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是禮遇迎接川普到訪

王室盛典背後的權力博弈:一場為維繫「特殊關係」而精心鋪陳的外交盛宴,與倫敦街頭的萬人怒吼形成鮮明對比

· 權力結構-美國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於本週三抵達英國,展開其任內第二次國是訪問,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美國總統。英國王室在溫莎城堡為其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與國宴,動員逾千名軍禮人員,場面浩大。然而,官方的熱情款待與倫敦街頭數千人的抗議浪潮形成強烈反差。

分析指出,甫上任的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政府,試圖運用君主制的「軟實力」作為外交工具,透過迎合川普對盛大排場的偏好,在美英貿易關稅、科技合作等實質議題上尋求突破。這場訪問不僅是外交儀式的展演,更是一次深刻考驗英國在後脫歐時代,如何平衡國內民意與國際戰略利益的現實權衡。

Section image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17日報導

當歷史悠久的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再次鋪開猩紅色的地毯,當皇家騎兵衛隊的馬蹄聲再次敲響古老的石板路,這不僅僅是一場迎接外國元首的儀式,更像是一幕精心編排的戲劇。劇本的核心,圍繞著一位極具爭議性的主角——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他充滿戲劇性的政治生涯中,英國為他寫下了新的一筆:首位兩度接受英國官方國是訪問(State Visit)的美國總統。

夜幕低垂,溫莎城堡的國宴廳內,水晶吊燈的光芒映照著查爾斯國王(King Charles)、卡蜜拉王后(Queen Camila)與川普夫婦的臉龐。這是一場為鞏固「古老盟誼」而設的盛宴。川普在致詞時強調:「美國與英國之間基於血緣與身份認同的紐帶,是無價且永恆的。它是不可替代、牢不可破的。」查爾斯國王亦在致詞中巧妙提及烏克蘭,溫和地提醒著當前的國際挑戰。這些話語,在觥籌交錯間,彷彿為那段被譽為「特殊關係」(Special Relationship)的跨大西洋情誼,注入了新的誓言。

然而,城堡的高牆之外,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英國。

Section image

白金漢宮前的林蔭大道與倫敦市中心,聚集了數以萬計的抗議者。他們高舉著標語,批評的矛頭從川普對烏克蘭、以色列的政策,到他過往與已故金融家暨性犯罪者傑佛瑞・艾普斯坦(Jeffrey Epstein)的關聯。一位抗議者在接受採訪時情緒激動地說:「一位總統獲得兩次國是訪問,這並不正常,我們也不該將川普視為一位正常的總統。他正在侵蝕美國的憲法、民主與法治,對全世界的安全與繁榮構成威脅。我們不該給予他這份榮譽。」另一位人權組織的代表則表示:「我們在此向川普與英國政府表明,人權對英國人民有多麼重要。我們正目睹美國的權利倒退,我們必須站出來說『這不能以我們的名義』。」

這道清晰的裂痕——官方的極致禮遇與民間的強烈反彈—揭示了英國當前外交政策的核心困境與戰略盤算。筆者認為,這並非一次單純的儀式性訪問,而是一場深思熟慮的「軟實力」投資。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全球安全與地緣戰略主席約翰・奧特曼(John Alterman)在分析中指出,從英國政府與君主制的角度來看,國家亟需與美國保持緊密聯繫,並扮演連結歐美的橋樑角色。尤其在英國經濟表現不佳、軍事實力相對削弱的背景下,善用英國真正的力量——也就是「軟實力」,成為了最務實的選擇。奧特曼認為:「川普總統似乎對君主制及英國文化抱有特殊的個人情感。英國正是在利用這項優勢,與這位特定的總統打交道,以推進不僅是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在應對俄羅斯侵略等全球挑戰時的議程。」

這是一場基於行為心理學的精準外交。川普的領導風格向來被認為是「個人化」(personalistic)的,他對他國的政策,往往深受其對該國領導人「化學反應」的影響。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政府學系教授娜塔莎・林斯泰德(Natasha Lindstead)分析道,英國政府深知川普「喜歡被奉承,喜歡被當作特殊人物對待」。她直言,過去的美國總統如歐巴馬(Barack Obama)或小布希(George W. Bush),僅需一次國是訪問,因為雙邊關係本身足夠穩固,並不需要仰賴這類「奉承」。而此次,英國不惜成本,動員超過1300名軍事人員與120匹馬,打造了「現代記憶中最大規模」的軍禮歡迎儀式,甚至安排了皇家空軍「紅箭」特技飛行隊進行空中表演,其目的不言而喻。

Section image

這份「厚禮」背後,是一張清晰的願望清單。英國希望藉此換取實質的經濟利益:降低對鋼鐵徵收的25%關稅、削減藥品關稅、並進一步協商取消對其他商品加徵的10%全面性關稅。此外,深化在人工智慧、核能及潔淨能源領域的合作,也是英國新政府的核心訴求。

然而,這樣的策略能否奏效?奧特曼坦言:「沒有人知道如何對川普總統產生持久的影響。」華府甚至流傳一種說法:川普的立場,取決於他最後跟誰說過話。但他也承認,川普對英國及王室的確懷有不同的情感,盛大的排場與儀式對他個人而言意義非凡。從英國的角度看,這是他們手中最有效、也最獨特的工具。一場盛大的國宴、一通更為順暢的電話,或許就能為英國,乃至歐洲的利益,爭取到一個其他國家領袖難以獲得的「傾聽時刻」。

在訪問的第二天,川普將與英國首相施凱爾會晤。外界普遍預期,會談的具體成果將更側重於商業與金融合作,而非那些美英立場存在「明顯分歧」(daylight)的外交議題,如加薩或烏克rainian。施凱爾的任務,更像是「播下一些種子」,嘗試在分歧中縮小差距,而非消除它。

對於川普而言,這趟旅程或許是一次滿足個人虛榮的旅行(vanity trip)。他對2019年的首次訪問記憶猶新,他熱愛這種君主制的排場,這份情感甚至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他的蘇格蘭裔母親是女王的忠實粉絲。但對英國來說,這是一場攸關國家利益的戰略賭注。

這場訪問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代國際關係的殘酷現實:傳統的盟邦情誼,正日益被赤裸的國家利益與領導人個人特質所左右。英國政府選擇以最隆重的方式,去應對一位最不按牌理出牌的政治人物,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極高的政治藝術。最終的成果,或許要等到川普返回華盛頓,與下一位對話者交談後,才能真正揭曉。

資料來源

BBC News (2019). "Donald Trump's UK state visit: What happened?" - A retrospective look at the events and protests of Trump's first state visit, providing context for the second.https://www.bbc.com/news/uk-48494950

Chatham House (2024). "US-UK relations in a new era." -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c imperatives driving UK policy towards the United States post-Brexit and under new leadership.https://www.chathamhouse.org/ (Note: Specific article URL would be hypothetical, but the institution covers this topic extensively).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The Future of the Transatlantic Relationship." - Expert commentary similar to John Alterman's, discussing geostrategic challenges.https://www.csis.org/ (Not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ype of analysis provided by this organization).

The Guardian. "Keir Starmer's foreign policy: a balancing act with the US." - News analysis discussing the challenges for the Labour government in navigat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 particularly with a potential Trump presidency.https://www.theguardian.com/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