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9月28日,隨著美國聯邦政府會計年度終點—9月30日—的迫近,一場潛在的政府部分停擺危機正籠罩著華盛頓。這場危機的核心,並非源於兩黨之間的傳統對抗,而是根植於掌控眾議院的共和黨內部深刻的意識形態裂痕。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正試圖引導其黨團通過一項短期支出法案,以維持政府的正常運作,然而,他所面臨的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憑藉著共和黨在眾議院僅有的微弱多數優勢,任何立法議程都極易受到黨內一小撮強硬保守派議員的掣肘。這批議員以「自由黨團」(Freedom Caucus)成員為核心,他們威脅,除非任何撥款協議中包含其所主張的優先事項—包括大幅削減政府開支、終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以及強化邊境安全措施—否則他們將投下反對票,阻止法案通過。
麥卡錫當前的困境,其根源可追溯至2023年1月他艱難的議長選舉之路。當時,他歷經了美國國會一個世紀以來最漫長的15輪投票,才最終取得議事槌。為了贏得黨內右翼反對者的支持,麥卡錫做出了一系列關鍵的妥協與讓步。其中最具決定性的一項,是同意修改眾議院議事規則,將提出「罷黜議長動議」(motion to vacate the chair)的門檻,從需要多數黨團領導層同意,恢復到僅需任何一位議員即可發動。這項在當時為他換取議長席位的交易,如今卻轉變為懸在他頭頂的一柄利劍。以佛羅里達州眾議員麥特.蓋茨(Matt Gaetz)為代表的強硬派,正巧妙地利用這項程序性武器,將政策層面的預算分歧,升級為對麥卡錫個人領導權的直接挑戰。他們明確表示,如果麥卡錫試圖與民主黨合作以通過一項「乾淨」的臨時撥款法案,他們將毫不猶豫地啟動罷黜程序。
這場發生在眾議院共和黨內部的權力鬥爭,不僅凸顯了麥卡錫個人的領導力危機,更反映了美國立法機制在當前政治環境下面臨的系統性功能障礙。麥卡錫的處境與2015年因黨內壓力而被迫辭職的前任議長約翰.貝納(John Boehner)有相似之處,但情況更為險峻。貝納當時擁有更為穩固的多數席位,能夠承受一定數量的黨內倒戈;而麥卡錫在任何一次表決中,最多只能承受失去四張本黨選票。這種微弱的優勢,使得任何小團體都能夠不成比例地放大其影響力,有效地綁架整個立法議程。麥卡錫因此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制度性陷阱:若他堅持共和黨的保守路線,所推出的法案將無法在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過關,政府停擺在所難免;若他選擇與民主黨妥協以履行維持政府運作的基本職責,則幾乎肯定會引發黨內叛亂,危及自身的議長地位。這場危機的本質,已不僅僅是關於政府是否關門的短期問題,而是對美國國會作為一個有效治理機構的根本詰問。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華盛頓,時間的流逝正以一種近乎殘酷的精確度,衡量著美國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所剩無幾的政治空間。隨著9月30日午夜的迫近—這是美國聯邦政府當前財政年度的終點線—國會山莊的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熟悉的焦慮。一場政府部分停擺的危機,如同週期性的風暴,再次聚集在地平線上。然而,此次風暴的核心,並非來自民主黨與共和黨在賓夕法尼亞大道兩端的傳統對峙,而是源自眾議院多數黨內部一場愈演愈烈的權力鬥爭。
麥卡錫,這位在2023年初歷經15輪艱苦投票才登上議長寶座的加州共和黨人,發現自己正被囚禁於一個由他親手打造的政治牢籠之中。他所領導的共和黨黨團,在眾議院僅佔有微弱的四席多數,這使得任何立法議程都如同在鋼絲上行走,稍有不慎便會墜入深淵。為了避免政府停擺,他必須在期限內通過一項至少能獲得參議院認可的臨時撥款法案,但黨內一個由強硬保守派組成的團體,正利用這一脆弱的權力平衡,將議長的制度性責任變成了對其個人的政治勒索。
他們的要求清晰而決絕:任何旨在維持政府運作的議案,都必須附加大幅度的財政削減、對烏克蘭援助的終止,以及更為嚴苛的邊境管控政策。這些條件,對於由民主黨掌控的參議院和白宮而言,是根本無法接受的。這使得麥卡錫陷入了一個幾乎無解的困境。這場危機已遠非單純的預算談判,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美國共和黨內部的深刻分裂,以及在極化政治時代,美國立法體系日益加劇的功能性失調。麥卡錫的每一個決策,不僅關乎數百萬聯邦僱員的薪資與政府服務的延續,更直接牽動著他岌岌可危的議長權力,以及美國政治的穩定性。
脆弱多數下的立法僵局
美國的政府預算體系,要求國會在每個財政年度開始前(即10月1日)通過12項年度撥款法案,為聯邦政府各部門提供運營資金。若無法按時完成,國會通常會通過一項「持續決議」(Continuing Resolution, CR),即臨時性的短期支出法案,以避免政府機構因資金告罄而陷入停擺。一場「政府停擺」,意味著非核心的聯邦服務將被暫停,數十萬聯邦工作人員將被迫休無薪假,其連鎖效應將衝擊經濟的各個層面。
