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堡壘:傑米・戴蒙以風險紀律,定義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權力版圖

一次危機收購,再次鞏固其無可取代的地位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巨頭戰爭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5月,在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的殘骸之上,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再次以系統穩定者的姿態介入,完成美國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銀行倒閉收購案。此次行動的核心人物,依然是那位執掌該行近二十年的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這一事件不僅是戴蒙金融生涯的又一里程碑,更深刻地反映出他數十年來所奉行的「堡壘式資產負債表」(Fortress Balance Sheet)經營哲學。此一哲學強調在順境中積累超額資本與流動性,以抵禦不可預測的經濟衝擊。正是這種根植於骨髓的風險規避與紀律,使摩根大通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中得以倖存,甚至逆勢擴張,收購了瀕臨崩潰的貝爾斯登(Bear Stearns)與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戴蒙的領導風格,是在風險承擔與審慎管理之間尋求一種動態平衡。他深知銀行業的本質是承擔風險以獲取利潤,但他同時強調,對風險的理解與管理,是機構存續的絕對前提。2012年的「倫敦鯨」(London Whale)事件,導致摩根大通蒙受超過60億美元的交易損失,這成為戴蒙「堡壘」理念的一次嚴峻考驗。然而,戴蒙並未選擇文過飾非,而是公開承認決策失誤,並對內部風險控制體系進行了嚴厲的整頓。此舉非但未動搖其地位,反而強化了其「問責文化」的領導形象。他所建立的,不僅是一套財務模型,更是一種貫穿整個組織的風險文化,其影響力早已超越摩根大通本身,深刻地塑造了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大型銀行的經營思維與監管框架。

隨著摩根大通的規模在每一次危機中愈發龐大,其「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系統性地位也愈發凸顯。收購第一共和銀行,使摩根大通的資產規模進一步擴張,引發了監管機構與市場對於金融權力過度集中的擔憂。然而,在危機時刻,戴蒙與摩根大通卻又往往是美國財政部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不得不倚賴的對象。他不僅是華爾街的領袖,更在華盛頓扮演著金融界的首席代言人。無論是在國會聽證會上的沉穩辯護,或是在公開場合對監管政策的直率批評,戴蒙的發言總能牽動市場神經與政策走向。他的存在,本身就構成了一種獨特的金融政治現象—一位憑藉其機構的絕對實力與個人的專業信譽,深刻影響著全球金融體系運作軌跡的銀行家。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3年5月的金融市場,空氣中仍瀰漫著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與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崩潰後的不安情緒。在此背景下,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的倒閉,成為對美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最新一次衝擊。然而,結局並未完全失序。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主導下,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最終接手了這家陷入困境的銀行。主導這一切的,正是自2006年以來始終站在美國金融權力頂端的傑米・戴蒙(Jamie Dimon)。這不僅是一次商業收購,更是戴蒙個人經營哲學與摩根大通系統性地位的再次展演。

戴蒙的職業生涯與其一手打造的經營策略,核心概念可歸結為「堡壘式資產負債表」(Fortress Balance Sheet)。此概念的精髓在於,銀行作為一個高槓桿行業,必須時刻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戴蒙曾言:「在這個行業,你永遠應該擁有一張堡壘式的資產負債表,因為壞事總會發生。」這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具體體現在摩根大通的資本充足率、流動性儲備以及嚴格的風險壓力模擬之中。一位分析師生動地描述了戴蒙的思維:「多數銀行會挖掘護城河,築起高牆,宣稱自己是安全的。但傑米・戴蒙會說,那些牆可能是紙糊的。因此,在別家銀行築起的高牆之上,我們要再加蓋一道更高的牆,牆上還要設置瞭望塔,並派人日夜巡邏,確保萬無一失。」

這種近乎偏執的審慎,使戴蒙的眼光超越了季度財報的短視。他所關心的,並非下一季度的盈利數字,而是確保銀行在未來數十年內能夠安然無恙。諷刺的是,正是這種對長期安全的專注,反而讓摩-根大通在多數時間裡實現了巨額盈利。這一策略的價值,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得到了最徹底的驗證。當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全球信貸市場凍結,無數金融機構搖搖欲墜時,摩根大通憑藉其雄厚的資本實力,不僅屹立不倒,甚至扮演了穩定系統的角色。在美國政府的請求下,摩根大通先後收購了瀕臨破產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以及美國史上最大倒閉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時任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的希拉・貝爾(Sheila Bair)回憶道,在為華盛頓互惠銀行尋找買家時,許多銀行都因懼怕風險而退縮。「我們很難找到投標者,」她說,「但他(戴蒙)沒有退縮。儘管我們正在進行一個競爭性的投標流程,他還是參與了,謝天謝地。而且正如我所預料的,他以相當大的優勢贏得了競標。」這些收購雖然在後續帶來了法律訴訟與債務整合的挑戰,但卻為摩根大通帶來了龐大的客戶基礎與存款規模,使其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戴蒙的決策邏輯清晰可見:在市場極度恐慌時,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具有長期戰略價值的資產,並由政府分擔部分潛在損失—這是一種經過精確計算的風險。

