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AC2013聖地牙哥峰會:首屆拉加共同體峰會登場,古巴接任主席國

主席國標誌著該組織的意識形態傾向,但也預示了其在團結多元政治

· 國際組織-拉美國家共同體,權力結構-拉丁美洲,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3年1月28日,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簡稱拉加共同體)的首屆正式峰會落下帷幕。會議的最高潮,是古巴總統勞爾·卡斯楚(Raúl Castro)從智利總統塞巴斯蒂安·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手中,接過該組織的輪值主席國職位。這一權力交接的象徵意義極其深遠,它不僅標誌著古巴在被美洲國家組織(OAS)排除半個世紀後,重返區域多邊外交的中心舞台,更為這個旨在打造一個排除美國與加拿大的「純粹」拉美與加勒比地區組織的宏大政治計畫,注入了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此次峰會的召開,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它代表了自2011年該組織正式成立以來,成員國首次齊聚一堂,確立其議程與方向。然而,峰會的團結表象之下,潛藏著深刻的矛盾與挑戰,這些矛盾在此次會議的兩個關鍵事件中顯露無遺:其一是因總統彈劾案而引發政治危機的巴拉圭的缺席,其二便是將領導權交予一個一黨專政國家的決定。這兩件事預示了拉加共同體未來將要面對的核心困境—如何在推動區域一體化和共同外交立場的同時,處理成員國內部的政治歧異與民主治理問題。

這次峰會的歷史背景,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席捲拉丁美洲的「粉紅浪潮」(Pink Tide)。在此期間,委內瑞拉的查維茲、巴西的魯拉、阿根廷的基西納等一系列左翼領導人上台,他們共同推動了一種尋求擺脫美國傳統影響力、追求「戰略自主」的區域主義。拉加共同體正是在此浪潮的最高峰孕育而生,其最核心的創立原則,就是建立一個能真正代表本地區三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聲音、且不受華盛頓主導的對話平台,以取代或至少平衡由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組織。因此,聖地牙哥峰會不僅是一場外交會議,更是一次政治宣言。會議期間,各國領導人發表的《聖地牙哥宣言》,涵蓋了反對外來干預、推動經濟互補、共同應對氣候變遷與社會不平等等廣泛議題,試圖向世界展示一個團結且有共同目標的拉丁美洲。與此同時,緊隨其後舉行的歐盟-拉加共同體峰會,更凸顯了該組織的戰略意圖:以一個統一的集體身份,與歐盟等其他世界主要力量展開平等對話,提升本地區在全球格局中的份量。

然而,將輪值主席國的權力交予古巴的決定,立即為這個新生的組織帶來了巨大的爭議。對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等激進左翼政府而言,這是一次巨大的象徵性勝利,是對美國長達數十年孤立古巴政策的集體反抗。但這一決定,也立刻引發了古巴裔美國人全國基金會等海外流亡團體的強烈批評,他們指責拉加共同體將領導權交給了一個壓制人權與民主的獨裁政權。更重要的是,這種矛盾情緒同樣存在於拉加共同體內部。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等政治上更為中間或保守的國家,雖出於維護組織團結和協商一致的原則而接受了此一安排,但內心的疑慮不言而喻。一個以促進民主、人權為口號的區域組織,如何能由一個不具備這些特徵的國家來領導?這個根本性的矛盾,為拉加共同體的未來發展埋下了伏筆。聖地牙哥峰會以一場充滿象徵意義的權力交接閉幕,它既是拉美追求自主的歷史高光時刻,也預示著這條團結之路將因內部深刻的意識形態分歧而充滿崎嶇。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13年1月的聖地牙哥,見證了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政治版圖上一次雄心勃勃的嘗試。來自32個國家的元首與政府代表齊聚一堂,召開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的首屆正式峰會。這個於2011年宣告成立的組織,其最鮮明的特徵,也是其存在的根本理由,便是它的成員名單中刻意排除了兩個美洲大國:美國與加拿大。這次峰會,因此不僅僅是一場例行的外交集會,它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宣告,旨在向世界展示一個決心以自己聲音說話、走自己道路的全新拉丁美洲。

然而,在這場盛大的團結展示之下,兩個關鍵事件卻也預示了這個新生組織未來將要面對的內在矛盾與艱難挑戰。其一,是巴拉圭的缺席;其二,則是古巴的登場。這「一缺一進」之間,折射出拉加共同體在追求團結與自主的宏大目標時,所必須面對的民主治理原則與意識形態分歧的深刻困境。

一個沒有北方的美洲:拉加共同體的創立初衷

要理解聖地牙哥峰會的歷史意義,必須回溯到其創立的時代背景。數十年來,美洲的官方多邊外交舞台,一直由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美洲國家組織」(OAS)所主導。然而,在許多拉丁美洲國家眼中,OAS在歷史上,特別是冷戰期間,過多地扮演了推行美國外交政策工具的角色。1962年,OAS在美國的壓力下中止了古巴的成員國資格,便被視為其缺乏獨立性的最典型例證。

進入21世紀,隨著「粉紅浪潮」席捲南美大陸,一股強勁的左翼區域主義思潮興起。以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為首的一批領導人,開始積極籌劃建立一系列排除美國影響力的區域組織,如「美洲玻利瓦爾聯盟」(ALBA)和「南美洲國家聯盟」(UNASUR)。拉加共同體正是在這一系列努力的基礎上,最終誕生的集大成者。它的目標更為宏大,不僅包括了政治上左傾的南美國家,也吸納了墨西哥、中美洲各國以及英語和法語系的加勒比海國家,意圖打造一個能代表整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文明圈的共同體。

