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3年8月10日,全球金融市場正見證著一場由散戶投資者驅動的結構性變革,其核心是一種被稱為「零日到期期權」(Zero Days to Expiration Options, 0DTE)的金融衍生工具。這種期權合約的生命週期被壓縮至單一交易日之內,持有者必須在當天市場收盤前對標的資產(通常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等主要股指)的價格走向做出判斷。自2022年期權交易所將其交易頻率擴展至每個工作日以來,0DTE的交易量呈現爆炸性增長,迅速佔據了指數期權市場的半壁江山。這股熱潮的背後,是技術普及化、市場結構演變與後疫情時代投資者心理變遷三股力量交織的結果。免佣金的交易應用程式降低了散戶進入衍生品市場的門檻,而社交媒體則成為了傳播交易策略與炫耀盈虧的放大器,共同催生了一種將複雜金融工具「遊戲化」的文化現象。0DTE以其極低的單筆合約名目成本,為資本有限的投資者提供了進行高槓桿操作的可能性,其即日結算的特性更滿足了當代社會對即時回饋的心理渴求。
0DTE對市場參與者的巨大吸引力,源於其獨特的風險與回報結構,這主要由期權的「Gamma」值所決定。Gamma衡量的是期權Delta值(期權價格對標的資產價格變動的敏感度)的變化速度。對於即將到期的0DTE合約而言,其Gamma值會變得極高,這意味著標的資產價格的微小波動,都可能導致期權價格呈指數級增長,從而為買方帶來數百甚至數千個百分點的驚人回報。然而,這種潛在的巨額利潤,伴隨著同樣極端的風險。時間價值(Theta)的快速衰減,是0DTE買方必須面對的最大敵人。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期權的內在價值會迅速歸零,絕大多數的價外期權合約最終都將以一文不值的狀態到期。這使得0DTE交易的本質,更像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精準計時競賽,而非傳統的價值投資。拉斯維加斯的年輕全職交易員德雷森·利特爾(Drayson Little)的經歷,正是這一代交易者的縮影:他既體驗過單日獲利上萬美元的狂喜,也承受過在學生時代便虧損超過六萬美元的劇痛。他所信奉的「朝九晚五無法規模化」的理念,代表了一部分年輕人對傳統職業路徑的質疑,以及對透過市場波動實現財富躍遷的渴望,但這種渴望的背後,是無數未能成功的交易者黯然離場的現實。
這股由散戶主導的交易狂潮,已引發了華爾街專業人士與監管機構對潛在系統性風險的深切憂慮。其核心機制在於,當大量散戶買入0DTE期權時,作為交易對手方的做市商(通常是大型投資銀行或專業交易公司)為了對沖自身風險,必須在現貨市場上進行反向操作。例如,當做市商賣出大量看漲期權時,他們需要買入對應的股票或股指期貨以維持「Delta中性」的頭寸。這種對沖行為,在無形中將規模龐大的期權市場與股票現貨市場緊密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潛在的放大器。市場觀察家們擔心,在特定情況下—尤其是在市場接近收盤時—可能會出現一個危險的自我強化循環:一個突然的市場下跌可能導致大量看跌期權價值飆升,迫使做市商拋售更多股票現貨以對沖其急劇變化的風險敞口,而這種拋售行為又會進一步打壓股價,引發更劇烈的下跌。這種被稱為「Gamma Squeeze」的逆向效應,雖然在正常市場環境下尚能被吸收,但其是否會在極端波動時期觸發一場「閃電崩盤」(Flash Crash),已成為金融穩定領域一個激烈辯論的議題。0DTE的興起,標誌著市場的微觀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且可能是永久性的改變。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在傳統的金融敘事中,期權交易一直被視為專業投資者的領域,一個充滿了複雜希臘字母(Greeks)、精算模型與高深策略的世界。然而,在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這個領域的門檻正在被夷為平地。一種名為「零日到期期權」(Zero Days to Expiration Options, 0DTE)的超短期衍生品,正以驚人的速度,從華爾街的專業交易台擴散至全球數百萬散戶的智慧型手機螢幕上,並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市場穩定性、投資者行為乃至金融本質的深刻變革。
新時代的「數位賭場」:0DTE的結構與吸引力
