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6月12日,由美國國會眾議院170多名成員組成的共和黨研究委員會(RSC)發布了其2025財政年度預算提案,題為《以財政理智拯救美國》。這份詳盡的計畫,被廣泛視為若共和黨在未來取得完全執政權後,可能推行的經濟與社會政策藍圖。其核心內容主張將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中的個人所得稅減免措施永久化,同時引進一系列針對中產階級與勞工的稅收優惠,並透過大幅削減非國防開支與改革社會福利計畫來抵銷部分成本,其政策取向鮮明,隨即在華盛頓引發了關於國家財政未來、經濟成長路徑與社會安全網角色的激烈辯論。
此預算案在稅收方面的核心,是防止TCJA中多項關鍵條款在2025年底自動失效,共和黨人稱若不採取行動,美國家庭將面臨史上最大規模的增稅。在此基礎上,該計畫還吸納了前總統川普在競選活動中提出的多項民粹主義稅收概念,例如給予服務業勞工高達25,000美元的小費收入所得稅減免,以及為加班費和國內生產汽車的貸款利息提供新的稅收扣除額。此外,計畫建議將遺產稅的免稅額提高至每人1500萬美元,並將州與地方稅(SALT)的扣除上限從1萬美元提高至4萬美元,以回應高稅率州共和黨議員的訴求。與此同時,該藍圖也明確表達了對清潔能源政策的反對,主張加速淘汰風能與太陽能的稅收抵免,並取消對電動車的購買補貼。
在支出方面,該提案展現了顯著的優先級轉移。計畫大幅增加了國防、邊境保護(如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國土安全及飛彈防禦系統的預算,反映了其在國家安全議題上的強硬立場。為了籌措這些新增開支並削減赤字,預算案提議對聯邦政府的非國防可支配支出進行全面性的深度削減。更具爭議的是,該計畫對美國的社會安全網提出了結構性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針對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的改革,提案要求對身體健全的成年受益人實施工作要求,並更頻繁地進行資格審查。據估計,僅此項改革便能在未來十年內節省數千億美元。然而,批評者指出,這些與《平價醫療法案》(ACA)補貼的變動相結合,預計將導致超過千萬美國人失去健康保險。
此預算案的財政影響成為了辯論的焦點。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初步評估,若將TCJA永久化,未來十年將增加超過3萬億美元的聯邦赤字。對此,共和黨提出了兩點反駁:其一,他們認為應以「現行政策」而非「現行法律」為基準,主張延長減稅是理所當然的政治現實,因此不應計為新的赤字。其二,他們堅信減稅與放鬆管制將極大地促進經濟增長,從而產生額外的稅收收入,即所謂的「動態評分」效應,能夠彌補大部分的財政缺口。然而,多數主流經濟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並擔憂持續擴大的赤字將推高利率,對長期經濟穩定構成威脅。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一份國家預算,從來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與枯燥的表格。在其收支的條目之間,潛藏著一個國家的集體選擇、價值排序與對未來的想像。它是一份宣言,宣告著政府將如何運用其權力,去獎勵某些行為、扶持特定群體,並重新分配社會的資源。當2024年6月12日,共和黨研究委員會將其精心編制的預算提案公之於眾時,世界看到的,便不僅是一份財政計畫,而是一幅清晰、全面且極具企圖心的美國未來圖景。這幅圖景的筆觸鮮明,它描繪了一個稅負更輕、國防更強、但政府在社會福利領域中角色顯著退後的國家。這場圍繞預算的辯論,也因此超越了單純的經濟學討論,成為一場關於美國社會契約本質的深度對話。
稅收政策的新願景:延續傳統與擁抱民粹的雙重路徑
該預算提案的稅收部分,建立在一個核心信念之上:2017年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是經濟繁榮的基石,必須予以保留和擴展。TCJA中針對個人與家庭的減稅措施,包括較低的所得稅率和較高的標準扣除額,按現行法律將在2025年底日落。共和黨將阻止此事發生視為首要任務,將其定位為保護美國家庭免於「稅務懸崖」的關鍵戰役。