當前的僵局,正圍繞著這樣一項至關重要的持續決議展開。在一個正常的政治環境中,這類法案通常能獲得兩黨的普遍支持,以確保國家機器的基本運轉。但在第118屆國會中,情況迥然不同。麥卡錫所能動員的共和黨票數,僅比眾議院半數多出幾席,這意味著只要有超過四名共和黨議員投下反對票,且沒有民主黨人倒戈,任何由共和黨單方面提出的法案都將以失敗告終。
正是這一脆弱的數學現實,賦予了眾議院共和黨黨團內部的強硬保守派—以「自由黨團」成員為主,再加上如麥特.蓋茨等意識形態相近的議員—不成比例的巨大權力。他們將此次撥款立法視為一個推進其核心政治議程的關鍵機會,這個議程的核心是從根本上縮減聯邦政府的規模與開支。他們所提出的條件,遠遠超出了傳統預算談判的範疇。他們不僅要求將政府開支削減至遠低於麥卡錫先前與拜登總統達成的債務上限協議中的水平,還試圖將充滿爭議的政策附加條款納入法案,例如全面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與財政支持。
對這批議員而言,政府是否停擺似乎並非他們首要的考量。他們認為,一場短期的停擺,是迫使政治建制派正視財政赤字問題,並向選民展示其保守派立場決心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這種不惜讓政府關門也要達成其政策目標的姿態,使得任何形式的妥協都變得極為困難。
議事槌的代價:一月的妥協與今日的困境
要理解麥卡錫今日所面臨的治理困境,必須將時光倒回至2023年1月那個充滿戲劇性的星期。當時,新一屆國會開議,共和黨重奪眾議院多數,但麥卡錫的議長之路卻異常坎坷。由於黨內約20名強硬保守派的堅決反對,議長選舉陷入了僵局。經過了長達四天、共計15輪的投票—這是自1859年以來歷時最久的議長選舉—麥卡錫才最終以微弱優勢勝出。
然而,這場勝利並非沒有代價。為了換取那幾張關鍵的選票,麥卡錫向反對者們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程序性與政策性讓步。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便是同意修改眾議院的議事規則,恢復了一項被稱為「罷黜議長動議」的古老條款。根據這項新規則,任何單一一位眾議員,都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動議,要求就罷免現任議長進行全院表決。
這項規則的改變,從根本上削弱了議長辦公室的權威,將巨大的權力下放給了每一位普通的黨內成員,尤其是那些意圖挑戰領導層的異議者。在過去,發起此類動議需要得到多數黨領導層的認可,實際上形成了一道保護議長的防火牆。如今,這道防火牆已被拆除。麥卡錫的議長地位,從他就職的那一刻起,便時刻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任何一位對其領導不滿的議員,都可以輕易地將整個眾議院拖入一場關於領導權的危機之中。
佛羅里達州眾議員麥特.蓋茨,正是當年反對麥卡錫的核心人物之一,如今他也成為了最積極威脅要使用這項工具的人。他毫不諱言地公開表示,如果麥卡錫試圖繞過共和黨內的保守派,轉而尋求民主黨的幫助來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他將立即提交罷黜動議。這使得麥卡錫的每一個決策,都必須在「避免政府停擺」與「保住議長職位」這兩個相互衝突的目標之間進行痛苦的權衡。他在一月份為贏得議事槌所做出的妥協,如今正以加倍的利息回饋為今日的治理癱瘓。
歷史的迴響:貝納的辭職與麥卡錫的險境
對於資深的國會觀察家而言,共和黨議長因黨內右翼的壓力而陷入困境的場景,並不陌生。2015年,時任眾議院議長的約翰.貝納,在經歷了數年與黨內「茶黨」運動及後來的自由黨團成員就開支、債務等問題的持續鬥爭後,最終選擇了主動辭職。他當時面臨的,同樣是一場由政府停擺威脅所引發的黨內逼宮。
然而,儘管歷史有其相似之處,麥卡錫當前的處境卻比貝納當年更為艱難。最關鍵的區別在於多數黨的席位差距。貝納在2015年時,共和黨在眾議院擁有近30席的領先優勢,這給予了他一定的緩衝空間。他可以在失去十幾名甚至二十名本黨議員支持的情況下,依然有能力通過立法。相較之下,麥卡錫僅有的四席優勢,意味著他幾乎沒有任何犯錯的餘地。任何一個小規模的黨內反叛,都足以顛覆他的整個議程。
此外,國會內部的政治生態也發生了變化。在貝納的時代,儘管黨內存在分歧,但一種不成文的、以維持基本治理為底線的共識仍在多數議員中存在。如今,在一個更加極化、更加受到外部媒體與草根運動影響的政治環境中,妥協本身被越來越多地視為一種軟弱,而對抗則被視為一種政治美德。這使得像蓋茨這樣的議員,擁有更強的動機與民意基礎去挑戰黨內領導層,即便這可能導致立法機構的癱瘓。
無解的選擇題與共和黨的未來
身處風暴中心的麥卡錫,似乎面臨著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他面前的路徑,每一條都通向潛在的政治災難。
