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初選中的廣告策略:數據驅動下的訊息在地化與受眾區隔

競選經費對傳播手法的影響

· 權力結構-美國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3月3日的「超級星期二」民主黨總統初選結果,對整個選情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前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憑藉在南方各州非裔選民的壓倒性支持下,取得了超乎預期的勝利。在此之後的第二天,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競選團隊,在即將舉行初選的北達科他州,投放了一支看似熟悉卻有著細微差別的電視廣告。與數月前在愛荷華州播出的版本相比,新版本的廣告中,加入了非裔美國人的影像畫面。這一微小的調整,並非偶然的巧合,而是現代政治傳播中一項日益精密的標準作業流程:根據不同地區的人口構成、文化背景與選民關切,對同一支核心廣告進行多版本的客製化修改,以求達到訊息傳播效益的最大化。這種以數據為基礎的廣告微調,成為了觀察2020年總統初選各陣營傳播策略的一個重要窗口。

有效的政治廣告,是一門融合了藝術、數學與科學的複雜工藝。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政治與全球事務研究所主任、曾擔任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DCCC)主席的前國會議員史蒂夫·伊斯雷爾(Steve Israel)的分析,一則成功的廣告必須具備幾個關鍵要素。首先是「在地化」,廣告中的人物、音樂乃至場景,都必須與目標市場的文化感受性產生共鳴。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由「數據驅動」。廣告的內容與基調,不應取決於製作人或候選人的主觀判斷,而應來自於民意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所反映出的選民真實偏好。桑德斯競選團隊的廣告調整,正是此一原則的體現。例如,在加州版本的廣告中,不僅巧妙地加入了加州州旗的一角,還著重展現了年輕、多元化的支持者群體,以凸顯其在年輕選民中的號召力;而在北卡羅萊納州的版本中,則特意加入了「民權」議題的畫面,直接回應當地民主黨選民的核心關切。

競選經費的多寡,也直接影響了各陣營的廣告策略。對於預算極為雄厚的候選人,如前紐約市長麥克·彭博(Michael Bloomberg),其在初選期間的廣告總支出高達5.9億美元。雄厚的財力使其無需在修改舊廣告上節省成本,而是能夠為每一個目標市場量身打造全新的廣告內容。相比之下,桑德斯與另一位參議員艾米·克羅布徹(Amy Klobuchar)的競選團隊,則更傾向於對同一支廣告進行多版本的修改,這是一種在有限預算下,兼顧成本效益與訊息精準度的策略。拜登的競選團隊同樣採取了在地化策略,其在南卡羅萊納州大獲成功的競選廣告,便大量使用了當地民眾與具有地方辨識度的場景,成功地與作為其勝選關鍵的非裔選民建立了真實的情感連結。這種透過視覺符號與議題設定,對特定選民群體進行精準溝通的能力,已成為現代選舉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選戰的推進,這種「超在地化」(hyper-local)的廣告趨勢,預計將在總統大選的關鍵搖擺州中,得到更為極致的應用。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的激烈競爭中,一場無聲的戰爭,正在數千萬家庭的電視螢幕與智慧型手機上悄然上演。這場戰爭的主角,是各候選人陣營精心製作的競選廣告。然而,與傳統認知中單一片面、全國統一播放的廣告不同,現代的政治傳播已演化為一種高度精密的、以數據為導向的訊息手術。候選人團隊能夠根據不同州、甚至不同社區的人口特徵、經濟狀況與價值觀,對同一支核心廣告進行細膩入微的修改,如同基因編輯一般,植入能夠引發特定受眾共鳴的視覺與聽覺符號。2020年3月3日「超級星期二」的選舉結果,為這一現象提供了最為清晰的註腳。

當日,前副總統喬·拜登憑藉在南卡羅萊納州及其他南方州份,獲得非裔選民的壓倒性支持,從而扭轉了先前在愛荷華州與新罕布夏州初選中的頹勢,一舉奠定其在黨內的領先地位。這一結果,是對各陣營選民動員能力的一次嚴苛檢驗。僅僅在一天之後,當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的競選廣告出現在北達科他州的電視螢幕上時,敏銳的觀察者發現了其中的 subtle 變化:與四個多月前在以白人為主要人口的愛荷華州首播的版本相比,新版本廣告的畫面中,加入了非裔美國人的面孔。

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調整,背後所反映的,是現代競選活動的核心運作邏輯。根據前國會議員、曾執掌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DCCC)的史蒂夫·伊斯雷爾(Steve Israel)的分析,一則有效的政治廣告,絕非僅僅是候選人政策理念的單向宣告,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與目標選民進行的在地化對話。成功的廣告必須植根於地方,其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背景音樂的風格,都必須與當地選民的文化感受性相契合。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嚴謹的數據分析之上。競選團隊透過持續的民意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來探測不同選民群體最關心的議題、最能引發其情感共鳴的視覺符號,以及最能讓他們產生信任感的訊息呈現方式。

