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關稅的政策辯證:川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學

單邊主義挑戰全球貿易體系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權力結構-中國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8年,美國川普政府以「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為核心指導原則,發動了一系列顛覆戰後全球貿易秩序的保護主義措施,其核心思想體現於總統本人多次倡議的「互惠關稅」(Reciprocal Tariff)概念。自當年3月起,美國政府先後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鋼鐵與鋁材課徵高額關稅(即「232條款」);隨後在夏季,更依據「301條款」調查結果,分階段對價值數百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正式點燃了美中貿易戰的烽火。這些單邊行動的理論基礎,源於一種看似簡單直觀的公平觀念:若貿易夥伴國對美國某項商品課徵10%的關稅,而美國對該國同樣的商品僅課徵2%,則美國應將稅率提升至10%,以達成「對等」或「互惠」。此一主張,不僅是對既有多邊貿易協定的直接挑戰,也從根本上質疑了世界貿易組織(WTO)運作的基石。

然而,主流經濟學界對此政策提出了普遍且強烈的批判。經濟學家指出,「互惠關稅」的倡議建立在一系列對貿易運作機制的誤解之上。首先,關稅本質上是一種由進口國政府對本國進口商課徵的稅負,其成本最終絕大部分會透過商品價格上漲的形式,轉嫁給國內的消費者與使用進口零組件的生產商。因此,提高關稅非但不是懲罰他國,反而更像是在對本國國民增稅。其次,該政策忽略了關稅對本國出口產業的間接傷害。當美國因關稅而減少進口時,流通至海外市場的美元總量將會減少,這將推升美元的匯率價值,使得美國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變得相對昂貴,進而削弱其出口競爭力。最終結果往往是進口與出口同步萎縮,對於改善貿易逆差的總體目標並無實質助益。

此外,「互惠關稅」的構想與現行的全球貿易法律框架,特別是WTO的「最惠國待遇」(Most-Favored-Nation, MFN)原則,存在根本性的衝突。最惠國待遇原則要求WTO成員國必須對所有其他成員國的同類商品,給予同等的最優惠關稅稅率,禁止歧視性對待。而逐一國家、逐一商品地實施報復性的「互惠關稅」,將徹底瓦解這一非歧視性原則,使全球貿易退化至「叢林法則」般的混亂狀態。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該政策未能正視美國貿易逆差的宏觀經濟根源-即國內儲蓄率長期低於國內投資率,其差額必須透過輸入外國資本來彌補,而貿易逆差正是此一資本淨流入在國際收支帳上的對應體現。因此,在國內儲蓄與投資結構未改變的情況下,試圖用關稅手段消除與特定國家的貿易逆差,最終只會導致逆差從一國轉移至另一國,形成「打地鼠」式的貿易轉移效應,而無法改變總體逆差的格局。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一套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之上。從《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到其後繼者世界貿易組織(WTO),各國透過數十年的艱難談判,逐步降低關稅壁壘,追求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共同利益。然而,這一長達七十餘年的共識,在2018年遭遇了最為嚴峻的挑戰。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以其標誌性的「美國優先」旗幟,發動了一場旨在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攻勢,其核心武器庫中的一個關鍵概念,便是「互惠關稅」。這一主張,以其簡潔明瞭的口號-「他們對我們課徵多少,我們就對他們課徵多少」-迅速捕獲了部分公眾的直觀感受,卻也引發了經濟學家與國際政策分析人士的深層憂慮。

這場貿易政策的典範轉移,在2018年春天正式拉開序幕。3月,川普政府援引冷戰時期的「232條款」,以保護國家安全為名,對全球幾乎所有貿易夥伴的進口鋼鐵與鋁材分別加徵25%和10%的關稅。此舉立即引發了包括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在內的傳統盟友的強烈反彈與報復。緊接著,華盛頓將矛頭直指其最大的貿易對手中國,依據「301條款」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調查結果,於7月6日正式啟動第一輪加徵關稅措施,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25%的關稅,北京方面也立即採取了同等規模的報復。美中貿易戰的全面爆發,標誌著「互惠關稅」的理念,從競選言論正式轉化為影響全球供應鏈的國家政策。

「公平」的直觀訴求與複雜的經濟現實

「互惠關稅」的政治吸引力,在於其訴諸了一種簡單的、日常經驗中的公平直覺。川普政府反覆強調,美國在過去數十年中,容忍了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設置高關稅,而自身卻像一個開放的市場,維持著相對較低的關稅水平,這是「不公平」且導致了美國製造業的衰退與巨額的貿易逆差。從表面數據看,這一指控並非全無根據。例如,在汽車領域,美國對進口乘用車的關稅為2.5%,而歐盟為10%。這種稅率上的不對等,成為川普用以佐證其「美國被佔了便宜」論點的絕佳案例。

