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分鐘的交鋒: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後,路線清晰下的民意迷航

個人風格與政策實質的激烈碰撞,誰能說服搖擺的美國

· 權力結構-美國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截至2024年9月24日,距離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已過去兩週,這場在費城舉行的九十分鐘交鋒,其影響仍在持續發酵。這不僅是賀錦麗(Kamala Harris)首次以總統候選人身份站上辯論台,更是她在拜登總統退選後,向全美選民證明自身領導能力的關鍵時刻。辯論中,賀錦麗展現了穩健的姿態,並嘗試透過策略性提問,引導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偏離政策主軸,例如她提及川普造勢集會的群眾提早離場,意圖激化對方對群眾規模的敏感神經。川普則維持其一貫的強硬風格,其最有效的攻擊點,集中在賀錦麗過往在水力壓裂(fracking)等關鍵議題上的立場轉變,以此質疑其政策的可靠性。辯論的一大焦點,在於ABC新聞台主持人對川普的部分言論進行了即時事實查核,特別是其關於移民導致寵物被傷害的說法,此舉引發了保守派陣營的強烈反彈。然而,在攸關國家未來的核心政策上,兩位候選人均顯得空泛。無論是棘手的中東和平方案,或是《平價醫療法案》的未來,雙方皆未能提出具體且可行的藍圖。川普重申了提高關稅與關閉邊境等標誌性主張,鞏固了其基本盤。賀錦麗則證明了自己有能力與川普進行正面對抗,穩定了民主黨的陣腳。然而,對於那些決定選舉結果的獨立選民而言,這場辯論是否足以讓他們做出最終選擇,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歷史的重量,有時會凝聚於一個九十分鐘的舞台。在費城這座見證了美國獨立宣言誕生的城市,一場關乎國家未來航向的對話,在刺眼的聚光燈下展開。這不僅是兩位候選人的首次正面交鋒,對於副總統賀錦麗而言,這更是在前所未有的政治變局中,確立自身領袖地位的終極試煉。前總統拜登在六月底辯論後的黯然退場,將所有壓力與期望,瞬間轉移到了她的肩上。筆者長期觀察各國權力交替的過程,深知在這樣的時刻,一場辯論的意義早已超越言辭的交鋒;它是一次全國性的心理評估,選民在其中尋找的,不僅是政策的優劣,更是一種名為「信賴」的無形資產。

精心佈局的守成與反擊:賀錦麗的舞台首秀

對於從未獨自站上總統大選辯論台的賀錦麗而言,她的首要任務並非追求一次性的擊倒,而是展現穩定與從容。她必須向焦慮的民主黨支持者與充滿疑慮的中間選民證明,她有能力在川普咄咄逼人的攻勢下,保持清晰的思路與國家的儀態。

辯論初期,賀錦麗採取了一種精心計算的策略。她並非被動回應提問,而是主動設置議題,試圖掌控對話的節奏。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她毫無預兆地提出川普的造勢集會「因內容枯燥而導致支持者提前離場」。這並非針對某項具體政策的質詢,而是一次巧妙的心理探測。熟悉川普的人都清楚,他對於人群規模與支持度的展現有著近乎執著的敏感。賀錦麗此舉的目的,正是要引誘他偏離經濟、移民等核心戰場,陷入一場關於個人魅力的非必要辯護。從戰術角度看,這步棋成功地消耗了川普部分的時間與精力。

然而,在政策闡述方面,賀錦麗的表現則顯得較為謹慎。她反覆提及「機會經濟」(opportunity economy)這一民主黨近期的核心詞彙,意在描繪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成長願景,但卻未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具體政策。這反映出她在承接拜登政府政策遺產的同時,尚未能完全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能夠激發廣泛共鳴的施政綱領。

不變的堡壘:川普的核心訊息與戰術脆弱性

舞台的另一端,前總統川普展現了他最為人所熟悉的風格:一致性與攻擊性。他牢牢抓住自己的核心支持者最關心的議題—關閉美墨邊境、提高關稅。這些主張多年來未曾改變,形成了一種強大的訊息穿透力,讓他的支持者感到安心與共鳴。

當晚,川普最具破壞力的攻擊,無疑是鎖定賀錦麗過往的政策立場轉變。他精準地指出,賀錦麗在賓夕法尼亞州這樣的工作機會高度依賴能源產業的「搖擺州」,曾對水力壓裂技術(fracking)持反對態度。他質問:「一個在過去改變立場的人,我們如何能相信她未來不會再次改變?」這一擊直接命中了政治人物誠信的核心,對於尚未完全熟悉賀錦麗的獨立選民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強烈的警示信號。

