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鑄造全球貨幣:天秤座計畫的野心與疑懼

數位貨幣挑戰國家主權與逃避金融監管

· 金融經濟,人權社會-數位人權,巨頭戰爭,科技與AI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9年6月18日,社群媒體巨擘Facebook無預警地發布其全球數位貨幣計畫「Libra」(天秤座)的白皮書,意圖為全球數十億用戶建立一個跨越國界的金融基礎設施。此舉立即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監管機構、中央銀行與各國政府的強烈反彈與深刻憂慮。Libra被設計為一種「穩定幣」(stablecoin),其價值將與一籃子法定貨幣及短期政府公債掛鉤,由一個獨立的「天秤座協會」負責管理其儲備金。然而,正是這個龐大的儲備金構想,以及Facebook在全球擁有的24億用戶基礎,觸動了各國政府最敏感的神經。監管者的疑懼主要集中在三大核心層面:首先,一個由私人企業聯盟控制的全球性貨幣,可能嚴重侵蝕各國的貨幣主權與動搖全球金融體系;其次,Facebook在用戶數據隱私方面屢有不良紀錄,若讓其掌握用戶的金融交易數據,將形成一股前所未見的資訊權力;最後,該計畫亦引發了關於洗錢防制、恐怖主義融資及反托拉斯的諸多質疑。法國財政部長更直言此舉是對國家主權的侵犯,預示了這場科技巨頭與國家權力之間的角力,將會異常艱鉅。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2019年6月18日這一天,由矽谷發出的一份文件,其重量或許遠超過紙張的物理承載。社群網路的巨人Facebook向世界公布了其醞釀已久的全球數位貨幣計畫「Libra」的白皮書。這不僅是一份技術藍圖,更像是一份挑戰現行世界秩序的政治宣言,它所引發的漣漪,至今仍在各國的金融監管殿堂中激盪。

這份宣言的核心,是一個名為Libra的數位貨幣。與價值劇烈波動、如同在數位世界中自由交易的比特幣(Bitcoin)不同,Libra的設計是一種「穩定幣」。它的運作模式,是在加密貨幣市場中尋求穩定性的典範:其價值將與一籃子真實世界的資產—主要是美元、歐元、日圓等主要法定貨幣,以及低風險的短期政府證券—進行一對一的掛鉤。

為了維持這種穩定,一個總部設於瑞士、名為「天秤座協會」(Libra Association)的獨立財團應運而生,其創始成員包含了Visa、Mastercard、PayPal、Uber等橫跨支付、科技、電商領域的巨頭。理論上,每當一枚Libra被創造出來,就必須有等值一美元的真實資產被存入其「儲備金」(Reserve)之中。這個儲備金池的存在,是Libra價值的定錨,也是其信用的基石。

然而,當這個構想與Facebook在全球擁有的24億活躍用戶相結合時,其潛在的規模便足以讓各國央行總裁夜不成眠。若Libra成功推行,其儲備金規模可能輕易達到數千億甚至上兆美元。這意味著,一個由私人企業組成的聯盟,將掌握一個規模足以媲美主權財富基金的龐大資本池。這股力量若在不同貨幣的資產之間進行調動,其影響力足以撼動全球資本市場的平衡。這也是歷史上首次,一股如此巨大的金融權力,將可能由非政府的私人實體所掌控。

Lia 認為,這正是全球監管機構投下不信任票的根本原因。這場風暴的核心,並非針對區塊鏈技術本身,而是對權力轉移的深刻恐懼。

首當其衝的,是對國家貨幣主權的直接挑戰。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的反應最為激烈,他公開宣稱Libra是對「國家主權的侵犯」,並誓言將阻止其在歐洲落地。德國、義大利乃至於中國的官員也迅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貨幣的發行與管理,向來是國家權力的基石,它關乎一國執行貨幣政策、調控通膨、穩定經濟的能力。一個獨立於各國央行體系之外的超主權貨幣,若被廣泛採用,無異於在現行的全球金融秩序中開闢了一個不受監管的「法外之地」。

