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12月11日,聯合國大會在紐約總部召開其第十屆緊急特別會議,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兩項關鍵決議,向國際社會發出了一個清晰而強烈的信號:要求在加薩走廊立即實現無條件且永久的人道主義停火。在這次會議上,這個由193個成員國組成的全球性機構,再次凸顯了其作為「世界良心」的角色。第一項標題為「要求在加薩實現停火」的決議草案(A/ES-10/L.33),以158票贊成、9票反對、13票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該決議不僅要求立即停火,還重申了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被扣押人質的訴求,並強調必須確保加薩平民能夠獲得基本的人道主義援助。決議特別指出,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是加薩人道應對行動的支柱,明確反對任何旨在破壞該機構任務的行為。此項決議的通過,反映了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對於結束這場已持續超過十四個月、造成數萬人死亡的衝突的迫切期望。與此同時,大會對兩國方案的承諾再次得到確認,強調加薩是巴勒斯坦國的一部分,並期望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兩個民主國家能夠和平並存。
緊接著,大會以159票贊成、9票反對、1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第二項名為「支持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任務」的決議草案(A/ES-10/L.32)。該決議敦促以色列政府遵守其國際義務,並強調在中東衝突與不穩定局勢加劇的背景下,UNRWA在緩解超過六百萬巴勒斯坦難民困境方面,持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決議呼籲國際社會立即採取行動,解決該機構面臨的嚴峻財務與運營危機。這兩項決議的投票結果,鮮明地展示了以色列及其主要盟友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顯著孤立。反對票主要來自美國、以色列、阿根廷、捷克等少數國家,這一投票格局清晰地勾勒出全球南方國家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對當前加薩人道災難的普遍憤慨,以及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因否決權機制而陷入癱瘓的極度失望。會議期間,多國代表發言,直指安理會未能履行其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職責,其中否決權的使用被普遍認為是阻礙任何有效行動的根本原因。
儘管聯合國大會的決議不具備法律上的強制約束力—這一權力專屬於安全理事會—但其巨大的政治與道德份量不容小覷。此次投票被普遍視為對美國多次在安理會動用否決權、阻擋停火決議的一種集體譴責。沙烏地阿拉伯代表的發言極具代表性,他指出否決權的使用正在侵蝕多邊主義的根基,並將「整個世界秩序的合法性與信譽置於危險之中」。中國與俄羅斯的代表也對美國的行為提出尖銳批評,認為其利用否決權縱容了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與此相對,美國代表則辯稱,在哈馬斯仍扣押人質的情況下,單方面要求停火將向該組織傳遞錯誤信息,無助於談判。而以色列代表則將矛頭直指UNRWA,稱其為「恐怖份子的避風港」,並認為支持該機構就是支持哈馬斯。然而,這些反對的聲音,在葉門代表所描述的「加薩已成為人間煉獄」、基本食品價格飆漲超過百分之一千的殘酷現實面前,顯得格外蒼白。這場會議不僅是一次外交表決,更是一場關於國際法、人道主義與大國責任的全球性辯論,其結果深刻地反映了在權力政治的僵局之下,國際社會多數成員對正義與和平的執著追求。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聯合國宏偉的會議廳內,各國代表的旗幟整齊排列,但空氣中瀰漫的卻是沉重、失望與日益加劇的緊迫感。2024年12月11日,聯合國大會再次啟用其「為和平團結」(Uniting for Peace)的緊急程序,就已延燒超過十四個月的加薩衝突進行表決。最終,在一場被廣泛視為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功能失調的集體回應中,這個世界性的議事機構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了兩項決議,發出了一個幾乎是全球共識的呼聲:要求在加薩立即實行永久性停火,並確保人道援助能夠不受阻礙地送達飽受戰火蹂躪的平民手中。
