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8年7月16日,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一場全球矚目的記者會上,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並肩而立。川普在會中公開質疑美國情報機構關於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的結論,並表示他相信普丁的否認。這一刻,不僅在美國國內及其盟友間引發了政治風暴,也最為鮮明地體現了川普政府對俄政策一個核心且持續的矛盾特徵:總統本人公開表達的友好姿態與讚賞言辭,同其政府實際執行的強硬遏制政策之間,存在著一條深刻的鴻溝。這種「言行不一」的雙重軌跡,貫穿其整個任期,構成了一個令國際關係分析人士持續探究的複雜現象。
一方面,是川普總統個人層面的「親善軌跡」。自2016年競選期間起,川普便毫不掩飾其對普丁作為「強勢領導人」的欣賞,並反覆強調改善美俄關係的願望。他將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視為解決國際爭端的關鍵,並對傳統外交體系抱持懷疑。這種姿態在赫爾辛基峰會上達到了頂點。他對普丁的信任,凌駕於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中央情報局及聯邦調查局共同提出的評估報告之上。在其他場合,當被問及普丁是否為「殺手」時,川普以「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殺手」作為回應,這種道德上的對等論調,進一步模糊了美俄之間的價值觀對立,引發了對其外交政策基本立場的質疑。
然而,在總統個人言辭的平行時空下,美國政府的官方政策卻在另一條「強硬軌跡」上運行。川普政府不僅延續並擴大了前任政府因俄羅斯2014年侵占克里米亞而實施的制裁,更針對俄羅斯在海外的惡意行為-如在英國領土使用神經毒劑,以及持續干預美國選舉-追加了新的、多輪的制裁措施。在軍事層面,其政府在2017年底做出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批准向烏克蘭出售「標槍」(Javelin)反戰車飛彈等致命性防禦武器,這是一項歐巴馬政府因擔心激化衝突而始終拒絕的舉措。更為直接的是,在敘利亞戰場上,美軍與俄羅斯支持的武裝力量發生了數次衝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8年2月的哈沙姆戰役(Battle of Khasham),美軍對包括數百名俄羅斯「瓦格納集團」傭兵在內的親敘利亞政府部隊,進行了毀滅性的空襲。這條軌跡上的行動,完全符合一個對俄採取遏制與威懾立場的傳統鷹派政策框架,卻與總統本人的公開言論形成了鮮明對比。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國際外交的舞台上,國家領導人之間的個人關係,有時能成為化解僵局的催化劑,有時卻也可能成為政策模糊與混亂的根源。2018年7月,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夏日陽光,見證了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之間一次歷史性的會晤。然而,會後聯合記者會上的一幕,卻讓全球的觀察家們陷入了困惑與驚愕。當被問及俄羅斯是否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時,川普選擇與身旁的普丁站在同一陣線,對本國情報界的專業結論表示懷疑。這一刻,不僅成為其總統任內最具爭議的外交場景之一,也將其政府對俄政策中長期存在的內在矛盾,以最戲劇化的方式暴露在世人面前:一條是總統本人持續釋放的、尋求與普丁建立個人友誼的善意言辭;另一條則是其政府機構穩定推行的、對俄羅斯採取制裁與軍事遏制的強硬路線。這兩條看似永不交集的平行軌跡,共同定義了一段充滿不確定性的美俄關係史。
元首外交與個人善意
自踏入政壇之初,川普便將顛覆傳統的外交政策規範,作為其核心競選魅力的一部分。在他看來,華盛頓建制派數十年來的對俄政策是失敗的,充滿了不必要的敵意。他相信,憑藉其獨特的交易技巧與個人魅力,他可以直接與普丁這位他口中的「強勢領導人」達成更好的協議。「與俄羅斯和睦相處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壞事」,這句樸素的判斷,成為其對俄關係的初始設定。
這種傾向在其整個總統任期內反覆出現。在公開演講與媒體採訪中,他極少對普丁的國內外行為提出嚴厲批評,反而更樂於強調兩人之間的良好溝通。2017年,當福斯新聞主持人比爾・歐萊利(Bill O'Reilly)稱普丁為「殺手」時,川普以一句「世界上有很多殺手。難道你認為我們國家就那麼無辜嗎?」作為回應,這種將美國與俄羅斯在道德上相提並論的言論,震動了美國的政治光譜。
赫爾辛基峰會,則是這條個人外交軌跡的頂峰。在沒有任何幕僚陪同的情況下,川普與普丁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閉門會談。隨後在記者會上,他對普丁否認干預選舉的說法表示了信任,稱其「極其有力且強大」。這種公開選擇相信一位外國對手,而非本國情報體系的姿態,在美國現代總統史中前所未見。對川普而言,維護與普丁的個人關係,似乎比捍衛其政府機構的信譽更為重要。他認為,這種個人層面的融洽,是撬動美俄關係,乃至解決敘利亞、烏克蘭等棘手問題的槓桿。
制度化的遏制與軍事對抗
然而,就在總統本人不斷向克里姆林宮釋放橄欖枝的同時,他所領導的美國政府機器,卻在以一種截然相反的邏輯,穩定地執行著一項強硬的對俄政策。彷彿存在兩個平行的行政體系,一個由總統的個人推文與即興評論所主導,另一個則由國防部、國務院與財政部的官僚機構,依照既定的國家安全戰略按部就班地運作。
