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4月2日,《華爾街日報》發布了一項針對七個美國大選關鍵州的深度民調,其結果為選情投下了清晰而沉重的註腳。數據顯示,在六個州份中,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支持率均領先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差距在1至6個百分點之間,僅威斯康辛州呈現平手局面。這項民調最關鍵的發現,在於拜登總統在2020年助其勝選的聯盟,正出現顯著的裂痕。在傳統上被視為民主黨鐵票倉的非裔、西語裔及年輕選民中,拜登的支持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在議題的對決上,選民的偏好呈現出巨大的分歧:川普在經濟、移民以及擔任總統所需的身心健康等三大領域,享有高達20個百分點的巨大優勢;而拜登僅在墮胎權議題上,以12個百分點的優勢領先。民調同時揭示了一個矛盾的現象:儘管多數選民對全國經濟的評價極為負面,卻普遍認為自己所在州的經濟狀況尚屬良好。此外,高達15%的選民表示將考慮投給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等第三方候選人,這群對兩大黨候選人皆持負面看法的游離選民,構成了本次選舉最大的不確定性。民調結果預示著,拜登的連任之路將是一場鞏固破碎聯盟的艱難戰役,而川普也必須面對自身負面形象及老年選票流失的潛在風險。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民主政治的漫長賽程中,民意調查的角色,從來都不是預測終點的水晶球,而更像是一張精密的診斷圖。它在特定的時間切片上,捕捉一個國家的集體情緒、潛藏的焦慮,以及社會板塊之間正在發生的、不易察覺的位移。春日發布的這份《華爾街日報》關鍵州民調,正是這樣一份診斷報告。它以冷靜的數字,描繪出美國政治版圖上一場即將到來的風暴,其核心,是現任總統拜登的執政聯盟所面臨的結構性侵蝕。
作為一名長期觀察國際權力變遷的撰稿人,筆者深知,任何一場選舉的勝負,最終都取決於候選人能否有效動員並鞏固其核心支持群體。而這份報告所呈現的,恰恰是拜登總統在這項根本任務上,所遭遇到的嚴峻挑戰。
一個正在瓦解的聯盟:拜登的核心困境
2020年,拜登的勝利,建立在一個由非裔、西語裔、年輕世代與郊區溫和派所構成的多元化聯盟之上。然而,四年之後,這個聯盟的基石,正出現令人擔憂的鬆動。民調數據顯示,在這些關鍵州,僅有68%的非裔選民表示支持拜登,這與上一屆大選全國近90%的支持率相比,是一個巨大的落差。
更值得警惕的信號,出現在西語裔男性選民之中,他們在此次民調中,對川普的支持度甚至超過了拜登。這不僅是拜登競選團隊的短期難題,如果此一趨勢得以持續,它可能預示著民主黨在未來數十年,都必須面對的選民結構重組的長期挑戰。年輕選民的支持度下滑,同樣反映出他們對當前經濟狀況與未來前景的普遍失望。
這場支持度的流失,背後是多重因素的疊加。持續的通貨膨脹,侵蝕了低收入家庭的實際購買力;邊境移民問題的持續發酵,引發了部分群體的安全憂慮;而對於年輕世代而言,高昂的住房與教育成本,讓他們對現行體制能否回應其需求,產生了深刻的懷疑。維繫一個多元化政治聯盟,需要不斷地在各群體的利益訴求之間,尋求精巧的平衡。而當經濟壓力成為普遍性的社會體驗時,這種平衡便顯得格外脆弱。
議題主導權之爭:經濟焦慮 vs. 價值守護
當選民的基本盤出現動搖時,選戰的焦點,便轉向了對中間游離選民的議題設定權之爭。在這方面,兩位候選人呈現出極為鮮明的對比。
川普牢牢地掌握了選民最為關切的幾個「痛點」議題。在經濟與移民問題上,他享有壓倒性的優勢。對於許多選民而言,川普執政時期相對平穩的物價與嚴格的邊境政策,構成了一種簡單而強烈的記憶。他的競選策略,便是要不斷地將選民的注意力,聚焦於當下的生活成本壓力與邊境的失序感,將選舉定義為一場對拜登政府治理能力的公投。
與此相對,拜登陣營的優勢,則集中在墮胎權這個核心價值議題上。自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之後,捍衛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已成為民主黨最有效的社會動員力量。拜登的策略,是要將川普與推翻墮胎權的保守派大法官緊密綑綁,將選舉提升為一場關於美國基本自由與未來社會樣貌的選擇。
於是,選戰的主軸,便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訴求之間來回擺盪。一方試圖喚起民眾對「口袋麵包」的焦慮,另一方則試圖激發民眾對基本權利喪失的恐懼。哪一方的訴求,最終能夠成為選民投票時的首要考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選舉的結果。
游離的民心:第三方候選人與不滿的選民
此次民調的另一個關鍵發現,是高達三分之一的選民,仍處於游移不定的狀態。他們或者明確表示將支持小羅勃·甘迺迪等第三方候選人,或者對兩大黨候選人的支持意願並不堅定。
