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美國為應對COVID-19疫情衝擊,將於2020年3月通過《CARES法案》,其中包含「員工留任稅收抵免」(ERC)計畫,旨在補助企業持續聘僱員工。此項原意良善的紓困措施,卻意外催生了一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淘金熱」。以Bottom Line Concepts等公司為首的「ERC工廠」利用複雜的申請規則與積極的營銷手段,協助成千上萬的企業申請高額退稅,並從中抽取巨額佣金。在「創智贏家」(Shark Tank)投資人凱文・奧利里(Kevin O'Leary)等名人的加持下,此產業迅速擴張,但也引發了美國國稅局(IRS)對大規模詐欺與不當申請的嚴重擔憂。ERC計畫的模糊資格認定,特別是「政府命令導致業務暫停」的條款,成為灰色地帶操作的核心。如今,IRS已將ERC詐欺列為年度稅務騙局之首,並加強審計,使許多當初尋求紓困的小企業,如今卻面臨未來可能被追討鉅額稅款與罰金的潛在風險。此現象不僅揭示了緊急紓困政策在設計與監管上的挑戰,也反映出在龐大利益驅動下,政策善意被扭曲的現實。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歷史的長河中,危機往往是催生變革的熔爐,但它同時也可能成為滋生機會主義的溫床。2020年初,當COVID-19的陰影籠罩全球,各國政府無不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介入經濟,試圖在世紀大疫的驚濤駭浪中穩住陣腳。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當時推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規模高達2兆美元的《CARES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這項法案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在封鎖與停滯中掙扎的企業與勞工。然而,其中一項名為「員工留任稅收抵免」(Employee Retention Credit, ERC)的條款,卻在無意間開啟了一扇通往巨額財富的潘朵拉之盒,上演了一場現代版的淘金熱,其背後交織著政策的善意、資本的逐利天性,以及監管體系面臨的巨大挑戰。
政策的善意:ERC的源起與設計初衷
「當時真正的擔憂是,人們會被解僱,失去與特定雇主的聯繫,經濟將更難重啟。」一位經濟學家在回顧當時的立法背景時如此說道,「這項抵免政策的核心目標,是讓勞工與他們的工作崗位緊密相連。」
ERC計畫的設計邏輯相當直接:對於因疫情導致收入大幅下降,或因政府封鎖令而全部或部分業務停擺的企業,政府將提供可觀的稅收抵免,以補貼其支付給員工的薪資。在計畫的演進中,最高抵免額度可達每位員工26,000美元。這對當時現金流枯竭、在倒閉邊緣徘徊的無數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一道救命的曙光。它承載著政策制定者最樸素的期望:保住就業,就是保住經濟的元氣與社會的穩定。
然而,正如所有宏大的政策實驗一樣,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ERC的資格認定標準,特別是「政府命令導致業務完全或部分暫停」這一條款,其定義的模糊性為後來的亂象埋下了伏筆。當善意的政策遇上複雜的現實與人性的慾望,一場意想不到的風暴正悄然醞釀。
淘金熱的興起:「ERC工廠」與億萬富翁的誕生
「信封裡有數百萬美元。」影片中,喬許・福克斯(Josh Fox)對著鏡頭展示著成堆的信件,語氣充滿了煽動性,「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人生,這就是為你準備的對話。你可以賺到630萬美元。我們熱愛金錢。」
福克斯是Bottom Line Concepts公司的創辦人,這家公司是後來被媒體稱為「ERC工廠」(ERC Mills)的典型代表。隨著ERC計畫的推廣,福克斯和他的同業們敏銳地嗅到了商機。他們發現,大多數小企業主對複雜的稅法條文一無所知,也無力自行處理繁瑣的申請流程。於是,一個全新的產業應運而生:專業的ERC諮詢公司。
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極具吸引力:它們不收取任何前期費用,而是以「或有收費」(Contingency Fee)的方式運作,即在企業成功收到國稅局(IRS)的退稅支票後,從中抽取高達25%至30%的佣金。Bottom Line Concepts宣稱,自2021年以來,他們已為數千家企業申請了超過60億美元的稅收抵免,這意味著該公司可能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佣金收入。福克斯將此稱為「現代淘金熱」,而他自己,無疑是這場熱潮中最大的淘金者之一。
這場淘金熱的火焰,更因知名人士的推波助瀾而越燒越旺。以在電視實境秀「創智贏家」(Shark Tank,又譯「鯊魚坦克」)中以毒舌著稱的投資人凱文・奧利里(Kevin O'Leary),又名「Mr. Wonderful」,高調地成為了Bottom Line Concepts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這就是數億美元,凱文,毫不誇張。」福克斯在與奧利里的宣傳影片中說道。
奧利里則以他一貫的自信姿態,透過名為「WonderTrust」的合作平台,向全美數百萬小企業主喊話:「我支持這件事。我會走遍全國的電視網、所有的社群媒體,告訴人們這個計畫⋯⋯這是第一要務。你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來研究這件事,你應該這麼做。」
在名人效應與「不成功,不收費」的誘人承諾下,大量的企業主趨之若鶩。這些「ERC工廠」不僅透過電視廣告和社群媒體進行轟炸式營銷,更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金字塔式的推薦人網絡。這個網絡由約5萬名非支薪的合作夥伴組成,他們可能是退休人士、兼職工作者,唯一的任務就是走街串巷,說服每一個他們能接觸到的雇主提交申請。
「成為Bottom Line的百萬富翁」,一則招募影片的標題如此赤裸地寫道。影片中,公司高管詳細地演算著如何透過推薦客戶致富:「每週一個客戶,兩年後,你就能賺到130萬美元。我們正在製造百萬富翁,輕鬆賺錢。」
灰色地帶的擴張:當法律的模糊性成為商機
「我們看到這些疫情計畫的一個現象是,當你倉促行事時,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一位稅務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