在經濟與外交層面,川普政府不僅完整繼承了歐巴馬政府因克里米亞危機而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還在此基礎上,以俄羅斯持續的惡意網絡活動、干預2018年中期選舉、以及在英國索爾茲伯里使用化學武器暗殺前叛諜等行為為由,數次加碼制裁。這些制裁措施涵蓋了俄羅斯的國防、能源與金融部門,對其經濟造成了持續的壓力。
在更為敏感的軍事領域,川普政府的行動甚至比其前任更為鷹派。2017年12月,白宮批准向烏克蘭出售價值4700萬美元的「標槍」反戰車飛彈。這是一項具有重大象徵與實質意義的決定。歐巴馬政府時期,雖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非致命性軍事援助,但始終拒絕提供致命性武器,擔心此舉會過度刺激俄羅斯,導致衝突升級。川普政府的這一轉變,實質上極大地增強了烏克蘭軍隊抵禦俄羅斯裝甲部隊的能力,是向莫斯科發出的一個清晰的軍事威懾信號。
更令人矚目的是,在遙遠的敘利亞沙漠,美俄兩國的代理力量甚至發生了真槍實彈的衝突。2018年2月7日,在敘利亞代爾祖爾省的哈沙姆鎮附近,一支由敘利亞親政府部隊與數百名俄羅斯「瓦格納集團」私人軍事承包商組成的隊伍,向一個由美國特種部隊顧問駐守的庫德族武裝據點發動攻擊。美軍隨即召喚了包括F-15E戰鬥機、AC-130空中砲艇、B-52轟炸機以及阿帕契直升機在內的壓倒性空中火力,對進攻部隊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毀滅性打擊,據估計造成了200至300名俄羅斯傭兵的死亡。這場戰役是自越戰以來,美俄武裝力量之間最為血腥的一次直接對抗,然而,川普總統本人在公開場合對此幾乎絕口不提。
一種「非戰略性」的戰略
如何解釋這種看似精神分裂的對俄政策?分析人士提出了幾種可能的理論。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種深思熟慮的「胡蘿蔔加大棒」策略,由總統扮演「好警察」,負責安撫與接觸,而由其政府機構扮演「壞警察」,負責施壓與遏制。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反映了川普總統與其國家安全團隊之間持續的內部鬥爭,總統的個人意願,時常被一個更為傳統與強硬的建制派官僚體系所「架空」或「對沖」。
然而,更具說服力的解釋或許是,這種矛盾本身並非源於某種精密的戰略設計,而是川普個人化、交易型外交風格與複雜的官僚政治現實相互碰撞的自然產物。其政策的驅動力,更多是來自於他對個人關係的重視、對情報體系等建制派機構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以及一種渴望達成「世紀交易」的商人本能。這使得美國的對俄政策,呈現出一種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它既非純粹的綏靖,也非一貫的遏制,而是在這兩極之間,隨著總統個人的情緒與判斷而劇烈擺動。這種不可預測性,雖然在短期內可能讓對手感到困惑,但從長遠來看,卻侵蝕了美國政策的連貫性與盟友的信任,也為克里姆林宮提供了利用其內部矛盾、見縫插針的機會。這段獨特的歷史,最終成為一個關於個人風格如何塑造、甚至扭曲超級大國外交政策的深刻案例研究。
資料來源
The White House (Archives):Press Conference by President Trump and President Putin of Russia
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briefings-statements/press-conference-president-trump-president-putin-russia/
Reuters:In Helsinki, Trump sides with Putin against FBI on election meddling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BN1K6182/
The New York Times:How a 4-Hour Battle Between Russian Mercenaries and U.S. Commandos Unfolded in Syria
https://www.nytimes.com/2018/05/24/world/middleeast/american-commandos-russian-mercenaries-syria.html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rchives):U.S. Relations With Russia
https://2017-2021.state.gov/countries/russia/
The Associated Press (AP):A timeline of US-imposed sanctions on Russia
https://apnews.com/article/russia-ukraine-vladimir-putin-donald-trump-business-europe-51780785b983752553dedfd371e626e2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Russia Policy
https://www.cfr.org/report/trump-administrations-russia-policy
Brookings Institution:Trump’s puzzling Russia policy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rumps-puzzling-russia-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