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的無聲戰線:芬蘭邊境人道困境與克里姆林宮對芬蘭加入NATO的反制

地緣政治棋盤上,人權成為武器的悲鳴

· 權力結構-俄羅斯,國際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人權社會-難民與移民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4月4日,芬蘭政府宣布無限期關閉與俄羅斯長達1340公里的陸路邊界,將此一臨時性措施轉為長期國安政策。此決策的背景,源於自2023年11月起,數千名來自中東與非洲的尋求庇護者,罕見地冒著極地嚴寒,從俄羅斯湧向芬蘭邊境口岸。赫爾辛基當局指控這波移民潮並非偶然,而是莫斯科精心策劃的「混合戰」手段,旨在報復芬蘭於同年4月正式加入北約(NATO),並藉此製造歐洲內部的政治不穩定。芬蘭情報部門與邊防官員指出,有證據顯示俄羅斯當局正積極協助、引導甚至運送這些移民至邊境地區,此舉與2021年白俄羅斯利用移民衝擊波蘭、立陶宛邊境的手法如出一轍。面對這場以人道為武器的國安威脅,芬蘭選擇了關閉邊境的強硬立場,然而,這也使得成千上萬的移民滯留於俄羅斯境內,在嚴峻的氣候與不確定的未來中等待。此事件不僅考驗著芬蘭作為北約新成員國的應對能力,更揭示了在當代國際衝突中,人道主義危機如何被工具化,成為地緣政治博弈中一枚悲哀的棋子。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北極圈凜冽的寒風中,希望與絕望的界線,往往只是一道冰冷的鐵絲網。零下十三度的酷寒,並未凍結尋求庇護者徒步或騎著單車,穿越偏遠森林前往芬蘭邊境檢查站的決心。這條並非常規的遷徙路徑,自2023年下半年起,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上一幕令人心碎卻又充滿算計的縮影。這些來自敘利亞、索馬利亞、葉門等戰亂國度的臉孔,他們的目的地是歐盟成員國芬蘭,但他們非自願的旅程,卻始於俄羅斯。

2023年4月,芬蘭正式成為北約第31個成員國,此舉使北約與俄羅斯的直接邊界增加了一倍以上,長達1340公里。對克里姆林宮而言,這無疑是其戰略安全空間的一次重大壓縮。莫斯科當時便已警告,將採取「反制措施」以確保自身安全。然而,世界未曾預料到,這項反制並非傳統的軍事部署,而是以一種更為隱蔽、更具爭議性的形態出現—一場被芬蘭政府稱為「混合戰爭」的移民潮。

數據的驟變,揭示了事態的極不尋常。在2023年的前六個月,通過芬蘭東部邊境的尋求庇護者不足百人。然而,從8月開始,人數緩慢攀升,至11月則呈現爆炸性增長,短短數週內便湧入近千人。芬蘭邊境防衛隊的報告與現場影像顯示,這些移民並非偶然抵達。他們持有合法的俄羅斯簽證,卻缺乏進入申根區所需的文件,而俄羅斯邊防人員一反常態地對此視若無睹,甚至被指控用車輛將他們載運至距離邊境不遠處。芬蘭內政部長瑪麗・蘭塔寧(Mari Rantanen)直言:「我們有證據表明,與過去不同,俄羅斯邊防當局不僅允許沒有適當文件的移民進入芬蘭,而且還積極幫助他們到達邊境地區。」

這套劇本,歐洲並不陌生。2021年,俄羅斯的親密盟友白俄羅斯,被歐盟指控如法炮製了一場人為的移民危機。當時,數以萬計的中東移民被引誘至明斯克,再被白俄羅斯軍警驅趕至與波蘭、立陶宛及拉脫維亞的邊境,企圖撕裂歐盟的團結,製造人道災難。美國戰爭研究所(ISW)的分析認為,那場危機的背後,極有可能由克里姆林宮直接操控或授權。如今,相似的場景在芬蘭邊境重演,其戰略意圖昭然若揭。