其核心訴求,是建立一個能夠在聯合國、G20等全球舞台上,以一個聲音發言的平台;一個能夠與歐盟、中國等其他全球行為體,進行平等集體對話的機制;以及一個能夠在內部,以更符合本地區現實的方式,協調經濟、社會與政治議題的場所。聖地牙哥峰會的召開,以及緊隨其後舉行的歐盟-拉加共同體峰會,正是這一戰略構想的首次正式實踐。

團結的考驗:巴拉圭的缺席

在聖地牙哥的會場上,幾乎所有成員國的國旗都已升起,唯獨缺少了巴拉圭的一面。巴拉圭的缺席,是此次峰會上一個無法迴避的尷尬,也是對拉加共同體凝聚力的第一次嚴峻考驗。

事件的起因,是2012年6月巴拉圭國會以極具爭議的方式,迅速彈劾並罷黜了左翼民選總統費爾南多·盧戈(Fernando Lugo)。此舉被南美洲多數左翼政府,特別是「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的核心成員國巴西與阿根廷,視為一場「制度性政變」。作為懲罰,Mercosur與UNASUR隨即中止了巴拉圭的成員國資格。

儘管拉加共同體並未正式對巴拉圭祭出停權處分,但巴拉圭政府最終以「未獲正式邀請」為由,決定不出席此次峰會。這一事件,暴露了拉加共同體在處理成員國內部民主危機時的複雜性。一方面,它顯示出區域內的主導力量(特別是南美左翼國家)有強烈的意願,去懲罰他們眼中有違民主程序的行為。但另一方面,這種懲罰行動本身也引發了爭議,被一些國家批評為干涉內政,並凸顯了成員國之間在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一個標榜團結的組織,在其首次正式峰會上,就因成員國內部的政治動盪而出現分裂,這無疑為其未來的運作蒙上了一層陰影。

哈瓦那的時刻:古巴接任主席國的象徵與爭議

如果說巴拉圭的缺席代表了挑戰,那麼峰會的閉幕式,則上演了極具象徵意義的一幕。在全場的掌聲中,古巴最高領導人勞爾·卡斯楚,正式從智利總統皮涅拉手中接過了拉加共同體的輪值主席國槌子。這一刻,對古巴以及拉丁美洲的左翼力量而言,是歷史性的。

自1962年被OAS停權以來,古巴在美洲多邊外交體系中被孤立了整整半個世紀。如今,它不僅重返舞台,更被推舉為一個涵蓋幾乎所有鄰國的區域組織的領導者。這一安排,是對美國長期以來對古巴實施經濟禁運與外交孤立政策的最響亮的集體反駁。它象徵著拉丁美洲在外交政策上,決意擺脫冷戰時期的舊有格局,以自身的標準來決定誰是其夥伴。

然而,這一巨大的象徵性勝利,也立即引發了激烈的爭議。總部設於美國邁阿密的古巴裔美國人全國基金會、古巴民主委員會等流亡組織,立刻發表聲明,嚴厲抨擊此一決定。他們指責拉加共同體偽善,聲稱一個致力於推動人權與民主的組織,卻將領導權交給了一個以壓制異見、缺乏基本政治自由而聞名的獨裁政權。

這場爭議,深刻地揭示了拉加共同體內在的、幾乎無法調和的矛盾—它是一個由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所組成的集合體。成員國中,既有像智利、哥斯大黎加這樣成熟的民主國家,也有像古巴這樣的一黨專政國家,還有許多處於不同民主轉型階段的國家。在聖地牙哥,為了維持「拉美團結」的表象,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巨大差異被暫時擱置。然而,將領導權交予古巴的決定,卻將這一矛盾推向了前台。它迫使外界與其成員國自身都不得不思考一個根本問題:拉加共同體所追求的「共同價值」,究竟是什麼?如果民主與人權並非其核心的、不可妥協的原則,那麼這個組織的道德基礎又在何處?

聖地牙哥的雄心與未來的崎嶇

首屆拉加共同體峰會,無疑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尋求自主與一體化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成功地將幾乎所有國家聚集在一起,發出了一個希望在全球事務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強烈信號。然而,聖地牙哥的陽光之下,陰影同樣清晰可見。巴拉圭的空椅子,與古巴接過權力之槌的畫面,共同構成了一幅充滿張力的圖景。它預示著,拉加共同體的未來,將是一條在追求外交政策自主的雄心與處理內部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巨大差異的現實之間,不斷尋找平衡的崎嶇道路。2013年的聖地牙哥峰會,既是這個宏大計畫的起點,也為其日後的掙扎與挑戰,埋下了伏筆。

資料來源

Associated Press: Cuba takes helm of Latin American-Caribbean bloc
https://apnews.com/article/7a2e21b0e9a54e9992019c011749591e

BBC News: Cuba's Raul Castro chosen to lead regional Celac bloc
https://www.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21234902

Reuters: Chile's Pinera passes CELAC baton to Cuba's Castro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le-celac-cuba-idUSBRE90R00920130128

The Guardian: Cuba to lead key Latin American summit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jan/28/cuba-latin-american-summit-celac

Mercopress: Paraguay absent from Celac summit waiting for Unasur and Mercosur decision
https://en.mercopress.com/2013/01/28/paraguay-absent-from-celac-summit-waiting-for-unasur-and-mercosur-decision

Council on Hemispheric Affairs: The CELAC Summit in Santiago: A View from the South
https://www.coha.org/the-celac-summit-in-santiago-a-view-from-the-south/

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EU-CELAC Summit: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https://www.e-ir.info/2013/02/12/the-eu-celac-summit-a-step-in-the-right-di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