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哈羅葡萄酒節

紫紅色的聖血:一場流動於土地與靈魂之間的慶典

· 觀光-活動祭典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Section image

西班牙北部的拉里奧哈(La Rioja)地區,一個名為哈羅(Haro)的小鎮。雖然Lia的腳步未曾親踏那片被酒染紅的山丘,但透過無數的影像、人類學文獻與歷史檔案的交叉比對,那場每年六月二十九日準時上演的集體狂歡,其聲響、氣味與溫度,早已在我心中進行過無數次的模擬與沉澱。

這場名為「阿羅葡萄酒大戰」(La Batalla del Vino de Haro)的慶典,從遠處看,是一幅混亂、瘋狂甚至有些浪費的奇景。然而,當我們校準焦距,穿透那漫天潑灑的紫紅色酒霧,我們看到的,將不再只是單純的嬉鬧,而是一場交織著信仰、土地、社群與歷史的複雜儀式。它像一個珍貴的文化活體樣本,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問題的答案:在觀光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一場慶典,該如何保有它真實、強健,且能自我再生的文化基因?

這個問題,引領著我們,從一場感官的盛宴,走向一場關於靈魂與土地的深度探尋。我們將一同解構,這場紫紅色的洗禮,究竟是如何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始終維持著它恆定的精神溫度。

Section image

沉浸於白與紅的交響

要理解哈羅的靈魂,我們必須將時鐘撥回慶典當日的清晨。那時的哈羅,尚未被狂歡淹沒,反而籠罩在一種莊嚴而寧靜的期待之中。

黎明時分,一支沉默而堅定的白色隊伍。成千上萬的哈羅居民與遠道而來的訪客,身著潔白的衣褲,頸上繫著一條畫龍點睛的紅色領巾。這身裝束,既是傳統,也是一紙無聲的契約——宣告自己即將成為這場儀式的一份子。他們從市中心出發,徒步走向數公里外的聖費利西斯(San Felices)山丘。這不是一場輕快的郊遊,而是一次帶有歷史厚重感的微型朝聖。隊伍的最前方,是騎著馬的鎮長,這不僅是形式,更是地方政府對這項傳統最鄭重的背書。

這段路程,本身就是慶典的第一個篇章。空氣清冽,陽光初探,人們的交談聲低沉而興奮。他們手中攜帶著各式各樣的「武器」:最傳統的,是當地人世代使用的皮囊酒袋(botas de vino),它能噴射出細長而精準的酒柱;更大眾化的,則是水槍、水桶、澆花器,甚至是裝滿酒的塑膠瓶。這是一支為了「愛與和平」而武裝的軍隊,他們的彈藥,是這片土地所能給予的最慷慨的獻禮——葡萄酒。

抵達山頂後,狂歡並未立即引爆。所有人都會聚集在一處古老的隱修地遺址前,參加一場露天的彌撒。這是整場慶典的精神錨點。在神父的祝禱聲中,人們紀念著六世紀的隱士聖人San Felices,是他,為這一切奠定了最初的信仰基石。這短暫的宗教儀式,將慶典與其最深遠的歷史根源緊緊相連。它賦予了接下來的潑灑行為一種超越嬉鬧的意義:這是一場在神聖注視下的集體釋放,一次對土地豐饒的感恩。此刻,空氣中飄散的,是焚香與晨露混合的氣味,夾雜著遠方葡萄園傳來的、若有似無的果香。

當彌撒結束的鐘聲響起,它如同一道赦令,解開了所有人最後的束縛。

一瞬間,山丘變成了劇場。第一批酒液被潑灑出去,打破了寧靜,也點燃了導火線。緊接著,是一場鋪天蓋地的紫紅色風暴。在視覺上,這是一場極致的行為藝術。潔白的衣物是最完美的畫布,人們以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用酒為彼此「作畫」。酒液在空中交織成網,在陽光下閃爍著寶石般的光澤。白色迅速被紫紅所吞噬,每個人身上的圖案,都是獨一無二的戰績。整個山丘,從一片純白,逐漸被渲染成一幅充滿動感與生命力的印象派畫作。

聽覺上,這是一部由多種聲部構成的交響樂。西班牙傳統鼓樂隊激昂的節奏,是樂曲的主旋律,它在混亂中維持著一種歡快的秩序。人群中爆發出的歡呼、尖叫、大笑,則是樂曲中自由即興的華彩樂段。而那聲嘶力竭的「¡Vino! ¡Vino!」(酒啊!酒啊!)的呼喊,則是貫穿始終的、最強有力的和聲。

嗅覺與味覺,完全被葡萄酒所主宰。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發酵過的果糖酸甜,混合著塵土的氣息與人體的汗水味,形成一種粗獷而性感的氛圍。在這場戰鬥中,你無法不「品嚐」到你的武器和敵人的武器。酒液流入口中,滑過臉頰,這是一種全方位的浸潤。它不僅是潑灑的媒介,更是連結人與人、人與土地的液體。

