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2月下旬,為應對境內迅速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國政府啟動了一套規模空前的社會監控體系,將高解析度攝影機、人臉辨識、無人機以及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與傳統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手段相結合。此次疫情已在中國造成超過八萬人感染,死亡人數逾兩千,其嚴峻程度遠超2003年的SARS事件。與十七年前相比,中國政府在監控技術上的發展與依賴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語。「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中國部主任蘇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指出,當時幾乎不存在的監控工具,如今已成為此次公共衛生應對策略的核心。
這套監控策略的運作,建立在一個龐大的數位基礎設施之上。中國境內估計部署了超過三億支監視攝影機,其中許多具備了人臉辨識功能,使當局能夠精確追蹤特定個體在特定時間的移動軌跡。這些視覺數據與醫院病歷、警方檔案、公共交通紀錄等個人資訊進行整合,並全部與公民的身份證號碼綁定,從而構成了一幅極其細緻的個人行為圖譜。官方更推出了名為「密切接觸者測量儀」的手機應用程式,使用者輸入姓名與身份證號碼後,即可查詢自己是否曾與確診或疑似病患有過近距離接觸。該應用程式的用戶數量在短時間內便突破兩億,顯示其在社會層面的廣泛滲透。
然而,這場以公共安全為名的監控實踐,也引發了關於公民自由與隱私權的深刻疑慮。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分析,在生命受到直接威脅的背景下,許多中國公民可能會優先選擇保障健康,而非捍衛公民自由。但他也警告,這種在危機時期被廣泛使用的監控技術與手段,存在成為「滑坡謬誤」的風險—即在疫情結束後,這些措施可能被用於其他未必正當的目的,從而使社會控制常態化。相較於同樣運用科技追蹤患者的韓國,中國的監控體系不僅數據存取權限更為廣泛,且公民完全沒有選擇退出數據收集的權利,這使得權力的邊界問題變得尤為突出。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中國的城市與鄉村,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行動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街道上,配備了高解析度攝影機與擴音器的無人機盤旋,對未戴口罩外出的婦女高聲斥責,將其驅趕回家中;對聚集聊天的民眾予以警告。這並非孤立的場景,而是中國龐大監控體系在應對這場公共衛生危機時的一個縮影。截至2020年2月下旬,這場疫情已在中國境內導致超過八萬人感染,死亡人數突破兩千,其規模與衝擊力遠遠超過了2003年的SARS疫情。
「人權觀察」組織的中國部主任蘇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指出,2003年與2020年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政府對監控技術的依賴與發展程度。在SARS爆發時,今日普遍使用的數位監控工具幾乎尚不存在。而如今,從無處不在的監視攝影機到整合公民個人資訊的大數據平台,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利用其技術能力展開一場針對病毒—同時也針對其公民—的戰爭。此舉引發了一個核心問題:這種高強度的監控策略在對抗流行病的效用如何,其又將對社會的權利邊界帶來何種長遠影響?
