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2年11月的美國期中選舉,不僅是一場決定國會控制權的政治角力,更成為對美國選舉制度本身的一次全面檢驗。在2020年總統大選引發的爭議之後,全美範圍內的投票規則經歷了劇烈的變動。根據紐約大學布倫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的追蹤數據,過去兩年間,美國至少有40個州通過了影響投票管道的相關法律,呈現出一種高度分歧的景象:28個州頒布了旨在擴大投票便利性的法案,而另外20個州則實施了被歸類為限制性的措施。在擴大投票權方面,佛蒙特州(Vermont)通過立法,向所有登記選民自動郵寄選票;肯塔基州(Kentucky)則設立了為期三天的提前親身投票期。這些措施的支持者認為,降低投票門檻是實現更全面、公平民主的必要途徑。與此同時,另一股立法趨勢則朝著收緊規範的方向發展。例如,喬治亞州(Georgia)的SB202法案要求選民在申請與寄回缺席選票時,必須提供如駕照等特定形式的身份證明;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HB2492法案則對選民登記設立了更嚴格的公民身分證明要求。共和黨方面主張,這些變革是為了重建選民對選舉誠信的信心所必需的。然而,民主黨方面則強烈批評,認為這些法律的真實意圖在於壓抑少數族裔的投票率,並指出這是前總統川普及其支持者侵蝕選舉制度公信力的後續效應。除了立法層面的變革,2020年大選中未經證實的舞弊指控,也激發了更多高度黨派化的志願者投入「投票觀察員」(Poll Watcher)的工作。儘管監督投票與計票過程是美國選舉透明度的一環,但外界擔憂,缺乏充分訓練且動機單一的觀察員,可能對選民構成威嚇,干擾投票秩序。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宣布在此選舉週期中招募了超過12萬名投票工作人員與觀察員,使得如何在確保透明度與防止選民恫嚇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各地選舉官員面臨的嚴峻挑戰。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每一次選舉,都是一個國家公民意志的集體展現。然而,通往投票亭的道路-其寬窄與平坦程度-卻並非恆定不變。它是由法律、程序與社會信任共同鋪設而成。2022年的美國期中選舉,正是在這樣一條被深刻重塑的道路上舉行。這場選舉不僅攸關參眾兩院的權力歸屬,更成為一個觀察窗口,讓我們得以檢視在經歷了2020年那場充滿爭議與不信任的總統大選後,美國的民主機制正在發生何種結構性的轉變。
2020年的餘波:法律變革的雙向軌跡
2020年大選的餘波,直接催生了全美範圍內一場規模龐大的選舉法規修訂浪潮。根據紐約大學法學院下屬的公共政策智庫布倫南司法中心的統計,自2021年初以來,全美至少40個州的議會通過了對投票程序產生實質影響的法案。這些變革並非單向發展,而是呈現出擴大參與和增加限制兩種截然相反的趨勢,深刻反映了兩黨對於「何為一場公平選舉」的根本分歧。
在擴大投票權的軌道上,全美共有28個州採取了相關措施。這些法案的核心精神,在於降低選民參與的程序性障礙。例如,佛蒙特州於2021年通過法律,規定在所有聯邦層級的選舉中,州政府必須向每一位登記選民主動郵寄選票,將投票的便利性最大化。肯塔基州,一個傳統的共和黨州份,也由兩黨合作通過法案,首次設立了為期三天的無理由提前親身投票期。這些立法行動的背後,是一種相信「更多參與等於更健康民主」的治理理念,立法者試圖藉此回應現代社會多元的生活型態,讓投票權的行使更具彈性。
然而,在另一條軌道上,一股收緊投票規則的力量也同樣強勁。布倫南中心將20個州通過的法案歸類為「限制性」立法。這些法律通常包含以下幾種類型:縮短申請郵寄選票的期限、限制選票投遞箱的數量與可使用時間、對選民簽名核對提出更嚴格的標準,以及設立更嚴苛的選民身份證明(Voter ID)要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喬治亞州在2021年通過的《選舉誠信法案》(SB202)。該法案要求選民在申請或寄回缺席選票時,必須提供州政府批准的附照片身份證件號碼,例如駕照或州身份證。此外,亞利桑那州通過的HB2492法案,則要求選民在登記時必須提供公民身分證明,此舉被聯邦法院部分阻止,但其立法意圖已引發巨大爭議。
黨派分野-「選舉誠信」與「選民壓抑」的對立框架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立法方向,根植於兩黨對2020年選舉截然不同的解讀。共和黨籍的州議員普遍主張,收緊投票規則是為了回應選民對選舉舞弊的擔憂,恢復公眾對選舉結果完整性的信心。在他們看來,郵寄投票範圍的擴大與選票投遞箱等措施,雖然方便,卻也製造了潛在的安全漏洞,因此有必要增加驗證程序,確保「一人一票」的原則不受侵犯。
