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5年3月29日,在埃及西奈半島的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一場被多重危機陰影所籠罩的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峰會,以一項震驚外界的歷史性決議閉幕。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ah al-Sisi)在會上正式宣布,與會的22個成員國領導人,已在原則上同意組建一支規模達四萬人的「阿拉伯聯合軍事部隊」。根據構想,這支部隊的總部將設在開羅或利雅德,其任務是應對從利比亞蔓延至葉門的、威脅整個中東地區安全的共同威脅。這一決議,實質上是一份集體防禦條約,是阿拉伯聯盟成立70年來,在軍事一體化方面所邁出的、最具雄心的一步。它的誕生,深刻地反映了在2015年初春,以沙烏地阿拉伯、埃及與海灣君主國為核心的遜尼派阿拉伯世界,所面臨的空前焦慮與由此催生的強硬決心。當時的阿拉伯世界,正處於至少三十五年來最動盪、最極化的時刻。一方面,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或Daesh)的崛起,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生存性危機」。該組織佔據了敘利亞東部與伊拉克西部的廣大領土,建立了所謂的「哈里發國」,其殘暴行徑與跨國威脅,不僅直接威脅到鄰國約旦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安全,也與埃及在西奈半島所面臨的伊斯蘭極端叛亂遙相呼應。面對這一共同的、無可爭議的敵人,阿拉伯國家罕見地達成了共識,為組建聯合部隊提供了公開且道義上無可指摘的理由。
然而,比「伊斯蘭國」的威脅更為緊迫、也更能解釋此次峰會決策背後真正動力的,是另一場正在阿拉伯半島南端迅速失控的危機——葉門內戰。就在峰會召開前四天,沙烏地阿拉伯集結了十個盟國,發動了代號為「果斷風暴」(Decisive Storm)的大規模空襲,旨在打擊已佔領葉門首都沙那、並迫使合法總統哈迪(Abid Rabbo Mansour Hadi)流亡的胡塞(Houthi)反政府武裝。在沙烏地及其盟友看來,屬於什葉派分支宰德派的胡塞運動,並非葉門內部的叛亂組織,而是其區域頭號死敵—伊朗—伸向阿拉伯半島的代理人。胡塞武裝的勝利,被利雅德解讀為伊朗繼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取得優勢後,試圖在其南翼建立一個戰略橋頭堡的致命舉動。因此,「果斷風暴」行動不僅是對葉門局勢的軍事干預,更是沙烏地與伊朗之間長達數年的代理人戰爭,首次以公開、直接的軍事對抗形式爆發。在峰會上,這場軍事行動獲得了除伊拉克與黎巴嫩外,絕大多數與會國的壓倒性支持。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納比勒・阿拉比(Nabil al-Arabi)在宣讀閉幕公報時,更誓言空襲將持續至胡塞武裝「撤退並交出武器」為止。這種強硬姿態,清晰地表明,擬議中的阿拉伯聯合部隊,其潛在的、甚至更優先的任務,便是應對來自伊朗及其代理人勢力的挑戰。
這份看似團結一致的決議,從一開始就潛藏著深刻的內在矛盾與未來必然破裂的種子。儘管公開宣稱的目標是打擊「伊斯蘭國」,但在如何應對伊朗的問題上,阿拉伯世界遠未達成共識。伊拉克與黎巴嫩—這兩個國內擁有強大什葉派政治力量、並深受伊朗影響的國家—對干預葉門的行動,已明確表達了保留意見。它們的立場,預示著任何試圖將聯合部隊用於教派衝突的努力,都將立刻撕裂阿拉伯聯盟內部脆弱的團結。此外,這份決議的提出,也反映了埃及總統塞西的政治盤算。自2013年發動軍事政變上台後,塞西一直尋求恢復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傳統領袖地位。透過主導創建一支總部設在開羅的聯合部隊,塞西不僅能夠將埃及的軍事實力,轉化為區域性的政治影響力,更能藉此鞏固來自海灣君主國的巨額財政支持,以穩定其國內的經濟與政治局勢。然而,阿拉伯聯盟過去數十年的歷史,早已反覆證明,由於各成員國之間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截然不同的國家利益以及對主權的絕對堅持,任何形式的軍事一體化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此,沙姆沙伊赫峰會的這項決議,雖然誕生於一個真實的、充滿危機感的歷史時刻,但其最終能否從一紙藍圖變為現實,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遜尼派阿拉伯世界在面對內外雙重威脅時的集體決心,但也同時折射出其內部無法克服的結構性分裂。