然而,這種「逐項比較」的公平觀,忽略了現代國際貿易的複雜全貌。首先,關稅僅是貿易壁壘的一種形式。非關稅壁壘,如進口配額、技術標準、衛生檢疫規定等,其影響往往更為深遠。其次,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歷史上本就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在多邊貿易談判中,給予開發中國家一定的關稅保護空間,是過去全球貿易體系設計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這種觀點錯誤地將關稅視為對出口國的懲罰,而忽略了其對本國經濟的真實影響。主流經濟學的共識是,關稅的最終承擔者,絕大部分是進口國的消費者與企業。進口商在支付了關稅後,會將這部分成本加到商品的售價上,導致市場物價上漲,損害消費者的購買力。對於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與零組件的製造商而言,關稅則直接提高了其生產成本,削弱了其在國內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貿易逆差的迷思與政策工具的錯配

川普政府推行保護主義政策的另一個核心理由,是消除或大幅削減美國的貿易逆差。然而,試圖利用關稅這一工具來達成此目標,在經濟學上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嚴重的政策錯配。一個國家的貿易逆差(即進口大於出口),從宏觀經濟學的國民收入帳戶恆等式來看,其根源在於該國的國民總儲蓄小於其國內總投資。換言之,當一個國家消費與投資的總額超過其自身產出時,就必須從國外進口商品與服務來彌補缺口,這一過程同時伴隨著外國資本的淨流入。

因此,美國長期存在巨額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並非其他國家的關稅稅率,而是其國內的低儲蓄率(包括家庭、企業與政府的儲蓄)與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特殊地位-全球各國對美元資產的旺盛需求,使得美國可以輕易地透過發債來為其消費與投資融資。在這一宏觀結構未變的情況下,對單一國家(如中國)加徵關稅,其最可能的結果並非逆差的消失,而是「貿易轉移」(Trade Diversion)。美國的進口商為了規避高額關稅,會將其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越南、墨西哥、台灣等其他未受關稅影響的國家。2018年至2020年間的貿易數據清晰地印證了這一點: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雖有縮小,但對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逆差卻急劇擴大,而其全球總貿易逆差並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這就形成了一場徒勞無功的「打地鼠」遊戲,除了擾亂全球供應鏈、增加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外,並未解決核心問題。

對多邊體系的衝擊與「去美國化」的風險

「互惠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最深遠的影響,在於其對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系的根本性挑戰。WTO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是「最惠國待遇」原則,它確保了貿易的非歧視性。而美國採取的單邊主義關稅行動,完全繞開了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回到了「強權即公理」的時代,這嚴重侵蝕了WTO的權威與信譽。

川普政府的官員甚至將歐盟等國普遍實施的「增值稅」(Value-Added Tax, VAT)錯誤地與關稅相提並論,認為歐洲國家對進口商品課徵VAT,相當於一種貿易壁壘。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概念混淆。VAT是一種國內消費稅,它對境內銷售的所有商品-無論是本國生產還是外國進口-都一視同仁地課徵,而對出口商品則予以退稅,這符合WTO的國民待遇原則。相比之下,關稅是一種只針對進口商品課徵的邊境稅,其本質就是歧視性的。

這種對現行國際貿易規則的蔑視,可能引發兩種危險的後果。其一,是引發全球範圍內的關稅報復循環,各國紛紛豎起貿易壁壘,導致全球貿易量萎縮,重現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悲劇。其二,是促使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加速「去美國化」的進程。當美國被視為一個不可靠且具有破壞性的貿易夥伴時,歐盟、日本、中國以及東協等經濟體,將更有動力去加強彼此之間的區域貿易協定,建構一個將美國排除在外的貿易網絡。從長遠來看,這將導致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孤立,最終損害其自身的經濟利益與戰略影響力。這場始於2018年的貿易實驗,最終成為一個代價高昂的教訓,說明了在高度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中,任何試圖以單邊主義取代多邊合作的嘗試,都將面臨難以克服的經濟規律與國際關係的現實阻力。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Trump’s ‘Reciprocal Tax’ Idea: What Is It and How Would It Work?
https://www.wsj.com/articles/trumps-reciprocal-tax-idea-what-is-it-and-how-would-it-work-1519759311

Reuters:Explainer: What is a 'reciprocal tax' and how would it work?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CN1GC2K7/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Trump’s Proposed Reciprocal Tariffs Would Be an Incoherent Mess
https://www.piie.com/blogs/trade-and-investment-policy-watch/trumps-proposed-reciprocal-tariffs-would-be-incoherent-mes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Principles of the trading system
https://www.wto.org/english/thewto_e/whatis_e/tif_e/fact2_e.htm

The Associated Press (AP):AP Explains: Trump’s ‘reciprocal tax’ on imports
https://apnews.com/article/donald-trump-business-us-news-ap-top-news-international-news-8a3acb6fc99e4f50be3311f9fc06d860

Brookings Institution:What is the trade deficit?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what-is-the-trade-deficit/

U.S. Census Bureau:Trade in Goods with Vietnam
https://www.census.gov/foreign-trade/balance/c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