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2月8日,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羅伯特・赫爾(Robert Hur)發布了一份長達388頁的調查報告,正式結束了對現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不當處理機密文件的調查,並做出最終結論:儘管證據顯示拜登在擔任副總統後「故意保留並揭露了」機密資料,但檢方決定不對其提出刑事起訴。這項決定,與前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因類似行為而面臨數十項聯邦重罪指控的處境,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並立即引發了關於美國司法體系是否存在雙重標準的激烈政治辯論。赫爾的報告詳細闡述了其法律判斷的依據,核心在於檢方不認為能「在排除合理懷疑」的情況下,證明拜登的行為具備法律所要求的「惡意」(willfully)。報告中極具爭議性地描繪了拜登的形象,稱其在接受調查人員長達五小時的問詢時,表現為一位「富有同情心、出於善意、但記憶力不佳的老人」,並指出他在回憶其副總統任期起訖時間、乃至其子博・拜登(Beau Biden)去世年份等關鍵個人經歷時,都顯得有困難。檢方認為,這樣一位被告形象,將很難在法庭上被定罪。
然而,這份免於起訴的報告,在法律上為拜登劃下句點的同時,卻在政治上對他造成了沉重打擊。報告中關於其記憶力衰退的描述,精準地擊中了他競選連任之路上最脆弱的一環,即外界對其年齡和是否適任下一屆總統的普遍疑慮。這份報告的措辭,迅速被共和黨陣營及川普本人用作政治攻擊的有力武器,質疑一位連關鍵生活細節都難以記清的總統,如何能夠領導國家。拜登總統本人則在報告發布當晚召開記者會,對報告中關於其記憶力、特別是提及他忘記兒子逝世年份的內容,表達了極度的憤怒與駁斥。儘管他在法律層面獲得了清白,但這份報告的政治殺傷力,可能遠超過一場刑事審判所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它使得拜登的團隊在未來數月的選戰中,將不得不耗費巨大的精力去回應一個由己方司法部任命的特別檢察官所親手強化的負面形象。
與此相對,報告也清晰地劃出了拜登案與川普案在事實層面與法律適用上的根本區別,而這正是導致兩者命運迥異的關鍵。根據報告及川普案的起訴書,兩者最大的分野在於應對調查的態度與行為。拜登方面,在發現機密文件後,其律師團隊立即主動通報國家檔案館,並全程配合調查,同意執法部門對其多處住所與辦公室進行搜查,拜登本人也自願接受了長時間的問詢。整個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合作的姿態。反觀川普案,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傑克・史密斯(Jack Smith)提出的40項指控中,核心不僅在於非法持有國防資訊,更在於一系列的「妨礙司法公正」行為。起訴書指控川普在接到索取文件的傳票後,非但沒有完全歸還,反而指示其員工藏匿、移動文件箱,甚至涉嫌企圖刪除可能成為證據的監視器錄影。這種主動對抗、意圖規避調查的行為,構成了證明其「惡意」的關鍵證據,也是檢方決定起訴的核心理由。因此,從法律技術角度看,兩案的差異不在於最初的「持有」行為,而在於後續的「阻礙」行為。這一法律上的細微之處,雖足以解釋為何一人被訴、一人免責,但在高度政治化的輿論場中,卻難以消弭因結果差異所引發的巨大爭議。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美國高度撕裂的政治光譜中,法律與政治的界線從未像今天這樣模糊不清。2024年2月8日,由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Merrick Garland)任命的特別檢察官羅伯特・赫爾(Robert Hur)公布的調查報告,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本已波濤洶湧的總統大選輿論場,激起的漣漪不僅衝擊了白宮,也深刻地影響了美國公眾對司法公正的認知。報告的核心結論是,現任總統喬・拜登在結束副總統任期後,確有不當處理和保留機密文件的行為,但檢方決定不對此提出刑事起訴。這一結論,與他的前任及2024年大選的潛在對手唐納・川普,因類似行為而在佛羅里達州面臨包含違反《間諜法》及妨礙司法等40項重罪指控的處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赫爾的調查始於2022年底,當時拜登的私人律師在其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賓州拜登外交與全球接觸中心」辦公室內,意外發現了一批標有機密字樣的文件。隨後,在拜登位於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住所中,包括車庫、家庭辦公室和地下室書房等處,也陸續發現了更多其擔任副總統時期的機密檔案。根據報告,這些文件內容涉及廣泛,包含大量拜登的親筆筆記,以及關於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與外交政策等高度敏感的情報。從事實層面看,一位前副總統將國家機密存放在安保措施不足的私人場所,無疑構成了嚴重的過失。
然而,在決定是否起訴的法律裁量上,赫爾檢察官給出了兩個核心理由。其一,是檢方難以向陪審團證明拜登的行為達到了「惡意」(willful)的法律標準。在美國法律體系下,要將此類行為定罪,控方必須證明被告是明知故犯,而非無心之失。赫爾在報告中寫道,拜登的行為更符合疏忽或意外,而非蓄意違法。其二,也是引發最大爭議的一點,赫爾對拜登作為潛在被告在法庭上的形象,進行了極具前瞻性的評估。報告以冷峻的筆觸寫道,拜登「很可能會像我們在與他面談時一樣,向陪審團展現自己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出於善意、但記憶力不佳的老人」。報告中詳細描述了拜登在接受長達五小時的問詢時,無法準確回憶起自己擔任副總統的起訖年份,甚至忘記了自己長子博・拜登於2015年去世的具體年份。赫爾的團隊判斷,在這樣一位被告面前,陪審團很難做出「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有罪裁決。
