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的總動員:西方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及其全球連鎖效應

金融武器化與全球經濟的代價

· 權力結構-歐洲,權力結構-俄羅斯,國際組織-歐洲聯盟,戰爭與和平-烏克蘭戰爭,金融經濟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2年3月20日,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近一個月後,一場在速度、規模與範疇上前所未有的經濟戰爭,正由美國、歐盟及英國等西方國家協同發動。這場行動的目標極為明確:透過切斷俄羅斯與全球經濟體系的聯繫,系統性地摧毀其為戰爭機器融資的能力,從而迫使克里姆林宮停止軍事行動。西方國家在短短數日內,便動用了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權,對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實施了堪稱「金融脫鉤」的嚴厲措施。其中最具毀滅性的打擊,是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存放於海外的數千億美元外匯存底。此舉瞬間癱瘓了俄國總統普丁多年來為應對制裁而精心準備的「戰爭金庫」,導致盧布兌美元匯率暴跌至歷史新低,國內通膨急劇飆升。普丁本人將此輪制裁稱為「經濟上的宣戰」,從其造成的衝擊來看,此言非虛。

除了凍結央行資產,西方聯盟還採取了一系列組合措施,旨在將俄羅斯徹底逐出全球金融主流。數家俄羅斯主要銀行被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這嚴重阻礙了其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的能力。同時,針對俄羅斯寡頭的財富凍結、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以及將俄國最大銀行列入黑名單等措施,共同構成了一張細密的制裁網絡。然而,此次經濟施壓的廣度,已遠遠超出了政府法令的範疇。一場規模龐大的西方私營企業「自願性撤離」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俄羅斯。從麥當勞宣布暫停其在俄八百多家餐廳的營運,到各大能源、科技與消費品牌紛紛中止業務或完全退出市場,一座新的「經濟鐵幕」正在落下。這種企業界的集體規避行為,甚至延伸到了最初被排除在制裁之外的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領域,許多市場參與者因聲譽風險而拒絕與其交易,進一步加劇了俄羅斯的經濟孤立。

這場全面經濟戰在重創俄羅斯經濟的同時,其巨大的衝擊波也正反向傳導至全球。俄羅斯作為世界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主要的石油與天然氣供應國,以及多種關鍵金屬與化肥的生產國,其經濟的突然停擺,正引發全球性的商品價格飆漲。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觸及歷史高點,直接加劇了歐美國家的通膨壓力,迫使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以應對。對歐洲而言,其對俄羅斯天然氣高達40%的依賴,更使其陷入了維護道義原則與保障能源安全的兩難困境。儘管制裁的目的是透過經濟手段阻止戰爭,但其成效與風險仍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歷史經驗顯示,經濟制裁很少能迅速迫使一個決心已定的政權改變其核心軍事行為。更有甚者,極端的經濟壓力有時可能引發非預期的軍事升級,正如1941年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最終引發了珍珠港事件。西方國家當前的策略,是一場高風險的押注:賭的是能否在國內民眾對高物價的忍耐度耗盡之前,以及在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引發更大危機之前,徹底摧毀俄羅斯的戰爭潛力。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僅數月,莫斯科第一家麥當勞餐廳盛大開幕,金色的拱門標誌在紅場附近升起,成為蘇聯解體前夕,俄羅斯向世界張開懷抱、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象徵。三十二年後,2022年3月8日,麥當勞宣布將暫時關閉其在俄羅斯的所有850家分店。這一商業決定,與成百上千家西方企業的撤離行動匯流在一起,共同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之後,西方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與協同能力,對一個全球主要經濟體發動了一場全面的經濟戰爭。這不僅是對一場軍事行動的回應,更是對過去三十年全球化秩序的一次劇烈逆轉。

