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4年9月26日,美國眾議院民主黨人舉行聽證會,公開審視「2025計畫」(Project 2025)可能帶來的衝擊,將這份原本僅在政策圈流傳的保守派執政藍圖,徹底推向全國政治辯論的風暴中心。這份由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於2023年發布、厚達九百餘頁的文件,詳細規劃了未來共和黨政府的施政細節,涵蓋對墮胎權的嚴格限制、大規模改組乃至廢除聯邦機構,以及解僱數萬名文官等激進主張。自2024年5月起,該計畫在社群媒體上迅速發酵,成為民主黨陣營用以抨擊川普及其「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絕佳素材。儘管川普本人多次公開與該計畫切割,但其核心顧問與政策主張的高度重疊,使其難以完全擺脫干係。最新民調顯示,「2025計畫」在選民中極不受歡迎,不僅多數選民持負面看法,在決定選舉走向的關鍵中間選民中更是成為一項明確的政治負資產,深刻影響著選民對川普第二任期的想像與恐懼。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文字,一旦被賦予形式,便擁有了獨立的生命。它既能擘畫願景,亦能成為攻訐的靶心;它可以是深思熟慮的政策指南,也可以在政治的喧囂中,被解構成令人恐懼的符號。在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一份名為「2025計畫」(Project 2025)的厚重文件,正以超乎其作者預期的方式,完美演繹了這段關於文字與權力的二元性。這份由華盛頓重要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精心編纂的執政藍圖,本意是為下一位共和黨總統提供一份詳盡的「即用型」施政手冊,避免重蹈2017年川普政府上任之初的倉促與混亂。然而,這份鉅細靡遺的文本,卻意外地成為民主黨手中最鋒利的矛,不僅精準地定義了其政治對手的形象,更在選民心中投下了一道關於未來的巨大陰影。
一份藍圖的誕生:從政策構想到政治實體
「2025計畫」並非憑空出世的政治口號,而是一項籌備已久的龐大工程。它由傳統基金會主導,聯合了超過一百個保守派組織共同撰寫,其成果是一部涵蓋美國聯邦政府各個層面的改革方案,全文長達922頁。其核心目標有二:一是人事,二是政策。在人事上,計畫的核心是恢復所謂的「F附表」(Schedule F),這項行政命令將允許總統將數以萬計的聯邦文官重新歸類為「政策制定者」,從而使他們可以被輕易解僱並替換為政治效忠者。這旨在徹底瓦解被保守派視為「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常任文官體系,確保總統的政令能被不折不扣地執行。
在政策上,其主張更是展現了鮮明的極右翼色彩。它詳細規劃了如何在全國範圍內更嚴格地限制墮胎權,甚至運用政府力量監測懷孕與流產紀錄;它主張大幅削減聯邦政府的權力,包括徹底廢除教育部、能源部等內閣級別的機構;它計畫推動激進的能源 deregulations(去管制化),重振化石燃料產業;並在邊境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移民與驅逐政策。這份藍圖的每一個章節,都清晰地透露出一種意圖:不僅僅是贏得一場選舉,而是要從根本上重塑美國政府的結構與功能,使其朝著一個更保守、更強勢總統權力的方向永久轉變。
意外的引爆點:從無人問津到輿論焦點
這份文件在2023年發布之初,並未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它更像是華盛頓政策圈內的一場學術討論。然而,隨著2024年選戰的升溫,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自5月份起,「2025計畫」相關的貼文在社群媒體上的瀏覽量呈指數級增長,到7月時每日瀏覽量一度飆升至2750萬次。民主黨的競選策略家們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機會。他們發現,這份由對手親手寫下的「劇本」,比任何競選廣告都更能有效地描繪出川普若重返白宮將會帶來的景象。
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從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到地方州長,無不將「2025計畫」作為演說的核心攻擊點。他們將其稱為「川普禁止墮胎的路線圖」、「摧毀公民權利的說明書」。北卡羅來納州州長羅伊・庫珀(Roy Cooper)的一段話尤為傳神:「我執教高中橄欖球隊夠久了,相信我,當有人花時間畫出一本戰術手冊時,他們就一定會用它。」這份白紙黑字的計畫,讓民主黨的警告不再是空泛的臆測,而是有了具體頁碼可以引用的「證據」。
切割的藝術:川普的否認與無法擺脫的陰影
面對民主黨排山倒海的攻勢,「2025計畫」迅速成為川普陣營一項沉重的政治負資產。川普本人在多個場合極力與其撇清關係,他的說法驚人地一致:「我跟『2025計畫』毫無關係」、「我沒讀過,我也不想讀,我對此一無所知。」其競選團隊甚至透過大量郵寄的實體文宣,向選民傳達「『2025計畫』不代表川普」的訊息。