然而,這份新藍圖並未止步於延續過去。它敏銳地捕捉到了近年來政治風向的變化,試圖將傳統的供給側減稅理論,與更具民粹色彩、更貼近藍領階層的稅收優惠相結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採納了川普競選時提出的「小費免稅」概念。提案建議為餐飲、旅館等行業的服務人員提供高達25,000美元的小費收入所得稅扣除額(薪資稅仍需繳納)。這項政策雖然在整體財政中的份量不大,但其政治象徵意義非凡,它直接向一個龐大且在政治上常被忽視的勞動群體釋出善意,試圖打破民主黨對勞工階層的傳統吸引力。
類似的邏輯也體現在對加班費的稅收減免上。提案建議,勞工在標準工時之外的「半倍」加班費部分可免繳所得稅。這同樣是一項旨在減輕工薪階層負擔、獎勵辛勤工作的舉措。此外,「購買國貨」的經濟民族主義思想也融入了稅法設計,提案為購買美國國內生產汽車的消費者提供數千美元的汽車貸款利息扣除額,這既是對汽車產業工人的示好,也符合其「美國優先」的政策導向。
與這些針對中低收入群體的「甜點」相對應的,是針對富裕階層與企業的傳統共和黨式減稅政策。提案不僅主張永久化TCJA中對「過渡法人實體」(pass-through businesses)的20%稅收扣除,還建議將遺產稅的豁免額度大幅提高。同時,為了安撫來自紐約、加州等高稅收州的黨內成員,提案將備受爭議的州與地方稅(SALT)扣除上限,從目前的1萬美元放寬至4萬美元。
而在能源政策上,此預算案則發動了一場逆轉。它明確主張終結對綠色能源的財政補貼,加速淘汰對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稅收抵免,並徹底取消對購買電動汽車的聯邦補貼。這反映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即能源市場應由化石燃料主導,政府的干預只會扭曲市場並推高成本。
政府職能的再定義:國防優先與福利國家的退卻
如果說稅收政策是胡蘿蔔,那麼支出計畫便是棍子。這份預算案在支出方面的削減力度,堪稱數十年來最為激進。其核心邏輯是將聯邦政府的職能重新聚焦於憲法所規定的核心任務—即國家安全與邊境防衛—同時大幅削減其在社會計畫、環境保護、教育和經濟監管等領域的投入。
提案建議在未來十年內削減高達17萬億美元的政府支出。國防預算成為少數的贏家,資金被大量導向軍備現代化、飛彈防禦系統以及為應對地緣政治挑戰而進行的造船計畫。與此同時,國土安全部及其下屬的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和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的經費也獲得顯著增長,以支持更嚴格的邊境執法與移民管控政策。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非國防機構的預算將面臨嚴峻的削減。環境保護署(EPA)、教育部、稅務局(IRS)等機構都將成為主要目標。這種削減不僅是為了節省開支,其背後更深層的動機,是一種希望縮小聯邦官僚機構規模與權力的意識形態驅動。
然而,計畫中最具衝擊性、也最引發社會爭議的,是對社會安全網的結構性改革。首當其衝的是為低收入人群提供醫療保障的Medicaid。提案主張引入全國性的工作要求,規定無撫養義務的健全成年人必須工作、參與職業培訓或從事社區服務,才能繼續享有Medicaid資格。支持者認為,這是鼓勵就業、防止福利依賴的必要措施。但反對者,包括大量的醫療政策專家,警告這將導致數百萬最脆弱的群體失去醫療保障,因為他們可能因健康問題、交通不便或缺乏托兒服務而難以滿足工作要求。
此外,提案還建議將Medicaid從目前的開放式聯邦匹配撥款,改為給予各州的「區塊撥款」(block grant)或「人均上限」(per capita cap)。這意味著聯邦政府將不再根據實際需求無上限地提供資金,而是每年給予州政府一筆固定的經費。這將給予州政府更大的自主權來設計其計畫,但也將健保成本波動的風險轉嫁給了州政府,可能迫使各州在經濟衰退、需求增加時,削減服務範圍或受益人數。
財政赤字的兩種解讀:嚴峻挑戰或增長動力?