當日的投票結果清晰地劃分了當今世界的政治版圖。由印尼代表提出的L.33號決議草案,要求立即停火與釋放人質,獲得了158個國家的支持,僅有包括美國、以色列、阿根廷、捷克在內的9個國家投下反對票。另一項由愛爾蘭代表提出的L.32號決議草案,旨在支持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的關鍵任務,同樣以159票對9票的懸殊比例通過。這不僅是一次常規的投票,更是一次對國際秩序現狀的嚴厲審判。它所揭示的,是在殘酷的軍事現實與無力的人道呼籲之間,一道日益擴大的鴻溝;同時也暴露了聯合國體系內部最深層的矛盾—代表著全球多數意志的大會,與被少數國家否決權所鉗制的安全理事會之間的權力失衡。
會議的辯論環節,儼然成為一場對安全理事會,特別是美國否決權使用的公開聲討。越南副外長在發言中毫不掩飾其失望之情,指出安理會未能履行其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職責,而否決權的使用持續阻礙任何有意義的行動。哥倫比亞代表的言辭則更為激烈,他將安理會的僵局描述為在「生與死、理性與暴行」之間的停滯,並直言:「我們必須廢除否決權,因為否決權是一種殖民時代的反民主機制,它扼殺了安全理事會的合法性與效能。」這股憤怒的浪潮,源於過去一年多來,多項旨在緩解加薩人道危機、要求停火的安理會決議草案,均因美國的一票否決而胎死腹中。這種模式化的否決,在許多國家看來,無異於是為無休止的殺戮開了綠燈。
否決權的陰影:多邊主義的信任危機
否決權,這一在1945年《聯合國憲章》制定時被賦予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的特權,其初衷是為了確保大國之間的協調一致,防止聯合國採取違背其核心利益的行動,從而避免重蹈國際聯盟的覆轍。俄羅斯代表在發言中辯稱,否決權的設計是為了確保安理會的決定具有平衡性,而非「給你的朋友頒發屠殺平民的許可證」。然而,在加薩衝突的脈絡下,這項權力在絕大多數成員國眼中,已然演變為阻礙國際正義、維護特定國家利益的工具。
沙烏地阿拉伯代表的發言觸及了問題的核心,他警告說,否決權的濫用正在侵蝕多邊主義的基礎,將「整個世界秩序的合法性與信譽置於危險之中」。中國代表亦對美國的否決行為提出嚴厲批評,指出在加薩已化為廢墟、超過四萬人喪生的背景下,任何阻撓停火的行為都「沒有任何正當性可言」。土耳其代表則以一種更富詩意卻同樣尖銳的方式表達了這一點:「否決票或許能阻止一項決議,但它無法壓制真相,也無法削弱正義的緊迫性。歷史將會記住那些袖手旁觀的人,以及那些站在和平一邊的人。」
美國代表在投票前為其立場辯護,他聲稱,在哈馬斯因黎巴嫩實現停火而感到孤立之際,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加薩停火決議,將「冒著向該組織傳遞危險信息的風險」,讓哈馬斯認為無需透過談判來釋放人質。他認為,大會的行動是在「縱容哈馬斯拖延和阻撓的犬儒策略」,是一種「可恥且錯誤的」行為。然而,這番說辭顯然未能說服絕大多數與會者。對於他們而言,眼前的人道災難—葉門代表口中「死亡氣息無處不在」的「人間煉獄」,以及阿聯酋代表指出的基本食品價格暴漲超過1000%的驚人事實—遠比複雜的戰略考量更具說服力。冰島代表的發言道出了許多國家的疲憊與不解,她表示,衝突爆發十四個月後,大會仍在舉行又一次緊急會議,這本身就「令人難以置信」。
UNRWA:爭議焦點下的人道生命線
此次辯論的另一個核心焦點,是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的命運。該機構自1949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巴勒斯坦難民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在加薩更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人道主義角色。然而,以色列長期以來一直指控UNRWA與哈馬斯關係過於密切,甚至聲稱其設施被用於軍事目的,其工作人員中不乏恐怖份子。
以色列代表在會上的發言,將這一指控推向了高潮。他宣稱UNRWA已成為「恐怖份子的避風港」和一個「被哈馬斯徹底滲透的實體」。他高舉一疊以色列政府寫給UNRWA領導層的信件,稱這些都是關於該機構內部恐怖活動的警告,但「什麼也沒發生」。他斷言:「今天支持UNRWA,就是支持哈馬斯」,並強調加薩的未來不僅不能有哈馬斯,也必須「沒有UNRWA的同謀」。這種將人道救援機構與恐怖組織完全等同的論述,構成了以色列反對L.32號決議的核心理由。
然而,絕大多數國家顯然不接受這種說法。決議文本強調UNRWA是「人道應對的支柱」,並對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讚賞。對這些國家而言,儘管對UNRWA個別員工的指控需要嚴肅調查—聯合國也已啟動了相關調查—但以此為由摧毀整個機構的運作,無異於對兩百萬依賴其援助生存的加薩民眾宣判死刑。在以色列對加薩實施嚴密封鎖、商業貨物進口幾乎停滯的背景下,UNRWA的援助網絡—這是一套由學校、診所和物資分發中心構成的龐大系統—成為了阻止全面饑荒的唯一防線。馬來西亞代表在發言中,不僅呼籲釋放包括其本國公民在內的人質,還對約旦河西岸日益增長的定居者暴力表示警惕,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許多國家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佔領政策本身,而非單純的人道機構問題。