ERC淘金熱之所以能成立,關鍵在於對資格認定的「創造性解釋」。雖然許多企業的營收並未達到直接符合的下降標準,但「ERC工廠」卻巧妙地利用了「政府命令導致業務部分暫停」這一模糊條款。它們將供應鏈中斷、社交距離規定、清潔流程增加等幾乎所有企業在疫情期間都經歷過的困擾,都解釋為「政府命令」的間接影響,從而將大量原本不符合資格的企業納入申請範圍。
這使得ERC的申請門檻被極大地降低,也讓整個計畫的性質從「針對受創最嚴重者的精準紓困」變成了「幾乎人人有獎的普發福利」。然而,這種擴大解釋是否合法,至今仍存在巨大爭議。法律的灰色地帶,成為了這些公司攫取暴利的樂園。
與此同時,負責審核的美國國稅局(IRS)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如雪片般飛來的申請案件堆積如山,導致許多真正需要資金、且完全符合資格的企業,卻要經歷漫長的等待才能拿到救命錢。另一方面,IRS深知其中必然夾雜著大量不實、誇大甚至完全虛構的詐欺性申請,但要在數百萬份複雜的申請文件中逐一辨別真偽,對於一個長期人手與資源不足的政府機構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員工留任稅收抵免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申報處理工作。」IRS官員坦言。這種複雜性不僅拖慢了處理速度,更為詐欺行為提供了完美的掩護。
風暴的來臨:IRS的警告與小企業的潛在危機
「每年當國家進入報稅季時,國稅局都會發布一份最常見的稅務騙局清單,提醒納稅人注意。在2023年的清單上,名列榜首的正是詐欺性的ERC申請。」
隨著不當申請的規模日益失控,IRS的態度開始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出擊。他們發出了一系列嚴厲警告,提醒企業主警惕那些承諾「輕鬆拿錢」的ERC推銷員。IRS明確指出,這些「ERC工廠」為了賺取佣金,可能會誤導客戶提交不實申請,而最終承擔法律責任的,並非這些顧問公司,而是簽字申報的企業主本人。一旦申請被認定為不合格,企業不僅需要全額退還已經收到的抵免款項,還將面臨高額的罰金和利息,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責任。
凱文・奧利里這位計畫的頭號推銷員,也承認了這個領域的亂象:「我認為任何預先收費的人,我都不會用他們,因為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然而,諷刺的是,即使是採取「事後收費」的模式,也無法保證其申請的合法性。當IRS的支票寄到時,企業主、顧問公司和推薦人都皆大歡喜地分了錢,但這份喜悅可能是短暫的。IRS的審計期長達數年,潛在的風險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一位透過這些「工廠」申請ERC的企業主頭上。
Bottom Line Concepts公司在一份對《華爾街日報》的聲明中寫道:「我們為公司在以合規和透明的方式,為美國企業提供寶貴服務的記錄感到自豪⋯⋯幫助他們對其業務和勞動力進行再投資,造福全國各地的社區。」
然而,當鏡頭前成堆的支票與「我們發財了」的歡呼聲響起時,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浮現:一項旨在拯救實體經濟、維護社會韌性的公共政策,最終是否淪為了一場少數人的資本遊戲?而那些在疫情中本就步履維艱的小企業,是否在飲下這杯看似甘甜的「紓困美酒」後,未來將不得不吞下更為苦澀的後果?
這場圍繞ERC的風暴,至今仍未平息。它深刻地揭示了在現代國家治理中,緊急狀態下的政策制定所面臨的固有困境:速度與精準度的權衡、善意與監管的拉鋸,以及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法律與道德的脆弱邊界。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這是一個代價高昂的教訓;而對於成千上萬被捲入其中的美國企業主來說,這場淘金熱的最終結局,或許才剛剛開始。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n Obscure Pandemic Tax Break Has Turned Into a Gold Rush
https://www.wsj.com/articles/an-obscure-pandemic-tax-break-has-turned-into-a-gold-rush-11671200925
The New York Times: I.R.S. Halts New Claims for Pandemic-Era Tax Credit Amid Fraud Concerns
https://www.nytimes.com/2023/09/14/us/politics/irs-tax-credit-moratorium-erc.html
Forbes: Employee Retention Credit Mills Are 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To Businesses, Says IRS Chief
https://www.forbes.com/sites/ashleaebeling/2023/07/26/employee-retention-credit-mills-are-a-clear-and-present-danger-to-businesses-says-irs-chief/
ProPublica: The Big Grift: How Federal COVID-19 Relief Money Was Stolen or Wasted
https://www.propublica.org/article/covid-ppp-loans-theft-lost-money
Reuters: Explainer: What is the US employee retention tax credit?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what-is-us-employee-retention-tax-credit-2023-09-14/
Associated Press: IRS to suspend new claims for pandemic-era tax credit after a flood of fraudulent applications
https://apnews.com/article/irs-tax-credit-pandemic-fraud-werfel-c13f6f366141a0e104449852f861b53e
The Washington Post: IRS warns of scams around pandemic-era tax credit for businesses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2/10/20/irs-erc-tax-credit-sc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