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7年10月6日,於薩爾瓦多大學落幕的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EU-CELAC)學術與知識峰會,為兩大區域間的長期合作注入了新的智力資本。此次為期兩天的會議,匯集了超過250名來自歐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頂尖學者、大學校長與科研機構代表,其核心目標是為即將在2019年舉行的雙邊元首峰會,凝聚學術界的共識,並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這次峰會不僅是例行的學術交流,更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學術外交」行動,其歷史根源可追溯至1999年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首屆歐盟—拉丁美洲國家元首峰會。當時,雙方領導人便確立了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合作,作為深化跨區域戰略夥伴關係的核心支柱之一。近二十年來,此一合作框架不斷演進,從最初的單向援助模式,逐步轉變為更對等的夥伴關係,而學術界的制度性對話,始終扮演著催化劑與穩定器的角色。在聖薩爾瓦多,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體現。面對2017年全球政治經濟版圖的劇烈變動——英國脫歐公投的後續效應、美國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以及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面臨的挑戰——歐盟與拉共體均意識到,鞏固基於共同價值與規則的夥伴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學術與知識的合作,正是此一努力中最堅實、也最不受短期政治風波影響的領域。
本次峰會的議程設計,充分反映了雙方面對的共同挑戰與對未來的共同期許。討論的議題涵蓋了三大核心領域:首先,是如何使雙方的科學、技術與創新(STI)政策更有效地對接,並發揮大學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歐洲的「展望2020」(Horizon 2020)科研框架計畫已為此提供了平台,但如何鼓勵更多拉美科研機構參與,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次,峰會深入探討了大學在實現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關鍵角色。從氣候變遷的應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到社會包容與公共衛生的改善,高等教育機構被視為是提供解決方案、培養專業人才、並向公眾傳播永續發展理念的關鍵行動者。最後,會議聚焦於支撐學術合作的基礎工具,包括人員流動計畫、品質保證體系的協作,以及學術資格認證框架的對接。歐盟的「伊拉斯謨+」(Erasmus+)計畫是全球最成功的學術流動計畫之一,如何將其經驗更廣泛地應用於拉美地區,並建立雙向、對等的交流機制,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參與此次峰會的學術網絡陣容,也彰顯了其廣泛的代表性。中美洲大學理事會(CSUCA)、拉丁美洲高等教育空間(ENLACES)、蒙特維多集團大學協會(AUGM)、哥倫比亞大學協會(ASCUN)等區域性組織,以及代表加勒比海地區大學的UNICA,幾乎涵蓋了拉美與加勒比地區所有重要的學術力量。這些網絡的集體參與,確保了峰會的成果能夠反映整個區域的共同利益與多元需求。
峰會最終產出的《聖薩爾瓦多宣言》,是本次會議最重要的實質成果。這份文件不僅重申了教育、科學、技術與創新作為雙邊戰略夥伴關係優先事項的核心地位,更重要的是,它為2019年的元首峰會提出了一系列清晰的指導行動方針。宣言的內容,預期將敦促各國政府增加對高等教育與科研合作的公共投資,簡化科研人員與學生的簽證與流動程序,並建立更穩定的長期合作計畫。它呼籲雙方共同致力於打造一個「歐盟—拉共體共同知識區」(EU-CELAC Common Area of Knowledge),在這個空間內,人才、思想與創新成果可以自由流動,不受國界限制。此一願景的提出,標誌著雙方合作的目標,已從單純的項目合作,提升到建立制度性、一體化合作體系的更高層次。這份宣言的意義,遠超過一份學術文件。它是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對開放、合作與多邊主義的有力肯定。它向雙方的政治領導人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訊息:面對未來的挑戰,無論是經濟轉型、社會公平還是環境永續,知識與人才的培養都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透過深化學術合作,歐盟與拉共體不僅能夠鞏固自身的發展基礎,更能為全球治理貢獻一個基於相互理解與共同利益的跨區域合作典範。聖薩爾瓦多峰會的落幕,是一個結束,更是一個新的開始,它為即將到來的元首峰會鋪平了道路,也為未來數十年雙邊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深厚的智慧底蘊。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綠意盎然的校園裡,一場沒有媒體鎂光燈追逐,卻可能對兩大洲未來關係產生深遠影響的會議,於2017年10月6日畫下句點。超過250名學者與大學管理者齊聚一堂,參加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EU-CELAC)學術與知識峰會。這場峰會的直接目標看似單純:為兩年後舉行的國家元首級峰會準備一份政策建議宣言。然而,其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脈絡與戰略意涵,遠比其會議形式來得複雜與重要。它代表著一條延續了近二十年的跨洋對話軌跡,試圖在一個日益分裂的世界裡,以知識、科學與教育作為黏合劑,鞏固一段獨特的跨區域夥伴關係。
這段夥伴關係的制度化起點,是1999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首屆歐盟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元首峰會。在冷戰結束後的全球化浪潮中,歐洲與拉丁美洲都意識到,除了傳統的歷史、文化與貿易聯繫外,雙方需要一個更高層次的戰略對話平台。在這次峰會上,「雙邊戰略夥伴關係」的概念被正式確立,而高等教育與科學技術合作,從一開始就被置於此夥伴關係的核心位置。此後的近二十年間,這個高層對話機制歷經數次演變,但學術合作的主軸始終未曾動搖。從早期的單向發展援助,例如歐盟透過其ALFA計畫(América Latina - Formación Académica)協助拉美大學進行現代化改革,到後來更趨對等的合作模式,如共同資助研究項目,雙方的合作關係不斷深化。2011年,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的成立,更為此段關係提供了一個歷史性的新契機。CELAC是第一個涵蓋西半球所有國家(美國與加拿大除外)的區域性組織,它的出現,使拉美地區能夠以一個更統一、更自主的聲音與歐盟進行對話,從而將雙邊關係提升至「區域對區域」的平等層級。
在這樣的背景下,聖薩爾瓦多學術峰會的召開,便不僅是一次學術界的集會,而是這個龐大制度架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扮演著「第二軌道外交」的角色,為官方的政治談判提供專業知識、凝聚社會共識,並探索創新的合作路徑。峰會所涵蓋的三大主題——科學技術創新(STI)的對接、大學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作用,以及支撐合作的基礎工具——精準地反映了雙方關係的核心關切。
