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通過《全球移民契約》,然數十國缺席凸顯全球共識裂痕

國家主權與多邊主義的角力中,充滿爭議的合作契約

· 權力結構-美國,權力結構-歐洲,國際組織-聯合國,人權社會-難民與移民,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8年12月10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政府間會議上,聯合國164個會員國正式通過了《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全球契約》(Global Compact for Safe, Orderly and Regular Migration)。這份歷史性文件,是國際社會首次嘗試就如何共同管理跨國移民問題,制定一套全面的合作框架。然而,這場本應彰顯全球團結的會議,卻因近三十個國家的缺席與明確抵制,而蒙上了一層深刻分裂的陰影。包括美國、奧地利、澳洲、智利以及多個東歐國家在內的政府,紛紛以「國家主權」為由,拒絕簽署這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契約,使其成為近年來多邊主義危機中最具代表性的爭議點之一。支持者,如德國總理梅克爾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讚該契約是應對全球化時代人口流動挑戰的唯一理性途徑;而反對者則抨擊其為一項模糊法律與非法移民界線、並最終將侵蝕國家邊境管制權力的「全球主義」議程。

這份契約的誕生,直接源於2015年席捲歐洲的難民與移民危機。當時,超過一百萬人湧入歐洲,不僅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壓力,更引發了歐盟內部深刻的政治撕裂,並催生了各國排外民族主義勢力的急劇抬頭。這場危機暴露出現有的國際體系,在應對大規模、混合性(即難民與經濟移民並存)的人口流動時,存在著巨大的治理真空。為此,聯合國全體會員國於2016年通過《紐約宣言》,承諾將分別制定一份關於難民和一份關於移民的全球契約。《全球難民契約》旨在強化對受迫害者的保護與責任分攤,而《全球移民契約》則試圖為更廣泛的、出於各種原因(主要是經濟因素)而遷移的人口,建立一套共同的管理原則。歷經近兩年的艱苦談判,契約最終形成了包含23項目標的框架,涵蓋了從減少驅使人們非正常移徙的負面因素,到打擊人口販運、保障移民基本權益、促進其社會融合,再到確保安全和有尊嚴的返回等多個方面。

然而,從談判階段開始,這份契約就始終被一場關於其本質的激烈辯論所籠罩。契約的起草者與支持者反覆強調其「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性質,指出其目標僅是提供一份各國可自願採納的「政策選項菜單」,旨在促進國際合作,使移民過程更加安全、更有序,從而使移民來源國、過境國和目的地國都能從中受益。但反對者則認為,這是一種「特洛伊木馬」。他們擔憂,即使契約本身不具法律強制性,其所確立的原則和規範,也將透過司法判例、國際組織的倡導和國內政治壓力,逐漸演變為一種「軟法律」(soft law)或習慣國際法,最終在實際上限制了國家制定和執行自身移民政策的主權權力。這份旨在為全球移民現象建立共同管理框架的契約—其文本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對國家主權的尊重與「非約束性」的強調—最終卻諷刺地因為被民族主義者描繪成對國家主權的致命威脅而遭到抵制,凸顯了在當前政治氛圍下,事實與恐懼之間的鴻溝。馬拉喀什的會議,因此並未成為全球團結的慶典,反而成為了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一個在國家主義浪潮與全球化現實之間左右為難、步履蹣跚的世界。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2018年12月10日,摩洛哥古城馬拉喀什見證了一次充滿矛盾的歷史時刻。在聯合國主持的政府間會議上,來自164個國家的代表正式通過了《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全球契約》。這份厚達34頁的文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試圖為管理國際移民這一複雜現象提供全球性合作框架的政治宣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致辭中稱之為一份「防止苦難與混亂的路線圖」,並強調在全球人口流動日益頻繁的今天,加強國際合作是唯一的出路。德國總理梅克爾也親赴會場,稱這份契約是「為多邊主義奮鬥是值得的」的明證。

然而,會議廳內的支持性發言,與廳外缺席國家的長長名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國在川普政府「美國優先」的政策下,早在2017年談判階段便已宣布退出。而在會議召開前的數週內,一股退出浪潮席捲全球:奧地利、匈牙利、波蘭、捷克、澳洲、智利、以色列等國紛紛宣布,出於對國家主權的擔憂,它們不會簽署這份契約。在比利時,執政聯盟中的最大黨派更因對契約的分歧而宣布退出政府,導致聯合政府垮台。最終,在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僅有164國支持這份契約。一場旨在凝聚共識的努力,最終卻以凸顯全球深刻分歧而告終。

危機的遺產:契約的起源

這份契約的直接催生者,是2015年震撼世界的歐洲難民與移民危機。那一年,超過一百萬主要來自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以及非洲多國的難民和移民,經由地中海和巴爾幹路線湧入歐洲。這場突如其來的大規模人口流動,不僅使歐盟的庇護體系瀕臨崩潰,更在政治上撕裂了歐洲大陸。各國就責任分攤問題爭吵不休,邊境管制朝令夕改,而高舉反移民旗幟的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則藉機在各國迅速崛起。