金融「閃電戰」:癱瘓俄羅斯的國家經濟中樞

此次西方制裁行動的顯著特點,是其打擊的精準度、速度與顛覆性,其核心戰術並非傳統的貿易禁運,而是直接攻擊現代國家經濟的命脈—中央銀行及其金融系統。

行動中最具震撼力的一步,是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存放在西方國家金融機構中的約六千三百億美元外匯存底的一半以上。這筆巨額資產,是克里姆林宮多年來累積的「戰爭金庫」,旨在作為抵禦外部金融衝擊、穩定盧布匯率的終極防線。歐美的聯合行動,使得這道防線在一夜之間形同虛設。俄羅斯央行雖然坐擁巨額財富,卻無法動用其來干預市場,只能眼睜睜看著盧布匯率崩盤,跌至歷史最低點。俄羅斯民眾的儲蓄價值被迅速侵蝕,國內爆發了將盧布兌換成美元的擠兌潮。

癱瘓了央行的外部防禦後,第二波攻擊指向了俄羅斯與世界進行金融往來的神經系統。美國、歐盟、英國與加拿大協同行動,將數家俄羅斯主要銀行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報文系統中剔除。SWIFT本身不轉移資金,但它提供了全球銀行間進行安全、標準化交易指令的通道。被逐出SWIFT,意味著俄羅斯銀行與全球多數金融機構的跨境交易變得極為困難、緩慢且昂貴,嚴重打擊了其進出口貿易。

與此同時,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陸續出台:凍結與普丁政權關係密切的寡頭們在海外的資產、將俄羅斯最大的幾家銀行列入金融黑名單、並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旨在切斷俄羅斯獲取高科技產品(特別是軍民兩用技術)的管道。這些由政府主導的制裁,構成了一場精心設計的金融「休克療法」,其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引發俄羅斯經濟的內部崩潰。

企業的總退卻:新經濟鐵幕的落下

如果說政府層面的制裁是這場經濟戰的「正規軍」,那麼西方私營部門的集體反應,則構成了一支規模更為龐大的「志願軍」,其行動的廣度與深度甚至超出了法令的要求。

麥當勞的暫停營業,僅僅是冰山一角。從星巴克、可口可樂等消費品牌,到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再到BP、殼牌等能源公司,數百家跨國企業在短短數週內,紛紛宣布縮減、暫停乃至完全終止其在俄羅斯的業務。這場企業大出走,其動機是複雜的。除了遵守制裁法令的法律義務外,更深層的驅動力來自於巨大的聲譽風險、來自本國消費者與員工的道德壓力,以及在一個日益不穩定的市場中繼續運營的商業風險。

這種「自我制裁」的現象,產生了比官方制裁更為廣泛的社會經濟影響。對於普通的俄羅斯民眾而言,最直觀的感受是商店貨架的日益空蕩,以及過去三十年已習以為常的西方生活方式的突然消失。—這種與全球消費文化的隔絕,不僅造成了物質上的不便,更帶來了深刻的心理衝擊—。它清晰地表明,俄羅斯正在被排斥出其一度努力融入的現代世界體系。一個新的、無形的鐵幕正在東西方之間重新降下。

全球性的連鎖反應:能源、糧食與通膨危機

切斷與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聯繫,其後果不可能僅限於俄羅斯境內。這場經濟戰役正透過全球化時代形成的緊密供應鏈,向世界各個角落傳導其衝擊波。

首當其衝的是全球能源市場。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並擁有全球約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儲量。儘管西方最初的制裁謹慎地避開了能源領域,但市場的恐慌情緒與交易商的自願抵制,已將國際油價推升至十多年來的最高點。拜登政府隨後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雖然美國對其依賴度不高(約8%),但此舉的象徵意義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緊張。

歐洲的處境則更為艱難。歐盟約40%的天然氣依賴從俄羅斯進口,這條能源生命線使其在制裁問題上陷入了痛苦的抉擇。徹底切斷俄羅斯天然氣,將對德國等工業國的經濟造成災難性打擊,並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動盪。然而,繼續購買俄羅斯能源,又無異於每天向克里姆林宮提供數億歐元的資金,為其戰爭機器輸血。這使得能源問題成為了西方聯盟內部最為敏感與分裂的「第三軌」。

除了能源,糧食安全也亮起了紅燈。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而烏克蘭同樣是重要的糧食供應國。戰爭導致的港口封鎖與供應鏈中斷,正將全球糧食價格推向新高,對高度依賴糧食進口的中東與北非國家構成了嚴重的生存威脅。此外,俄羅斯在化肥與鎳、鈀等關鍵工業金屬市場的支配地位,也意味著這場衝突的經濟影響將會層層擴散,從農業生產成本一直傳導到汽車製造等各個領域。這些外部衝擊,最終都匯流至各國國內的通膨壓力上,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已明確表示,俄烏戰爭是促使其決定升息以抑制通膨的重要因素。

高風險的賭局:經濟戰能否達成戰略目標?