從技術上定義,0DTE並非全新的發明。它指的是任何在交易當天即到期的期權合約。然而,其真正成為一種市場主流現象,始於2022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等機構將標準普爾500指數(SPX)等關鍵產品的每周期權到期日,從每周三次擴展至每個交易日。這一看似微小的規則變動,卻如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徹底釋放了市場對超短期交易的潛在需求。交易量數據清晰地描繪了這股狂潮:在短短一年內,0DTE的交易量佔SPX總期權交易量的比例,從不到20%飆升至接近50%,成為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0DTE的核心吸引力,在於其極致的槓桿效應與即時性,這使其在心理層面上與彩票或賭場遊戲產生了共鳴。首先,其名目成本極低。一張距離現價較遠的價外期權合約,可能僅需花費幾十美元。這使得本金有限的散戶投資者,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撬動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標的資產,對市場的微小波動進行方向性押注。其次,其回報潛力在理論上是巨大的。由於極度接近到期日,這些期權的Gamma值會變得異常敏感。一個符合預期的市場走勢,例如在重要經濟數據(如個人消費支出PCE指數)公布後的幾分鐘內,就可能讓期權合約的價值翻漲數倍乃至數十倍。全職交易員德雷森·利特爾所描述的「一分鐘賺100美元」的經歷,正是這種潛在回報的生動體現。
然而,這種誘人的前景,是建立在極高的風險之上的。0DTE交易是一場零和遊戲,一方的巨額利潤必然對應著另一方的同等虧損。對於買方而言,最大的敵人是時間價值(Theta)的急速衰減。每一分鐘的流逝,都在侵蝕著期權的價值。如果市場走勢未能如預期般在短時間內劇烈波動,那麼即使方向判斷正確,期權的價值也可能因時間損耗而歸零。統計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0DTE期權合約最終都以無價值告終,這意味著買方的勝率在統計學上處於劣勢。這種高風險、低勝率、高賠率的特性,使其脫離了傳統投資的範疇,更趨近於一種高度複雜的概率遊戲。
市場微觀結構的質變:Gamma效應與做市商的對沖之舞
0DTE的崛起,不僅改變了散戶的交易行為,更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市場的底層運作機制,其核心便是由做市商的對沖活動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在期權市場中,做市商(Market Makers)扮演著流動性提供者的角色,他們是散戶交易的對手方。當大量散戶買入看漲或看跌期權時,做市商為了保持自身風險中性,必須在股票現貨市場或期貨市場進行精密的對沖操作。
這個過程的關鍵,在於理解Gamma風險。當做市商賣出期權(無論是看漲還是看跌),他們就持有了負Gamma頭寸。這意味著,市場上漲時,他們的虧損會加速;市場下跌時,他們的虧損同樣會加速。為了抵銷這種風險,他們必須採取「順勢而為」的對沖策略:在市場上漲時買入更多股票,在市場下跌時賣出更多股票。當0DTE交易量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時,這種對沖行為的規模與即時性要求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這就引出了一個核心的系統性風險擔憂:在交易日的特定時段,尤其是下午收盤前的最後一小時,可能會出現危險的「Gamma Squeeze」反饋循環。想像一個場景:市場出現意外的利空消息,股指開始下跌。這會導致大量價外的0DTE看跌期權迅速變為價內,其Delta值急劇上升。持有大量負Gamma頭寸的做市商,為了對沖風險,將被迫在市場上大量拋售股票現貨或股指期貨。這種大規模的、程序化的拋售,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下跌,從而使更多的看跌期權變為價內,迫使做市商進行更大規模的拋售。理論上,這個循環可能在極短時間內自我強化,導致股指的劇烈、非理性的崩跌。這種由衍生品市場的內部機制引發、並反作用於現貨市場的現象,被一些分析師視為可能觸發下一場「閃電崩盤」的潛在導火索。
儘管這種末日情景的發生機率在華爾街仍存在激烈辯論—一方認為市場的深度與做市商風險管理模型的複雜性足以應對這種壓力,另一方則認為模型的假設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失效—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0DTE已經成為解釋市場日內異常波動的關鍵變量。當市場出現看似無法解釋的突然拉升或跳水時,分析師們往往會將目光投向當天的0DTE交易量與持倉分布,試圖從中找到答案。
社會文化層面的反響:數位時代的「淘金熱」
0DTE現象的深遠影響,已超越金融市場本身,滲透至社會文化層面。它反映了數位原住民一代的價值觀與財富觀的轉變。對於像德雷森·利特爾這樣的年輕人而言,傳統的「九點到五點」的職業生涯路徑,顯得僵化且缺乏吸引力。他所說的「不可規模化」(not scalable),精準地捕捉到了一種時代情緒: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按部就班的薪資增長,遠不如一次成功的交易可能帶來的財富躍遷來得誘人。交易,特別是0DTE交易,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僅憑個人判斷和勇氣,就有可能在一天之內改變命運的敘事。
