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附買回市場利率異常飆升:金融體系深層結構問題

危機時代監管框架與市場流動性的衝突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9年9月17日,作為全球金融系統心臟地帶的美國隔夜附買回協議(Repo)市場,其利率出現了自金融海嘯以來最劇烈的異常飆升,一度觸及近10%的水平,遠超當時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此事件不僅是短期的市場失靈,更暴露了後金融危機時代,監管框架與市場實際運作之間潛在的結構性矛盾。附買回市場是金融機構進行短期資金融通、確保日常營運順暢的關鍵機制,每日流動的資金規模超過一兆美元,其穩定性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至關重要。任何在此發生的梗塞,都可能迅速傳導至經濟的其他領域。

此次利率飆升的直接觸發點,被歸因於兩個同時發生的、抽離市場現金的技術性因素:其一是美國企業繳納季度稅款的截止日,大量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向美國財政部;其二則是價值約780億美元的新發行美國國債於同日進行結算,進一步吸納了市場上的現金。這兩個可預期的事件疊加,造成了市場流動性的暫時性緊縮。然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為何銀行體系內看似充裕的準備金,卻未能在此刻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許多大型金融機構將矛頭指向了金融危機後實施的《流動性覆蓋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LCR)等監管規定。該規定要求銀行必須持有一定數量的高品質流動性資產-主要是存放在聯準會的現金準備-以應對潛在的金融壓力。銀行的論點是,這些為了強化金融穩定而設立的規定,反而變相凍結了大量資金,使其在市場急需流動性時,不願或無法迅速貸出,從而加劇了資金緊張。

面對市場失序,美國聯邦儲備系統(The Federal Reserve)迅速採取行動,連續數日向市場注入數百億美元的資金,這是其自2008年以來首次啟動此類公開市場操作。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明確表示,寧可選擇增加系統內的總體準備金水平,也不會輕易放鬆LCR等核心監管要求。隨後,聯準會於10月份宣布,將啟動每月購買600億美元短期國債的計畫,旨在長期性地擴大銀行體系的準備金規模,為市場提供更充裕的緩衝。此事件清晰地反映出,金融監管者在維護體系穩定與確保市場效率之間,面臨著持續的權衡與挑戰。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金融世界的龐大版圖中,存在一個鮮為人知卻至關重要的領域-附買回協議(Repo)市場。它不像股票市場那樣充滿漲跌的激情敘事,卻是支撐現代金融體系每日運轉的隱形脈絡。在這個市場中,每日有超過一兆美元的資金以隔夜或極短期的形式悄然流轉,金融機構以此為抵押換取現金,確保交易結算、支付義務等日常運作的順暢。它如同金融機體的循環系統,穩定而低調地輸送著賴以為生的血液。然而,在2019年9月的一個清晨,這個系統的心跳卻出現了驟然的紊亂,向外界發出了一聲沉悶而有力的警訊。

一、資金動脈的瞬間梗塞:利率失控與聯準會的緊急應對

2019年9月16日至17日,美國附買回市場的隔夜利率突然失控。這個通常緊貼聯邦基金利率的指標,從約2%的水平,猶如脫韁野馬般一路向上竄升,最高觸及近10%的驚人高位。這意味著,需要現金的金融機構-例如對沖基金、華爾街交易員與部分銀行-必須付出五倍於平常的代價,才能借到維持營運所需的隔夜資金。市場上,願意出借現金的資金供給方-主要是貨幣市場基金等資產管理公司-在此刻突然集體退縮,導致了嚴重的供需失衡。

這場突如其來的「美元荒」迫使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採取了十年未見的行動。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緊急宣布,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提供最高達750億美元的流動性。在接下來的數週內,聯準會持續進行此類操作,向市場累計注入了數千億美元,才逐步平息了這場風波。聯準會的快速介入,雖然避免了危機的進一步擴散,但也引發了整個金融界的嚴肅思考:在這個被認為已汲取2008年教訓、建立起重重防火牆的金融體系中,為何最基礎的資金市場會如此脆弱?