無所不在的數位網絡
這套監控體系的核心,是建立在硬體與數據的緊密結合之上。中國境內估計安裝了超過三億支監視攝影機,構成了全球最龐大的影像監控網絡。其中,大量攝影機搭載了先進的人臉辨識技術,這賦予了當局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識別並追蹤特定個體的能力。理論上,一個人從踏出家門、乘坐公共交通、進入商場到抵達辦公室的全過程,都可能被無縫記錄。
這些影像數據的價值,在於其能夠與其他來源的個人資訊進行交叉比對與整合。當局將從醫院取得的健康記錄、警方的檔案資料、以及個人的公共交通刷卡歷史等數據,全部匯集並與每位公民獨一無二的國民身份證號碼相連結。這種數據整合,使得政府能夠掌握關於其公民極為精細的資訊。今年一月,南京市一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男子,其完整的行動軌跡—包含乘坐的公車與地鐵線路、具體的日期與時間—被當地警方鉅細靡遺地公佈在社交媒體上,並附帶警告,要求任何可能與其有過時空交集的人立即接受檢測。
中國的公共衛生部門對在這次危機中運用大數據的做法亦直言不諱。官方機構甚至主導開發了一款名為「密切接觸者測量儀」的手機應用程式。該程式的數據庫整合了確診及疑似病患的資訊。公民只需輸入自己的姓名與身份證號碼,應用程式便會告知其是否存在與病患的密切接觸史。在極短的時間內,這款應用程式的用戶數就超過了兩億。分析指出,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有助於解決公共衛生層面的部分疑慮,但另一方面,這也成為政府在民眾或許並未明確同意、甚至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大規模收集個人資訊的又一途徑。
一場「人民的戰爭」
除了數位技術,這套監控體系亦包含著龐大的人力成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將這場抗疫行動定調為一場「人民戰爭」,意味著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參與其中。當局透過手機簡訊,指示從疫情爆發中心湖北省返回的人員必須主動向官方報告。城鎮的各個角落,張貼著鼓勵民眾互相監督的公告。
在基層,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被重新啟動並加以強化。警察在街頭巡邏,要求未戴口罩的行人回家;公寓大樓的管理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檢查住戶的健康狀況。這種鄰里之間、甚至親屬之間的互相監督,在部分地區更被制度化地加以鼓勵。在西部的四川省,舉報違反防疫規定者最高可獲得五千元人民幣的獎勵,這一金額對許多當地居民而言,相當於甚至超過一個月的薪資。在南方的廣東省,有地方政府則以提供三十個口罩作為舉報的獎品。這些措施將社會監控的觸角,從國家的宏觀層面,延伸至最微觀的家庭與個人關係之中。
安全與自由的權衡
面對如此高強度的監控,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是:民眾為何能夠接受?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對此現象提出了他的觀察。他認為,在中國社會,許多民眾或許尚未建立起如同西方社會那樣強烈的保護個人隱私與公民自由的意識。尤其是在一場攸關生死的危機面前,當人們不得不在「保護健康」與「保護自由」之間做出選擇時,絕大多數人很可能會選擇前者,即便這會對後者造成損害。
然而,黃嚴忠同時發出警告,這種在危機時期被賦予正當性的監控權力擴張,可能形成一個「滑坡」。一旦疫情結束,這些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監控技術與社會管理技巧,很可能會被挪作他用,服務於其他未必具有同樣正當性的政治目的,從而使非常時期的社會控制手段,演變為日常治理的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科技追蹤患者方面,中國並非孤例。在韓國,衛生當局被法律授權可以查閱信用卡交易紀錄、閉路電視錄影以及手機定位數據,以確定感染者或高風險人群的行動史,相關資訊隨後會以匿名化的方式向公眾共享。然而,中國的監控體系與韓國及其他民主國家之間存在根本性的差異:不僅在於當局能夠獲取的數據維度更為廣泛,更在於公民在整個數據收集過程中,沒有任何「選擇退出」(Opt-out)的權利。
最終,北京方面堅稱,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公眾的最大利益。然而,這場以公共衛生為名展開的大規模社會實驗,其真正的效果與代價,或許只有在疫情的塵埃落定之後,透過檢視誰被感染、誰倖免於難,以及監控技術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才能得到更為清晰的評估。
資料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China’s Coronavirus Fight Is Fortified by Vast Surveillance Network
https://www.nytimes.com/2020/02/23/business/china-coronavirus-surveillance.htm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China’s Coronavirus App Stirs Gold Rush for Surveillance Startups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s-coronavirus-app-stirs-gold-rush-for-surveillance-startups-11582713003
Human Rights Watch: China: Big Data, Big Problems in Coronavirus Response
https://www.hrw.org/news/2020/02/20/china-big-data-big-problems-coronavirus-response
Reuters: China's coronavirus 'Close Contact Detector' app raises privacy concern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health-app/chinas-coronavirus-close-contact-detector-app-raises-privacy-concerns-idUSKBN2050AF
The Guardian: 'A new normal': how China is using technology to control the coronaviru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feb/28/a-new-normal-how-china-is-using-technology-to-control-the-coronavirus
Associated Press: High-tech surveillance in China’s virus fight sets alarms
https://apnews.com/article/a78af3656e625a6e87f58ae7955543d3
Foreign Policy: How China Is Using Big Data to Combat the Coronavirus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2/20/china-big-data-coronavirus-surveil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