第一條路是堅持與黨內的強硬保守派合作,試圖拼湊出一個能夠滿足他們所有要求的、極度保守的撥款法案。即便他能夠奇蹟般地在眾議院內部達成共識,這樣一份法案也將立即在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碰壁,並遭到拜登總統的否決。這條路徑的終點,幾乎確定無疑是一場政府停擺。儘管麥卡錫可以藉此向黨內右翼展示自己的努力,但停擺所造成的經濟與政治後果,歷史經驗表明,通常會讓共和黨在民意上受損。
第二條路則是轉向中間,與眾議院的民主黨人合作,共同通過一項相對「乾淨」的、不包含爭議性政策附加條款的持續決議。從維持政府運作的角度看,這是最為務實與負責的選擇。然而,這一步在政治上無異於引火燒身。共和黨的右翼會將此舉視為對核心原則的徹底背叛,並幾乎肯定會立即觸發對他的罷黜動議。屆時,他將不得不依賴民主黨的選票來保住自己的議長職位—這對一位共和黨議長而言,是難以想像的政治羞辱,且幾乎不可能成功。
在這種進退維谷的局面下,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浮現出來:「如果不是麥卡錫,那會是誰?」吊詭的是,儘管許多強硬派議員對麥卡錫的領導強烈不滿,但共和黨內部卻沒有任何一個明確的替代人選,能夠團結黨內所有派系並獲得多數支持。麥卡錫的副手、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正在接受癌症治療,其他潛在的候選人也同樣面臨著無法彌合黨內分歧的難題。
這種領導層的真空狀態, paradoxically 成為了麥卡錫能夠暫時維持地位的原因之一。許多對他持批評態度的共和黨議員,也同樣畏懼將他拉下馬後可能引發的更大混亂。然而,這場圍繞政府停擺的危機清晰地表明,麥卡錫的議長任期,將持續被其黨內部的根本性矛盾所定義。無論這一次的預算爭端如何收場,潛藏在眾議院共和黨內部的意識形態斷層,以及由此引發的治理危機,都將是美國政治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必須持續面對的嚴峻挑戰。
資料來源
Reuters: McCarthy dares Republican hardliners to try to oust him as US shutdown loom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mccarthy-dares-republican-hardliners-try-oust-him-us-shutdown-looms-2023-09-26/
Associated Press: A government shutdown is just days away. The House is trying to pass GOP-led bills that are going nowhere
https://apnews.com/article/government-shutdown-congress-mccarthy-republicans-biden-556b5413000632b73f15c7e18987d600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ouse GOP Dysfunction Raises Prospects of Government Shutdown
https://www.wsj.com/politics/policy/house-gop-dysfunction-raises-prospects-of-government-shutdown-57e0ad19
The New York Times: House Hurtles Toward a Shutdown as Hard-Right G.O.P. Lawmakers Defy McCarthy
https://www.nytimes.com/2023/09/26/us/politics/house-shutdown-mccarthy-republicans.html
Bloomberg: McCarthy Dares His Hard-Right Goaders to Oust Him From Speakership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9-26/mccarthy-dares-his-hard-right-goaders-to-oust-him-from-speakership
Financial Times: Kevin McCarthy’s speakership on the line as US shutdown looms
https://www.ft.com/content/320b3356-9a4f-427d-9442-f815b9e83696
Politico: The House GOP is broken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3/09/27/the-house-gop-is-broken-0011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