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15年3月的沙姆沙伊赫,埃及的陽光與紅海的碧波,未能驅散籠罩在阿拉伯世界領導人心頭的濃重陰霾。第26屆阿拉伯國家聯盟峰會,在一個被普遍認為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最動盪、最危險的時刻召開。正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末日感的氛圍中,埃及總統塞西拋出了一個看似能夠力挽狂瀾的宏大構想:創建一支阿拉伯聯合軍事部隊。這一提議,迅速獲得了原則性通過,成為數十年來阿拉伯世界在集體安全領域,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宣示。然而,這支尚未誕生的軍隊,從一開始就背負著雙重使命,其公開的敵人與真實的目標之間,存在著一道深刻的、定義了整個時代的戰略鴻溝。
這支聯合部隊的公開存在理由,是應對「伊斯蘭國」(ISIS)所構成的、前所未有的威脅。到2015年初,這個極端組織已臻其巔峰。它不僅控制了伊拉克西部與敘利亞東部,面積相當於一個英國的廣大領土,建立了一個跨越國界的實體「哈里發國」,更以其極端殘暴的公開處決、對文化遺產的蓄意破壞,以及對全球追隨者的強大網路號召力,震驚了全世界。對鄰近的約旦與沙烏地阿拉伯而言,「伊斯蘭國」不僅是一個外部威脅,其極端的意識形態,也對兩國君主政體的合法性構成了直接挑戰。在埃及,塞西政府正在西奈半島,與一個已宣布效忠「伊斯蘭國」的分支,進行著艱苦的戰鬥。因此,當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納比勒・阿拉比警告稱,若不採取有力行動,「伊斯蘭國」的威脅將會蔓延時,這在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中,引發了廣泛的共鳴。打擊「伊斯蘭國」,成為了一個無可爭議的、能夠團結各方的最大公約數,為組建聯合部隊,提供了堅實的道義與合法性基礎。
然而,就在峰會召開的四天前,一場更大規模、更直接的軍事行動,已在阿拉伯半島的南端展開,而這場行動的目標,並非「伊斯蘭國」。3月25日夜間,沙烏地阿拉伯發動了代號為「果斷風暴」的猛烈空襲,目標是佔領了葉門首都沙那的胡塞武裝。胡塞運動,一個信奉什葉派宰德教派的部落武裝,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以驚人的速度席捲葉門北部,最終迫使國際承認的總統哈迪逃離首都,葉門國家陷入崩潰。對沙烏地阿拉伯而言,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戰略噩夢。利雅德的決策者,並未將胡塞的崛起,視為葉門複雜內戰的結果,而是直接將其定義為伊朗的代理人戰爭。他們相信,伊朗正透過支持胡塞武裝,試圖在沙烏地的南翼,這個被其視為戰略後院的敏感地帶,複製一個黎巴嫩「真主黨」式的成功模式。
這種恐懼,在當時的區域背景下,並非空穴來風。彼時,伊朗的影響力正處於前所未有的上升期:在伊拉克,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是對抗「伊斯蘭國」的地面主力;在敘利亞,伊朗革命衛隊與黎巴嫩真主黨,是支撐阿薩德政權免於崩潰的關鍵力量;在黎巴嫩,真主黨早已成為該國最強大的政治與軍事實體。從利雅德的視角看,一條從德黑蘭,經巴格達、大馬士革,延伸至貝魯特的「什葉派新月帶」,已然成形。如果葉門再落入親伊朗的胡塞之手,那麼沙烏地將被徹底地戰略包圍。更令沙烏地及其遜尼派盟友焦慮的是,當時歐巴馬領導下的美國,正與伊朗就核問題進行著最後階段的談判,一份可能解除對伊制裁、承認其區域角色的協議,似乎即將達成。在利雅德看來,這份協議將無異於對伊朗的「綏靖」,將極大地助長其地區野心。正是在這種被背叛感與被包圍感所催生的極度不安全感之下,沙烏地新繼位的國王薩勒曼與其年輕的兒子、時任國防部長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決心採取前所未有的主動軍事干預,以在葉門劃下紅線。
因此,當阿拉伯各國領導人齊聚沙姆沙伊赫時,葉門的戰火,才是他們心中最真實、最緊迫的議題。塞西總統關於組建聯合部隊的提議,恰逢其時。它為沙烏地在葉門的軍事行動,提供了一個泛阿拉伯的合法性外衣,並試圖將這個臨時組建的、針對胡塞武裝的「意願聯盟」,提升為一個永久性的、能夠應對任何威脅的制度化軍事架構。儘管「伊斯蘭國」是這支擬議中軍隊的公開宣示目標—其駭人的暴行與領土擴張,為阿拉伯世界的集體行動提供了無可指摘的道義合法性—但其真正的、未言明的戰略矛頭,卻清晰地指向了德黑蘭及其在整個地區不斷延伸的代理人網絡。
然而,正是這種針對伊朗的潛在使命,註定了這支聯合部隊從一開始就無法實現真正的「阿拉伯聯合」。阿拉伯世界並非鐵板一塊,其內部同樣存在著深刻的教派與政治分野。在峰會上,伊拉克與黎巴嫩對干預葉門的行動,便明確表達了保留意見。這兩個國家內部,都有著龐大的什葉派人口與強大的親伊朗政治力量,他們絕無可能參與一場針對其教派盟友的軍事行動。這道深刻的教派裂痕,是任何泛阿拉伯軍事合作構想都無法逾越的障礙。
