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穏健派盾牌:提姆・沃茨的戰略價值與政治光譜

民主黨中西部州長到聯邦副手的一步後棋

· 權力結構-美國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8月6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宣布,選擇明尼蘇達州州長提姆・沃(Timothy James Walz)茨作為其競選搭檔。此舉在拜登總統退選後,被視為民主黨鞏固建制、訴諸穏健路線的關鍵一步。本文將從專業翻譯官與政策分析的角度,深入剖析沃茨這位前中學教師及資深國會議員的政治軌跡與其所代表的戰略意涵。沃茨的形象根植於美國中西部,其政治生涯展現了從一度獲美國全國步槍協會A級評等的溫和派,轉變為在第二任州長期間簽署一系列進步派法案的領導者。本文將檢視他此種政治光譜的移動,並探討他在處理2020年「佛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社會動盪中所受到的批評與應對。最終,筆者將分析民主黨選擇沃茨的核心考量:利用他深耕鄉村選民的背景,以制衡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J.D.萬斯(JD Vance)在中西部的影響力,並鞏固民主黨在關鍵搖擺州的「藍色長城」。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任何一場高張力的總統選戰中,副手人選的公布,往往不僅是個人履歷的展示,更是一份精密的戰略宣言。它透露了主帥對於戰場的判斷、對自身弱點的認知,以及對最終勝利路徑的規劃。2024年8月6日,當賀錦麗正式提名明尼蘇達州州長提姆・沃茨為其副總統競選搭檔時,民主黨的這份戰略藍圖也隨之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沃茨並非一位在全國舞台上聲名顯赫的政治明星,他沒有龐大的募款網絡,在公眾中的辨識度也相對有限。然而,正是這種看似平凡的特質,構成了他被選中的核心理由。他所代表的,是一種植根於美國心臟地帶的「凡人」形象,一位試圖在日益兩極化的政治光譜中,佔據穏健、務實中間地帶的政治人物。

從教壇到國會:一位非典型政治人物的養成

現年60歲的沃茨,其職業生涯並非始於華盛頓的政治殿堂。在踏入政壇前,他曾有長達二十餘年的時間,在公立中學擔任地理老師與美式足球教練。這段經歷為他塑造了一種親切、平易近人的公眾形象。與此同時,他還擁有另一重身份—在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Army National Guard)服役長達24年。

作為一名對軍事體系有長期觀察的分析者,筆者認為,國民警衛隊的背景對理解沃茨的政治吸引力至關重要。與全職軍人不同,國民警衛隊成員是「公民士兵」,他們平日擁有自己的民職,僅在特定時間接受軍事訓練或應對國內緊急狀態(如天災或動亂)。這種身份使他們與社區保持著深刻的連結,其形象往往更貼近於「鄰家的守衛者」,而非遙遠的軍事官僚。這份履歷,為沃茨在日後競選中,尤其是在退伍軍人社群中,贏得了重要的信任資本。

2006年,沃茨首次投身聯邦層級的選舉,在明尼蘇達州一個傳統上更偏向保守的選區,成功挑戰並擊敗了一位已連任六屆的共和黨籍國會議員。在華盛頓的十二年生涯中,他專注於農業相關議題,並憑藉其軍旅背景,成為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的領導者。當時的他,政治立場被普遍視為溫和,甚至一度獲得了擁槍權益團體「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的A級評價。

然而,2018年佛羅里達州帕克蘭(Parkland)校園槍擊案成為他政治生涯的一個轉捩點。事件發生後,他迅速轉變立場,公開支持對購槍者實施更嚴格的背景審查,此舉導致NRA撤回對他的支持。這次轉變,預示了他日後更大幅度的政治光譜移動。

州長的雙重面貌:從跨黨派合作到進步派議程

2018年,沃茨挾著「一個明尼蘇達」(One Minnesota)的口號,以超過11個百分點的顯著優勢當選州長。他的競選主軸是承諾與共和黨人合作,尋求妥協。然而,當他在2022年成功連任,並且民主黨同時掌握了州議會參眾兩院的多數席次後,沃茨政府的施政風格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在2023年的立法會期中,沃茨簽署了一系列在美國被視為相當進步的法案,其範圍之廣、速度之快,讓許多政治觀察家感到驚訝。其中包括:為全州學童提供免費的校園餐食、以州法形式保障墮胎權、將娛樂用大麻合法化,並在應對氣候變遷及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源。

這種從溫和派妥協者到進步派議程執行者的轉變,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批評者認為,他背棄了最初的跨黨派承諾,轉而迎合黨內的左翼勢力。而支持者則辯稱,他只是在擁有政治資本的情況下,忠實地執行了多數選民所託付的政策議程。無論如何,這段經歷證明了沃茨具備在不同政治環境下調整策略並取得立法成果的能力。