桑德斯競選團隊的廣告策略,正是這一方法論的典型實踐。以其一支名為「屬於我們」(Belong to Us)的廣告為例,在競選日程的推進過程中,至少出現了六種不同的版本。而在另一支名為「成長」(Growing Up)的廣告中,其內容的調整更為顯著:在加州與北卡羅萊納州的版本中,廣告畫面聚焦於餐飲旅宿業的服務人員,以反映這些地區的經濟結構;而在以傳統工業為基礎的愛荷華州與內華達州,畫面則切換為工廠裡的勞動者。此外,在攸關南方的北卡羅萊納州版本中,廣告特意加入了關於「民權」(civil rights)的歷史畫面與議題字卡。分析指出,此舉是基於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民權」是吸引該州民主黨初選核心選民的關鍵議題。透過這短短幾秒鐘的視覺植入,桑德斯團隊試圖與那些高度關注此議題的選民,建立起直接的情感聯繫。

相較之下,拜登的競選廣告則更側重於營造一種「在地真實感」。在其贏得關鍵勝利的南卡羅萊納州,他的廣告大量採用了在當地體育館拍攝的畫面,影片中與他互動的,是穿著印有南卡羅萊納州標誌T恤的普通民眾。這種刻意營造的在地化場景,旨在向選民傳達一種訊息:拜登是他們社群中的一員,他理解並關心本地人的生活。這種策略,對於贏得作為其核心支持基礎的非裔選民的信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競選經費的規模,也深刻地影響著各陣營的廣告投放哲學。對於像前紐約市長麥克·彭博這樣擁有近乎無限競選資金的候選人而言,其策略是「飽和攻擊」。根據統計,彭博在初選期間的廣告總支出至少達到了驚人的5.9億美元。在如此龐大的預算支持下,他的團隊無需像其他經費受限的陣營那樣,在修改舊廣告上花費精力。他們有足夠的資源,為每一個目標市場、每一個特定議題,都製作全新的、高度客製化的廣告內容。這使得他的訊息能夠以極高的頻率,覆蓋所有媒體渠道。同樣,時任總統唐納·川普與麻州聯邦參議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的競選團隊,也傾向於製作多樣化的全新廣告,而非在單一廣告上進行修改。

另一方面,桑德斯與另一位候選人、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艾米·克羅布徹(Amy Klobuchar)的團隊,則是對既有廣告進行修改最為頻繁的陣營。這反映了一種在預算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傳播策略。透過對一支核心廣告進行多版本的微調,他們能夠在節省製作成本的同時,盡可能地讓訊息貼近不同地區的選民。

這種訊息的客製化,也延伸到了不同的媒體平台。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廣告的修改通常集中於調整畫面尺寸以適應移動設備的觀看習慣。然而在Google旗下的YouTube平台上,則出現了更為細膩的心理學應用。例如,在桑德斯的一支數位廣告中,鏡頭採用了更為緊湊的特寫,畫面中的他微微垂首,雙肩下沉。媒體分析師認為,這種構圖,是為了向正在專注觀看數位內容的用戶,傳達一種更為內省與沉重的情感基調,暗示著這位候選人將民眾的疾苦「一肩扛起」。而在傳統的電視廣告中,觀眾的注意力較為分散,因此通常會採用更為直接、外放的視覺語言。

2020年的美國總統初選,清晰地展示了政治廣告領域的一場靜默革命。單一、普適性的全國性訊息正在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數據科學家、民調專家與媒體顧問共同打造的、高度分眾化與在地化的傳播矩陣。隨著大選的臨近,這種「超在地化」(hyper-local)的趨勢預計將進一步深化。在威斯康辛州的基諾沙郡(Kenosha County)這樣的關鍵搖擺地區—該地區曾在兩次選舉中支持歐巴馬,而後又以微弱優勢轉向川普—選民們將會看到由兩黨候選人專門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廣告,其內容與視覺元素,都將與當地的生活與關切緊密相連。在這場爭奪民心的選戰中,誰能更精準地掌握數據、更有效地與目標受眾進行在地化溝通,誰就更有可能在最終的選舉中佔據優勢。

資料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Super Tuesday: Biden’s Big Night Dashes Sanders’s Hopes for a Quick Victory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03/us/politics/super-tuesday-results.html

Associated Press: Biden wins 9 of 14 Super Tuesday states, Sanders takes 4
https://apnews.com/article/d544ce9f1873041c2c2770295828557b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iden Resets Democratic Race With Super Tuesday Wins
https://www.wsj.com/articles/biden-sanders-lead-democrats-in-super-tuesday-primaries-11583292415

Politico: How Biden pulled off a stunning Super Tuesday comeback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3/04/how-biden-pulled-off-a-stunning-super-tuesday-comeback-121020

Reuters: Resurgent Biden sweeps Super Tuesday, Sanders takes California prize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election/resurgent-biden-sweeps-super-tuesday-sanders-takes-california-prize-idUSKBN20Q0PT

The Guardian: Michael Bloomberg spent more than $500m on ads. Here's what he got for it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0/mar/04/michael-bloomberg-super-tuesday-advertisements-spending

FiveThirtyEight: How The 2020 Democratic Primary Candidates Are Spending Their Ad Money
https://fivethirtyeight.com/features/how-the-2020-democratic-primary-candidates-are-spending-their-ad-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