這份旨在解釋法律決策的報告,其措辭卻像是一份政治判決書。它雖然免除了拜登的法律責任,卻以近乎官方認證的方式,強化了公眾對其年齡和認知能力的負面印象。對於一位正在尋求連任的81歲總統而言,這無異於一次毀滅性的政治打擊。報告公布後,拜登立即在晚間召開臨時記者會,對報告的內容表達了強烈的憤怒,他情緒激動地反駁道:「我的記憶力很好」,並對檢察官提及他已故的兒子一事表示極度不滿,質問「他到底有什麼權利提出這個問題?」這場記者會,本意是展現總統的清晰與強勢,但在高壓之下,拜登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再次出現口誤,將埃及總統塞西誤稱為墨西哥總統,這使得他試圖澄清的努力,反而收到了反效果。
與此同時,赫爾的報告也用相當的篇幅,闡明了拜登案與川普案之間存在的本質區別,從而為司法部看似矛盾的決定提供了法律依據。兩案最根本的分野,在於對調查的反應。在拜登的案例中,從發現第一份文件開始,其團隊就採取了主動通報和全面合作的策略。他們立即聯繫了國家檔案館,並同意FBI對所有相關地點進行搜查,拜登本人也自願接受了問詢。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存在隱瞞或阻撓的企圖。
相比之下,川普案的案情核心,已從最初的「非法持有」轉向了更為嚴重的「妨礙司法」。根據特別檢察官傑克・史密斯的起訴書,川普在收到司法部的大陪審團傳票,要求其歸還所有機密文件後,採取了一系列旨在欺騙調查人員的行動。他被指控指示其助理將數十箱文件從儲藏室移走,以避免其被自己的律師發現並上交。他還被指控向其律師謊稱已歸還所有文件,並涉嫌與其員工合謀,企圖刪除其海湖莊園內可能錄下文件轉移過程的監視器影像。正是這些主動的、系統性的阻礙行為,構成了證明其「惡意」和犯罪意圖的直接證據鏈。法律專家普遍認為,妨礙司法本身就是一項重罪,它直接挑戰了司法系統的權威與完整性,這也是檢方為何對川普採取強硬立場的根本原因。
川普及其盟友迅速抓住了赫爾報告的內容,宣稱這是美國存在「兩套司法系統」的鐵證。川普本人表示:「如果拜登不用被起訴,那我也絕不應該被起訴。」他將赫爾對拜登記憶力的描述,解讀為一種為其開脫的藉口,並以此為基礎,將自身面臨的起訴,描繪成一場純粹的政治迫害。這種敘事,雖然忽略了兩案在「妨礙司法」這一關鍵情節上的巨大差異,但在其支持者中卻極具說服力,並成功地將一場嚴肅的法律訴訟,轉化為其競選活動中凝聚人氣的政治燃料。
最終,這兩起機密文件案呈現出一個弔詭的局面:在法律層面上,拜登因合作而免於被起訴,川普因阻礙而面臨審判,司法系統的內部邏輯清晰且一致。但在政治層面上,結果卻完全顛倒。拜登雖然贏了官司,卻因調查報告的附帶傷害,輸掉了部分選民的信任,其最核心的政治弱點被無限放大。而川普雖然面臨牢獄之災的風險,卻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體制受害者的形象,其政治基本盤因此而更加鞏固。這一事件深刻地揭示了,在當今的美國,法律程序本身已成為政治鬥爭的延伸,其過程的殺傷力,有時甚至超過了最終的判決結果。
資料來源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Report of the Special Counsel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Unauthorized Removal, Retention, and Disclosure of Classified Documents Discovered at Locations Including the Penn Biden Center and the Private Residence of President Joseph R. Biden, Jr.
https://www.justice.gov/storage/report-from-special-counsel-robert-k-hur.pdf
Reuters: Key takeaways from the report on Biden's handling of classified document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key-takeaways-report-bidens-handling-classified-documents-2024-02-08/
Associated Press: Takeaways from the special counsel's report on Biden and classified documents
https://apnews.com/article/biden-documents-special-counsel-report-justice-department-26b893a388b2611e422f49909242551a
The New York Times: Hur’s Report on Biden Is a Political Masterpiece and a Legal Travesty
https://www.nytimes.com/2024/02/08/opinion/biden-hur-report-trump.htm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Key Findings From Special Counsel’s Report on Biden’s Handling of Classified Documents
https://www.wsj.com/politics/national-security/key-findings-from-special-counsels-report-on-bidens-handling-of-classified-documents-2070f1a6
CNN: Special counsel report on Biden's handling of classified documents released
https://www.cnn.com/2024/02/08/politics/special-counsel-report-biden-documents/index.html
NPR: Here's why special counsel Hur did not charge Biden for his handling of documents
https://www.npr.org/2024/02/08/1230283232/special-counsel-robert-hur-biden-classified-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