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美國權威評測機構《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於2023年末發布的最新「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年度排名,及其所引發的關於技術標準、人機互動與監管政策的深度討論。
在自動駕駛的宏大願景下,當前市場主流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正陷入一場行銷話術與技術現實的迷霧之中。儘管特斯拉以「全自動駕駛」(FSD)等前衛命名引領市場話題,但權威評測機構《消費者報告》的最新排名,卻將福特、通用與賓士的系統置於其前。此評比的核心差異,並非單純的功能多寡,而是「人機協作」的設計哲學。賓士系統允許駕駛在系統開啟時進行微調,而福特與通用的系統則配備了更為可靠的駕駛員監控攝影機,這些都被視為保障安全的關鍵。特斯拉系統雖在城市街道導航等功能上表現突出,但在人機協同與駕駛員監控方面卻存在設計盲點。這場評比不僅是車廠間的技術角力,更揭示了在SAE Level 2等級下,如何界定駕駛者與機器的責任歸屬,以及監管機構在全球範圍內,面臨著統一標準與管理消費者預期的嚴峻政策挑戰。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數位時代的黎明,方向盤後的雙手得以解放,曾是科技賦予人類最浪漫的承諾之一。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演變為能夠自主思考、感知環境的智慧夥伴,這個願景正驅動著全球汽車工業進行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然而,在這條通往全自動駕駛的漫漫長路上,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迷霧、機遇與風險並存的過渡地帶。
以特斯拉(Tesla)為代表的革新者,用「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和「Full Self-Driving」(全自動駕駛)等極具未來感的命名,成功地點燃了市場的想像力。但當權威的第三方評測機構——美國《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將其置於精密儀器與嚴苛賽道的檢驗之下時,一個更為複雜且發人深省的現實浮現出來:在當前的技術框架下,最先進的系統,未必等同於最安全、最值得信賴的系統。這場關於駕駛輔助技術的辯論,已遠遠超越了品牌間的競爭,它觸及了人與機器的信任邊界、技術倫理的界定,以及全球監管政策如何追趕科技發展步伐的核心議題。
神話:SAE Level 2的現實與責任歸屬
要撥開自動駕駛的迷霧,首先必須理解其通行的技術語言—由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所制定的六個自動化等級(Level 0 至 Level 5)。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包括特斯拉、賓士、福特等品牌所搭載的系統,均屬於 SAE Level 2。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定義。Level 2被稱為「部分駕駛自動化」,意味著系統能夠同時執行轉向(車道置中)與加減速(主動巡航控制),但在任何時候,駕駛者都必須保持專注,隨時準備接管車輛。它是一個「輔助」系統,而非「自主」系統。然而,諸如「全自動駕駛」這類行銷術語,極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使其高估系統的能力,從而放鬆警惕,埋下安全隱患。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公共政策與消費者保護問題。
設計哲學的較量:人機協作 vs. 功能極致
《消費者報告》的評測,揭示了不同車廠在Level 2框架下截然不同的設計哲學。這場較量,並非單純是誰的功能更多、更酷炫,而是誰更深刻地理解了「人」在輔助駕駛迴路中的關鍵角色。
特斯拉的「技術自信」與協作盲點:特斯拉的系統無疑是技術上的佼佼者。其FSD Beta版本能夠在複雜的城市街道中進行自動轉彎、識別紅綠燈並作出反應,這是目前多數競爭對手無法企及的。然而,評測報告指出了其在人機互動上的兩個主要缺陷。首先是缺乏駕駛協作性。當系統啟動時,若駕駛者試圖輕微轉動方向盤以避開路面坑洞,系統可能會因此而關閉,這種「非黑即白」的控制邏輯,剝奪了駕駛者進行精細微調的權力。其次是其駕駛員監控系統的可靠性不足。儘管車內配有攝影機,但測試者發現,即便用膠帶遮蔽鏡頭,系統依然能正常運作,這使得系統難以有效監督駕駛者是否保持專注。
賓士的「平順體驗」與安全權衡:相較之下,賓士(Mercedes-Benz)的EQE 350 SUV在評測中展現了卓越的駕駛協作性。駕駛者可以在系統輔助下,流暢地介入轉向,系統並不會因此中斷,實現了真正的人機共駕。此外,其車道置中與主動巡航的過程極為平順,提供了頂級的駕乘舒適感。然而,受測的賓士車型並未配備紅外線駕駛員監控攝影機,而是依賴方向盤上的感應器來判斷駕駛者是否手握方向盤。這種方式存在漏洞,駕駛者可能手握方向盤但已睡著或分心。這反映了一種在舒適體驗與極致安全監控之間的權衡。
福特與通用的「安全優先」:有趣的是,在《消費者報告》的榜單上名列前茅的,是福特(Ford)的BlueCruise和通用(GM)的Super Cruise系統。它們的致勝關鍵,正是可靠的駕駛員監控系統。這兩套系統均採用了紅外線攝影機,能夠精準追蹤駕駛者的眼球活動與頭部姿態,確保其視線始終在道路上。若偵測到駕駛者分心,系統會發出明確警告,甚至在必要時主動減速。這種將安全監控置於最高優先級的設計哲學,獲得了評測機構的高度認可。
人因工程的深層思考:從控制權到信任的建立