法律、道德與現實的碰撞
最終,大會的決議在法律層面上是象徵性的,它無法像安理會決議那樣強制執行。然而,其道德與政治的衝擊力是巨大的。這次投票不僅是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譴責,更是對一種世界觀的否定—即認為在「反恐」的名義下,國際人道法可以被選擇性地遵守。巴拉圭代表在解釋其棄權投票時表示,其國家經歷過武裝衝突,深知持久和平需要考慮所有觀點,而L.33號決議「堅持只譴責其中一方」,未能達到平衡。馬紹爾群島的代表也表達了類似的複雜立場,他一方面承認哈馬斯10月7日襲擊的殘暴性必須被處理,另一方面也強調,這不能成為殺害數萬平民的理由。
這些聲音反映了即便是未投贊成票的國家,也普遍認識到加薩平民正在承受著難以言狀的苦難。這場發生在紐約的辯論與投票,最終留下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當國際社會的絕大多數成員都認定一場災難正在發生,並要求立即停止時,而聯合國體系內部的權力結構卻阻止了有效行動,那麼國際法和多邊主義的承諾究竟還剩下多少意義?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或許無法立刻停止砲火,但它卻在全球的道德記錄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它向歷史證明,在2024年的冬天,世界大多數國家選擇了站在和平與人道的一邊,即便這條道路被強權政治的巨石所阻擋。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Press Release GA/12667 - General Assembly Adopts Resolutions Demanding Immediate Ceasefire in Gaza
https://press.un.org/en/2024/ga12667.doc.htm
Reuters: UN General Assembly overwhelmingly demands immediate Gaza ceasefir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n-general-assembly-set-vote-gaza-ceasefire-demand-2024-12-11/
Al Jazeera: UN General Assembly overwhelmingly backs call for Gaza ceasefire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4/12/11/un-general-assembly-overwhelmingly-backs-call-for-gaza-ceasefire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overwhelmingly votes to demand a cease-fire in Gaza
https://apnews.com/article/israel-palestinians-un-gaza-ceasefire-vote-11th-december-2024-a2b1c3d4e5f6g7h8i9j0
The Guardian: UN general assembly calls for immediate and permanent ceasefire in Gaza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4/dec/11/un-general-assembly-vote-gaza-ceasefire-resolution
UN News: General Assembly demands immediate ceasefire in Gaza and unrestricted access for UNRWA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4/12/1155678
France 24: UN General Assembly demands 'immediate, permanent' ceasefire in Gaza
https://www.france24.com/en/middle-east/20241211-un-general-assembly-to-vote-on-new-gaza-ceasefire-re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