二、探究近因-一場資金需求的完美風暴

事件的直接導火線,是一系列看似無關的技術性因素在時間點上的巧合。首先,9月16日是美國企業繳納季度所得稅的最後期限。這意味著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會從商業銀行的帳戶中被抽出,集中存入美國財政部在聯準會的帳戶。其次,同一天也是一批總額高達780億美元的新發行美國國債的結算日。購買這批國債的金融機構,需要動用現金來完成交割。

這兩項活動都是例行公事,且市場事前均已知曉。然而,當兩者同時發生時,便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資金虹吸效應,在短時間內從銀行體系抽走了大量的現金。市場上可供出借的美元數量驟然減少,而需要現金的需求方卻依然存在,利率的飆升便成為了最直接的市場反應。這場資金緊縮,猶如一場由可預期事件構成的完美風暴,暴露了系統在應對集中性資金壓力時的彈性不足。

三、結構性矛盾-銀行業的監管枷鎖論

風暴過後,大型商業銀行普遍將問題的根源,指向了2008年金融危機後建立的、旨在強化金融韌性的一系列監管法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流動性覆蓋率》(LCR)。LCR的核心要求,是銀行必須持有足夠的「高品質流動性資產」(High-Quality Liquid Assets, HQLA),主要是現金以及可以快速變現的美國國債,其總量需足以覆蓋銀行在30天嚴重壓力情境下的資金淨流出。

這項規定的初衷,是為了確保銀行在遭遇危機時,不會因流動性枯竭而迅速倒閉,從而引發系統性風險。自該規定實施以來,美國大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確實儲備了遠高於以往的現金。然而,銀行界的觀點認為,這些巨額準備金在LCR的框架下,實際上已成為一種「受困」的資產。為了時刻滿足監管要求,銀行對於動用這筆資金變得極其謹慎。即便是在附買回市場利率飆升、可以獲取高額回報的情況下,銀行也擔心一旦大量出借現金,可能會使其流動性覆蓋率跌破監管紅線,從而招致監管機構的審查。

因此,一幅矛盾的景象出現了:一方面,銀行體系坐擁創紀錄的準備金;另一方面,在市場最需要資金的時候,這些準備金卻未能有效地釋放出來。原本用以吸收衝擊的「海綿」,在特定情境下,反而成為了阻礙流動性傳導的壁壘。這場爭論的核心,觸及了金融監管的根本性權衡-單體機構的穩定性與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之間,應當如何取得平衡。

四、聯準會的政策抉擇與長期對策

面對銀行業的抱怨,聯準會主席鮑爾給出了明確的回應。他公開表示,監管機構不會考慮降低LCR等核心監管標準來解決問題。在他看來,這些規定是維護金融穩定的基石,不應輕易動搖。聯準會的政策選擇是-與其降低對銀行的要求,不如直接為整個系統提供更多的基礎貨幣。

基於此一思路,聯準會除了進行短期的附買回操作外,更在2019年10月宣布了一項更為長期的策略:自該月起,以每月600億美元的速度,持續購買短期美國國債,並計劃至少維持到2020年第二季。此舉的目的,是直接擴大商業銀行存放在聯準會的準備金總量。透過將市場上的國債轉換為銀行體系內的現金,聯準會意在創造一個遠高於LCR監管要求的、極度充裕的準備金環境。如此一來,銀行便能在無須擔憂觸及監管底線的情況下,更自如地參與包括附買回市場在內的貨幣市場運作。

聯準會的這一系列舉措,實質上是在不改變監管規則的前提下,透過改變市場運行的基礎環境來解決問題。這反映出監管者對於後危機時代建立的穩定框架的堅持,同時也承認了該框架在實際運行中,確實需要央行更為主動地進行流動性管理,以彌補其可能引發的市場摩擦。這場利率飆升事件,最終成為了促使聯準會重新擴大其資產負債表、並調整其貨幣政策操作框架的重要催化劑。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y the Fed Is Pumping Billions Into the Repo Market
https://www.wsj.com/articles/why-the-fed-is-pumping-billions-into-the-repo-market-11568804400

Reuters: Explainer: The Fed is injecting billions into the U.S. banking system. Why?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fed-repo-explainer/explainer-the-fed-is-injecting-billions-into-the-u-s-banking-system-why-idUSKBN1W3249

Financial Times: What is the repo market and why does it matter?
https://www.ft.com/content/32486524-d922-11e9-8f9b-77216ebe1f17

Bloomberg: What the Repo Market Is and Why It’s Causing a Stir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9-17/why-the-repo-market-is-such-a-big-deal-quicktake

The New York Times: The Repo Market Is ‘Plumbing.’ Here’s How It Clogged Up.
https://www.nytimes.com/2019/09/18/business/dealbook/what-is-the-repo-market.html

Associated Press: Fed to buy Treasury bills to ease pressures in bond markets
https://apnews.com/general-news-268e0018a1a34ba5b48169996d914d48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Statement Regarding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October 11, 2019)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monetary2019101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