第一大主題,科學、技術與創新的對接,觸及了雙方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歐盟作為全球科研重鎮,其「展望2020」(Horizon 2020)計畫是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科研資助框架,預算高達近800億歐元。該計畫明確將國際合作列為優先事項,並歡迎全球科學家參與。對拉丁美洲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長期以來,拉美地區的科研投入普遍偏低,平均僅佔GDP的0.7%,遠低於歐盟的2%以上。這種「創新赤字」直接導致了其經濟長期依賴原物料出口,難以實現產業升級。透過與歐洲頂尖研究機構的合作,拉美科學家不僅能獲得先進的知識與技術,更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升本國的科研水平。峰會討論的重點,是如何將這種合作從零星的項目,轉變為系統性的對接。這包括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資助跨國研究團隊、並聚焦於對雙方都至關重要的領域,例如再生能源、公共衛生、生物技術與數位經濟。
第二大主題,大學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中的角色,則將雙方的合作提升到了全球治理的層面。聯合國2015年通過的「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為全球發展設定了17個宏大目標,從消除貧困、促進性別平權,到應對氣候變遷。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學的指引與技術的支撐,而大學正是這一切的源頭。在聖薩爾瓦多,與會者探討了大學如何超越傳統的教學與研究功能,成為推動社會永續轉型的積極行動者。例如,農業大學可以研發更具氣候韌性的作物,幫助農民應對全球暖化;工程學院可以設計更高效的綠色建築與交通系統;而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則可以為制定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公共政策提供理論基礎。歐盟與拉美的學術合作,在此找到了堅實的道德與價值基礎—這種合作不僅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或科技領先,更是為了共同應對人類所面臨的生存挑戰—為建立一個更公平、更永續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
第三大主題,關於人員流動、品質保證與學歷互認等基礎工具,看似技術性,實則是一切合作的根基。思想與創新的流動,最終必須依賴人的流動。歐盟的「伊拉斯謨+」(Erasmus+)計畫,自1987年創立以來,已支持數百萬歐洲學生、教師與研究人員到其他國家學習和工作,被公認為是促進歐洲一體化最成功的項目之一。近年來,該計畫已將其範圍擴展至全球,拉丁美洲是其重要的合作夥伴地區之一。透過此類計畫,新一代的拉美青年有機會親身體驗歐洲的學術與文化,而歐洲的年輕人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拉美。這種雙向交流所建立的人際網絡與相互理解,其價值難以估量,是維繫雙邊關係最持久的社會資本。然而,要讓這種流動更加順暢,就必須解決學歷與學分互認的難題。這需要雙方在課程設計、教學評估與品質保證體系上進行深入的協調與對話。聖薩爾瓦多峰會為此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讓來自不同國家的教育官員與大學管理者,能夠就這些複雜的技術問題進行磋商,為最終達成制度性的互認協議鋪平道路。
最終產出的《聖薩爾瓦多宣言》,正是上述所有討論的結晶。它不僅是一份獻給2019年元首峰會的政策藍圖,更是一份學術界對跨區域合作未來的集體承諾。宣言呼籲雙方政府將教育與科學視為「戰略性公共財」,增加對其的長期穩定投資。它提議建立一個更宏大的「歐盟—拉共體共同知識區」,在這個共同區內,不僅學生與學者可以自由流動,研究數據與創新成果也能夠開放共享。這份宣言的背後,是一種深刻的信念:在21世紀,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其知識資本的厚度與創新能力。透過攜手合作,歐洲與拉丁美洲可以共同打造一個橫跨大西洋的知識高地,不僅能提升自身的全球競爭力,更能為世界提供一個不同於強權對抗的、基於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這場在薩爾瓦多舉行的峰會,雖然低調,卻在為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
資料來源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CELAC Academic and Knowledge Summit Declaration
https://eua.eu/resources/publications/329:eu-celac-academic-and-knowledge-summit-declaration.htm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EU-CELAC Academic and Knowledge Summit
https://www.iau-aiu.net/EU-CELAC-Academic-and-Knowledge-Summit
OBREAL Global:VII EU-CELAC Academic and Knowledge Summit
https://obrealglobal.com/es/vii-cumbre-academica-y-del-conocimiento-ue-celac/
Universidad de El Salvador:UES es sede de la Cumbre Académica y del Conocimiento ALC-UE
https://www.ues.edu.sv/la-ues-en-los-medios/noticias/ues-es-sede-de-la-cumbre-academica-y-del-conocimiento-alc-ue
CSUCA:Declaración de la VII Cumbre Académica y del Conocimiento Unión Europea -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https://www.csuca.org/index.php/2-uncategorised/289-declaracion-de-la-vii-cumbre-academica-y-del-conocimiento-union-europea-america-latina-y-el-caribe
EU-LAC Foundation:Academic and Knowledge Summit
https://eulacfoundation.org/en/academic-and-knowledge-summit
AUGM - Asociación de Universidades Grupo Montevideo:Se realizó la VII Cumbre Académica y del Conocimiento UE-CELAC
https://grupomontevideo.org/sitio/noticias/se-realizo-la-vii-cumbre-academica-y-del-conocimiento-ue-ce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