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應對的半年回顧:從戰術失誤到戰略失焦的連鎖反應

陷入追趕模式的超級大國

· 世界與災難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7月中旬,在美國報告首例COVID-19病例整整六個月後,這個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卻以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確診病例與死亡人數,成為了全球疫情的重災區。疫情的震央,已從春季的紐約,轉移至南部與西部的「陽光地帶」。佛羅里達州創下了單日新增超過15,000例的驚人紀錄,而國家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佛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則發出警告,若趨勢無法逆轉,每日新增病例數可能攀升至十萬例。這一災難性的局面,是美國在過去半年中,一系列戰術性失誤、戰略性誤判與系統性失能,所共同導致的必然結果。

回顧這場危機的起點,美國在應對策略上便出現了致命的盲點。在1月下旬首例病例出現後,官方的防疫重心,被完全置於限制來自中國的旅客,卻在長達數週的時間裡,徹底忽視了病毒正從歐洲悄然滲透的第二條戰線。更為關鍵的是,被視為「圍堵」策略基石的病毒檢測能力,在初期便遭遇了全面潰敗: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下發的檢測試劑盒存在缺陷,而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又一度禁止私人實驗室開發自己的檢測方法,共同造成了災難性的「檢測瓶頸」,使得公共衛生系統在疫情傳播的黃金窗口期,完全處於「失明」狀態。

由於無法透過廣泛檢測來精準識別與隔離感染者,美國被迫採取了中世紀式的、粗放的封城鎖國策略。然而,在經濟衰退的巨大壓力與日益加深的政治極化氛圍下,絕大多數州份在遠未達到聯邦政府自訂的重啟標準前,便於5月底匆忙解封。倉促的重啟,疊加長期存在的檢測站點不足、接觸者追蹤人力匱乏等系統性短板,以及關於佩戴口罩的政治化爭議,共同為夏季疫情的猛烈反彈,鋪平了道路。在過去的六個月裡,美國的防疫應對,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疲於奔命的「追趕模式」,其代價是數以百萬計的國民感染,以及十餘萬生命的逝去。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失守的兩條戰線—早期的戰略盲點

2020年1月21日,美國華盛頓州埃弗里特市的一家醫院,報告了境內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患者是一名近期從疫情中心武漢返回的旅客。在隨後的數週內,美國政府的應對措施,幾乎完全聚焦於這條已知的傳播路徑。1月31日,白宮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並對來自中國的外籍旅客,實施了嚴格的旅行限制。同時,工作的重心,被放在如何安全地撤離、篩查並隔離滯留在亞洲,特別是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美國公民。

然而,在所有注意力都集中於東方戰線之時,一條更為致命的、通往美國心臟地帶的滲透路線,卻被完全忽視了。當時,病毒同樣已在歐洲大陸,特別是義大利北部,開始了大規模的社區傳播。由於美國與歐洲之間並未設立任何旅行限制或篩查措施,無數來自歐洲的旅客與歸國的美國人,將病毒悄無聲息地帶入了紐約等東岸大都會區。後來的基因組測序研究證實,摧毀紐約市並造成數萬人死亡的病毒株,其來源絕大多數是歐洲,而非亞洲。

這種在危機初期,未能對全球病毒傳播態勢,進行全面、動態評估的戰略盲點,是美國防疫的第一個、也是最為關鍵的失誤。它使得所有針對單一來源國的圍堵措施,在實質上變得形同虛設,為病毒在美國本土的廣泛傳播,爭取到了數週寶貴的時間。

「看不見的敵人」—檢測能力的系統性潰敗

如果說未能堵截來自歐洲的輸入病例是戰略上的誤判,那麼國內檢測能力的系統性潰敗,則是戰術執行層面的災難。公共衛生專家從一開始便強調,應對新發傳染病的唯一有效圍堵策略,是「測試、測試、再測試」(Test, Test, Test),透過大規模的篩查,來快速識別感染者,並追蹤其密切接觸者,從而精準地切斷傳播鏈。

然而,在整個二月至三月初的關鍵窗口期,美國的檢測能力近乎為零。其原因錯綜複雜,但核心在於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技術失敗與聯邦監管機構的官僚僵化。CDC早期堅持,全國的檢測,必須由其位於亞特蘭大的中央實驗室獨家進行,並自行研發了檢測試劑盒下發至各州。然而,這批試劑盒被發現存在嚴重的設計缺陷,導致檢測結果無法判讀。與此同時,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又援引法規,禁止各州及大學的獨立實驗室,使用它們自行研發的、早已被證明有效的檢測方法。

這一系列決策,共同導致了災難性的「檢測瓶頸」。在病毒已開始社區傳播的數週內,全美每日的檢測量,僅有數百例。即便是總統「任何想要檢測的人都能得到檢測」的公開保證,也無法掩蓋現實的窘境。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佛奇博士在國會聽證會上,坦率地承認:「這個系統並未真正適應我們當下所需…這是一個失敗。」由於無法「看見」病毒在哪裡,任何精準的、外科手術式的圍堵,都無從談起。