儘管西方此次發動的經濟戰在力度上史無前例,但其最終能否達成「迫使普丁停戰」的核心戰略目標,仍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歷史經驗對此並不樂觀。從對古巴的長期封鎖,到對伊朗、北韓的嚴厲制裁,歷史上鮮有案例表明,僅憑經濟壓力就能迫使一個威權政權放棄其認定的核心國家利益或停止其主要的軍事行動。制裁的效果通常是緩慢、間接且充滿不確定性的。正如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如果目標是用金融手段來阻止一場正在進行的戰爭,那麼在制裁完全發揮作用之前,普丁可能早已透過空中轟炸將烏克蘭夷為平地。

更令人擔憂的是,極端的經濟壓力有時會適得其反,引發事態的失控升級。有歷史學家引述1941年美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的例子,認為該禁令將日本軍國主義政權逼入絕境,最終促使其做出了攻擊珍珠港的軍事回應。當前的局面下,不能完全排除克里姆林宮在經濟絞索不斷收緊的情況下,採取更為激進的軍事行動,甚至動用非傳統武器的可能性。

最後,維持這場經濟戰本身,也需要西方國家內部付出巨大的政治與經濟代價。當前,西方民眾對支持烏克蘭、制裁俄羅斯的熱情高漲。但這種支持能否在經歷了長達六個月甚至一年的高油價、高通膨與經濟增長放緩後,依然保持不變,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全球化的逆轉與一個分裂的世界

針對俄羅斯的全面經濟制裁,是21世紀以來全球秩序演變的一個分水嶺事件。它不僅是對一場侵略戰爭的回應,更標誌著後冷戰時代全球化浪潮的重大逆轉。這場經濟戰清晰地展示了,建立在美元與西方金融機構之上的全球經濟體系,可以被迅速地「武器化」,成為地緣競爭的有力工具。

然而,這次行動也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全球經濟相互依存所帶來的脆弱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對一個主要經濟體進行「脫鉤」的同時,自身毫髮無損。這場衝突的長期後果,可能將遠遠超出烏克蘭的邊界。它可能會加速世界經濟向不同陣營的分裂,促使其他國家尋求減少對美元體系的依賴,並從根本上重塑全球供應鏈的格局。西方世界試圖透過讓俄羅斯經濟破產來贏得和平,但這場代價高昂的實驗,最終通向的可能是一個更加對立和不確定的世界。

資料來源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Joined by Allies and Partners, the United States Imposes Devastating Costs on Russia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2/24/fact-sheet-joined-by-allies-and-partners-the-united-states-imposes-devastating-costs-on-russia/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U.S. Treasury Announces Unprecedented & Expansive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Imposing Swift and Severe Economic Costs
https://home.treasury.gov/news/press-releases/jy0608

Reuters: West unveils new sanctions on Russia in economic war over Ukraine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europe/west-unveils-new-sanctions-russia-economic-war-over-ukraine-2022-03-1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ussia’s Economy Squeezed by Sanctions and Corporate Exits
https://www.wsj.com/articles/russias-economy-squeezed-by-sanctions-and-corporate-exits-11646749964

Financial Times: ‘A new iron curtain’: Western companies rush to pull out of Russia
https://www.ft.com/content/1d2c1a4d-f93d-42b9-915f-506ad65e6480

The New York Times: Sanctions Are Pummeling Russia’s Economy. Here’s How.
https://www.nytimes.com/2022/03/17/business/economy/russia-sanctions-economy.html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How Do Economic Sanctions Work?
https://www.cfr.org/backgrounder/what-are-economic-sa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