然而,川普的戰術也暴露了他固有的脆弱性。他習慣於使用誇張甚至未經證實的言論來強化自己的論點。當他聲稱移民正在俄亥俄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吃掉居民的寵物」時,ABC新聞台的主持人進行了罕見的即時事實查核,引述當地官員的說法指出「沒有任何可信的報告」支持此類說法。這個時刻,凸顯了主流媒體與川普之間持續的緊張關係,也讓部分選民看到了他論述中與事實脫節的一面。儘管此舉激怒了他的支持者,卻也可能讓游離的選民對其資訊的可靠性產生更深的懷疑。

政策的迷霧:在重大挑戰前的共同迴避

如果說這場辯論是一面鏡子,它映照出的,不僅是兩位候選人的個人特質,更是當前美國政治在面對複雜挑戰時,一種令人不安的政策空洞化趨勢。

當被問及如何解決中東衝突時,雙方都給出了原則性的回答。賀錦麗重申了對「兩國方案」的支持,強調對巴勒斯坦人民的人道關懷與尊嚴。川普則自信地宣稱他上任後能「迅速搞定」中東問題與烏俄戰爭,甚至在就職前就能完成。然而,兩種表態都缺乏實現路徑的具體闡述。對於如何平衡以色列的安全需求與巴勒斯坦的建國訴求,如何應對區域內錯綜複雜的代理人勢力,雙方都選擇了迴避。

同樣的模式也出現在國內議題上。當被追問將以何種方案取代《平價醫療法案》(ACA)時,川普給出的答案是:「如果我們能提出更好、更便宜的方案,我才會改變它…你很快就會聽到相關消息。」這種將具體計畫推遲到未來的模糊承諾,是他過去執政期間反覆出現的模式。

這場辯論清晰地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治理哲學:一方傾向於透過政府干預與政策規劃來解決問題,另一方則相信透過強人意志與簡化管制能打破僵局。但雙方在細節上的共同匱乏,讓選民難以評估其方案的真實成本與可行性。

一場沒有明確贏家的對峙

辯論結束的鐘聲響起,但真正的裁判—美國選民心中的計時器才剛剛啟動。從結果來看,這是一場沒有明確贏者的對峙。賀錦麗成功完成了她的基本任務:她頂住了壓力,證明自己能在高強度的對抗中站穩腳跟,這對於穩定民主黨的士氣至關重要。她沒有犯下災難性的錯誤,避免了重蹈拜登覆轍的可能。

川普則成功地鞏固了他的基本盤。他傳遞的訊息始終如一,風格也未曾改變。對於那些渴望改變現狀、認同他「美國優先」理念的選民來說,他的表現只會強化他們既有的選擇。

然而,選舉的勝負往往取決於賓州、威斯康辛、密西根這些鐵鏽帶州裡,那一小群尚未做出決定的獨立選民。這場辯論是否給了他們足夠的資訊來做出判斷?恐怕未必。他們看到了賀錦麗的穩重,也看到了她政策上的謹慎;他們聽到了川普變革的承諾,也聽到了他言論中的不確定性。這場交鋒,讓選擇變得更加清晰,卻沒有讓選擇變得更加容易。美國的未來,仍懸於這片充滿矛盾與猶豫的民意迷航之中。

資料來源

ABC News: Harris and Trump clash on economy, immigration and fitness for office in first 2024 presidential debate
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harris-trump-clash-economy-immigration-fitness-office-2024/story?id=113426760

Reuters: Fact-checking the first Harris-Trump presidential debat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fact-checking-first-harris-trump-presidential-debate-2024-09-11/

The Associated Press: Takeaways from the first presidential debate between Kamala Harris and Donald Trump
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harris-debate-takeaways-2024-election-38c353d9e847c1f6b8a8b163a89047b7

The New York Times: Key Moments From the First Trump-Harris Debate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4/09/10/us/trump-harris-debat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arris and Trump Offer Sharply Different Economic Visions in Debate
https://www.wsj.com/politics/elections/harris-and-trump-offer-sharply-different-economic-visions-in-debate-761935c1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Where Do Harris and Trump Stand on Foreign Policy?
https://www.cfr.org/election-2024/where-do-harris-and-trump-stand-foreign-policy

PolitiFact: Fact-checking the first Trump-Harris presidential debate
https://www.politifact.com/article/2024/sep/11/fact-checking-the-first-trump-harris-presid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