社交媒體平台,如Twitter(現為X)和Reddit,成為了這場數位「淘金熱」的營地。交易員們在上面分享市場分析、交易信號,更重要的是,張貼他們巨額的盈利截圖。這些被精心展示的成功案例—一輛嶄新的AMG GTR跑車、一塊勞力士手錶、環遊世界的旅行—構建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夢想。然而,這種文化也催生了新的產業鏈,大量的「交易大師」開始在網上兜售昂貴的交易課程與訂閱服務,向渴望成功的追隨者們承諾通往財富自由的捷徑。這一切,都與2021年的「迷因股」(Meme Stock)狂潮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核心都是將投資行為娛樂化、社群化,並賦予其反抗建制、實現個人價值的文化色彩。
然而,這種文化的背後,是對風險的系統性低估和對倖存者偏差的忽視。媒體和社群中被放大的,永遠是少數成功者的故事,而構成這個生態系統塔基的,是無數因承受巨大虧損而默默離開的參與者。德雷森本人也承認,他在交易生涯初期曾虧損慘重,這段經歷往往在「一夜暴富」的炫目光環下被輕描淡寫。
永久改變的市場景觀
0DTE期權的崛起,並非曇花一現的市場時尚,而是一個標誌著市場結構發生永久性改變的里程碑。它代表著金融市場在速度、參與者結構與風險傳導機制上的全面進化。無論其最終是否會觸發一場嚴重的系統性危機,它對市場日內波動性的放大作用已是既成事實。對於監管機構而言,這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如何在不扼殺市場創新的前提下,有效監控並管理這種超短期交易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如何對散戶投資者進行充分的風險教育,讓他們明白高回報神話背後的殘酷現實?
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都必須適應這個由0DTE所塑造的新環境。在這個環境裡,時間的維度被極度壓縮,風險與機遇在短短數小時內就能完成轉換。這場由技術與人性共同推動的金融實驗仍在進行中,而它的最終結局—究竟是開啟了財富創造的新篇章,還是埋下了下一場金融風暴的種子—將由未來的市場走勢給出答案。
資料來源
Reuters: Analysis: '0DTE' options worth billions fuel Wall Street's latest craze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0dte-options-worth-billions-fuel-wall-streets-latest-craze-2023-04-12/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Big Short’ Trade on Wall Street Is a Bet on a Stock-Market Crash
https://www.wsj.com/finance/stocks/the-big-short-trade-on-wall-street-is-a-bet-on-a-stock-market-crash-752e15d1
Bloomberg: The 0DTE Options Craze Is Now Dominating the Trading Day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8-04/the-0dte-options-craze-is-now-dominating-the-trading-day
Financial Times: The rise of ‘zero-day’ options
https://www.ft.com/content/139633e0-9118-4a9f-a65a-c15c5750869a
CBOE: 0DTE Options: A Look at the Data Behind the Trend
https://www.cboe.com/insights/posts/0dte-options-a-look-at-the-data-behind-the-trend/
JPMorgan Chase & Co.: The rise of 0DTE options
https://markets.jpmorgan.com/research/research-pieces/the-rise-of-0dte-options
Goldman Sachs: The new kid on the block: 0DTE options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telligence/pages/the-new-kid-on-the-block-0dte-optio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