這場危機無情地揭示,在一個人員、資訊和資本高度流動的全球化時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大規模跨境人口流動所帶來的挑戰。為此,聯合國全體會員國在2016年9月的紐約峰會上,一致通過了《關於難民和移民的紐約宣言》,承諾將為應對這一挑戰尋求更公平、更協調的全球方案。宣言決定啟動兩個獨立的談判進程,分別制定一份關於難民的全球契約,以及一份關於移民的全球契約。前者旨在加強對受迫害者的保護,而後者,即此次在馬拉喀什通過的契約,則旨在處理一個更為廣泛、也更具主權爭議的議題:出於自願(而非被迫)原因的跨國遷移。

合作的框架,而非法律的枷鎖:契約的本質

《全球移民契約》的核心,是其提出的23項總體目標。這些目標構成了一個全面的政策工具箱,旨在覆蓋移民現象的各個階段。其內容包括:

從源頭治理: 致力於創造條件,使人們能夠在本國過上安全和有尊嚴的生活,不必被迫或出於絕望而遷移。

促進正常渠道: 擴大合法、安全的移民途徑,以減少危險的非正常移民。

打擊跨國犯罪: 加強國際合作,打擊人口販運和偷渡等犯罪行為。

保障基本權益: 確保所有移民,無論其法律地位如何,都能獲得基本的公共服務,並免受歧視和剝削。

促進社會融合: 創造條件,使移民能夠融入東道國社會並做出貢獻。

確保安全返回: 為選擇或被要求返回原籍國的移民,提供安全和有尊嚴的支持。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契約的起草者們始終小心翼翼地強調,這是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它並不創設新的國際法,也不強迫任何國家改變其移民政策。每一項目標之後,都附有一系列各國可「自願」採納的政策選項。支持者們認為,這份契約的價值在於建立了一套共同的語言和理解,促進各國在數據共享、資格認證、領事保護等方面進行務實合作,從而將目前混亂且時常致命的移民過程,變得更加安全、可預測,並最終使所有相關方受益。古特雷斯在講話中特別指出,對於人口老齡化、生育率下降的許多已開發國家而言,移民是維持經濟活力、支撐社會福利體系的必要條件。

主權的警報:反對聲浪背後的恐懼

然而,正是這份充滿合作精神與人權話語的契約,在許多國家激起了強烈的政治反彈。反對者的核心論點,集中在對國家主權可能受到侵蝕的深切恐懼上。他們認為,契約的措辭雖然是非約束性的,但其潛在影響卻是深遠的。

模糊合法與非法的界線: 奧地利、匈牙利等國政府指出,契約在呼籲保障所有移民權益的同時,未能充分區分合法移民與非法移民,這可能會鼓勵更多人嘗試非正常入境。

「軟法律」的威脅: 反對者最主要的擔憂是,這份契約將創造出新的國際規範或「軟法律」。他們認為,即使政府不簽署,國內外的維權律師和法官,也可能會引用契約的條款來挑戰本國的移民法律和遣返決定,從而在司法層面,逐步侵蝕政府對邊境的控制權。

媒體與言論自由的擔憂: 契約中的部分條款,如呼籲停止資助宣揚不容忍和歧視移民的媒體,被一些批評者解讀為可能被濫用來壓制對移民政策的合理批評,構成對言論自由的威脅。

這些反對聲浪,與近年來在歐美興起的、反對「全球主義」的民粹民族主義思潮高度契合。在這股思潮中,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被描繪成試圖將自身意志強加於主權國家的「世界政府」雛形。在這種政治敘事下,《全球移民契約》成為了一個完美的攻擊靶標。最終,它所引發的爭議,已遠遠超出了其文本內容本身,而演變成一場關於國家認同、邊界意義以及在全球化時代國家應扮演何種角色的意識形態鬥爭。馬拉喀什會議的結果表明,在這場鬥爭中,多邊主義與國家主義的力量,正處於一種 precarious 的平衡之中。

資料來源

Reuters: U.N. members adopt global migration pact rejected by U.S. and other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migrants-un-idUSKBN1O91A4

United Nations Refugees and Migrants: Global Compact for Migration
https://refugeesmigrants.un.org/migration-compact

BBC News: UN pact: What is the global compact on migration?
https://www.bbc.com/news/world-46502252

The Guardian: UN global compact for migration: what is it and why is it so controversial?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dec/10/un-global-compact-for-migration-what-is-it-and-why-is-it-so-controversial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 The Global Compact for Migration: How Did We Get Here?
https://www.cfr.org/blog/global-compact-migration-how-did-we-get-here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 A Glass Half-Full? The Global Compact for Migration Promises More than It Delivers, But Is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https://www.migrationpolicy.org/news/global-compact-migration-promises-more-delivers-step-right-dire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U.N. Members Adopt Controversial Migration Pact
https://www.nytimes.com/2018/12/10/world/europe/un-migration-pa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