2020年的危機:佛洛伊德事件的考驗

在沃茨的州長任期內,最嚴峻的考驗莫過於2020年5月,非裔美國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亞波利斯市遭警官執法過當致死後,所引發的全球性示威與地方騷亂。

當時,沃茨的應對措施招致了來自左右兩派的批評。許多示威者與民權領袖認為,他在推動警務改革方面做得不夠;而另一些人則批評他未能迅速採取行動,以遏止街頭的暴力與破壞行為。其中最大的爭議點在於,他在佛洛伊德死後第三天才下令全面動員國民警衛隊介入,這是明尼蘇達州164年歷史上首次採取此類行動。批評者認為,這一延遲導致了市區的混亂失控。

作為州長,沃茨當時面臨著一個極其棘手的兩難處境:過早或過度動用武力,可能被視為對和平示威的鎮壓,進一步激化警民對立;而反應遲緩,則會被指責為未能履行維護公共秩序的首要職責。最終在同年7月,沃茨簽署了一項警務改革法案,內容包括在多數情況下禁止使用鎖喉動作,並要求其他警員在目睹同僚過度使用武力時必須介入干預。這場危機,無疑是沃茨政治生涯中最深刻的一道印記,它既暴露了其危機處理的複雜性,也成為其政治對手必然會攻擊的議題。

2024年的戰略棋局:制衡萬斯,鞏固藍牆

那麼,賀錦麗的競選團隊為何選擇一位有著如此複雜履歷、且在全國知名度不高的搭檔?答案完全在於2024年大選的戰略需求。

首先,沃茨被賦予了扮演「攻擊犬」(attack dog)的角色,而他近期的表現也證明了其意願與能力。他反覆使用「怪異」(weird)一詞來形容川普(Donald Trump)及其副手J.D.萬斯,試圖將對手描繪成脫離常軌、行為怪誕的非主流人物。這是一種簡潔而有效的傳播策略,旨在削弱對手的嚴肅性,並在選民心中植入負面印象。賀錦麗本人也迅速採納了這一說法,顯示這是競選團隊的既定戰術。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沃茨在地理與人口結構上的對位價值。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J.D.萬斯來自俄亥俄州,其政治形象主打中西部鐵鏽帶的勞工階層。而來自明尼蘇達的沃茨,同樣在中西部擁有深厚的根基,他熟悉農民的語言,能夠與鄉村選民建立連結。民主黨的算盤是,利用沃茨的「鄰家大叔」形象,去中和或削弱萬斯在這些關鍵選區的吸引力。

此外,明尼蘇達州本身的選戰地位也日益重要。儘管自1972年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以來,沒有任何一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能贏下該州,但川普在2016年於此地的得票率與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極為接近。此後,共和黨一直試圖將明尼蘇達納入搖擺州的戰場地圖。選擇該州現任州長作為副手,是民主黨一項鞏固「藍色長城」(Blue Wall)的防禦性舉措,意在確保這個傳統票倉萬無一失。

結論而言,提姆・沃茨的入選,並非意在為選票帶來爆炸性的增長,而是一次旨在鞏固防線、補強弱點、對位牽制的戰略佈局。他為民主黨帶來的是一位在 contested territory(競爭激烈地區)證明過自身選舉能力的勝利者,一位能夠在進步派與溫和派之間游移的實用主義者,以及一位能夠用中西部語言與選民溝通的在地人。他將在8月19日開始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發表提名演說,那將是他向全體美國人民介紹自己的第一次機會,也將是檢驗這步棋是否成功的開端。

資料來源

Associated Press: Harris picks Minnesota Gov. Tim Walz as her running mate
https://apnews.com/article/kamala-harris-vice-president-tim-walz-biden-a9d0f0119f390d40398f62590d9e3ad7

The New York Times: Tim Walz’s Political Evolution in Minnesota
https://www.nytimes.com/2024/08/06/us/politics/tim-walz-minnesota-governor.html

Reuters: Who is Tim Walz, Kamala Harris's pick for VP?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who-is-tim-walz-kamala-harriss-pick-vp-2024-08-06/

Star Tribune: How Tim Walz responded to the unrest after George Floyd's murder
https://www.startribune.com/a-look-back-at-gov-tim-walz-response-to-civil-unrest-after-the-murder-of-george-floyd/600384833/

NPR: Walz's record on guns includes an 'A' rating from the NRA and a call for new limits
https://www.npr.org/2024/08/07/1263721798/tim-walz-nra-rating-gun-control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weird’ insult that has defined the 2024 campaign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4/08/09/weird-insult-that-has-defined-2024-campaign/

FiveThirtyEight: Why Trump thinks he can win Minnesota
https://fivethirtyeight.com/features/why-trump-thinks-he-can-win-minnes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