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1年秋季,全球經濟在走出疫情陰霾的同時,迎面撞上了另一場風暴:急劇升溫的通貨膨脹。強勁的消費需求與脆弱不堪的全球供應鏈發生了猛烈碰撞,其結果轉化為企業與消費者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價格上漲壓力。本文以美國加州納帕谷(Napa Valley)一家中型釀酒廠的真實困境為縮影,深入探討通膨在微觀層面的形成機制。從乾旱、野火等天災,到疫情引發的勞動力短缺、玻璃瓶與紙箱等基礎物料的供應瓶頸,再到飆漲的國際運輸費用,釀酒商馬利克·阿姆拉尼(Malek Amrani)面臨著一場成本的「完美風暴」。他所面對的抉擇——是自行吸收成本以維持市佔率及品牌定位,還是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正是此刻全球數百萬企業家共同的難題。這些看似獨立的商業決策,最終匯聚成了驅動國家整體通膨走向的巨大力量,而其中,對於未來的「預期心理」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加州的陽光,一如既往地灑在納帕谷整齊劃一的葡萄藤上,空氣中似乎還能聞到果實發酵的甜香。然而,對於釀酒師馬利克·阿姆拉尼(Malek Amrani)而言,這片田園牧歌般的景象背後,正上演著一場焦灼的經濟戰役。他的釀酒廠「The Vice Wine」,如同汪洋中的一葉扁舟,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浪潮中,奮力抵禦著一場由需求、供給與成本交織而成的完美風暴。
要理解當前席捲全球的通膨現象,與其僅僅凝視冰冷的總體經濟數據,不如走進生產的第一線,傾聽企業主的真實掙扎。一瓶葡萄酒從葡萄園到消費者餐桌的旅程,其間每一個環節的成本變化與定價決策,都折射出當前全球經濟運行的複雜性與脆弱性。阿姆拉尼的故事,正是解讀這場通膨迷局的一個絕佳切片。
成本的風暴—從葡萄園到貨運港的全面上漲
通膨的壓力,源自生產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傳導。對阿姆拉尼而言,這場風暴幾乎無處可躲。首先是來自大自然的挑戰。前一年的大規模野火與連續兩年的嚴重乾旱,已讓葡萄的產量與品質面臨嚴峻考驗。然而,更大的壓力來自經濟體系內部。
勞動力短缺與薪資上漲:疫情改變了勞動市場的結構。即便在疫情前,納帕谷的葡萄園基礎勞力時薪已達20至22美元,遠高於15美元的最低工資標準。但如今,由於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時薪已飆升至接近30美元的水平。「我們找不到足夠的人手。」阿姆拉尼坦言,這是他從未預料到的困境。
關鍵物料的供應瓶頸:過去,訂購一批通用的玻璃酒瓶,對阿姆拉尼而言,或許只是一封簡訊、一通電話的事。如今,他平均需要花費20到40個小時,同時與十幾家供應商不斷溝通,才能找到貨源。而即便找到了,價格也比過去高出30%至50%。他的一位供應商甚至在電話中無奈地表示:「我今天沒有任何好消息給你。」、「你必須提高你的酒價了。」
國際運輸的失序:價格的飆漲不僅在物料本身。一年前,一個從中國運往美國的玻璃瓶貨櫃,費用約在3,000至4,000美元。今天,這個數字已突破12,000至15,000美元,翻了近四倍。供應商甚至因為海運價格波動劇烈,而無法在電話中給出確切報價。
甚至連最不起眼的普通牛皮紙箱,價格也出現了超過50%的漲幅。阿姆拉尼苦笑道:「我從沒想過紙箱也會成為一個問題。」這場成本危機的全面性,正體現在此:從土地、人力到最基礎的包裝材料,無一倖免。
定價的權衡—利潤、市佔與品牌認同的抉擇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成本壓力,企業主面前有兩條路:自行吸收,或是轉嫁給消費者。這是一個攸關生存的艱難權衡。若選擇吸收,意味著企業的利潤空間將被嚴重侵蝕,甚至可能虧損。若選擇漲價,則可能失去價格敏感的顧客,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對阿姆拉尼而言,這個抉擇的複雜性,更在於其品牌的核心價值。他創立「The Vice Wine」的初衷,是希望讓昂貴的納帕谷葡萄酒,能以相對親民的價格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主力產品「House Tier」系列,定價在22至33美元之間。
「如果我們被迫提高這個系列產品的價格,那就幾乎等於進入了一個不同的領域,去面對一群不同的消費者。」阿姆拉尼的擔憂,觸及了品牌認同的核心。一次大幅度的漲價,可能讓他多年來積累的忠實顧客,因無法負擔而轉向其他產區、甚至是更便宜的進口葡萄酒。這不僅是商業上的損失,更可能動搖品牌的根基。然而,當成本漲幅不是5%或10%,而是動輒達到40%時,完全不漲價已然成為一個不可能的選項。
通膨的心理戰—當「預期」成為現實
經濟學家指出,通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理現象。未來的通膨走勢,部分取決於人們「認為」它將會如何。這個看似抽象的理論,正在阿姆拉尼的日常決策中得到印證。
當企業面臨成本上漲時,它必須做出判斷:這次的成本衝擊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