這群選民的畫像十分清晰:他們對拜登、川普兩人的負面觀感,遠高於普通選民;他們對經濟現狀的評價,也更為悲觀。他們是這場選舉中,最為疏離、也最為不滿的一群人。第三方候選人的存在,為這股不滿情緒,提供了一個宣洩的出口。
小羅勃·甘迺迪的角色尤其值得關注。民調顯示,他對共和黨選民的吸引力,似乎大於對民主黨選民。這意味著,他的參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侵蝕川普的票源。然而,當綠黨、自由黨等其他小黨候選人也被納入考量時,他們對拜登票源的稀釋作用,可能又會與甘迺迪的效應相互抵銷。
無論如何,這群龐大的游離選民的存在,為選情增添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他們在最後一刻的決定,將足以左右幾個關鍵州的最終結果。
雙方的軟肋:一場比誰犯錯更少的競賽
儘管民調數據對拜登總統而言極為嚴峻,但報告也同樣指出了川普自身存在的弱點。他的整體負面觀感依然很高,選民對其總統任期的評價,雖優於對拜登的評價,卻也遠非一致性的高度肯定。
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趨勢是,老年選民似乎正出現從共和黨轉向民主黨的跡象。這可能與川普在健保、社會福利等議題上的立場,以及他較為激烈的行事風格有關。如果這一趨勢得以鞏固,將對川普在佛羅里達、亞利桑那等退休人口眾多的州的選情,構成潛在的威脅。
這份民調所描繪的,並非一方必勝、一方必敗的定局。它呈現的是一場雙方都帶著明顯弱點的對決。拜登必須在未來數月的競選中,竭力修補他那正在破碎的聯盟,並成功地將選戰焦點轉移到對手可能構成的威脅之上。而川普,則必須在鞏固自身核心支持度的同時,避免因過於極端的言行,而嚇跑那些對現狀不滿、卻也對他心存疑慮的溫和派選民。這將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消耗戰,比的或許不是誰更受歡迎,而是誰能讓選民覺得,自己是那個「風險相對較小」的選擇。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rump Holds Leads in 6 of 7 Swing States, WSJ Poll Finds
https://www.wsj.com/politics/elections/trump-holds-leads-in-6-of-7-swing-states-wsj-poll-finds-11689252
Reuters: Trump leads Biden in 6 of 7 swing states, poll find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rump-leads-biden-6-7-swing-states-poll-finds-2024-04-02/
The Associated Press: 5 takeaways fro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s 2024 swing states poll
https://apnews.com/article/biden-trump-poll-swing-states-2024-election-1e7a8e6b3b5c4d3b8a7f6e5c9b4d1a2c
The New York Times: Trump Leads in 6 Swing States, as Young and Nonwhite Voters Drift From Biden
https://www.nytimes.com/2024/04/02/us/politics/trump-biden-poll-swing-states.html
The Hill: Trump leads Biden in 6 of 7 swing states: Poll
https://thehill.com/homenews/campaign/4569343-trump-leads-biden-in-6-of-7-swing-states-poll/
NPR: Poll: Trump leads Biden in 6 key swing states
https://www.npr.org/2024/04/03/1242456012/poll-trump-leads-biden-in-6-key-swing-states
Bloomberg: Trump Leads Biden in Six of Seven Crucial Swing States, Poll Show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04-02/trump-leads-biden-in-six-of-seven-swing-states-wsj-poll-sh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