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3月27日,在美國眾議院通過歷史性的二兆美元《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並由總統簽署生效的這一天,美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鴻溝。就在前一天,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單週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達到了驚人的330萬,這個數字不僅是歷史紀錄的近五倍,也遠遠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峰值,清晰地描繪出由新冠病毒大流行引發的經濟活動驟然停擺的毀滅性景象。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爾街在經歷了數週的劇烈拋售後,正上演著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為強勁的幾次單日反彈。這種極端的市場波動與數據背離,凸顯了一個核心事實: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eral Reserve)與國會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向金融體系注入巨額流動性並提供財政支持,其決心之堅定,旨在不計代價地阻止一場全面的金融崩潰與經濟蕭條。
這場史無前例的干預行動,其核心動力來自聯準會。面對迅速惡化的信貸市場,聯準會主席傑洛姆·鮑爾(Jerome Powell)領導下的中央銀行,幾乎在數日內就耗盡了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並果斷地踏入了未知領域。聯準會不僅重啟了2008年危機時期的多項緊急貸款工具,更推出了兩項突破性的新機制:直接向美國大型企業提供貸款,並首次購買投資等級的企業債券。此舉標誌著聯準會的角色從傳統的「銀行業的最終貸款人」,擴張至「整個經濟的最終信貸提供者」。其干預範圍從最安全的美國公債,一路延伸至風險較高的地方政府市政債券,最終觸及了企業信貸市場的核心。透過這些行動,聯準會的目標極為明確:確保資金能夠在經濟體系內順暢流動,防止企業因短期現金流斷裂而引發大規模倒閉潮,從而避免金融危機與實體經濟的負面螺旋式下滑。
儘管聯準會與政府的聯合行動在短期內為市場注入了強心針,但金融市場的極端反應也揭示了深層次的不安。道瓊工業指數在數日內可以經歷自1933年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也同樣可以遭遇歷史級別的暴跌,盤中數個百分點的劇烈擺盪成為常態。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投資者對於政策效力與疫情未來走向的極度不確定性。一方面,市場因預期巨額刺激法案將通過而大幅上漲;另一方面,任何關於法案推遲或疫情惡化的消息都可能迅速澆熄樂觀情緒。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場的短期反彈,發生在絕大多數反映經濟停擺的「硬數據」公布之前。未來數週,隨著更多關於失業、消費支出和企業盈利的數據陸續出爐,市場將被迫面對經濟現實的嚴峻考驗。歸根結底,這是一場源於公共衛生的危機,任何財政與貨幣政策—無論其規模多麼龐大—都只能扮演支持性角色,而無法根除病毒本身。金融市場的穩定,最終仍取決於公共衛生體系能否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20年3月下旬,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以驚人的速度蔓延,世界經濟的引擎彷彿在一夜之間被強行關閉。這並非一次傳統的商業週期衰退,而是一場由外部衝擊引發的、史無前例的同步休克。在這場危機中,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與金融中心,其政策反應不僅決定了自身的命運,也對全球市場的穩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短短數週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與國會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與規模,展開了一場旨在挽救經濟於崩潰邊緣的干預行動。然而,這場行動在穩住金融市場的同時,也暴露了政策工具的極限,以及金融表現與經濟現實之間一道日益擴大的鴻溝。
聯準會的「無限火力」:從最終貸款人到最終購買者
當一場危機的根源並非來自金融體系內部時,中央銀行的傳統應對工具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然而,當這場公共衛生危機開始威脅到金融市場的基礎功能—信貸流動時,聯準會被迫採取了遠超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干預措施。其核心目標只有一個:防止流動性枯竭演變為償付能力危機,確保信貸市場不會凍結。
