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返非洲:兩年後的美非領袖峰會成果檢視

承諾與戰略競爭之間,夥伴關係的作業檢查

· 權力結構-美國,權力結構-非洲大陸,國際組織-非洲聯盟,金融經濟,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12月11日,美國白宮發布了一份詳細的概況報告,旨在慶祝2022年12月舉行的「美非領袖峰會」兩週年,並系統性地展示拜登-哈里斯政府在此期間深化與非洲夥伴關係所取得的成果。報告的核心訊息清晰而有力:美國不僅兌現了其在峰會上做出的承諾,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強度與廣度,重新投入非洲大陸。根據報告,美國政府在峰會上承諾於三年內在非洲投資五百五十億美元,而兩年後,實際已承諾和支出的金額已超過六百五十億美元,遠超預期。此外,在過去兩年中,美國支持並促成了1,385筆新的雙向貿易與投資協議,總價值估計高達六百二十六億美元。這些驚人的數字,輔之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高層外交接觸,包括副總統、多達二十位內閣級官員的密集訪問,以及拜登總統本人對安哥拉的歷史性國是訪問,共同描繪了一幅美國正全力重塑其對非政策的圖景。

這場政策重塑的背後,是美國對非洲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長重要性的深刻認知。報告強調,拜登政府的非洲政策,不僅僅是關於資金與項目,其基礎是一種信念,即「解決全球性挑戰需要非洲的領導力和非洲的夥伴關係」。為此,美國不僅倡導並最終成功協助非洲聯盟(AU)成為二十國集團(G20)的永久成員,更宣布支持為非洲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設立兩個常任理事國席位。這些舉動,旨在將美非關係從傳統的援助者與受助者模式,提升為一個更趨平等的戰略夥伴關係。在具體的合作項目上,報告詳述了美國透過其「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PGI)倡議,在非洲推動的旗艦項目—「洛比托跨非洲走廊」(Lobito Trans-Africa Corridor),旨在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打通非洲中南部的關鍵礦產出口動脈,此舉被廣泛視為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直接戰略回應。

然而,這份充滿成就的報告,也揭示了美國對非新戰略的內在邏輯。從貿易、基礎設施、氣候變遷、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到和平與民主治理,華盛頓正透過其麾下所有關鍵機構—如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進出口銀行(EXIM)、千禧挑戰公司(MCC)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進行一場「全政府」式的總動員。報告中詳列的各項計畫,從支持非洲科技新創企業的催化投資基金,到深化在愛滋病、瘧疾等領域的長期衛生合作;從推動數位轉型,到賦予婦女與僑民社群更大的經濟權能,無不顯示出美國試圖以一種全面、多維度的方式,鞏固其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在慶祝這些成果的同時,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浮現:這場由華盛頓主導的、帶有明顯全球競爭色彩的「重返」,能否真正轉化為非洲大陸自身所追求的、由內而生的、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這將是評判此一「新夥伴關係」能否成功的最終標準。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一場精心策劃的「重返」

2024年12月,在2022年那場雲集了幾乎所有非洲國家領導人的華盛頓峰會屆滿兩週年之際,美國白宮發布了一份長達數頁的概況報告。這份文件以詳盡的數據、密集的項目列表與一系列高層互訪記錄,試圖向世界傳達一個毫不含糊的訊息:美國回來了。在經歷了多年對非洲大陸相對忽視的時期後,拜登-哈里斯政府正以其執政以來最堅決、最全面的姿態,重新將非洲定位為其全球戰略中的核心夥伴。

報告開宗明義地指出,自峰會以來,美國在非洲的承諾與支出已超過六百五十億美元,超越了當初承諾的三年五百五十億美元的目標。雙邊貿易與投資協議的總價值,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六百二十六億美元,是峰會前兩年總額的五倍多。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場由華盛頓精心策劃並動員其所有政策工具的「全政府」式總動員。

然而,這場聲勢浩大的「重返」,其動機遠非單純的利他主義。它是在一個全球力量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一次必然的戰略再校準。隨著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間,透過「一帶一路」倡議與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在非洲大陸建立了深厚的經濟與政治根基,華盛頓深切地感受到其傳統影響力正在被侵蝕。因此,這份報告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一份援助與合作的成績單,它更是一份美國如何應對這場在非洲大陸上展開的、影響深遠的全球競爭的戰略藍圖。

