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國度:土耳其大選後的權力鞏固與路線抉擇

經濟危機與全球政治,艾爾段新任期的挑戰

· 權力結構-中西亞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5月28日,土耳其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結果出爐,現任總統雷傑普·塔伊普·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以約52.2%的得票率,擊敗了反對派聯盟候選人凱末爾·基里達歐魯(Kemal Kılıçdaroğlu),成功贏得又一個五年的任期,將其執政時間延續至第三個十年。這次選舉的結果,是在土耳其面臨數十年來最嚴峻挑戰的背景下產生的:一方面,由艾爾段非正統貨幣政策引發的惡性通貨膨脹,已嚴重侵蝕了民眾的購買力與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同年二月發生的毀滅性大地震,因政府初期應對遲緩而引發了巨大的民怨。然而,反對派聯盟最終未能將這些顯著的治理危機,轉化為足以撼動政權的政治能量。艾爾段的勝利,鞏固了其作為土耳其百年來最具權勢領導人的地位,這不僅歸功於他對國家機器與媒體的有效掌控,也得益於他對保守派與民族主義基本盤的強大動員能力。選舉結果底定後,艾爾段新任期的首要課題,將是如何應對瀕臨崩潰的國家經濟,以及如何在全球舞台上,繼續扮演其介於西方盟友與俄羅斯之間,那獨特且複雜的地緣政治角色。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當五月最後一個週日的夜幕降臨安卡拉,計票螢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最終凝固成一個決定國家未來五年航向的結果。現任總統艾爾段的支持者們湧上街頭,揮舞著國旗與黨旗,慶祝一場來之不易的勝利;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反對派聯盟的競選總部內,則是一片凝重的靜默。這場被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的選舉,不僅僅是一次權力的角逐,它更像是一場對土耳其國家靈魂的全民公投—在一位統治二十年的強人所代表的威權穩定,與一個承諾回歸議會民主和經濟常軌的多元聯盟之間,土耳其人民最終選擇了前者。

艾爾段的勝利,是在極其不利的國內情勢下取得的,這也使其權力的韌性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投票日前的數個月,土耳其正經歷著一場全面的經濟危機。官方公布的通貨膨脹率一度飆升至駭人聽聞的高位,里拉幣值持續探底,民眾的畢生積蓄在物價飛漲中迅速蒸發。這場危機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可歸咎於艾爾段本人所堅持的非正統經濟理論。他固執地認為,高利率是通膨的「萬惡之母」,並以此為由,持續向土耳其央行施壓,迫使其在通膨高漲的環境下反向降息。這種違反現代經濟學基本原則的操作,直接導致了貨幣的崩潰與經濟的失序。

雪上加霜的是,同年二月,土耳其東南部發生了百年來最慘重的地震災害,超過五萬人不幸罹難,無數家園化為瓦礫。在災難發生的最初幾天,政府的應急反應機制顯得遲緩甚至失能,軍隊與專業救援隊伍的延遲部署,讓無數被埋在廢墟下的生命錯過了黃金救援時間。民眾的悲痛迅速轉化為對政府效能的憤怒,這場天災幾乎演變為一場對艾爾段政權的信任危機。

在經濟與災後治理的雙重困境下,由六個政黨組成的反對派「民族聯盟」,一度看到了實現歷史性政黨輪替的曙光。他們的候選人,共和人民黨(CHP)的長期領導人基里達歐魯,以一位溫和、沉穩的資深政治家形象出現,承諾一旦當選,將立即恢復央行的獨立性,採取正統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膨,並帶領土耳其重返議會民主制。這對許多厭倦了艾爾段極化語言與不可預測政策的城市中產階級與年輕選民而言,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然而,選舉的最終結果證明,反對派低估了艾爾段在土耳其社會根深蒂固的影響力。二十年的執政,讓艾爾段得以將國家機器、司法體系以及絕大部分媒體資源牢牢掌握在手中。在競選期間,他有效地利用這些工具,將反對派描繪成與恐怖組織勾結、受西方勢力操縱的國家威脅,同時將自己塑造為捍衛國家主權與傳統價值的唯一強人。此外,他對廣大安納托利亞內陸地區的保守派與宗教選民,依然保有強大的情感連結與組織動員能力。這些選民的忠誠度,並未因經濟的困頓而輕易動搖。