從外科手術到中世紀式封城

由於檢測能力的缺失,導致了對病毒傳播規模的嚴重低估。當紐約州新羅謝爾市(New Rochelle)等地出現聚集性爆發時,當局雖然派遣了國民警衛隊設立「控制區」,但為時已晚,病毒早已擴散至整個大都會區。至此,美國已徹底失去了將病毒「圍堵」在局部區域的可能性,被迫轉向一種更為原始、代價也更為高昂的策略:大規模社會封鎖。

2020年3月中旬,隨著疫情被宣布為國家緊急狀態,加州的舊金山灣區六個郡,率先在全國頒布了「居家避難令」(Stay-at-Home Orders),關閉所有非必要的商業活動。隨後,加州全境跟進,並在接下來的三週內,引發了全國性的連鎖反應,總計有42個州頒布了類似的封鎖措施。

這種從精準圍堵到全面封鎖的轉變,標誌著美國防疫策略的一次重大潰退。它相當於承認,由於已無法分辨誰是感染者,只能將所有人都視為潛在的傳播者,並暫停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此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病毒的傳播,為瀕臨崩潰的醫療系統,爭取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但其付出的經濟代價是毀滅性的,數千萬人因此失業,無數中小企業倒閉。

一個分裂的國家—口罩、抗議與倉促的重啟

在經歷了數週的嚴格封鎖後,美國社會內部的巨大分歧,開始浮出水面。公共衛生議題,被迅速地政治化,成為兩黨對立與文化戰爭的新戰場。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關於佩戴口罩的爭議。CDC在4月初,一改其早期「公眾無需佩戴口罩」的建議,轉而推薦在公共場所佩戴。然而,這一純粹的科學建議,卻被部分政治人物與媒體,解讀為對個人自由的侵犯,導致佩戴口罩與否,在許多地區,演變為一種政治立場的表達。

與此同時,在受疫情影響相對較輕的地區,反對居家封鎖令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抗議者們要求州長「重啟經濟」,恢復正常生活。在這種巨大的政治與經濟壓力下,至5月底,全美所有州份,都已不同程度地放寬了封鎖限制。然而,根據公共衛生專家的評估,當時僅有三個州,真正達到了川普政府自己所設定的、關於病例下降趨勢與檢測能力的重啟指導標準。

這種基於政治意願、而非科學數據的倉促重啟,為夏季疫情的猛烈反彈,埋下了伏筆。更為致命的是,即便在重啟之後,美國依然未能建立起足以應對新一輪爆發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5月下旬的一項分析發現,全美仍有53%的郡,沒有任何病毒檢測點。而作為「監測與預防」核心的接觸者追蹤體系,更是形同虛設。以佛羅里達州為例,專家估計該州至少需要33,000名接觸者追蹤員,但當時實際在崗的,僅有約2,300人。

夏日燎原—重啟的代價

倉促重啟的惡果,在六月下旬開始顯現。隨著酒吧、餐廳與大型集會的恢復,以及在種族正義抗議示威活動中的大規模人群聚集,新增病例數開始在南部與西部的多個州份,呈現指數級增長。佛羅里達、德克薩斯、亞利桑那與加州,取代紐約,成為了美國疫情的新震央。

與春季疫情中,受害者多為老年人不同,夏季的這一波爆發,其主要驅動者,是無症狀或輕症的年輕人。他們在社交活動中被感染,再將病毒傳染給家中更為脆弱的長輩,導致住院率與死亡率,在病例數激增數週後,也隨之攀升。至7月中旬,全美已有13個州的單週新增病例數,較前一週增長超過20%。一些州份被迫暫停或撤銷其重啟計畫,但病毒的傳播慣性,已難以遏制。

回顧這災難性的六個月,美國的失敗,並非單一原因所致,而是一系列環環相扣的錯誤的連鎖反應:從對歐洲戰線的戰略忽視,到檢測能力的技術與官僚主義潰敗,再到公共衛生指導方針的政治化,以及最終在經濟壓力下,過早地放棄了已被證明有效的封鎖措施。這場仍在肆虐的疫情,已不僅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更成為對美國國家治理能力、社會團結與政治體制的一次全面檢驗。

資料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U.S. Virus Cases Rise to a Record, Surpassing 75,000 in a Day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16/world/coronavirus-updates.html

The Associated Press: Fauci says new US coronavirus cases could rise to 100,000 a day
https://apnews.com/article/ap-top-news-virus-outbreak-us-news-politics-anthony-fauci-855365551f354f911f5899da372be3f5

Reuters: Florida reports record one-day increase in COVID-19 death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usa-florida/florida-reports-record-one-day-increase-in-covid-19-deaths-idUSKCN24F21R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testing mess, a story of failure and incompetence, threatens to swamp the U.S. recovery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the-testing-mess-a-story-of-failure-and-incompetence-threatens-to-swamp-the-us-recovery/2020/07/12/5815b364-c2d2-11ea-b178-bb7b05b94af1_story.html

STAT News: The U.S. badly needs contact tracers to fight Covid-19. It’s not happening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7/08/us-needs-contact-tracers-covid19-not-happeni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U.S. Coronavirus Response Drew on Flawed Data From the Start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coronavirus-response-drew-on-flawed-data-from-the-start-11594891802

Politico: How the White House failed to build a contact tracing army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6/18/white-house-contact-tracing-32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