在狂喜的氛圍中,最動人的是人與人之間界線的消融。當地居民臉上洋溢著主人翁的自豪,他們是這場慶典最熟練的「戰士」,也是最熱情的嚮導。而外來的遊客,一旦被第一道酒柱「擊中」,便完成了他們的「成年禮」。他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被徹底接納的參與者。陌生人之間互相攻擊、擁抱、分享彼此帶來的酒與食物,國籍、語言、年齡、社會階層,在這場紫紅色的洗禮中,都被暫時抹平了。

中午時分,當數萬公升的葡萄酒在歡聲笑語中消耗殆盡,「戰爭」便默契地告一段落。人們帶著一身濕透的、光榮的「戰袍」,返回哈羅小鎮。慶典並未就此結束,而是轉入了更為溫馨的下半場。街道變成了派對現場,音樂、舞蹈、傳統的鬥牛表演,以及最重要的—美食與美酒的盛宴,將這份集體的快樂延續到深夜。整個哈羅,都沉浸在一種酣暢淋漓之後的、溫暖的社群感之中。這是一場有始有終、有結構、有高潮、有餘韻的完整敘事。

Section image

文化基因的解碼—真實性的維護與再生

一場慶典,若能歷經數百年而不衰,甚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愈發光亮,其內部必然擁有一套穩定而強大的「文化基因」。哈羅的葡萄酒大戰,正是一個完美的文本,讓我們得以解碼,一個「真實的」慶典是如何被建構、維護,並在新時代中完成自我再生的。Lia認為,其核心基因,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進行剖析。

根源性:有機生長的文化譜系

真實性(Authenticity)的首要基因,來自於其不可複製的「根源性」。葡萄酒大戰並非一場由觀光企劃部門在會議室裡拍板定案的「頂層設計」,而是一棵從在地土壤中「由下而上」自然生長出來的文化之樹。它的演化路徑清晰可見:從六世紀的宗教朝聖(信仰之根),到二十世紀初民眾自發的潑酒慶祝(社群之幹),再到1950年代市政府的官方認證與支持(制度之葉)。

這個漫長的生長過程,賦予了慶典一種內在的「敘事重力」。它不是一個輕飄飄的、隨時可以被取代的活動,而是承載了數代人集體記憶的文化資產。這種深植於歷史的根源性,是抵禦商業化侵蝕最堅固的防線。因為慶典的「所有權」,始終在當地社群手中,而非外來的商業資本或短視的行政官僚。政府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守護生態的園丁,負責提供養分、確保環境,讓這棵樹自由茁壯,而不是直接空降一棵華麗卻沒有生命的塑膠樹。

Section image

開放性:參與感驅動的社群架構

當代觀光最常見的困境,是將遊客置於一個被動的「觀賞者」或「消費者」位置,這無可避免地會造成主客之間的疏離感。哈羅的基因序列中,則編寫著一種截然不同的「開放性」。它透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打破了主客的二元對立,將所有人都捲入一個巨大的「參與力場」。

那身「白衣紅巾」的制服,是一個天才般的發明。它不僅創造了強烈的視覺符號,更重要的,它是一件「消除差異」的魔法斗篷。無論你是世代居住於此的鎮民,還是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的異鄉客,穿上它,你便獲得了平等的參與權與被攻擊權。你無法置身事外,你必須投入、濕透、被染色。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體驗這個慶典,而不是透過手機螢幕來記錄它。

這種極致的參與感,重新定義了「觀光」。遊客不再是來「消費一個景觀」的顧客,而是與當地人一同「完成一場儀式」的共創者。這種身份的轉變,帶來了更深層的情感連結與尊重。因為你體驗過,所以你理解;因為你參與過,所以你認同。

共生性:神聖與世俗的動態平衡

許多傳統慶典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往往面臨一個兩難:要麼為了迎合觀光而變得過度世俗化、娛樂化,失去其精神內核;要麼為了保持傳統而變得僵化、封閉,失去與當代對話的活力。哈羅則展現了一種高超的智慧,在「神聖」與「世俗」之間,維持了一種健康的共生關係。

清晨山頂的彌撒,是這場慶典不可或缺的「神聖錨點」。它為接下來的一切瘋狂與混亂,提供了一個精神上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它提醒著所有人,這場狂歡的起點,是感恩與敬畏。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莊嚴的開端,隨後的世俗狂歡才不至於淪為純粹的放縱,而升華為一種帶有淨化意味的集體 catharsis(情感宣洩)。

這種「先莊嚴,後狂歡」的結構,讓慶典的文化基因得以完整。教區保留了信仰的傳統,市政府則負責推廣觀光與文化,二者非但沒有衝突,反而形成了一種完美的互補。神聖性賦予了慶典深度與靈魂,而世俗的歡樂則為其帶來了人氣與生命力