另一方面,反對派聯盟自身的弱點也逐漸暴露。這個為了「擊敗艾爾段」而倉促集結的聯盟,成員從中間偏左的世俗派到右翼的民族主義者,意識形態光譜龐雜,難以在所有議題上形成一致且清晰的論述。基里達歐魯本人雖穩重,卻缺乏能夠激發群眾熱情的領袖魅力。在選情膠著的後期,為了爭取民族主義選票,他也開始採取更為強硬的反移民立場,承諾將數百萬敘利亞與阿富汗難民遣送回國。這一轉變,不僅未能有效從艾爾段陣營中吸納選票,反而可能使其原有的溫和形象變得模糊。

最終,選舉結果清晰地劃開了一個分裂的土耳其。沿海的大城市、教育程度較高的地區普遍支持反對派,而廣大的內陸、農村與較為保守的地區,則依然是艾爾段的堅實堡壘。艾爾段的勝利,是其政治基本盤的一次成功防守,也是民族主義與身份認同政治,在當前土耳其社會壓倒經濟理性考量的一次體現。

對於國際社會而言,艾爾段的連任意味著其充滿個人色彩且高度實用主義的外交政策將得以延续。作為北約(NATO)成員國中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土耳其在艾爾段的領導下,時常扮演著「麻煩製造者」的角色,例如在瑞典加入北約的議題上長期設置障礙。但同時,他也是少數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保持定期溝通的北約國家領導人。在俄烏戰爭中,土耳其一方面向烏克蘭出售致命的攻擊無人機,另一方面又積極斡旋達成了關鍵的黑海穀物出口協議。這種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左右逢源的平衡策略,雖然時常引發其西方盟友的不安,卻也讓土耳其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佔據了一個無可替代的樞紐位置。艾爾段的持續執政,預示著安卡拉將繼續在全球大國之間,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如今,慶祝的聲浪已經平息,艾爾段和他的新政府必須面對一個嚴峻的現實:如何將國家從經濟崩潰的邊緣拉回正軌。選後,他任命了在國際金融界享有盛譽的穆罕默德·希姆謝克(Mehmet Şimşek)擔任財政部長,此舉被外界普遍解讀為可能向正統經濟政策轉向的信號。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艾爾段本人是否願意為了長期的經濟穩定,而放棄他長期堅持的、帶有民粹色彩的低利率政策,並承受政策轉向初期可能帶來的政治陣痛。這個選擇,將不僅決定土耳其未來五年的經濟命運,也將考驗這位政治強人的治理智慧與歷史定位。

資料來源

Reuters: Turkey's Erdogan prevails in election test, extends rule to third decad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turkeys-erdogan-wins-presidency-extending-rule-third-decade-2023-05-28/

The Guardian: Erdoğan wins Turkish election runoff with 52.2% of vote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may/28/recep-tayyip-erdogan-wins-turkish-election-runoff

Associated Press: What to know about the earthquake that devastated Turkey and Syria
https://apnews.com/article/2023-turkey-syria-earthquake-6d61d63646534969b226244297a7e8e5

The New York Times: 6 Parties, 1 Goal for Turkey’s Opposition: Ousting Erdogan
https://www.nytimes.com/2023/03/06/world/europe/turkey-election-opposition-alliance.html

Al Jazeera: Who is Kemal Kilicdaroglu, Erdogan’s main challenger?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3/4/19/profile-who-is-kemal-kilicdaroglu-the-main-challenger-to-erdog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 What Erdoğan’s Win Means for Turkey and the World
https://www.cfr.org/in-brief/what-erdogans-win-means-turkey-and-world

Financial Times: Turkish opposition candidate hardens anti-migrant rhetoric
https://www.ft.com/content/887714b6-de0d-45de-98aa-12e0227189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