然而,這座金融堡壘並非從未經歷試煉。2012年,摩根大通因其倫敦分部一名交易員的一系列高風險押注,蒙受了超過60億美元的巨額虧損,此即震驚市場的「倫敦鯨」(London Whale)事件。當被質疑交易如何「演變」至此時,戴蒙坦率地回答:「它演變成了一種我無法辯護的東西,對我們公司而言風險太高了。」他並未推諉責任,而是公開承認監管疏失,並強調問責。分析人士指出,建立問責制,恰恰是戴蒙最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之一。他賦予團隊承擔風險以創造利潤的權力,但同時明確劃定風險偏好的邊界,並讓每個人清楚,任何愚蠢的風險決策都將被追究責任。「別把我放在神壇上,」戴蒙曾說,「公司會犯錯,CEO也會犯錯。」

正是這種將審慎、機會主義與嚴格問責相結合的管理風格,不僅讓摩根大通的規模超越所有競爭對手,也極大地拓展了戴蒙本人在整個行業中的角色。在華盛頓的權力走廊裡,傑米・戴蒙的名字幾乎等同於整個銀行業的代名詞。當金融體系出現裂痕時,美國財政部長的第一通電話,幾乎總是打給戴蒙。在今年初第一共和銀行危機發酵時,正是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致電戴蒙,希望他能率先協調,組織其他大型銀行共同為第一共和銀行注入資金,以爭取寶貴時間。一位同業的首席執行官坦言:「是傑米(促成了這件事)。」

每年,當美國各大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們集體前往國會山莊接受質詢時,其他高管們往往會讓戴蒙成為主要的答辯者。這部分源於他所建立的聲譽,也因為他相對無需擔心因言辭犀利而失去工作或觸怒監管機構。他敢於公開批評他認為不合時宜的監管法規,例如他曾指出,過於嚴苛的資本儲備要求,可能會在下一次危機來臨時,迫使小型銀行在最不該緊縮信貸的時候停止放貸。他的影響力不僅體現在政策遊說上,也體現在他對市場趨勢的公開評論,從批評比特幣是「被過度炒作的騙局」,到直言不諱地批評美國國內的政治僵局。他公開與私下的形象高度一致—直接、充滿激情,且從不掩飾自己的觀點。

收購第一共和銀行,使摩根大通的體量再度膨脹,也讓「大到不能倒」的辯論重新浮上檯面。批評者擔憂,一家機構的規模如此之大,一旦其自身遭遇無法克服的困境,其崩潰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衝擊。希拉・貝爾也承認:「摩根大通確實從『大到不能倒』的市場觀感中受益。我知道他們不喜歡聽這話,他們認為自己經營得非常好,他們確實是一家偉大的銀行,但很抱歉,他們確實獲得了這種優勢。沒有人會認為,即使摩根大通陷入困境,它會被允許關閉。」

對於這個問題,戴蒙本人則顯得不以為然。當被直接問及摩根大通是否「大到不能倒」時,他回答:「我已經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了。」

在執掌摩根大通近二十年後,關於誰將接替他的討論時有耳聞。但從戴蒙的言行來看,他並未有近期卸任的打算。「我不會去打高爾夫球,」他說,「我愛我的國家,我愛我的公司,我愛我的家人……我知道我無法永遠做下去,但我的熱情一如既往。」正如一位觀察家所言,一個普通人或許早已功成身退,但傑米・戴蒙並非普通人。他的職業生涯本身,就是一部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銀行業演進史。他以其堅定的風險紀律,不僅為摩根大通築起了堅不可摧的堡壘,也深刻地定義了這個時代的權力版圖。

資料來源:

Reuters: Analysis: With First Republic deal, JPMorgan's Dimon cements role as crisis whisperer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with-first-republic-deal-jpmorgans-dimon-cements-role-crisis-whisperer-2023-05-0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amie Dimon’s Big Bet on First Republic Follows a Familiar Playbook
https://www.wsj.com/articles/jamie-dimons-big-bet-on-first-republic-follows-a-familiar-playbook-94b1a432

Financial Times: Jamie Dimon, the titan of Wall Street, is having a good crisis
https://www.ft.com/content/3d1787c8-8fcb-43d9-9528-98e94a8d46e1

Bloomberg: Jamie Dimon Has No Plans to Go Anywhere After First Republic Deal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5-01/jamie-dimon-has-no-plans-to-go-anywhere-after-first-republic-deal

The Economist: What the First Republic deal says about American banking
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23/05/01/what-the-first-republic-deal-says-about-american-banking

The New York Times: In First Republic Deal, Jamie Dimon Plays Rescuer and Opportunist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01/business/jpmorgan-jamie-dimon-first-republic.html

Associated Press: Seizure of First Republic is the 2nd-biggest bank failure in US history. Here’s what it means
https://apnews.com/article/first-republic-bank-failure-jpmorgan-chase-fdic-025555e099684610123537a71607f2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