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生存之戰:解析串流時代下的編劇大罷工

零工經濟到數據不透明的整體性困境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科技與AI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5月17日,一場影響深遠的勞資對峙在好萊塢上演,超過一萬一千名美國作家協會(WGA)成員,發起了十五年來的首次全面罷工,導致影視製作陷入停滯。這不僅是一場關於薪酬的傳統勞資糾紛,更被參與者視為一場關乎「編劇此一職業存續與否」的生存之戰。罷工的核心,源於影視產業從傳統廣播電視向串流媒體服務的劇烈轉型,此一轉變雖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內容選擇,卻也從根本上侵蝕了編劇們賴以為生的經濟基礎與職業保障。

此次罷工的主要對象,是由各大影業公司組成的電影電視製作人聯盟(AMPTP)。WGA方面指出,串流平台的崛起,徹底改變了電視劇集的製作模式。傳統電視網時代,一季二十二集的長度,能為編劇團隊提供近乎全年的穩定工作與收入。然而,在串流時代,平台為了快速擴充內容庫以進行市場競爭,劇集訂單雖多,但單季長度卻銳減至八到十二集。更為關鍵的是,「迷你編劇室」(mini-rooms)模式的盛行。在該模式下,片方僅以最低的法定薪資,聘用一小群編劇進行為期十至十二週的短期工作,完成劇本開發與故事建構等最艱鉅的前期創作。由於此階段尚未正式進入「製作」環節,編劇們不僅無法獲得更高額的製作人費用,更在短期合約結束後,面臨長達一年甚至十八個月的失業空窗期,使原本應是中產階級的專業工作,淪為不穩定的「零工經濟」。

另一大爭議焦點,在於「剩餘酬金」(residuals)的計算方式。在傳統電視時代,剩餘酬金與劇集的重播次數掛鉤,是編劇重要的長期被動收入來源。但在串流時代,各大平台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向創作者公開其作品的觀看數據。這使得剩餘酬金的計算方式變得極不透明,往往只是一筆與收視表現完全脫鉤的微薄固定費用。編劇們主張,應建立一套與作品受歡迎程度相關聯的公平分潤機制。

對此,AMPTP方面則表示,串流業務本身正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許多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訂戶增長亦已放緩,此時並非大幅提高成本的時機。他們強調,編劇工作享有優厚的健康與退休金福利,與標準的零工有本質區別,並聲稱已提出數十年來最優渥的薪資增長方案。然而,此方案並未觸及WGA所關切的核心結構性問題。此次罷工不僅是2007年那場爭取網路版權罷工的歷史延續,其結果更將為數位時代下的全球創意產業勞動者,樹立關鍵的權益標竿。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我們這個時代,故事的傳播方式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螢幕亮起,無論是在客廳的電視、手中的平板還是通勤路上的手機,來自全球的影視內容以前所未有的豐沛之姿,湧入我們的生活。然而,在這片看似繁榮的內容海洋之下,一股深層的結構性危機,正在悄然侵蝕著這個產業的根基——那些賦予故事血肉與靈魂的編劇們,正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場關乎職業尊嚴與未來生存的艱苦戰鬥。

2023年5月,當超過一萬一千名好萊塢編劇走上街頭,放下手中的筆,拿起抗議標語時,這不僅是十五年來最大規模的行業罷工,更是一個時代轉折點的明確信號。這場由美國作家協會(WGA)發起,直指電影電視製作人聯盟(AMPTP)的抗爭,其訴求遠非單純的薪資調整。它是一份宣言,宣告在串流媒體制霸的全新產業秩序下,舊有的勞動保障與利潤分配模式已然崩塌,而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創作生態,必須被重新建立。

典範轉移:串流革命下的創作生態質變

要理解這場罷工的根源,必須回溯到影視產業的權力中心,如何從傳統的廣播電視網,轉移至Netflix、Hulu、HBO Max等科技巨擘主導的串流平台。在過去數十年穩定的電視網生態中,一部成功的劇集,例如情境喜劇《六人行》或律政劇《法網遊龍》,其標準製式是一季長達二十二集甚至更多。這意味著,一個編劇團隊一旦受僱,便能獲得長達十個月近乎全年的穩定工作。他們在「編劇室」(writers' room)中集體創作,從故事構思、劇本撰寫到跟隨劇組拍攝,全程參與,並依此獲得合理的編劇與製作費用。這套體系,為數以千計的編劇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足以讓他們在洛杉磯或紐約這樣的高消費城市,維持一種體面的中產階級生活。

然而,串流平台的崛起,以其「吃到飽」的訂閱模式與「 binge-watching」(追劇)的觀看習慣,徹底顛覆了這一切。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各大平台展開了一場瘋狂的內容「軍備競賽」,不惜投入數百億美元,以最快的速度填充自己的內容庫。在這種商業邏輯下,劇集的樣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單季的集數被壓縮至八集、十集或十二集。對片方而言,這意味著更低的單季製作成本與更靈活的項目開發;但對編劇而言,這直接導致了單次合約工作週數的大幅縮水。

