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轉向:「近岸外包」浪潮下的美墨邊境

太平洋到里奧格蘭德河的地緣經濟轉移

· 權力結構-美國,國際組織-美洲國家組織,金融經濟,權力結構-中國,權力結構-拉丁美洲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2月,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年度貿易數據,確認了一項全球經濟格局的歷史性轉變:在2023年,墨西哥二十年來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商品貿易夥伴。這項數據的背後,是一股被稱為「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強大趨勢,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著北美乃至全球的供應鏈版圖。而位於美國德州南部的美墨邊境小城拉雷多(Laredo),正處於這場巨大轉變的震央。過去數十年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生產模式,正被一個更注重地理鄰近性、供應鏈韌性與地緣政治考量的區域化模式所取代。

這場供應鏈的遷移,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一系列經濟、政治與地緣戰略危機共同催生的結果。首先,新冠疫情期間,跨太平洋航運費率的飆漲與港口的嚴重壅塞,徹底打破了長距離海運「廉價可靠」的神話,促使企業開始尋求更短、更可控的物流路徑。其次,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戰與關稅壁壘,顯著增加了在中國生產、再銷往美國市場的成本。第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地緣政治事件,讓全球企業深刻意識到,將產能過度集中於單一地緣政治不穩定地區的巨大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將製造業從亞洲轉移至地理位置更近、且與美國有著自由貿易協定的墨西哥,便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戰略選項。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的制度框架,為此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它允許在墨西哥生產的商品,能夠幾乎免關稅地進入龐大的北美市場。這一點,甚至吸引了許多中國企業,前往墨西哥設廠,以繞過美國對中國本土產品的關稅。在這股浪潮中,拉雷多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產業生態,成為了最重要的樞紐。作為距離墨西哥工業心臟蒙特雷(Monterrey)最近的美國陸路口岸,全美超過40%的美墨貿易貨物,都經由此地。如今,每天有超過一萬五千輛貨櫃車,擁堵在連接兩國的橋梁上,其單月貨運量,甚至已超越了洛杉磯與長灘這兩大傳統海港。為應對這股貿易洪流,當地正進行著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擴建,而倉儲空間的出租率,已高達97%,呈現出「不健康」的供不應求狀態。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德州南部乾燥的平原上,有一座名為拉雷多(Laredo)的邊境城市。長久以來,它在世界的版圖上,並不算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名字。然而,在今日,若想理解全球經濟版圖正在發生的最深刻的結構性轉變,拉雷多的世界貿易大橋(World Trade Bridge),或許是最佳的觀察點。在這裡,望不到盡頭的貨櫃車長龍,正日以繼夜地緩慢移動,跨越分隔美國與墨西哥的里奧格蘭德河(Rio Grande)。

這幅景象,不僅僅是繁忙的交通,它更是一條正在實體化的、由地緣政治、貿易政策與企業戰略共同繪製出的新經濟動脈。每一輛駛過的卡車,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故事:全球供應鏈的重心,正經歷一場從遙遠的太平洋西岸,向北美大陸內部遷移的歷史性轉向。而拉雷多,這個曾經的邊陲小城,正意外地,成為了這場巨大變革的中心。

「近岸外包」的興起:一場由多重危機催生的轉變

過去三十年,全球化的核心腳本,是由「離岸外包」(Offshoring)所書寫。西方企業為了追求最低的生產成本,將其製造環節,大規模地轉移至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然而,在2020年代的開端,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全球性危機,徹底動搖了這一模式的根基。

第一重衝擊,來自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這場公共衛生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物流癱瘓。跨太平洋航線的貨櫃價格,一度飆漲至歷史天價,各大港口因人力短缺與檢疫措施而嚴重堵塞。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廉價而可靠的長距離海運,其脆弱性暴露無遺。企業開始意識到,過長的供應鏈,意味著更高的風險與更低的應變能力。從亞洲工廠生產的商品,運抵美國消費者手中,需要二至六週的時間;而從墨西哥出發的卡車,僅需不到二十四小時。

第二重衝擊,來自於日益激烈的中美地緣政治競爭。始於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以及雙方相互加徵的關稅,使得「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的傳統模式,成本顯著增加。對企業而言,地緣政治的風險,已從一份遙遠的簡報,變成了影響其資產負債表的實際因素。

第三重衝擊,則是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這場發生在歐洲大陸的戰爭,為全球的跨國企業,上了一堂慘痛的風險管理課。它清晰地表明,將關鍵產能,過度集中於一個具備強烈地緣政治野心、且可能與西方世界發生衝突的國家,其潛在的代價,可能是災難性的。

在這一系列危機的共同作用下,「近岸外包」(Nearshoring)—即將生產線轉移至地理位置更近的國家—便從一個理論上的選項,變成了企業董事會中,一項急迫的戰略要務。而墨西哥,以其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日益成熟的製造業基礎,以及與美國共享三千多公里邊境的地理優勢,自然成為了這股浪潮最大的受益者。

USMCA的制度框架: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吸引力

如果說一系列的危機,是推動供應鏈轉移的「推力」,那麼《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則是吸引企業來到墨西哥的強大「拉力」。這份取代了舊有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區域貿易協定,為在北美三國境內生產的絕大多數商品,提供了一個幾乎免除關稅的單一市場。

