將其廣受歡迎的芒果、青瓜、法式焦糖布丁等水果與甜點口味的菸彈,從實體零售店下架,並暫停了在美國的所有社群媒體行銷活動。
然而,這些舉措並未能平息風波。對於監管機構和批評者而言,這一切都為時已晚。在此背景下,奧馳亞集團於2018年底進行的巨額投資,無疑是在風暴眼中做出的一次豪賭。奧馳亞希望藉由Juul抓住無菸化的未來,對抗傳統香菸業務的萎縮,但它顯然低估了即將到來的政治與法律海嘯。
2019年成為Juul災難性的一年。首先,連鎖藥局Rite Aid宣布停止在其門市銷售所有電子菸產品。同年9月,Juul的執行長凱文·伯恩斯(Kevin Burns)辭職,由奧馳亞的高管K.C.克羅斯韋特(K.C. Crosthwaite)接任。幾乎在同一時間,Juul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在產品上線僅僅數日後便遭無限期下架。在美國國內,各州州長紛紛呼籲全面禁止風味電子菸。
雪上加霜的是,一場神秘的肺部疾病危機(EVALI)在全美爆發,導致數十人死亡、數千人住院。儘管最終調查將病因指向含有維生素E醋酸酯的大麻電子菸產品,而非Juul的尼古丁電子菸,但在公眾恐慌的氛圍中,「vaping」(吸電子菸)一詞的形象已遭到嚴重且持久的損害。
法律訴訟接踵而至。全美各州的總檢察長紛紛對Juul提起訴訟,指控其採用與大型菸草公司如出一轍的欺騙性行銷手段,將成癮性產品推銷給未成年人。在法庭文件中,專家指控Juul的行銷活動精心設計,旨在吸引那些從未吸過菸的年輕顧客。
面對銷量的急劇下滑與持續的負面新聞,Juul的新管理層被迫採取更激進的收縮策略。公司停止了在美國的大部分廣告,並全面停售所有水果和甜點口味的菸彈。緊接著便是大規模的裁員與全球業務的撤退。曾經意氣風發的科技獨角獸,如今為了生存而斷尾求生。
Juul的案例揭示了一個當代資本主義的深刻矛盾:一家企業的顛覆性創新,究竟應在何種程度上對其所產生的非預期社會後果負責?Juul始終堅稱其創立的初衷是為了公共衛生—為每年導致近50萬美國人死亡的傳統香菸提供一個更安全的替代品。這個目標本身具有不可否認的潛在公共衛生價值,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與部分公共衛生專家的認可。然而,其產品的設計與行銷,卻無可辯駁地在青少年中引發了新的尼古丁成癮問題。
如今,Juul的未來完全掌握在FDA的手中。根據法律,所有在2016年後上市的電子菸產品都必須通過FDA的「上市前菸草產品申請」(PMTA)審查,證明其對公共衛生利大於弊,方可繼續銷售。這意味著Juul必須提供科學證據,證明其產品能有效幫助成年吸菸者戒菸,且不會對青少年產生過度的吸引力。這將是一場艱難的戰鬥。Juul需要向監管機構和公眾證明,它能夠重新贏得信任。但對於一家已經將整整一代年輕人置於尼古丁風險之中的公司而言,信任或許是其最難以收回的資產。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ltria Writes Down Juul Investment by $4.5 Billion Amid Vaping Scrutiny
https://www.wsj.com/articles/altria-writes-down-juul-investment-by-4-5-billion-amid-vaping-scrutiny
The New York Times: Juul to Cut More Than 1,000 Jobs as Vaping Business Craters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05/health/juul-layoffs-vaping.html
Reuters: Altria takes another $2.6 billion charge on Juul investment, shares fall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altria-group-results/altria-takes-another-2-6-billion-charge-on-juul-investment-shares-fall-idUSKBN27F1LN
Associated Press: States’ lawsuit against Juul can go forward, judge rules
https://apnews.com/article/lawsuits-san-francisco-california-north-carolina-a01b1e7f6e8c751c19b02353a4794178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Finalizes Guidance for Premarket Tobacco Product Applications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finalizes-guidance-premarket-tobacco-product-applicatio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outh E-Cigarette Use Down Sharply, But Concerns Remain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0/p0909-youth-e-cigarette-use.html
The Guardian: The Juul has fallen: how the vape giant hooked a generation on nicotine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0/oct/18/the-juul-has-fallen-how-the-vape-giant-hooked-a-generation-on-nico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