在所有政策辯論的核心,是美國日益嚴峻的國債問題。根據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測算,僅僅是將TCJA的個人減稅措施永久化,就將在未來十年增加超過3萬億美元的國債。當疊加上新的減稅措施和國防開支增加後,赤字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面對這一挑戰,預算案的支持者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框架。第一種是會計與政治層面的論述,他們主張不應以「現行法律」為基準線。他們認為,沒有任何一位政治家會真的允許減稅措施到期,因此,「現行政策」(即假定減稅會被延長)才是更現實的比較基準。在這種框架下,他們可以宣稱其支出削減計畫實際上是在「減少」未來的赤字。
第二種則是更具根本性的經濟學論述,即對「動態評分」(dynamic scoring)的堅定信念。他們認為,CBO等傳統機構的靜態分析低估了減稅與放鬆管制的強大經濟刺激效應。他們相信,一個更自由、稅負更輕的市場,將釋放出巨大的企業家精神與投資活力,從而推動經濟增長率遠超預期。這種加速的經濟增長將擴大稅基,產生比預期更多的稅收收入,最終「填補」因減稅而產生的財政窟窿。
然而,這種樂觀的預期在主流經濟學界並未得到廣泛認同。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減稅對經濟增長的刺激效應是有限的,遠不足以完全彌補其成本。他們更擔憂的是,持續的大規模赤字將迫使政府發行更多國債,推高長期利率,從而「擠出」私人投資,並加重聯邦政府的利息負擔,最終反而可能拖累經濟增長。這場關於赤字的辯論,本質上是兩種經濟哲學的碰撞:一方相信市場的自我修復與增長潛力,另一方則更強調財政紀律與宏觀經濟的穩定性。
一份路線圖與一場根本性的選擇
共和黨研究委員會的這份預算提案,遠非一份普通的立法文件。它是一份清晰的意識形態宣言,一份詳盡的治國路線圖。它向美國人民呈現了一個明確的選擇:一個政府規模更小、稅收更低、個人責任更重、市場力量更自由的社會。在這個願景中,國家的角色是保護邊界與投射力量的「夜警國家」,而非提供全面社會保障的「保姆國家」。
這份藍圖的實現與否,將取決於未來數年的選舉結果。但無論其最終是否被寫入法律,它都已經成功地設定了未來政策辯論的議程。它迫使所有政策參與者都必須回答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政府在經濟與社會生活中應扮演何種角色?稅收的主要功能是籌集財政收入還是激勵經濟行為?社會安全網的邊界應該劃在哪裡?這場由數字與條款構成的辯論,最終將決定數千萬美國人的生活現實,並塑造21世紀美國的國家特性。
資料來源
Republican Study Committee: Fiscal Sanity to Save America - FY2025 Budget
https://rsc-hern.house.gov/fiscal-sanity-to-save-america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 RSC Budget Would Add Over $5 Trillion to the Debt
https://www.crfb.org/blogs/rsc-budget-would-add-over-5-trillion-debt
The New York Times: House Republicans Offer a Budget That Overhauls the Social Safety Net
https://www.nytimes.com/2024/06/12/us/politics/republican-study-committee-budget.html
Reuters: US House Republican study panel proposes deep spending cuts in budget plan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house-republican-study-panel-proposes-deep-spending-cuts-budget-plan-2024-06-12/
The Hill: House conservative budget proposal takes aim at Biden policies, Social Security
https://thehill.com/homenews/house/4718306-house-conservative-budget-proposal-biden-social-security/
Roll Call: House conservatives float budget with steep spending cuts
https://rollcall.com/2024/06/12/house-conservatives-float-budget-with-steep-spending-cuts/
Brookings Institution: What’s in the 2025 budget proposal from the Republican Study Committee?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whats-in-the-2025-budget-proposal-from-the-republican-study-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