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蟻的雙城記:螞蟻集團上市背後的科技金融與國家監管

非法金流、金融風險與地緣政治的權衡

· 權力結構-中國,金融經濟,巨頭戰爭,科技與AI,人權社會-數位人權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秋季,全球資本市場的目光聚焦於一家即將在上海與香港同步上市的中國企業—螞蟻集團。這家源自阿里巴巴的金融科技巨頭,旗下支付應用「支付寶」在中國擁有超過九億用戶,年處理交易額高達15兆美元,其規模已超越眾多已開發經濟體。螞蟻集團此次尋求超過2000億美元的市場估值,有望成為全球史上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發行(IPO)。螞蟻的崛起,始於其解決了中國早期電子商務缺乏信任機制的痛點,進而發展成一個集支付、微型貸款、保險、投資理財於一體的「金融超級市場」,為傳統銀行體系長期忽略的廣大消費者與小微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普惠金融服務。然而,其爆炸性的成長也引發了監管機構對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高度警覺。螞蟻的發展歷程,正是一場在顛覆式創新與國家金融穩定目標之間的審慎權衡。同時,其在海外的擴張策略,因2017年收購美國速匯金(MoneyGram)遭地緣政治因素阻撓而轉向,改以技術輸出模式佈局東南亞與印度市場。此次選擇繞過紐約,在亞洲雙城上市,不僅是商業決策,更反映了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動下,中國科技巨頭對資本市場路徑的重新思考。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中國的現代都市裡,現金正迅速成為一種過時的遺物。從街角的雜貨店到繁忙的地鐵,從繳納水電帳單到購買一杯咖啡,人們的經濟生活,幾乎都圍繞著一個無處不在的應用程式—支付寶。這個應用程式的母公司,螞蟻集團,如同一頭悄然長成的巨獸,正準備以一場史無前例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登上全球資本市場的舞台中央。

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上市故事。當一家公司的年交易量可與歐盟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相提並論,當其單一理財基金的規模足以引發國家央行的關切,這個故事便超越了商業範疇,進入了金融穩定、國家監管乃至地緣政治的複雜領域。筆者認為,螞蟻集團的崛起與上市,是觀察當代中國科技、金融與政治三者之間複雜互動關係的最佳樣本。

信任的誕生—從支付工具到金融生態

螞蟻集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試圖解決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一個信用體系尚不健全的社會,如何讓網路上的陌生人相互信任並完成交易?為此,支付寶(Alipay)應運而生。它最初扮演的角色,是一個簡單的第三方擔保支付工具(Escrow Service),買家付款後資金由支付寶保管,待確認收貨後再撥付給賣家。

這個看似微小的創新,卻為中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鋪平了道路。它巧妙地繞過了當時中國信用卡普及率極低的障礙,讓數億民眾得以直接透過銀行帳戶,參與到數位經濟的浪潮中。

然而,螞蟻的雄心並未止步於成為一個「支付管道」。憑藉著支付業務所積累的海量用戶與數據,它迅速演化為一個龐大的金融生態系統。其旗下的「餘額寶」,將用戶支付帳戶中的閒散資金,匯集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之一;其微貸業務「花唄」與「借唄」,則利用數據分析,向長期被傳統國有銀行所忽視的數千萬小微企業與年輕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信貸服務。螞蟻集團實質上建立了一個「金融超級市場」,將投資、儲蓄與融資等服務,幾乎即時地推送至每個人的智慧型手機中。

與巨人共舞—科技創新與國家監管的邊界

螞蟻的顛覆式創新,在為普惠金融帶來巨大進展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觸動了傳統金融體系的利益,並叩響了國家金融監管機構的警鐘。這是一場科技巨頭與國家機器之間,漫長而審慎的互動。

傳統銀行業者擔憂,螞蟻正如同一個巨大的抽水機,將原本屬於銀行的存款,吸入其貨幣市場基金中。而監管機構,特別是中國人民銀行,則從國家金融穩定的高度,對螞蟻的潛在風險表達了深切的憂慮。以「餘額寶」為例,當一個基金的規模大到足以影響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時,一旦出現因市場恐慌引發的大規模同步贖回,其後果可能衝擊整個中國的金融體系穩定。

面對來自監管層的壓力,螞蟻展現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與配合姿態。它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回應監管關切,包括對「餘額寶」的個人投資金額設定上限、將平台開放給其競爭對手的基金公司,並更多地與傳統銀行合作,由銀行提供貸款資金。

