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上限僵局下的政策困境:國會之外的非常規選項

憲法解釋與金融工具的極限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5月下旬,美國的政治與金融世界正籠罩在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陰影之下。國會兩黨就提高國家債務上限的談判陷入僵局,財政部警告稱,若無法在6月初的「X日」前採取行動,聯邦政府將面臨史上首次債務違約,此舉可能引發一場「經濟與金融災難」。在國會路徑受阻的背景下,外界開始探討白宮是否可能採取非常規措施來繞過國會、單方面避免違約。然而,財經官員與專家普遍認為,這些選項無一例外都充滿高度風險,充其量只是在不同形式的「毒藥」之間做選擇。

目前被廣泛討論的非常規選項主要有三種。其一是鑄造「兆元白金幣」(Trillion-Dollar Coin)。此構想的法律依據是一項允許財政部長發行任意面額白金幣的舊法案。理論上,財政部可鑄造一枚面值一兆美元的白金幣,存入聯邦儲備系統(The Federal Reserve),從而獲得足夠的資金來支付政府帳單。然而,此舉被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等官員視為「噱頭」,且聯儲是否會配合接受此類貨幣,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其二是發行「溢價債券」(Premium Bonds)。由於舉債上限是針對新發行債券的面值進行限制,理論上財政部可以透過重新發行到期債券的方式,大幅提高其票面利率。這將使債券在拍賣中以遠高於其面值的價格售出,從而在不增加法定債務面額的情況下,為政府籌集更多現金。但分析人士警告,在金融動盪時期推出一種全新的債券類型,本身就可能引發市場混亂。

第三種,也是被認為可能性最高(或最不無可能)的選項,是援引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該修正案第四款規定「合眾國公共債務之有效性……不得有所置疑」。支持者認為,此條款的效力高於國會制定的債務上限法案,因此總統有權宣布債務上限違憲,並指令財政部繼續發債以履行支付義務。然而,此舉幾乎肯定會立即引發司法訴訟,其結果難以預料。若法院最終裁定總統敗訴,將可能使已然混亂的局面雪上加霜。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隨著六月初的最後期限日益逼近,一場攸關美國乃至全球金融穩定的高風險政治對峙,正在華盛頓上演。為了避免聯邦政府發生歷史上首次債務違約—一場被廣泛預期將導致經濟與金融災難的事件—國會中的民主黨與共和黨人必須就提高國家債務上限達成協議。然而,談判至今仍未取得突破,雙方依舊存在分歧。

這場週期性的政治僵局,迫使外界開始嚴肅探討一個過去僅存在於學術圈或網絡博客中的問題:當國會失能時,行政部門是否存在繞開立法程序、單方面避免違約的備用方案?儘管從財政部長到經濟學家幾乎一致認為,任何國會之外的選項都是「糟糕的」,但它們與債務違約這場潛在的災難相比,其利弊權衡便成為一個異常艱難的課題。目前,三種主要的非常規路徑正被置於聚光燈下,它們的共同點是—高風險、極不尋常,但並非完全不可能。

兆元白金幣:一個「瘋狂」的構想?

在所有備選方案中,「兆元白金幣」無疑是最引人注目也最被主流視為異想天開的一個。此構想的法律基礎,源於1990年代一項旨在方便鑄造紀念幣的法案。該法案在技術上的一條款,授權財政部長可以鑄造和發行任何面額的「白金」硬幣。於是,一種理論應運而生:財政部為何不直接鑄造一枚面值一兆美元的白金幣?

其操作流程大致如下:財政部鑄造這枚硬幣後,將其帶到聯邦儲備系統—相當於美國的中央銀行—存入政府的支票帳戶。一旦聯儲接受這枚硬幣並將一兆美元記入政府帳戶,聯邦政府便可動用這筆資金來支付其到期的各項義務,從而暫時擺脫債務上限的束縛。

然而,這個看似巧妙的法律漏洞,在現實中面臨著巨大的執行障礙。首先,它需要聯儲的密切配合,而聯儲是否會接受這樣一枚前所未有的硬幣,是個巨大的未知數。聯儲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曾暗示,這無異於「從帽子裡變出兔子」。現任財政部長葉倫更直斥其為「噱頭」。曾任歐巴馬總統首席經濟學家的傑森・佛曼(Jason Furman)回憶,在2011年的債務上限危機中,當他向時任財長蓋特納(Tim Geithner)提及此構想時,後者的反應是「你在說什麼?那太瘋狂了。」這種來自財經體系核心決策者的懷疑態度,使得白金幣方案在實踐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溢價債券:在混亂中尋找現金