「迷你編劇室」與零工化的幽靈

比集數縮水更具破壞性的,是一種被稱為「迷你編劇室」(mini-rooms)的新型態工作模式的擴散。在傳統模式中,一部劇集在獲得電視網的「綠燈」許可、確定投入製作後,才會正式組建完整的編劇團隊。但在串流時代,片方為了規避風險、節省前期開發成本,越來越傾向於在正式批准製作前,先開設一個「迷你編劇室」。

在這個迷你編劇室中,片方僅以行業最低的法定薪資(minimum scale),聘用一小群核心編劇,進行為期十週或十二週的高度密集工作。他們被要求在此短期內,完成整季節目最核心、最艱難的創意勞動,包括確立故事走向、擘劃人物弧光、完成數集甚至整季的劇本初稿。然而,由於此階段在合約上不被定義為「製作」期,編劇們不僅無法獲得理應隨之而來的、更高額的「製作人」頭銜與費用,更在合約到期後便被解散。他們完成了最關鍵的基底建構工作,卻無法像過去一樣,全程參與作品的誕生,也無法從中建立起應有的行業資歷。

這種模式,將原本應是長期、穩定的專業創作,切割成一個個短期的、不連續的「零工」。正如熱門劇集《小學風雲》(Abbott Elementary)的編劇賈斯汀・哈爾彭(Justin Halpern)所揭示的,在他的團隊中,曾有一位編劇在兩季工作的空窗期間,不得不去開Uber以維持生計。當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具備專業技能的創作者,需要依靠零工來填補收入空缺時,這已不僅是個人的困境,而是整個行業生態系統的失靈。

黑箱中的利潤:數據不透明與剩餘酬金爭議

罷工的另一大核心訴求,指向了利潤分配的極度不公,其關鍵在於「剩餘酬金」(residuals)的計算。剩餘酬金,可以理解為作品在首次播出後,因重播、發行DVD或在其他平台播放所產生的後續版稅。在傳統電視時代,這套機制相對透明:一部劇集在有線電視台重播的次數越多,編劇能獲得的剩餘酬金就越高。對於一部成功的長壽劇集而言,這筆收入是編劇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

然而,串流平台如同一個巨大的數據「黑箱」。一部劇集上線後,究竟有多少人觀看?多少人從頭到尾完整看完?哪些地區的觀眾最為歡迎?這些攸關作品商業價值的核心數據,被各大平台視為最高商業機密,從不對外公開,更遑論與創作者分享。在這種數據不透明的情況下,剩餘酬金的計算便失去了客觀依據。無論一部作品是成為引爆全球文化現象的《魷魚遊戲》,還是默默無聞地消失在內容庫的底層,編劇們所能獲得的,往往只是一筆與其成功程度完全脫鉤的、象徵性的固定費用。

WGA主張,必須建立一套全新的、與收視表現掛鉤的剩餘酬金計算公式。他們要求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一種對創作價值應有的尊重與回報。

資方的抗辯與歷史的回響

面對編劇們的指控,代表資方的AMPTP亦有其說法。他們強調,整個影視行業正處於劇烈的動盪期。串流業務的訂戶增長普遍放緩,華爾街不再只看用戶數,而是要求實質的盈利能力,這使得所有公司都面臨著削減成本的巨大壓力。他們聲稱,已向WGA提出了數十年來最優渥的薪資增長方案,並認為編劇工作所享有的優厚福利,使其與真正的「零工」有著天壤之別。

然而,資方的回應,顯然未能觸及編劇們所關切的結構性問題核心。這場對峙,讓人不禁回想起2007年的那場WGA大罷工。當時,罷工的焦點是DVD銷售與初生的網路影音平台。編劇們透過長達一百天的抗爭,成功地為自己爭取到了在這些新媒體領域的版權覆蓋與利潤分成。那場罷工的勝利,直接確保了今日所有在串流平台播出的內容,都被納入工會的合約保障之下。

如今的這場罷工,正是那場歷史鬥爭的延續。只是當年的「新媒體」,已然成為今日的主流。編劇們再次站在了捍衛自身權益的前線,他們所對抗的,是科技與資本結合下,一種試圖將創意勞動標準化、零工化、並使其價值與回報脫鉤的強大趨勢。這場鬥爭的結果,不僅將決定好萊塢未來數年的勞資關係格局,更將為全球所有在數位平台時代從事創意工作的勞動者,提供一個至關重要的參照與啟示。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y Hollywood Writers Are on Strike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wsj-explains/why-hollywood-writers-are-on-strike/130A7568-1D21-4467-967E-D6A4259A8550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GA): WGA on Strike
https://www.wga.org/on-strike

The Los Angeles Times: WGA goes on strike. What it means for Hollywood and the shows you love
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business/story/2023-05-01/wga-writers-strike-hollywood-what-it-means

Variety: ‘It’s an Existential Crisis’: Why Writers Are Willing to Strike
https://variety.com/2023/biz/features/wga-writers-strike-existential-crisis-1235597921/

The Hollywood Reporter: The TV Writer’s Room Is Shrinking. The Results Are “Ugly”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business/business-news/tv-writers-room-shrinking-ugly-1235471447/

Reuters: Hollywood writers strike over pay in streaming TV era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media-telecom/hollywood-writers-expected-strike-after-talks-with-studios-fail-2023-05-02/

The New York Times: Hollywood Writers Go on Strike, Halting Production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02/business/media/hollywood-writers-stri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