對此,民主黨人則提出強烈反駁。他們認為,所謂的「選舉誠信」只是共和黨用以推動「選民壓抑」(Voter Suppression)的藉口。他們指出,2020年大選中並無任何證據顯示存在足以改變結果的大規模舞弊,而共和黨推動的限制性法案,將不成比例地對沒有駕照的城市居民、年輕學生、老年人以及時常遷徙的低收入群體造成衝擊,這些群體恰好是民主黨的重要票源。民主黨人相信,這些法律的真實目的,是透過製造程序障礙來降低特定族群的投票率,以獲取黨派的選舉優勢。這場圍繞選舉規則的攻防,已從單純的政策辯論,演變為一場關於投票權本質與民主參與權的深刻鬥爭。
投票觀察員的角色:透明監督與潛在威嚇的界線
除了法律條文的變更,2022年期中選舉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投票觀察員」這一角色的急遽升溫。投票觀察員由政黨或公民團體招募,在投票站與計票中心監督選舉過程,以確保一切符合規範。這本是美國選舉制度中保障透明度的一項常規設計。
然而,在2020年大選後高度政治極化的氛圍下,這個角色被賦予了新的意涵。受到前總統川普關於選舉被「竊取」的持續性宣傳影響,大批懷有強烈黨派立場的民眾響應號召,志願成為投票觀察員。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在本次選舉週期中,動員了超過12萬名投票工作人員與觀察員,規模空前。
這引發了選舉管理官員與公民權利團體的普遍憂慮。他們擔心的並非監督本身,而是這些可能未經充分訓練、且抱持「抓舞弊」心態的觀察員,是否會越過監督的界線,對選舉工作人員提出無理質疑,甚至直接對選民造成干擾或恫嚇。曾擔任肯塔基州州務卿、監督過四次全國性選舉的特雷·格雷森(Trey Grayson)指出,選舉制度的透明性也可能成為一個弱點,若有「惡意行為者」滲入,便可能破壞選舉秩序。如何在保障公眾監督權的同時,又確保每一位合法選民都能在不受威脅的環境下投票,成為橫亙在所有選舉官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這場選舉的最終結果,不僅將決定未來兩年的政治權力分配,更將為美國選舉制度的演進方向,提供一個關鍵的指標。其影響,將遠遠超過單一的選舉週期。
資料來源
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 Voting Laws Roundup: October 2022
https://www.brennancenter.org/our-work/research-reports/voting-laws-roundup-october-2022
The Associated Press: EXPLAINER: How states are adapting to new election laws
https://apnews.com/article/2022-midterm-elections-voting-presidential-biden-a2f00155b1b47185011702f37e42d13b
Reuters: Explainer: How new U.S. voting laws could impact the 2022 midterm election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how-new-us-voting-laws-could-impact-2022-midterm-elections-2022-10-25/
The New York Times: New Voting Laws Will Change How Ballots Are Cast in the Midterms
https://www.nytimes.com/2022/09/13/us/politics/voting-laws-midterms.html
BBC News: US midterms: Five laws that could change the way Americans vot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63458296
NPR: Here's how voting laws have changed in your state since the 2020 election
https://www.npr.org/2022/10/19/1129898297/voting-laws-changed-2020-elec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ow the 2020 Election Changed Voting Rules for the Midterms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wsj-explains/how-the-2020-election-changed-voting-rules-for-the-midterms/796F5234-A765-422A-92F6-28E75C41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