相較於白金幣,一個稍微更具技術可能性的選項是發行「溢價債券」。美國財政部本就是透過出售債券來借貸。債務上限限制的是財政部能夠承擔的新債務「面值」。當舊債券到期時,財政部可以重新發行同等面值的債券來「借新還舊」,這一步驟並不被計為新增債務。

溢價債券的構想,便是在這個「重新發行」的環節上做文章。舉例來說,財政部可以將一張即將到期的1000美元面值債券,以一個極高的票面利率(例如10%)重新發行。由於其未來利息收益遠高於市場水平,這張面值1000美元的債券在公開拍賣中,可能會以遠超其面值的價格售出(例如1100美元)。如此一來,財政部在不增加法定債務面值的情況下,額外獲得了100美元的現金收入,可用於支付政府開銷。

然而,即便是此方案的支持者也承認,與正常提高債務上限相比,這是一個糟糕的替代方案。在金融市場本已因違約風險而動盪不安的時期,突然推出一種結構新穎、票息極高的債券,本身就是一個製造混亂的舉動。這將打亂市場的定價機制,並可能引發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分析人士將此比作在不同形式的毒藥之間做出選擇—其所引發的市場混亂,必須與突破「X日」後開始拖欠支付義務所造成的系統性崩潰進行比較。

第十四修正案:最可能的憲法賭注

在所有非常規選項中,援引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被認為是「最不無可能」的一條路徑。此方案的核心,在於美國憲法內部條款之間潛在的衝突。憲法第一條第八款授予國會支付合眾國債務的權力,而第十四修正案第四款則明確規定:「合眾國為償付……依法發行之公債而負擔之債務,其有效性不得有所置疑。」

支持援引此條款的觀點認為,第十四修正案的效力高於國會所制定的任何普通法規,包括債務上限法。因此,當債務上限法案阻礙了總統履行其支付國家已承擔債務的憲法義務時,總統可以宣布債務上限本身違憲,並指令財政部繼續發行新債,以維持政府的正常支付能力。

拜登總統本人已公開表示,他正在考慮這一選項。與前兩種充滿金融工程色彩的方案不同,援引第十四修正案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政治與法律行動。然而,這條路徑的最大風險在於其法律上的不確定性。一旦總統採取此行動,幾乎可以肯定會立即遭到國會共和黨人的法律挑戰,案件將迅速進入司法程序。如果金融市場相信白宮有足夠的勝算,它們可能會繼續借錢給美國政府,從而為解決爭端「贏得時間」。但如果法院最終做出不利於白宮的裁決,那麼政府將會陷入更深、更混亂的危機之中。

儘管如此,拜登也暗示,即使這次不動用,他也可能在危機過後,尋求法院就此問題的裁決,以便為未來的債務上限爭端提供一個更為明確的法律框架。

資料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What Are the Options if the U.S. Defaults on Its Debt?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09/us/politics/debt-ceiling-default-options.htm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ebt Ceiling Fight: What Happens If the U.S. Defaults?
https://www.wsj.com/articles/debt-ceiling-what-happens-if-the-u-s-defaults-11627931327

Reuters: Explainer: Could a trillion-dollar coin solve the U.S. debt ceiling crisis?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could-trillion-dollar-coin-solve-us-debt-ceiling-crisis-2023-05-05/

The Guardian: The trillion-dollar coin: is the wacky-sounding debt ceiling solution plausible?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may/19/trillion-dollar-coin-debt-ceiling

Associated Press: The 14th Amendment is an unlikely escape hatch from the debt ceiling crisis
https://apnews.com/article/debt-ceiling-14th-amendment-biden-congress-3a32bca507b53361e2f7b822d6990566

Bloomberg: Yellen Calls Platinum Coin a ‘Gimmick’ and Says It’s Not to Be Taken Seriously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1-22/yellen-calls-platinum-coin-a-gimmick-to-dodge-us-debt-limi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hat is the discharge petition and how can it be used to avert a debt ceiling crisis?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what-is-the-discharge-petition-and-how-can-it-be-used-to-avert-a-debt-ceiling-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