此外,阿拉伯國家之間長期的互不信任與主權之爭,也為聯合部隊的實際組建,設置了重重困難。由誰來指揮這支部隊?部隊的開支如何分攤?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部署?部署的決定權,是由各國主權決定,還是由一個超國家的集體機構決定?這些都是無法輕易解決的根本性問題。歷史早已證明,自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來,阿拉伯國家在面對共同敵人時,從未能實現有效的軍事協同。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作為兩個最主要的區域大國,本身就存在著對地區主導權的長期競爭。儘管塞西政府當時在經濟上嚴重依賴海灣的援助,但在軍事指揮權等涉及國家主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開羅絕不可能輕易讓步。最終,沙姆沙伊赫峰會上關於組建聯合部隊的決議,更像是一次政治宣示,而非一份可行的軍事藍圖。它反映了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在2015年那個春天,所面臨的真實恐懼與由此產生的團結意願。但這種意願,脆弱地建立在對共同敵人的恐懼之上。一旦威脅的性質變得模糊,或應對威脅的代價需要犧牲各國的具體利益時,這種團結便會迅速瓦解。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峰會的熱情消退後,關於聯合部隊的後續談判,很快便陷入了無休止的細節爭議之中,最終無疾而終。而那場最初被認為只需數週便可結束的葉門戰爭,則延續了多年,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人道主義災難。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Arab states plan joint Middle East force as Yemen conflict continu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mar/29/arab-states-plan-joint-middle-east-force-as-yemen-conflict-continues
Reuters:Arab leaders agree to form joint military force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egypt-summit/arab-leaders-agree-to-form-joint-military-force-idUSKBN0MP08E20150329
BBC News:Arab League summit leaders agree to joint military forc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32108292
Al Jazeera:Arab leaders agree to form joint military force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15/3/29/arab-leaders-agree-to-form-joint-military-force
The New York Times:Arab Leaders Agree to Form Joint Military Force
https://www.nytimes.com/2015/03/30/world/middleeast/arab-leaders-agree-to-form-joint-military-force.html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The Rise of the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
https://www.cfr.org/middle-east-and-north-africa/iraq/rise-islamic-state-iraq-and-levant
Chatham House:Yemen: The war and the future
https://www.chathamhouse.org/2015/03/yemen-war-and-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