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7月底,在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一處足球場遭到襲擊,造成12人死亡,此一事件迅速點燃了黎巴嫩與以色列邊境早已緊繃的引信。儘管黎巴嫩什葉派組織「真主黨」(Hezbollah)否認涉入,以色列仍在數日後發動了報復性空襲,目標直指貝魯特市區內一名真主黨的高級軍事指揮官。這一輪「以牙還牙」的暴力升級,將雙方推向了全面戰爭的邊緣,也再次將世界的目光,聚焦於這個被美國等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卻又在黎巴嫩國內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複雜行為體。真主黨的發展軌跡,是一部地緣政治、宗教意識形態與國家權力真空相互交織的歷史。它已從一支初期的小型民兵組織,蛻變為一個盤踞在黎巴嫩,影響力輻射整個中東的強大軍事暨政治複合體。
真主黨的崛起,根植於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的區域動盪。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不僅改變了伊朗的國體,更確立了向外「輸出革命」的國策。當時的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將目光投向了那些擁有相當規模什葉派社群的國家,而黎巴嫩正是其理想的目標。與此同時,以色列為清剿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武裝力量,分別於1978年與1982年兩次大規模入侵黎巴嫩南部。這場入侵,不僅造成大量黎巴嫩平民傷亡,也催生了當地什葉派社群強烈的反抗情緒,為伊朗的介入提供了絕佳的土壤。正是在此背景下,伊朗派遣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成員,經由敘利亞進入黎巴嫩的貝卡谷地,設立訓練營,向當地的什葉派民兵組織提供資金、武器、情報與意識形態指導。這些零散的武裝派系,最終在伊朗的主導下,整合為一個更具結構化、層級化的組織—真主黨。
真主黨的權力,建立在軍事、政治與社會服務這三個相互支撐的基石之上。軍事上,它擁有一個令人生畏的武器庫,據信包含數以萬計能精準打擊以色列全境,包括特拉維夫在內的各類飛彈。其資金與武器,主要來自伊朗(據美國國務院估計每年達數億美元)和敘利亞(提供後勤基地與轉運通道)的支持。政治上,自1992年起,真主黨便以政黨身份進入黎巴嫩國會,在其領袖哈桑・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的長期領導下,已成為該國什葉派社群的主要代表,並在脆弱的教派分權體制中,掌握了不成比例的巨大權力。它既是政府的一部分,又能獨立做出發動戰爭等重大決定,形同「國中之國」。社會層面上,真主黨透過營運學校、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乃至媒體網絡,提供黎巴嫩政府無力負擔的社會服務,藉此建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並成功地塑造了一套以「抵抗」為核心的文化認同。這種多維度的權力結構,使其難以被單純定義,也成為區域穩定的最大變數之一。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4年7月下旬,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敵意,因一場血腥的襲擊而瀕臨失控。在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一處正在進行足球比賽的場地遭到攻擊,導致12名平民死亡。以色列軍方將矛頭直指真主黨,儘管後者矢口否認。數日之內,以色列的戰機呼嘯著飛越貝魯特上空,對市區內的一處目標發動精準打擊,據信一名真主黨的高級軍事指揮官在空襲中身亡。
這一輪快速的暴力循環,是自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以來,黎以邊境持續低強度衝突的一次劇烈升級。它不僅預示著一場毀滅性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也迫使外界再次審視那個盤踞在以色列北方邊境,既是政黨又是軍隊,既是社會服務提供者又是伊朗區域代理人的複雜組織—真主黨。
要理解真主黨如何積累起今日的實力,必須將時間的指針撥回近半個世紀前,並將地理的視角,從黎巴嫩擴展至伊朗與以色列。
革命、入侵與伊朗的播種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最高領袖霍梅尼建立了神權統治的伊斯蘭共和國。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國務院及財政部的反恐專家馬修・萊維特(Matthew Levitt)指出:「伊斯蘭共和國的基石之一,不僅僅是在伊朗內部進行革命,其核心理念就是要『輸出這場革命』。」
霍梅尼的目光,首先投向了那些擁有可觀什葉派少數族群的國家,黎巴嫩便是其中之一。當時的黎巴嫩,正深陷於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同時也成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衝突的前線。從約旦被驅逐的世俗派巴勒斯坦組織,將黎巴嫩南部作為攻擊以色列的跳板。作為回應,以色列分別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發動大規模軍事入侵,旨在摧毀巴解組織的基礎設施。
以色列的入侵,雖然重創了巴勒斯坦武裝,卻也給黎巴嫩,特別是南部的什葉派平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場入侵在客觀上製造了一個權力真空,並在當地什葉派社群中,催生了強烈的受害者意識與反抗情緒。伊朗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歷史機遇。從1982年起,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顧問與訓練官員,開始穿越伊拉克和敘利亞,抵達黎巴嫩東部的貝卡谷地。他們在那裡建立營地,向各種處於萌芽狀態的黎巴嫩什葉派民兵組織,提供武器、資金、情報支援與嚴格的意識形態灌輸。