然而,這種切割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一方面,多位川普的核心政策顧問與前政府官員,深度參與了該計畫的撰寫與規劃。另一方面,正如傳統基金會主席凱文・羅伯茲(Kevin Roberts)所言,在諸多關鍵議題上,川普的公開主張與「2025計畫」的內容「顯著重疊」。無論是關閉邊境、復興美國經濟、為能源產業鬆綁,還是幾乎逐字逐句引用川普本人所說的「廢除教育部」,兩者之間都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這構成了一個難解的政治悖論:川普可以否認這份文件的「名」,卻無法否認構成其核心的「實」。他試圖與這本書保持距離,卻無法與書中的思想劃清界線。
民意的審判:一份極不受歡迎的藍圖
這場圍繞「2025計畫」的攻防戰,其最終的裁判是選民。根據《華爾街日報》在8月份進行的全國性民調,結果對該計畫的推動者而言堪稱災難。首先,超過三分之二的選民表示對該計畫有足夠的了解,足以形成看法,這證明了民主黨的宣傳策略取得了成功。其次,其不受歡迎的程度是壓倒性的:高達57%的選民對其持負面看法,其中53%的觀點是「非常負面」。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負面情緒跨越了黨派界線。在那些對計畫有了解的共和黨選民中,持負面看法的比例同樣高於正面看法。而對於那些可能決定此次選舉結果的「搖擺選民」(up-for-grabs voters),數據更是驚人:約半數對該計畫持負面看法,而持正面看法的僅有4%。這意味著,「2025計畫」在中間選民心中,已成為一項明確的毒藥。
這份藍圖之所以引發如此強烈的反彈,正在於其前瞻性與細節性。它讓選民對於川普第二任期的恐懼變得具體化。政治動員的心理學原理在於,安於現狀的人或許不會投票,但感到焦慮和恐懼的人,投票意願會大大增強。「2025計畫」成功地在選民心中植入了這樣一種敘事:你現在擁有的權利與生活方式正受到威脅,如果你不投票來保護它,你就會失去它。這正是副總統賀錦麗在辯論台上和造勢活動中反覆強調的—她甚至能直接翻到書本的第465頁,指出其中對藥價的相關規定。當威脅變得如此具體、可查證時,其政治殺傷力也達到了頂點。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roject 2025 Is Unpopular. That’s a Problem for Trump.
https://www.wsj.com/politics/elections/project-2025-is-unpopular-thats-a-problem-for-trump-88147392
The Associated Press: What is Project 2025? The Heritage Foundation’s plan for a second Trump term, explained
https://apnews.com/article/project-2025-trump-heritage-foundation-explain-15494a7322d655f4bb548360457365d9
Reuters: What is 'Project 2025,' the conservative blueprint for a second Trump term?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what-is-project-2025-conservative-blueprint-second-trump-term-2024-07-11/
The Guardian: House Democrats to hold hearing on ‘dystopian’ Project 2025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4/sep/26/house-democrats-project-2025-hearing
The New York Times: What Is Project 2025?
https://www.nytimes.com/2024/09/10/us/politics/what-is-project-2025.html
BBC News: Project 2025: The right-wing playbook for a second Trump term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291979g5zxo
POLITICO: Democrats launch coordinated attack on Project 2025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4/07/15/democrats-attack-project-2025-0016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