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AC2014哈瓦那峰會:第二屆拉加共同體峰會登場,古巴外交盡顯左翼團結

聚焦社會議題並譴責美國禁運,馬里爾港凸顯南南合作模式。

· 國際組織-拉美國家共同體,權力結構-拉丁美洲,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4年1月28日,來自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33個國家的代表團齊聚古巴首都哈瓦那,召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的第二屆峰會。此次峰會的歷史意義非凡,因為它不僅是這個旨在排除美國與加拿大、尋求「戰略自主」的區域組織的首次年度大會,更是由古巴—一個被美國實施了半個多世紀經濟禁運、並被長期排斥在主流美洲多邊體系之外的國家—擔任輪值主席國並主辦。峰會的主題被設定為「消除飢餓、貧困與不平等」,這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政治宣言,標誌著該組織意圖將發展與社會正義置於其議程的核心,以區別於由華盛頓主導的、更側重於市場經濟與形式民主的傳統美洲議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出席,更為這場在哈瓦那舉行的盛會,增添了重要的國際合法性。

在這場峰會中,巴西與古巴之間的緊密雙邊關係,成為了拉加共同體所倡導的「南南合作」模式最引人注目的典範。就在峰會召開前夕,時任巴西總統的迪爾瑪·羅賽芙(Dilma Rousseff)與古巴總統勞爾·卡斯楚共同出席了馬里爾港(Port of Mariel)一期工程的啟用典禮。這個由巴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銀行(BNDES)提供主要融資(在總計9.57億美元的投資中佔6.82億美元)、並由巴西建設巨頭奧德布雷希特(Odebrecht)承建的深水港,被視為兩國合作的「標誌性工程」。對古巴而言,馬里爾港的現代化,是其在經濟改革中吸引外資、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的關鍵一步;而對當時由工人黨執政的巴西而言,該計畫則是其利用強大的國家資本,向海外投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鞏固與拉美左翼盟友關係的具體體現。除了基礎建設,兩國在「更多醫生」(Mais Médicos)計畫上的合作也備受矚目。透過該計畫,數千名古巴醫生被派往巴西偏遠貧困地區提供醫療服務,這既為古巴賺取了寶貴的外匯,也解決了巴西國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燃眉之急。從港口到醫生,巴古兩國的合作,完美詮釋了拉加共同體創立者們所構想的,一種基於互補需求、而非霸權關係的區域一體化路徑。

峰會最終以《哈瓦那宣言》的通過而告終,這份文件集中體現了當時拉丁美洲「粉紅浪潮」的政治意志。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是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宣布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為「和平區」(Zone of Peace),承諾永久性地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爭端,並反對任何形式的外來干預。這條款,被廣泛解讀為是對美國「門羅主義」以來長期干預本地區事務歷史的集體回應。此外,宣言也以最強烈的措辭,再次集體譴責了美國對古巴的經濟禁運,認為其違反國際法且不人道。在古巴的土地上,由其所有鄰國共同發出這一譴責,其政治份量不言而喻。然而,在這場團結與勝利的盛會之下,也潛藏著危機的伏筆。支撐著「粉紅浪潮」的國際大宗商品榮景已接近尾聲,委內瑞拉的經濟崩潰已初露端倪,而巴西國內的政治與經濟矛盾也日益加劇。哈瓦那峰會,因此成為了拉美左翼區域主義的巔峰時刻—一場成功的、充滿象徵意義的政治展演,但它所依賴的經濟基礎與政治同盟,卻即將迎來嚴峻的考驗。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14年1月的哈瓦那,褪去了旅遊旺季的喧囂,轉而成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政治中心。古巴,這個長期在國際外交舞台上被孤立的島國,首次以東道主與輪值主席國的身份,迎來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的33個成員國代表團。這是繼2013年智利聖地牙哥的創始峰會後,這個旨在建立一個排除美國與加拿大的區域共同體的第二次領袖會議。哈瓦那峰會不僅是對一年前將主席國職位交予古巴這一爭議性決定的實踐,更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政治展演,旨在向世界宣告:一個由左翼「粉紅浪潮」所主導的、追求社會正義與戰略自主的拉丁美洲,正處於其團結與自信的頂峰。

社會議程作為外交宣言

峰會的主題被定為「消除飢餓、貧困與不平等」。這個選擇本身,就是一份深刻的政治宣言。在傳統由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組織(OAS)的框架下,多邊議程往往圍繞著自由貿易、反恐、禁毒及形式上的民主選舉等議題。而哈瓦那峰會則刻意將焦點轉向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這既符合古巴自身的革命敘事,也迎合了當時執政於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等國的左翼政府的核心施政理念。

這意味著拉加共同體試圖建構一種不同於新自由主義的區域治理模式,一種將解決社會根本矛盾置於優先位置的發展路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與會,為這場峰會增添了重要的國際合法性。他的出席,被視為國際社會對拉加共同體作為一個有效區域對話平台,以及對古巴作為合法主辦方的雙重承認。這在客觀上削弱了美國長期以來試圖在外交上孤立哈瓦那的努力。

巴西-古巴軸心:南南合作的典範與爭議

在這場多邊外交的盛會中,最引人注目的雙邊互動,無疑是巴西總統迪爾瑪·羅賽芙的到訪。當時的巴西,作為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與「金磚國家」成員,正處於其國際影響力的巔峰。由工人黨領導的政府,推行一種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致力於深化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南南合作」,而古巴正是其在加勒比地區最重要的戰略支點。