這場評比的背後,是深刻的「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思考。在高度自動化的系統中,如何設計人機介面,以確保操作者(駕駛員)維持情境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並在緊急情況下能無縫接管,是決定成敗的核心。
從軍事航空領域的經驗來看,最先進的戰鬥機座艙設計,從不是要完全取代飛行員,而是要以最直觀的方式提供關鍵資訊,並允許飛行員在自動駕駛的基礎上進行戰術干預。賓士系統所展現的「協作性」,正體現了這一原則。它將駕駛者視為一個主動的、有經驗的夥伴,而非一個被動的、僅在系統失靈時才介入的備援者。
反觀特斯拉的設計,則更像是一種對機器的「完全信任」,要求駕駛者在系統工作時盡量不干預。這種模式雖然在理想狀況下能展現強大的自動化能力,但也潛藏著一旦系統判斷失誤或遭遇其無法處理的邊界情況(corner cases)時,駕駛者可能因長期處於被動狀態而反應不及的風險。
監管的漫漫長路: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尋找平衡
汽車製造商們在技術路徑上的分歧,凸下顯了全球監管政策的滯後與挑戰。目前,各國對於Level 2系統的命名、功能宣傳、以及駕駛員監控的標準,都缺乏統一且強制的規範。
命名亂象與消費者預期管理:像「全自動駕駛」這樣的名稱,無疑會拉高消費者的期望值,模糊了輔助與自主的界線。監管機構是否應介入,要求業界採用更為中性、準確的術語,以避免消費者產生錯誤認知,是一個迫在眉睫的政策議題。
駕駛員監控的標準化:《消費者報告》的評測結果強烈暗示,基於攝影機的駕駛員注意力監控,應成為Level 2系統的行業標準。政策制定者是否應將此類技術列為強制性安全配備,如同安全帶與氣囊一樣,值得深入探討。
數據與事故責任的界定:隨著系統日益複雜,當事故發生時,如何釐清是駕駛者疏忽、系統設計缺陷還是感測器失靈所致,變得極為困難。建立一套透明的數據記錄與事故調查機制,並制定清晰的法律責任歸屬框架,是保障消費者權益與推動技術健康發展的基石。
駛向更清晰的未來
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技術的黎明時分,但黎明時分也往往是霧氣最濃的時刻。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發展,無疑將極大地提升道路安全與駕駛便利性。然而,從當前的技術現實到真正的自動駕駛願景之間,仍有一段漫長而充滿挑戰的道路要走。
《消費者報告》的這份評測,如同在迷霧中點亮的一盞探照燈,它提醒我們,評價一套系統的優劣,不應只看其功能的上限有多高,更要看其安全底線有多穩固,以及它對人性的理解有多深。真正的進步,或許不在於創造一個能完全取代駕駛者的完美機器,而在於設計出一個能夠與不完美的、會疲勞、會分心的人類駕駛者,安全、順暢、且相互信任地協同工作的智慧夥伴。這不僅是工程師的挑戰,更是立法者、監管者與整個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資料來源
Consumer Reports: Who Makes the Best Active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https://www.consumerreports.org/cars/car-safety/who-makes-the-best-active-driving-assistance-system-a9980226372/
SAE International: SAE J3016_202104: Taxonomy and Definitions for Terms Related to Driving Automation Systems for On-Road Motor Vehicles
https://www.sae.org/standards/content/j3016_202104/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 Office of Defects Investigation (ODI) Resume - Investigation: PE21-020
https://static.nhtsa.gov/odi/inv/2021/INPE-PE21020-5969.PDF
Car and Driver: GM's Super Cruise and Ford's BlueCruise Go Head-to-Head
https://www.caranddriver.com/features/a43956320/gm-super-cruise-vs-ford-bluecruise/
Mercedes-Benz Group Media: World’s first internationally valid system for conditionally automated driving
https://media.mercedes-benz.com/article/5a1e2f73-a803-43bd-a87f-998e18b84518
Reuters: US auto safety agency upgrades probe into 830,000 Tesla vehicles with Autopilot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us-auto-safety-agency-upgrades-probe-into-830000-tesla-vehicles-with-autopilot-2022-06-09/
The RAND Corporation: The Regulatory Challenge of Automated Vehicle Deployment
https://www.rand.org/pubs/perspectives/PEA1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