風土、產業與慶典的無縫鏈結

最後,哈羅的成功,體現了一種高度的「整合性」。慶典並非一個孤立的文化事件,而是與拉里奧哈地區的「風土」(Terroir)以及核心產業——葡萄酒,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

葡萄酒在這裡,擁有了三重身份:它是宗教儀式中的象徵物(聖血的隱喻),是慶典狂歡中的彈藥與媒介,更是地方經濟的支柱與驕傲。慶典本身,就是對在地風土與產業最生動、最富感染力的展演。人們因為慶典來到這裡,但他們帶走的,是對拉里奧哈葡萄酒更深層的認識與情感。

這種整合性,創造了一個正向的循環:慶典推動了葡萄酒觀光,觀光的收入又回過頭來支持了慶典的維護與地方建設,而繁榮的葡萄酒產業,則確保了慶典的核心元素(酒)的供應與品質。文化、產業、社群,三者緊密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極具韌性的文化生態系統。這就是為什麼,哈羅的慶典給人的感覺,是一盆「恆溫的炭火」,它的熱力,來自於其內部深厚的文化煤層,穩定而持久。

鏡像的警示

然而,當我們將哈羅這面清晰的鏡子轉向自身,鏡中映照出的,卻是一幅令人憂慮的模糊影像。Lia無意進行苛刻的指責,但誠實的診斷,是走向療癒的第一步。對照哈羅那套環環相扣、自我再生的文化基因,台灣的許多慶典與觀光實踐,則顯現出一種令人不安的「基因缺陷」。

這缺陷的根源,或許可以被歸結為一種「文化失憶下的路徑依賴」。我們似乎遺忘了如何從自身的土壤中培育文化,轉而依賴最省力、最淺薄的「複製貼上」模式。於是,這份核心的貧瘠,便如同慢性病一般,併發出了您所觀察到的種種症狀:美學的怠惰、神聖的庸俗化,以及將遊客視為一次性資源的掠奪性心態。哈羅的慶典是一場熱情的邀請,而我們的各種"祭",卻像一個冷冰冰的收費站。其根本差異,不在於資源多寡,而在於靈魂的在場與否。

Section image

尋回慶典的靈魂

在哈羅,那滿身的紫紅酒漬,是一枚可以驕傲展示的勳章。它象徵著一次徹底的投入,一個短暫卻深刻的社群歸屬感,一份關於夏日與土地的溫暖記憶。它終將被洗去,但那份被慶典所觸動的靈魂,會將這份記憶永遠留存。

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希望我們的文化,在旅人的心中,留下什麼樣的「印記」?

哈羅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場有靈魂的慶典,是無法被速成或複製的。它需要敬畏,需要耐心,需要對自身歷史與土地的深刻理解與尊重。它需要我們停止用一次性的煙火來妝點夜空,轉而學習如何去尋找、去守護、去重新點燃那盆屬於我們自己的、恆溫的文化炭火。

這趟遠方的思想之旅,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清晰地看見回家的路。尋回我們失落的慶典,不僅是為了觀光產業的未來,更是為了重拾一個共同體應有的文化尊嚴與精神自覺。

參考資料來源 (Reference Sources):

Haro Town Hall (Ayuntamiento de Haro): The official source for the festival's schedule and history. (Website: https://www.haro.org/)

La Rioja Turismo: The official tourism board for the La Rioja region, providing context on the area's wine culture. (Website: https://www.lariojaturismo.com/)

Spain's Official Tourism Portal (spain.info): Features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 Batalla del Vino and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Website: https://www.spain.info/en/calendar/wine-battle-haro/)

National Geographic: Articles and photo essays covering unique cultural festivals, including the Haro Wine Fight. (e.g., "The World's Messiest Festivals"). (Website: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ravel/)

BBC Travel: In-depth stories on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travel experiences. (e.g., "Spain's epic food and wine fights"). (Website: https://www.bbc.com/travel)

The Guardian: Travel section often features first-person accounts and guides to European festivals. (Website: https://www.theguardian.com/travel)

Condé Nast Traveler: Luxury travel magazine with features on cultural immersion and unique events. (Website: https://www.cntraveler.com/)

Lonely Planet: A trusted source for practical travel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n destinations worldwide. (Website: https://www.lonelyplanet.com/spain/la-rioja/haro)

Reuters - The Wider Image: Photojournalism series that often captures the visual spectacle and human emotion of global events like the Batalla del Vino. (Website: https://www.reuters.com/news/picture/the-wider-image)

Rioja Wine: The official website for the Denominación de Origen Calificada (DOCa) Rioja, providing essential context on the wine that is central to the festival. (Website: https://www.riojaw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