外交的升溫與夥伴關係的再定義

拜登政府對非新政的核心,首先體現在外交姿態的根本性轉變上。其目標,是試圖將美非關係從一種居高臨下的、以援助為主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一種相互尊重、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夥伴關係」。

為此,美國採取了幾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象徵性與實質性步驟。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美國全力倡導並最終協助非洲聯盟(AU)在2023年成為二十國集團(G20)的永久成員。報告強調了這一成就。這使得非洲大陸首次在全球最重要的經濟治理平台上,擁有了一個與歐盟同等的永久席位。緊接著,美國更進一步,宣布支持為非洲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爭取兩個常任理事國席位。這兩項舉措,精準地回應了非洲長期以來對於改革全球治理架構、提升自身話語權的呼聲,是「平等夥伴」敘事中最具說服力的外交成果

與這種頂層設計的轉變相匹配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高層官員密集訪問潮。報告指出,自峰會以來,已有二十位美國內閣成員和政府機構負責人訪問非洲。這其中包括2023年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對迦納、坦尚尼亞和尚比亞的訪問,她在訪問期間宣布了超過八十億美元的公私部門投資承諾。2024年5月,拜登總統在白宮為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舉行了國是訪問,這是自2008年以來,美國首次給予非洲國家元首此等最高規格的外交禮遇。

這場外交攻勢的頂點,是2024年12月初,拜登總統本人對安哥拉的歷史性訪問。他不僅成為有史以來首位訪問安哥拉的在任美國總統,也是自2015年以來首位訪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美國總統。在安哥拉,拜登就奴隸貿易的歷史遺禍發表了深刻的演說,試圖與非洲大陸進行一次歷史性的和解,同時展望一個深化合作的光明未來。

這一切密集的外交活動,旨在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非洲在美國的全球議程中,不再是一個次要的、僅與人道主義援助或反恐相關的議題,而是一個在經濟、氣候、全球治理等所有重大問題上,都不可或缺的核心夥伴。

經濟工具箱的總動員

如果說外交姿態的轉變是這場新政的「軟體」,那麼其「硬體」則是一場由美國各大經濟與發展機構協同發動的、旨在促進貿易與投資的全面攻勢。報告以極大的篇幅,展示了這個被啟動的「經濟武器庫」。

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作為美國主要的海外投資工具,DFC在非洲的投資組合已超過一百三十億美元,涵蓋36個國家的三百多個項目。自峰會以來,DFC已承諾超過五十三億美元的新項目,聚焦於能源、醫療、基礎設施等關鍵領域。

美國進出口銀行(EXIM):該機構批准了約四十億美元的授權額度,用於支持美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出口。其中包括為衣索比亞航空購買波音飛機提供的數筆巨額融資,這些交易直接支持了數千個美國國內的就業崗位。

千禧挑戰公司(MCC):MCC以其嚴格的「善治」標準著稱,它與那些在民主價值觀與投資於人民方面表現出承諾的非洲夥伴國家簽署了近二十四億美元的協議,用於改善能源市場與教育等。

「繁榮非洲」(Prosper Africa)倡議:這是一個旨在促進雙向貿易與投資的跨機構平台。報告列舉了其多項創新舉措,如設立「催化投資基金」,為非洲的資產管理公司提供初始資金,以撬動數億美元的私人投資進入非洲的科技新創領域。

在這場「全政府」總動員的核心,是美國版的全球基礎設施計畫—「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PGI)。而在非洲,PGI的旗艦項目,便是「洛比托跨非洲走廊」(Lobito Trans-Africa Corridor)。拜登總統在訪問安哥拉期間,親自與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尚比亞等國領導人共同主持了關於該走廊的峰會。

這個計畫的戰略意圖極為明顯。它旨在修復並擴建一條從剛果(金)與尚比亞的銅鈷礦帶,橫貫安哥拉,直達大西洋沿岸洛比托港的鐵路與公路網絡。其目標,是為全球經濟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產(如用於電動車電池的鈷),開闢一條不依賴中國控制的、通往西方市場的穩定出口路線。這不僅是一項基礎設施投資,更是一項旨在重塑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降低戰略風險的深遠佈局。