如果企業主判斷,這只是供應鏈的短期擾動,成本在一年半載後就會回落,那麼他可能會選擇暫時吸收成本、維持原價,以保住市場份額。因為一旦漲價,未來即便成本回落,價格也很難再降回來,屆時將在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
但反之,如果他認為高成本將成為新常態,那麼他會傾向於立即漲價,將成本轉嫁出去。當市場上絕大多數企業都做出同樣的判斷時,「漲價」的預期就變成了「漲價」的現實,從而形成持續性的通膨壓力。
阿姆拉尼的困境在於,眼前的供應鏈混亂,讓他難以做出清晰的判斷。「唯一能緩解供應鏈困境的,或許是需求的下降,但我短期內完全看不到需求放緩的跡象。」當需求持續旺盛,而供給瓶頸又看不到盡頭時,企業主對「成本將會回落」的信心,便會日漸消磨。
從產地到餐桌—數百萬個決定的總和
美國經濟由數億個獨立的勞動者、消費者與企業所構成。而通膨,正是這數億個體在每日無數次的交易與決策中所產生的最終結果。阿姆拉尼所面臨的困境與抉擇,正在美國乃至全球的無數個角落同步上演。從家具製造商、餐廳老闆到半導體供應商,每個人都在進行著同樣的成本計算與價格權衡。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個體決策,最終匯流成宏觀經濟的巨大浪潮。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或政府的財政刺激,固然可以影響總體的需求與流動性,但真正決定最終價格水平的,是這些深入經濟肌理的微觀活動。
脆弱的連結與艱難的抉擇
一瓶葡萄酒的通膨之旅,最終揭示了我們所處的全球化經濟,其供應鏈體系的內在脆弱性。過去數十年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全球分工,在一場疫情的衝擊下,顯得不堪一擊。
這場通膨的走向,最終將由誰來定義?或許不是在華盛頓或布魯塞爾的會議室裡,而是在加州的葡萄園、在亞洲的工廠、在全球各大港口的貨櫃調度中,由千千萬萬個像阿姆拉尼一樣的企業主,在利潤與顧客之間做出艱難抉擇後,共同譜寫出的答案。而對於餐桌前的我們而言,杯中的那抹殷紅,或許也將因此而有了更加複雜的滋味。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y Is Everything So Expensive? Start With a Hot Dog.
https://www.wsj.com/business/economy/inflation-price-increases-consumer-fed-c735a298
Reuters: 'Perfect storm' of rising costs, labor shortage threatens U.S. wineries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retail-consumer/perfect-storm-rising-costs-labor-shortage-threatens-us-wineries-2021-10-27/
The New York Times: ‘It’s Not Transitory’: Supply Chain Problems Take a Bite Out of the Economy
https://www.nytimes.com/2021/10/22/business/economy/supply-chain-inflation.html
Associated Press: A look at what's behind the supply chain problem
https://apnews.com/article/business-lifestyle-puerto-rico-global-trade-ports-95153232b781f335831e50689b782c5a
Bloomberg: The U.S. Supply Chain Is Struggling and It’s Causing Widespread Inflation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8-12/the-u-s-supply-chain-is-struggling-and-it-s-causing-widespread-inflation
Financial Times: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crisis is a problem of success
https://www.ft.com/content/373c6838-34ad-4384-a15d-d99f2441ac3d
The Economist: The world economy’s supply-chain problems are getting worse
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21/10/16/the-world-economys-supply-chain-problems-are-getting-w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