羅賽芙與勞爾·卡斯楚共同為馬里爾深水港一期工程揭幕的場景,是這種合作模式的縮影。這個被稱為古巴半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基礎建設項目的港口,其背後是巴西強大的國家資本—由巴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銀行(BNDES)提供的巨額貸款—以及巴西頂尖的工程技術—由建設巨頭奧德布雷希特公司承建。對古巴而言,這個現代化的港口及其配套的「馬里爾經濟特區」,是其應對美國禁運、吸引外資、融入全球經濟的生命線。對巴西而言,這不僅是一項商業投資,更是一次成功的「經濟外交」。透過資助這個項目,巴西不僅為本國企業創造了機會,更將其影響力深深地嵌入了加勒比海的心臟地帶。

除了硬體建設,兩國在「軟領域」的合作同樣引人注目。源自巴西的「更多醫生」計畫,透過引進數千名古巴醫生,填補了巴西國內亞馬遜雨林、東北部貧困地區以及大城市貧民窟的醫療人力缺口。這項合作,一方面為古巴提供了僅次於專業服務出口的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當時巴西左翼政府優先考慮社會民生的政策導向。

然而,這種看似雙贏的合作模式也並非沒有爭議。在巴西國內,反對黨批評政府將納稅人的錢投入一個共產主義國家,並質疑古巴醫生的專業資格與勞動條件。而奧德布雷希特這家公司,在幾年後更成為席捲整個拉丁美洲的「洗車行動」腐敗醜聞的中心。回望2014年,馬里爾港的啟用典禮,既是南南合作的高光時刻,也—在不為人知的層面—是後來將重創拉美左翼政治版圖的系統性腐敗問題的一個縮影。

《哈瓦那宣言》:「和平區」的宣告與對禁運的譴責

峰會的最終成果,體現在一份名為《哈瓦那宣言》的政治文件中。這份宣言,是拉美左翼團結意志的集中體現。其中最受矚目的內容有兩項。

其一,是正式宣布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為一個「和平區」(Zone of Peace)。這意味著所有成員國承諾,將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間的任何爭端,並且不允許任何成員國的領土被用於侵略另一個成員國。在一個歷史上飽受內戰、邊境衝突與外部干預困擾的地區,這份宣告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它不僅是內部成員國之間的承諾,更被廣泛視為是對美國「門羅主義」以來,長達近兩百年干預本地區事務歷史的一次集體回絕。

其二,宣言以最強烈的措辭,一致譴責美國對古巴長達五十多年的經濟、金融與商業封鎖。雖然聯合國大會每年都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類似的譴責決議,但在古巴的土地上,由其幾乎所有的鄰國,包括美國在該地區的一些傳統盟友,共同發出這一聲音,其政治震撼力是截然不同的。這標誌著在古巴問題上,美國在西半球已陷入了徹底的孤立。

巔峰之下的陰影:團結表象下的潛在危機

2014年的哈瓦那峰會,無疑是拉加共同體成立以來,也是整個「粉紅浪潮」時代最高光的時刻之一。它成功地在古巴這個極具象徵意義的地點,召開了一次團結、高效且成果豐碩的峰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意圖掌握自身命運的拉丁美洲。

然而,在這場盛大的團結展演之下,危機的陰影已經開始浮現。支撐著許多左翼政府高額社會支出與宏大外交計畫的國際大宗商品超級週期,已接近尾聲。作為區域左翼火車頭的委內瑞拉,在查維茲去世後,其經濟已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作為南南合作主要金主的巴西,其自身的經濟成長也開始放緩,國內的政治矛盾日益尖銳。

拉加共同體內部的意識形態分歧也並未消失。許多中間偏右或保守派的政府,雖然出於區域和諧的考慮而簽署了《哈瓦那宣言》,但對於其中的激進反美言論以及將古巴置於領導地位的做法,始終心存芥蒂。這種為了團結而暫時壓抑的矛盾,在未來幾年,隨著「粉紅浪潮」的退去與右翼勢力的回潮,將會重新浮現,並嚴重削弱拉加共同體的凝聚力與行動力。因此,回望歷史,哈瓦那峰會既是一個巔峰,也是一個轉捩點。它完美地演繹了拉美左翼的區域主義夢想,但這個夢想所依賴的經濟與政治基礎,卻遠比當時看起來的要脆弱。

資料來源

Reuters: Brazil's Rousseff to visit Cuba for Latam summit, inaugurate port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uba-brazil-idUSBREA0P0YJ20140126

BBC News: Brazil's Dilma Rousseff in Cuba to open Mariel port
https://www.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25915729

Associated Press: LATIN AMERICA/CARIBBEAN NATIONS DECLARE A 'ZONE OF PEACE'
https://apnews.com/article/8e040f9e2b1b46a5960000e30d7b3e1f

The Guardian: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leaders declare region a 'zone of peace'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jan/30/latin-america-caribbean-zone-peace-cuba-summit

Mercopress: CELAC supports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Argentina in the Malvinas dispute
https://en.mercopress.com/2014/01/30/celac-supports-the-legitimate-rights-of-argentina-in-the-malvinas-dispute

Brookings Institution: The Second Summit of the Community of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ates (CELAC)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second-summit-of-the-community-of-latin-american-and-caribbean-states-celac/

Council on Hemispheric Affairs: Mariel Port Project: A New Era for U.S. – Cuba Relations
https://www.coha.org/mariel-port-project-a-new-era-for-u-s-cuba-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