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的政策典範轉移:追求更具包容性的最大化就業目標

菲利普斯曲線失靈下的央行思維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8月27日,在全球央行年會-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經濟論壇的視訊會議上,美國聯準會(Fed)主席傑洛姆・鮑爾(Jerome Powell)宣布了一項對其貨幣政策框架的歷史性修訂。這項調整的核心,是正式揚棄了數十年來奉行的「預防性升息」策略,不再僅因失業率降至低點而 preemptively 採取緊縮政策來對抗預期中的通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名為「平均通膨目標制」(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的新框架,允許通膨在一段時間內適度超過2%的目標,以彌補先前通膨未達標的時期。此舉被視為自前主席保羅・沃克(Paul Volcker)時代以來,聯準會最重要的政策思想轉變,它標誌著央行的政策重心,從過去將抑制通膨視為首要任務,轉向更加側重實現一個基礎廣泛且具包容性的「最大化就業」目標。

這項政策轉變的背後,是對一個長期主導央行思想的經濟理論-「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的重新評估。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認為,失業率與通膨之間存在著穩定的反向關係:當勞動市場趨於緊俏、失業率下降時,薪資上漲的壓力會傳導至物價,從而推高通膨。基於此一邏輯,央行會在失業率下降至所謂的「自然失業率」水準時,便開始升息以防患未然。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這個關係已顯著弱化,出現了「菲利普斯曲線平坦化」的現象。在長達十年的經濟復甦期間,美國失業率降至半世紀以來的低點,但通膨卻始終溫和,未見失控跡象。這個經驗證據顯示,全球化、技術進步與勞動議價能力下降等結構性因素,已改變了傳統的經濟運作模式,使得單純依賴失業率作為通膨的先行指標,不僅不再可靠,甚至可能過早地扼殺了就業市場的潛在動能。

新框架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內含的社會包容性目標。聯準會官員明確表示,採取更具耐心的政策,是為了讓經濟能在更長時間內保持擴張,從而惠及那些在經濟復甦中最晚被納入勞動市場的「社會邊緣群體」。歷史數據清楚地顯示,少數族裔的就業情況長期落後於整體人口,例如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通常是白人失業率的兩倍左右。一個持續強勁的勞動市場,能夠為這些群體創造更多機會,並縮小不同族群間的經濟差距。然而,聯準會也坦承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要建立一個能讓全民共享繁榮的經濟體,單靠央行的利率工具遠遠不足,仍需配合政府在財政政策上的投資,以及地方政府在基礎設施與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努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勞動者的生產力與薪資水準。這項政策的頒布,不僅是對經濟理論的揚棄與創新,更是世界最強大的中央銀行對其社會責任的一次深刻反思。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長久以來,美國勞動市場的榮景,總伴隨著一個潛在的憂慮-當失業率的數字持續下探,達到數十年來的低點時,沉睡的通貨膨脹巨獸是否即將甦醒?數十年來,這個問題如同經濟學的幽靈,時刻縈繞在華盛頓聯準會的決策廳堂。然而,在2020年夏季的尾聲,全球疫情的陰霾之下,這家世界最重要的中央銀行,透過一場視訊演說,正式宣告一個時代的思維已經改變。這個舊有的恐懼,將不再是其貨幣政策行動的唯一圭臬。

歷史的遺產-從1970年代通膨到菲利普斯曲線

要理解這項轉變的份量,必須回溯至1970年代的經濟創傷。當時,失控的兩位數通膨,嚴重侵蝕了美國家庭的購買力與社會穩定,成為一代人痛苦的共同記憶。為了馴服這頭猛獸,時任聯準會主席保羅・沃克採取了極端激進的升息手段,不惜以短期的經濟衰退為代價,最終成功穩定了物價。這次經驗,為聯準會樹立了捍衛物價穩定的堅定信譽,也將「預防通膨」的思維,深植於其後的每一代央行官員心中。

這套思維的理論基礎,便是經濟學家威廉・菲利普斯所提出的「菲利普斯曲線」。該曲線描繪了失業率與通膨之間的反向連動關係,成為各國央行制定政策的關鍵指南。其政策意涵十分明確:為了維持物價穩定,經濟體必須容忍一定程度的失業,即所謂的「自然失業率」。一旦失業率降至此水準之下,就意味著經濟過熱,央行必須踩下剎車-升息-來為經濟降溫,即便當時的通膨尚未真正顯現。這種「在宴會漸入高潮時撤走雞尾酒碗」的預防性策略,主導了聯準會近半世紀的決策模式。