其次,是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憂慮。天秤座協會宣稱將以審慎的方式管理儲備金,但沒有人敢輕忽其潛在的破壞力。正如前文所述,這筆龐大資金的流動足以引發匯率波動。更令人擔憂的是,若協會的管理出現疏漏,或其投資的短期證券遭遇市場危機,是否會引發擠兌潮?屆時,由誰來扮演最終貸款人的角色,為這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善後?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危險提問。

第三,也是最讓公眾感到不安的,是Facebook本身無法被信任的過去。在美國國會為此舉行的聽證會上,議員們的質詢尖酸而嚴厲。Facebook這個科技巨頭,正同時在多條戰線上應對各界審查,從其在各國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平台上假新聞與政治宣傳的傳播,到一系列涉及用戶隱私的醜聞,乃至於反托拉斯的調查。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的陰影,始終籠罩著這家公司。

許多批評者指出,Facebook的商業模式建立在收集與分析用戶數據之上。如今,若再讓其掌握全球用戶的金融交易紀錄—人們的身份、網路足跡與消費模式將被前所未有地整合在一起。這將創造出一個無可比擬的數據海洋。儘管Facebook的專案負責人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在國會聽證會上再三承諾,公司會將用戶的金融數據與社群數據嚴格分開,但鑑於其過往的紀錄,這樣的承諾顯得蒼白無力,立法者們對此抱持著根深蒂固的懷疑。

「Facebook是危險的」,一位國會議員的直白評價,代表了華盛頓普遍的看法,「他們不尊重自身技術所擁有的力量。」

這場來自全球監管機構的巨大壓力,很快便對天秤座協會的團結產生了實質性影響。最初雄心勃勃加入的支付巨頭,成為第一批退卻者。包括Visa在內的一些關鍵創始成員表示,未來是否繼續參與該計畫,取決於Libra能否完全滿足監管機構的期望。這些曾經為計畫增添巨大信譽的夥伴相繼退出,無疑是對Libra可行性的沉重打擊。

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Facebook與天秤座協會始終保持著合作的姿態,承諾將與各國當局密切合作,以實現一個安全、透明且對消費者友善的數位貨幣。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也表示,公司將會做出非常鄭重的承諾,並用很長的時間來重新贏得人們的信任。

然而,這場角力的本質,早已超越了一家企業的商業計畫。它觸及了21世紀最核心的議題之一:在全球化的數位時代,私人企業的權力邊界在哪裡?當科技的創新步伐遠遠領先於法律與監管的框架時,社會應如何應對?天秤座計畫的出現,迫使各國政府不得不正視並加速思考其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的發展。

最終,這場來自全球監管機構的審查,究竟會使Libra的設計變得更加穩健、最終得以問世,還是會徹底終結這個充滿野心的計畫,目前仍是未定之天。但可以確定的是,Facebook已然開啟了一個無法關閉的潘朵拉魔盒。無論Libra最終的命運為何,它都將作為一個標誌性事件,深刻影響未來全球金融、科技監管與國家權力之間的互動格局。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acebook’s Libra, a New Digital Currency, Is Unveiled
https://www.wsj.com/articles/facebooks-new-cryptocurrency-libra-gets-big-name-backing-11560823202

The New York Times: Facebook Plans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Based on Cryptocurrency
https://www.nytimes.com/2019/06/18/technology/facebook-libra-cryptocurrency.html

Reuters: France calls for G7 task force on Facebook's Libra cryptocurrency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g7-regulations-crypto-idUSKCN1TL0J4

Associated Press: Facebook’s digital currency plans get a chilly reception
https://apnews.com/general-news-93021f188ce84594a28f89e4c5f9630c

Bloomberg: What Is Facebook's Libra? A Q&A on the New Cryptocurrency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6-18/what-is-facebook-s-libra-a-q-a-on-the-new-cryptocurrency

The Guardian: What is Libra?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Facebook's new cryptocurrency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9/jun/18/what-is-libra-all-you-need-to-know-about-facebooks-new-cryptocurrency

Financial Times: Facebook’s Libra currency draws instant backlash
https://www.ft.com/content/32296c4e-91a5-11e9-aea1-2b1d33ac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