超越基礎設施的全面夥伴關係

除了引人注目的經濟與基建項目,報告還強調了美國在其他多個領域的深入參與,旨在構建一個更全面、更具韌性的夥伴關係。

在公共衛生領域,美國建立在其長期以來透過「總統防治愛滋病緊急救援計畫」(PEPFAR)與「總統瘧疾倡議」(PMI)等項目積累的深厚基礎之上,繼續投入數十億美元。同時,汲取新冠疫情的教訓,啟動了新的《美國全球衛生安全戰略》,以加強對未來大流行病的預防與應對。

在糧食安全方面,自2022財年以來,美國已提供了近兩百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同時,透過「未來糧食」(Feed the Future)等倡議,投資於建立更具韌性的糧食系統,並支持非盟自身的《非洲農業發展綜合計畫》(CAADP)。

在和平與安全領域,美國啟動了「21世紀非洲安全夥伴關係」(21PAS),旨在協助非洲夥伴建立更有效、更負責任的國防機構。一項重大的外交勝利是,美國與非洲國家共同努力,成功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719號決議,為非盟領導的和平支援行動獲得聯合國的攤款資助,開闢了道路。這被視為支持「非洲主導的解決方案」的關鍵一步。

此外,從氣候變遷與公正能源轉型,到數位化轉型,再到性別平等與婦女賦權,以及首次設立的總統非洲僑民事務顧問委員會,報告幾乎涵蓋了現代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的每一個方面。

一份充滿雄心的答卷,一個懸而未決的未來

毫無疑問,拜登政府在過去兩年裡,向非洲交出了一份充滿雄心與實質性內容的答卷。透過空前的外交投入與遠超承諾的資金動員,美國已經成功地扭轉了其在非洲大陸的被動局面,以一個更積極、更投入、也更具競爭性的姿態,重返舞台。

將夥伴關係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支持非洲在全球治理中獲得更大的發言權,這些舉措確實為「平等夥伴」的敘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以「全球門戶」為旗幟的經濟攻勢,也為非洲國家提供了在中國方案之外的、一個更注重價值觀與可持續性的替代選項。

然而,這份由華盛頓書寫的亮麗成績單,其最終的評分者,將是非洲大陸自身。這場聲勢浩大的「重返」,其根本動機在多大程度上是為了非洲的繁榮,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為了在全球競爭中遏制對手?美國所推崇的、以私營部門為主導的投資模式,能否真正滿足非洲大陸緊迫而龐大的基礎設施需求?—這一系列複雜的問題,將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被提出與檢驗。

從長遠來看,這份新夥伴關係的真正成功,將取決於它能否超越一個個孤立的項目,真正幫助非洲大陸實現其自身的宏大願景—建立一個由《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所驅動的、一體化的、能夠自主創造繁榮的共同市場。美國的新戰略,是成為這一歷史進程的催化劑,還是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外部變數?答案,仍有待時間來揭曉。

資料來源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Celebrating U.S.-Africa Partnership Two Years After the 2022 U.S.-Africa Leaders Summit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4/12/11/fact-sheet-celebrating-u-s-africa-partnership-two-years-after-the-2022-u-s-africa-leaders-summit/

Reuters: Biden to travel to Angola, first trip to sub-Saharan Africa by sitting U.S. president since 201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frica/biden-travel-angola-first-trip-sub-saharan-africa-by-sitting-us-president-since-2024-11-25/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The U.S.-Africa Leaders Summit: A Two-Year Review
https://www.cfr.org/blog/us-africa-leaders-summit-two-year-review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Assessing the Lobito Corridor: A Strategic U.S. Investment
https://www.csis.org/analysis/assessing-lobito-corridor-strategic-us-investment

U.S. Department of State: U.S.-Kenya State Visit
https://www.state.gov/u-s-kenya-state-visi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Two years on: What has the U.S.-Africa Leaders Summit achieved?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wo-years-on-what-has-the-u-s-africa-leaders-summit-achieved/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The 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 (PGI) at the G7 Summit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4/06/13/fact-sheet-the-partnership-for-global-infrastructure-and-investment-pgi-at-the-g7-sum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