3月中旬,隨著市場恐慌情緒達到頂點,各類資產遭到無差別拋售,投資者瘋狂囤積現金,導致即便是最安全的美國公債市場也出現了流動性問題。企業發現,即便是短期融資也變得異常困難且昂貴。這正是金融危機的典型前兆。為此,聯準會的反應是迅速、全面且不斷升級的。
首先,它將基準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並宣布了無上限的量化寬鬆計畫,承諾將根據需要持續購買美國公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向銀行體系注入海量資金。但很快地,決策者意識到這遠遠不夠。資金並未有效地從銀行流向最需要它的企業和家庭。
於是,聯準會突破了傳統界限,祭出了一系列緊急貸款工具,直接介入特定的信貸市場。它重啟了2008年使用過的商業票據融資機制(CPFF)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機制(MMLF),以穩定短期融資市場。更具突破性的是,它設立了「一級市場公司信貸融通機制」(PMCCF)與「二級市場公司信貸融通機制」(SMCCF),授權其直接購買投資等級的公司債券,並向大型企業提供過渡性貸款。這是聯準會歷史上首次直接向非金融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此舉無異於向市場傳達了一個最強烈的信號:聯準會將為美國的信貸市場提供終極擔保。
這些行動的規模與速度是驚人的。在短短兩週內,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就擴大了超過一兆美元。其推出的回購操作(Repo Facility)旨在為隔夜拆借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最初的需求一度高達2500億美元,反映了市場當時極度的現金渴求。然而,到3月底,隨著聯準會的全面干預,該工具的需求已急劇下降至約100億美元。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私人融資市場的恐慌情緒有所緩解,其基礎功能正在逐步恢復。
國會的二兆美元方案:財政政策的震撼與威力
與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並行的,是來自美國國會的、同樣是歷史級別的財政刺激。經過數日的激烈談判,共和黨與民主黨最終達成共識,通過了總額高達2.2兆美元的《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這項法案的規模約佔美國年度GDP的10%,其設計旨在為受到疫情衝擊最嚴重的家庭、企業和醫療機構提供直接援助。
法案的核心內容包括幾個關鍵支柱。其一,向絕大多數美國成年人直接發放現金支票,為家庭提供即時的財務緩衝。其二,大幅擴充失業保險福利,不僅延長了領取期限,還在州政府福利的基礎上每週額外增加600美元,以幫助驟然失業的勞工度過難關。其三,設立了總額數千億美元的「薪資保護計畫」(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向小型企業提供可豁免的貸款,條件是它們必須維持員工的僱用
此外,法案還撥出約5000億美元資金,用於援助受創最嚴重的行業,如航空公司,並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財政支持。其中一部分資金也被指定為聯準會緊急貸款工具的後盾,為其承擔潛在的信貸損失,這也體現了貨幣與財政政策之間前所未有的協同作業。這項法案的通過,代表了美國政府的一次社會契約層面的承諾—即在國家面臨重大災難時,政府有責任介入以保護其公民和經濟。
市場的非理性之舞:在絕望數據與無限希望間擺盪
正是在聯準會與國會這兩大支柱的支撐下,美國股市上演了令人困惑的奇觀。在經濟數據呈現自由落體式下滑的同時,主要股指卻經歷了數次暴漲。道瓊工業指數在3月24日創下自1933年以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漲幅,上漲超過11%,並在隨後的三天內累計上漲超過20%,技術上進入了新的牛市。
這種看似與現實完全脫鉤的市場行為,源於多種複雜因素的交織。首先,股票市場本質上是前瞻性的,它交易的是對未來的預期,而非當下的現實。投資者押注,政府和央行史無前例的聯合干預,將成功地為經濟架設一座「橋樑」,使其能夠安然度過疫情造成的停擺期,並在未來數季迎來強勁的V型復甦。其次,「不要對抗聯準會」(Don't fight the Fed)是華爾街一句古老的格言。當聯準會承諾提供無限流動性時,風險資產的估值邏輯也隨之改變,投資者相信央行將為市場提供一個隱性的「賣權」(put option),從而抑制了下行風險。
然而,這種由政策驅動的反彈極其脆弱。市場內部的波動性指標依然處於極高水平。個股的表現更是呈現出巨大的分化與投機性。例如,作為道瓊指數重要成分股的波音公司,在獲得政府援助預期的推動下,股價單日飆升24%。—這種劇烈的盤中震盪,對於短線交易者而言是機會,但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則是不確定性依舊籠罩市場的危險信號。許多資深投資者擔憂,市場在硬數據真正揭曉之前就如此樂觀,可能為未來更劇烈的回調埋下了伏筆。
330萬人的警鐘:實體經濟的真實溫度
就在華爾街為刺激方案而歡呼之時,實體經濟的警報聲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度響起。3月26日公布的單週初請失業金人數達到328.3萬人,這個數字的震撼力難以用言語形容。它相當於在短短一週內,就有相當於美國一個中等規模州份的全部勞動人口失去了工作。這個數字是此前歷史最高紀錄(1982年的69.5萬人)的近五倍,也讓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每週約65萬人的峰值相形見絀。