起初,伊朗的目標或許只是為這些零散的團體建立一個統一的協調傘。但最終,這個計畫演變為一個更具結構化、層級化,並擁有統一指揮體系的組織。它在1985年發布了第一份公開宣言,正式以「真主黨」(Hizballah),即「真主之黨」為名,登上歷史舞台。這份宣言清晰地闡明了其核心綱領:效忠並聽命於伊朗的最高領袖,將其視為真主在世間的代言人;視美國與法國等西方國家為萬惡之源;致力於消滅以色列國,並反對與其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
權力的三叉戟:軍事、政治與社會的結合
自誕生之日起,真主黨的權力便建立在三個相互強化、緊密結合的支柱之上,形成了一把難以撼動的權力三叉戟。
第一支柱是其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 在伊朗與敘利亞數十年的扶植下,真主黨建立起一支遠超普通民兵組織的武裝。其武器庫中,最核心的威懾力量,是數以萬計的各類火箭彈與精準導引飛彈,其射程足以覆蓋以色列全境,包括特拉維夫等核心城市。這支龐大的飛彈部隊,既是其向以色列發動零星跨境襲擊的工具,更是其最重要的戰略威懾資產。
伊朗是其最主要的資助者。儘管近年來真主黨的財政獨立性有所增強,但根據美國國務院2022年的估計,其大部分運營預算仍來自伊朗,每年金額高達數億美元。而敘利亞,則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戰略縱深。分析人士指出,敘利亞在地理上包圍著黎巴嫩的西部與北部,它不僅為真主黨在敘境內設立指揮部,更重要的是,它扮演了伊朗武器輸往黎巴嫩的關鍵陸路轉運走廊。2013年,真主黨公開介入敘利亞內戰,為其盟友巴沙爾・阿薩德政權作戰,這使其部隊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戰鬥力得到進一步淬鍊。
第二支柱是其在黎巴嫩國內根深蒂固的政治影響力。 自1992年起,在個人魅力突出、且深受伊朗信任的秘書長哈桑・納斯魯拉的領導下,真主黨開始參與黎巴嫩的議會選舉,並首次贏得席次,正式從一個純粹的軍事組織,轉變為一個軍政合一的實體。
黎巴嫩的政治體系,建立在遜尼派、什葉派與基督教三大主要宗教社群分權的基礎之上。作為什葉派最主要的政治與軍事力量,真主黨在這一體系中,掌握了遠超其議會席次比例的權力。這種獨特的地位,使其能夠遊走於體制內外。一方面,它可以透過其在國會的議員與政府中的部長,去推動符合其利益的政策;另一方面,它又作為一個獨立於國家機器之外的武裝力量,可以自主決定發動戰爭或和平等重大事項,無需聽命於黎巴嫩中央政府。這種「國中之國」的狀態,使其成為黎巴嫩主權最複雜的挑戰。
第三支柱,也是其最能贏得民心的一環,是其龐大的社會服務網絡。 多年來,真主黨投入大量資源,在其核心支持區,建立起一個堪比政府的社會福利體系。它開辦學校、經營醫院、修建基礎設施、為農民提供技術培訓。一位評論員指出:「如果你的孩子能在真主黨的學校獲得免費教育,並且每天能吃到一頓熱餐,你很可能就會投票給真主黨。」
在一個政府職能長期孱弱、腐敗叢生的國家,真主黨所提供的這些服務,有效地填補了國家治理的真空,為其贏得了什葉派社群堅定不移的忠誠。為了鞏固這種支持,真主黨還建立了龐大的媒體帝國,包括電視台、廣播電台與各類出版物。其記者團隊甚至會隨同武裝人員前往前線,報導與以色列的衝突。這一切,都是為了建立並維繫其所謂的「抵抗文化」(Culture of Resistance),讓民眾時刻感覺到,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保護者,來抵抗來自外部的威脅。
這三股力量—強大的軍事威懾、深度的政治滲透與廣泛的社會控制—相互交織,共同鑄就了真主黨今日的地位。它既是黎巴嫩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又是聽命於德黑蘭的區域棋手,這種雙重屬性,使其成為中東地區最難解、也最危險的難題之一。而每一次與以色列的流血衝突,都在考驗著這脆弱的平衡,也讓整個區域,持續在和平的幻想與戰爭的現實之間,痛苦地徘徊。
資料來源:
Reuters: Explainer: What is Hezbollah and why is it battling Israel again?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what-is-hezbollah-why-is-it-battling-israel-again-2024-07-30/
The Associated Press: A powerful Hezbollah missile triggers sirens in northern Israel, raising fear of wider war
https://apnews.com/article/lebanon-israel-hezbollah-war-gaza-2252b474811a43a01d51a6697a29671d
The New York Times: After Golan Attack, Israel Strikes Hezbollah in Beirut
https://www.nytimes.com/2024/07/30/world/middleeast/israel-hezbollah-beirut-strike.html
The Guardian: Israel launches retaliatory strike in Beirut after deadly Golan Heights attack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4/jul/30/israel-launches-retaliatory-strike-in-beirut-after-deadly-golan-heights-attack
Al Jazeera: Israel attacks southern Beirut after Golan strike kills 12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4/7/30/israel-attacks-southern-beirut-after-golan-strike-kills-12
Foreign Policy: Is a Full-Blown Israel-Hezbollah War Inevitable?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8/01/israel-hezbollah-lebanon-war-golan-heights-beirut-strike/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 Hezbollah’s Escalation on the Brink
https://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policy-analysis/hezbollahs-escalation-br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