最具象徵意義的舉動,是公司在今年將其名稱從「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 Services)更改為「螞蟻集團」(Ant Group)。移除「金融」二字,旨在向外界與監管機構強調,它更多是一家技術服務公司,而非一家挑戰傳統秩序的金融機構。正如一位分析師所言:「在中國,如果沒有監管機構的祝福,很少有企業能夠取得成功。」螞蟻的發展歷程,深刻地體現了在中國獨特的政商環境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取決於其在創新與合規之間尋找平衡的智慧。

折翼的雄心—地緣政治下的出海策略轉向

在國內市場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螞蟻也曾懷抱著將其商業模式複製到全球的雄心。然而,這條出海之路,卻在地緣政治的礁石上遭遇了重挫。

2017年,螞蟻集團試圖斥資12億美元收購美國的匯款服務公司速匯金(MoneyGram)。這筆交易若能成功,將是螞蟻打入廣闊美國市場的關鍵一步。然而,這筆交易最終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美方官員擔憂,這筆交易可能讓中國政府獲取美國公民的敏感金融數據。

這次失敗,對螞蟻的國際化雄心是一次重大打擊。它清晰地表明,在當前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海外擴張,已不再是純粹的商業行為,而是被置於地緣政治的放大鏡下進行檢視。

此後,螞蟻的國際化策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它放棄了直接收購並運營海外業務的模式,轉而採取一種更為間接、更低調的「技術輸出」模式。螞蟻不再尋求直接服務海外的消費者,而是選擇成為當地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技術賦能者與股東,在印度、泰國、菲律賓等市場,為合作夥伴提供支付技術與運營經驗。這種策略雖然避開了政治上的直接對抗,但也意味著其全球化的道路,將走得更為迂迴與漫長。

龍象之爭的序幕—繞過紐約的上市選擇

此次螞蟻集團選擇在上海的科創板與香港交易所同步上市,而完全繞過了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紐約。這一決定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政治與經濟信號。

一位熟悉該公司的人士表示,螞蟻從未打算在美國上市。這一選擇,固然有其商業考量,例如更貼近其核心用戶群與本土投資者,但也無法忽視背後的中美關係大背景。隨著美國加強對中概股的審計監管,以及兩國在科技領域的持續摩擦,赴美上市的政治風險正急劇升高。

螞蟻集團此次規模空前的IPO,若能在亞洲的資本市場順利完成,將是對上海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次巨大提振。它向世界表明,亞洲的資本市場,已有能力承接全球頂級科技公司的巨額融資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中美在金融領域競爭力的一次正面對決。

一個時代的註腳

螞蟻集團的上市,是21世紀科技金融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它所代表的,不僅是驚人的財富創造能力,更是一套植根於中國特殊市場環境與政治生態的獨特發展模式。它展示了科技如何能夠引發普惠金融的革命,也揭示了這種顛覆性力量,必須在國家監管的框架內運行。

這隻來自中國的巨蟻,其未來的旅程,將持續受到創新、監管與地緣政治這三股力量的牽引。而它在資本市場的首次亮相,已然為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寫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註腳。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ack Ma’s Ant Group Files for IPO, Disclosing Big Profits
https://www.wsj.com/articles/jack-mas-ant-group-files-for-ipo-disclosing-big-profits-11598350587

Reuters: China's Ant Group launches dual-listing in deal that may be world's largest IPO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CN25L0DR/

The New York Times: Ant Group, the Chinese Financial-Technology Giant, Files for I.P.O.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25/technology/ant-group-ipo-filing.html

Financial Times: Ant Group details blockbuster IPO plans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https://www.ft.com/content/3633716a-8c81-422e-a058-2e06c745b746

Bloomberg: Jack Ma’s Ant Heads for Record IPO With Profit Surge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8-25/jack-ma-s-ant-group-files-for-ipo-in-hong-kong-and-shanghai

Associated Press: China’s Ant Group, an online finance giant, files for IPO
https://apnews.com/article/technology-business-china-ipo-stock-markets-410a0129fd5a2a2bb7f5f9e15df33d9c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nt Group’s path to world’s largest IPO was paved by patience, foresight and a lot of shopping
https://www.scmp.com/business/banking-finance/article/3100021/ant-groups-path-worlds-largest-ipo-was-paved-pat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