這個制度框架,創造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商業模式。企業可以在墨西哥,利用其成本優勢進行製造,然後再將成品,便捷、且幾乎零關稅地,銷往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與加拿大。這種制度上的便利,甚至吸引了許多中國的製造商。他們正積極地前往墨西哥投資設廠,其目的,正是為了利用USMCA的規則,來繞過美國對中國本土產品所設置的高額關稅壁壘。

拉雷多:新貿易軸心的誕生

在這場宏大的地緣經濟轉移中,所有的貨物、資本與數據流,都需要一個實體的交匯點。而拉雷多,便憑藉其無可取代的地理位置,成為了這個新貿易時代的非官方首都。

拉雷多是距離墨西哥工業心臟—以蒙特雷市(Monterrey)為核心的新萊昂州(Nuevo Leon)最近的美國陸路口岸。從蒙特雷的工廠裝車出發,一輛卡車僅需兩個半小時,便能抵達拉雷多的邊境。近年來,包括特斯拉、美泰兒、樂高等在內的數百家國際企業,都已在蒙特雷地區,建立或擴建了其龐大的生產基地。據墨西哥政府統計,有超過四百家企業,已表達了將其生產線從亞洲遷往墨西哥的意向。而這些工廠所生產的汽車零件、電子產品、玩具與牛油果,其進入美國市場最便捷的通道,便是拉雷多。

如今,全美與墨西哥之間,高達40%的陸路貿易額,都經由此地。在2022年的某一個月份,拉雷多的單月貨運量,甚至歷史性地超越了加州的洛杉磯港與長灘港——這兩座長期以來主導著美國與亞洲貿易的傳統海港。數據的背後,是全球貿易路線圖的一次深刻重繪。

看得見的變化:橋梁、倉庫與跨境的供應鏈

這股史無前例的貿易洪流,正在以肉眼可見的方式,重塑著拉雷多的城市地景。每天,有超過一萬五千輛貨櫃車,擁堵在僅有的兩座跨國橋梁上。為了緩解這一壓力,當地政府已啟動了一項浩大的基礎設施擴建工程,計畫將世界貿易大橋的車道,從八條,擴增至十六條。鐵路公司,也正在為其貨運鐵橋,進行雙倍運力的擴容工程。

與此同時,對倉儲空間的需求,也呈現出爆炸性的增長。在拉雷多的市郊,新的大型倉庫,正在不斷地被興建起來。然而,建設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需求的增長。根據房地產分析公司的數據,拉雷多的倉儲空間出租率,已超過97%這是一個被業內人士稱為「不健康」的水平,因為它意味著,許多希望在此地擴張業務的企業,已找不到可用的空間。

這場繁榮,也正在創造一種新型的、高度整合的跨境供應鏈。許多高附加值的產品,例如汽車或電子設備,其零部件,往往需要在美墨兩國的工廠之間,來回穿梭四、五次,進行不同的加工與組裝,才能最終成為成品。這種模式,在墨西哥創造了大量的製造業崗位,同時,也在美國,為那些需要更高技能的最終組裝與測試環節,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區域化的未來與中國的持續角色

拉雷多的崛起,是全球經濟進入「區域化」(Regionalization)時代的一個鮮明例證。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極致全球化之後,各國與企業,正重新將目光,投向地理上更近、政治上更可信賴的貿易夥伴,以建立更具韌性與安全性的供應鏈。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將會就此終結。正如專家們所指出的,中國依然擁有世界上最為完整、最高效的工業體系,並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作為全球無數商品的 dominant 供應商。正在發生的,並非是一場徹底的「脫鉤」,而更像是一場「再平衡」。全球供應鏈,正從過去的單一中心模式,向一個更多元、更分散的複合模式演進。

在這個新的模式中,北美區域的經濟整合,將會變得空前緊密。而拉雷多,這座位於兩國交界處的城市,其橋梁上川流不息的貨車,將繼續作為這場時代變革,最為生動有力的見證。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y a Texas Border Town Is the Busiest U.S. Trade Hub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wsj-explains/why-a-texas-border-town-is-the-busiest-us-trade-hub/842F7817-A1C5-4340-9856-42E0C49F0B30

Reuters: Mexico overtakes China as top US trading partner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mexico-overtakes-china-top-us-trading-partner-2024-02-07/

The Associated Pres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wo decades, Mexico is the leading source of goods imported by the US
https://apnews.com/article/mexico-china-us-trade-imports-exports-e234383569733075d5643b0d26d8342

Bloomberg: Nearshoring Boom Helps Mexico Beat China as Top US Trade Partner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2-07/nearshoring-boom-helps-mexico-beat-china-as-top-us-trade-partner

Financial Times: Mexico unseats China as leading exporter to the US
https://www.ft.com/content/1d13a078-d450-4d43-9828-e4b52b347201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exico has become the top US trade partner. Can it last?
https://www.piie.com/blogs/trade-and-investment-policy-watch/mexico-has-become-top-us-trade-partner-can-it-last

Texas A&M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TAMIU's Texas Center Releases International Trade Impact Report for Laredo Customs District
https://www.tamiu.edu/newsinfo/2023/10/TCBEA-InternationalTrade-Report1002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