對俄羅斯總統普丁而言,這是一場成本極低、效益極高的非對稱作戰。西方自由民主國家珍視人權與國際公約,使其在面對移民議題時,往往陷入法律與道德的兩難。利用移民作為武器,不僅能對目標國的社會福利、邊境安全及公共資源構成直接壓力,更能觸發其國內敏感的政治神經,煽動民粹主義與排外情緒,從內部侵蝕社會的凝聚力。正如芬蘭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所言,移民是當前整個西方世界的熱點議題,它輕易就能引發民眾的焦慮與不安,而這種普遍的焦慮,正是克里姆林宮樂見其成的,因為普丁過往的行為已一再證明,動搖與分化自由民主國家是其核心戰略目標之一。

面對俄羅斯的混合攻擊,芬蘭政府展現了新晉北約成員國的果決。自2023年11月30日起,赫爾辛基陸續關閉了所有與俄羅斯的陸路過境點。這項最初被視為臨時的緊急措施,隨著局勢的持續,一再延長。2024年4月4日,芬蘭內閣做出重大決定,宣布無限期維持邊境關閉狀態,直到另行通知為止,並同時啟動立法程序,草擬旨在應對「工具化移民」的特別法案,該法案可能授權邊防人員在特定情況下,拒絕受理在邊境提交的庇護申請。

芬蘭總理佩特里・奧爾波(Petteri Orpo)在聲明中強調:「芬蘭的國家安全是首要任務。我們不能允許俄羅斯打開一條對芬蘭和歐盟造成長期威脅的遷徙路線。」這項決策背後,是基於情報評估。芬蘭當局相信,仍有數千名移民停留在俄羅斯靠近邊境的一側,等待時機越境。一旦天氣回暖,穿越森林與湖泊的非法越境行為恐怕將會加劇。

然而,堅定的國安立場,無法掩蓋其背後沉重的人道代價。邊境的關閉,讓那些真正的尋求庇護者陷入了法律與現實的困境。他們成為地緣政治棋盤上一枚無辜的棋子,被一方利用,又被另一方阻擋。非政府組織與人權團體對芬蘭的強硬措施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損害了國際法保障的尋求庇護權。但對芬蘭政府而言,這是在維護主權與履行國際義務之間的艱難權衡。

克里姆林宮自始至終否認所有指控,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反稱芬蘭的決定「毫無根據」,並指責其抱持「恐俄症」。然而,這種否認在國際社會顯得蒼白無力。俄羅斯的意圖,並非真正要為這些移民尋找出路,而是要向芬蘭乃至整個北約傳達一個清晰的訊息:我們是你們的鄰居,我們不希望你們加入北約,既然你們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承受與我們為鄰的後果。我們可以給你們製造麻煩。

這場在極北之地展開的對峙,不僅是芬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雙邊爭端,更是對北約集體防禦承諾的一次考驗。北約第五條款的核心是軍事攻擊,但面對這種以平民為媒介的「混合攻擊」,傳統的嚇阻手段顯得力不從心。它迫使北約與歐盟必須重新思考安全的定義,並發展出應對非傳統威脅的新戰略與法律框架。

隨著春季的到來,冰雪融化,邊境線上的壓力預計將再度升高。芬蘭的決定,是結束這場危機的句點,還是僅僅是一個序章的休止符?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地緣政治的板塊持續碰撞,那些被捲入其中的無辜生命,就將繼續在強權的夾縫中,譜寫著一頁頁關於流離與絕望的悲歌。這不僅是芬蘭的挑戰,也是對整個西方世界良知與智慧的拷問。

資料來源

Reuters: Finland to close entire Russian border over migrant arrival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finland-close-its-last-open-border-crossing-with-russia-pm-orpo-says-2023-11-28/

Associated Press: Finland is extending the closure of its long border with Russia again, this time ‘until further notice’
https://apnews.com/article/finland-russia-border-closure-migrants-nato-b9c1d09e3a35a96328a6f3b890a5d43e

BBC News: Finland closes entire Russian border over migrant influx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7554924

The Guardian: Finland to close all border crossings with Russia amid asylum seeker row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nov/28/finland-to-close-all-border-crossings-with-russia-amid-asylum-seeker-row

Al Jazeera: Finland extends closure of border with Russia ‘until further notice’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4/4/4/finland-extends-closure-of-border-with-russia-until-further-notice

Foreign Policy: How Russia Is Weaponizing Migration Against Finland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1/24/russia-finland-nato-border-migration-hybrid-warfare/

Yle News: Finland extends Russian border closure indefinitely
https://yle.fi/news/3-128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