這不僅僅是一個冰冷的統計數據,其背後是數百萬個家庭瞬間失去收入來源的痛苦現實。從餐廳服務員、酒店員工到零售店員和航空公司地勤,服務業成為了這場經濟停擺的首要受害者。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僅僅是第一波衝擊。經濟學家普遍預計,未來數週這一數據將繼續維持在高位,美國的失業率可能在短時間內從歷史低點飆升至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個數據如同一盆冷水,澆醒了那些對經濟快速復甦抱持過度樂觀預期的人。它揭示了病毒對經濟的破壞是何等迅速與徹底。企業的倒閉與個人的失業,將會直接轉化為消費能力的下降、貸款違約的增加以及商業投資的停滯。儘管CARES法案提供了重要的臨時支持,但如果經濟活動的停擺持續數月之久,其效力將會被極大地削弱。這個創紀錄的失業數據,才是理解這場危機嚴重性的真正錨點。
一場依賴於科學的經濟戰役
2020年3月底的這一周,無疑將被載入經濟史冊。它見證了現代史上最大膽、最迅速的宏觀經濟干預。聯準會與美國政府的行動,成功地將金融體系從懸崖邊緣拉了回來,避免了一場可能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全球性金融熔斷。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這場戰役的勝負,最終並不取決於華盛頓的會議室或紐約的交易大廳。這歸根結底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刺激法案可以為醫院提供1500億美元的資金,但它無法自行研發疫苗或藥物。聯準會可以向市場注入無限的流動性,但它無法讓被隔離的民眾重返工作崗位。
因此,市場未來的走向,以及經濟復甦的路徑,將取決於幾個非經濟因素:病毒傳播曲線能否被成功拉平、有效的治療方案何時出現、以及最終疫苗的研發進程。在這些問題得到明確答案之前,即便有著史上最強力的政策托底,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與劇烈波動仍將持續。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正行走在一條由流行病學數據而非經濟學模型所鋪設的道路上。
資料來源
Reuters: U.S. weekly jobless claims surge to record 3.28 million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economy-jobless/u-s-weekly-jobless-claims-surge-to-record-3-28-million-idUSKBN21D1S2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ed Takes Unprecedented Steps to Shore Up Economy
https://www.wsj.com/articles/fed-takes-unprecedented-steps-to-shore-up-economy-11584984025
The New York Times: Trump Signs $2 Trillion Coronavirus Relief Bill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27/us/politics/coronavirus-stimulus-trump.html
Bloomberg: Dow Jumps Most Since 1933 on Stimulus Deal, S&P 500 Adds 9.4%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3-23/asia-stocks-set-for-mixed-start-dollar-climbs-markets-wrap
Financial Times: Fed’s emergency lending demand drops in sign of easing stress
https://www.ft.com/content/3b3e8c06-7b2a-11ea-af44-daa3def9a0de
CNBC: The Dow just had its best 3-day streak since 1931, soaring more than 20%
https://www.cnbc.com/2020/03/26/dow-futures-point-to-a-slight-dip-at-the-open-after-two-straight-days-of-gains.html
Federal Reserve: Federal Reserve announces extensive new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economy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monetary2020032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