一條平坦化的曲線,一個失效的指南針

然而,進入21世紀後,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漫長復甦期,聯準會的決策者們發現,他們賴以為生的指南針似乎失靈了。從2009年到2019年,美國經濟創造了史上最長的擴張週期,失業率從10%的高峰,一路下滑至3.5%的50年低點。依照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劇本,如此緊俏的勞動市場,理應引發劇烈的薪資上漲與通膨壓力。但現實卻是,通膨始終頑固地徘徊在2%的目標之下。

經濟學家們將此現象稱為「菲利普斯曲線的平坦化」。背後的原因複雜且具結構性,包括但不限於:全球化導致的低價進口商品競爭、工會力量的式微削弱了勞工的薪資議價能力、電子商務的興起增強了價格的透明度、以及人口老化等因素。這一切都意味著,失業率與通膨之間的連結已不再如昔日般緊密。聯準會官員,包括在演說影片中受訪的區域聯邦準備銀行總裁,都已意識到,過去對「自然失業率」的估計可能過高。當他們認為4.5%是觸發通膨的底線時,現實證明經濟在失業率低於4%時依然能平穩運行。堅持舊有的預防性升息框架,不僅沒有必要,反而可能過早地終結經濟擴張,犧牲了數百萬個潛在的就業機會。

新框架的誕生:從「預防」到「等待」

基於對此一新經濟現實的認知,聯準會於2020年8月正式推出了其數十年來最大膽的政策框架改革。新框架的核心有二:

第一,重新定義「最大化就業」。聯準會明確指出,這是一個「基礎廣泛且具包容性」的目標。他們將不再僅僅關注整體的失業率數字,而是更深入地檢視不同族群、不同社經地位的勞動參與情況。政策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足夠強勁的經濟環境,讓那些通常在經濟週期末段才能找到工作的人們也能受益。

第二,採納「平均通膨目標制」。這意味著聯準會的目標不再是讓通膨率在任何時刻都精準地等於2%,而是追求「一段時間內平均達到2%」。這給予了政策制定者更大的彈性。在經歷了如2010年代那樣長期低於2%的時期後,他們將容忍甚至樂見通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適度」超過2%,以彌補過去的不足。此舉的關鍵在於,聯準會正式宣告,他們將「等待看到實際的通膨跡象」,才會考慮升息,徹底告別了僅憑低失業率就採取行動的舊有模式。

貨幣政策的社會意涵:為誰服務的經濟?

這項看似技術性的政策調整,實則蘊含著深刻的社會關懷。一個持續高壓運轉的經濟體,對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最為有利。歷史數據顯示,非裔與西班牙裔美國人的失業率,長期顯著高於白人。在經濟剛開始復甦時,企業主往往優先聘僱技能與經驗最豐富的求職者;只有在經濟持續擴張、勞動力變得稀缺時,他們才會有更強的動機去僱用並培訓那些處於就業市場邊緣的人。

聯準會的新框架,正是希望透過保持更長時間的低利率環境,來拉長經濟的擴張期,從而讓就業機會能夠擴散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這是一種務實的承認:貨幣政策從來都不是中性的,它對不同收入、不同財富水準的群體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一個過於鷹派、輕易升息的央行,其代價往往由那些最需要工作機會的人來承擔。

然而,聯準會的官員也清醒地認識到其工具的局限性。貨幣政策是一個影響總體經濟需求的鈍器,無法解決結構性的不平等問題。要真正實現一個讓全民共享繁榮的經濟,需要政府在財政支出上進行配套投資,例如改善基礎設施、擴大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可負擔的教育與醫療等。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整體勞動力的素質與生產力,讓他們在一個強勁增長的經濟中,不僅能找到工作,更能獲得足以安居樂業的更高薪資。聯準會的政策轉向,為這樣的經濟環境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最終的果實,仍需社會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才能收穫。

資料來源

The Federal Reserve: New Economic Challenges and the Fed's Monetary Policy Review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powell20200827a.htm

Reuters: Fed rewrites the book on inflation, jobs to pave way for low rate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BN25N0KK/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ed Adopts New Strategy for Inflation and Employment
https://www.wsj.com/articles/fed-adopts-new-strategy-for-inflation-and-employment-11598538601

Financial Times: Powell resets Federal Reserve’s inflation and jobs policy
https://www.ft.com/content/116997a0-388a-4467-a068-abe57a530398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hat did the Fed do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crisis?
https://www.brookings.edu/resource/what-did-the-fed-do-in-response-to-the-covid-19-crisis/

Associated Press: Fed adopts new strategy to let inflation run higher
https://apnews.com/general-news-8a21342b47cf2a30d5885c4b182d8a57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 Fed’s new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
https://www.piie.com/blogs/realtime-economic-issues-watch/feds-new-monetary-policy-fra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