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0年3月,正當一場全球性的公衛危機開始籠罩美國,其憲法規定的十年一度人口普查工作也隨之展開,旋即面臨空前考驗。這項作為美國政治權力與資源分配基石的國家行動,陷入了兩股力量的夾擊:外部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的物理隔絕與執行障礙,內部則是早已存在的政治不信任感與資訊混亂。美國人口普查局不僅要應對員工染疫、實地訪員難以深入社區的困境,更要處理政府問責署(GAO)已連續三年警告的系統性風險。為應對疫情,普查局大力推動民眾利用網路、電話或郵件回覆,這既是現代化的規劃,也是危機下的應變。然而,日益普遍的民調回覆率下降趨勢,加上特定政治團體散播的誤導性「普查」文件,進一步侵蝕了民眾對官方機構的信任,為這項攸關未來十年國會席次與聯邦資金流向的關鍵任務,增添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每十年一次,一個國家會嘗試為自己繪製一幅最詳盡的肖像。這不是藝術創作,而是一項嚴肅的憲法任務—人口普查。它以最基礎的數字,定義了政治權力的版圖、聯邦資金的流向,乃至於社區基礎設施的未來。然而,在2020年的美國,當這項神聖的國家點名工作依序展開時,它所遭遇的,卻是一個正在被物理病毒與政治病毒雙重撕裂的社會。這幅十年一度的國家肖像,註定要在重重困難下才能成形,而其繪製的過程,也成為對美國治理體系韌性的一次深刻檢驗。
病毒威脅:一場突如其來的後勤戰役
2020年3月,當第一批普查問卷寄送到全美各家戶的信箱時,新冠病毒也開始在美國本土蔓延。人口普查局內部一名員工確診的消息,雖未直接影響公眾,卻像一枚信號彈,揭示了這項龐大工程的內在脆弱性。傳統上,人口普查的「最後一哩路」,高度依賴數十萬名臨時聘僱的普查員挨家挨戶進行訪查,以觸及那些未能主動回覆的家庭,尤其是偏鄉、低收入及少數族裔等「難以計數」的群體。
然而,在「社交距離」成為最高防疫指導原則的背景下,這種面對面的傳統模式幾乎難以為繼。派遣訪員進入社區,不僅對訪員自身構成健康風險,也可能引發民眾的疑慮與抗拒。這使得普查局籌劃已久的轉型策略—首次大規模推動網路回覆—從一項提升效率的「選項」,一夜之間變成了維繫普查工作的「生命線」。普查局不斷強調,透過網路、電話或郵件回覆,是疫情期間最安全的方式。這場突如其來的公衛危機,迫使一項百年歷史的政府行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數位化應變。
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挑戰,更是一場艱鉅的後勤戰役。所有原定的時間表都可能因各地疫情的發展而被迫調整,這對一個需要在年底前向國會提交最終報告的法定任務而言,構成了巨大的時間壓力。
既有沉疴:信任體系的結構性弱點
事實上,在新冠病毒來襲之前,2020年的人口普查早已警訊頻傳。美國政府問責署(GAO)已連續三年將其列入「高風險名單」,直指其在人員招聘、資訊技術系統等方面存在重大挑戰。其中,人力短缺是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在2010年,即便是在沒有疫情干擾的情況下,全美也僅有約三分之二的家庭主動回覆了第一輪普查。這意味著後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實地追蹤,而越是地方層級,這個問題就越為嚴峻。例如,明尼蘇達州雖然整體回覆率高達74%,但其部分郡縣的回覆率卻低於40%。
這種對實地訪員的嚴重依賴,在2020年與疫情的限制正面碰撞,使問題變得極為棘手。普查局在疫情前就已面臨招募足夠臨時工的困難,GAO在2月份發布的圖表更顯示其招聘進度遠遠落後。儘管普查局反駁了這些數據,宣稱已有效達成目標,但潛在的人力缺口無疑為普查的準確性埋下了隱憂。
更深層的挑戰,源自於一種緩慢但持續的社會變遷:美國民眾普遍對回答各類調查的意願正在下降。這背後反映的是一種更廣泛的社會信任的流失。民眾對於政府機構、數據收集的動機抱持著更強的懷疑態度,加上對個人隱私的擔憂,使得說服人們參與這項公民義務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困難。
信任之戰:在資訊混亂中爭取民心
如果說疫情是天災,系統性問題是沉疴,那麼政治化的資訊干擾,則是對此次人口普查最直接的人為攻擊。在一個政治極化日益嚴重的環境中,連人口普查這樣本應超越黨派的基礎工作,也成為了政治動員與角力的場域。
2019年,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大量寄送了一份名為「2020年國會選區普查」的文件。這份文件在形式上刻意模仿官方普查問卷,但內容卻是詢問收件人的政治傾向、偏好的新聞來源,甚至要求捐款。這些問題無一會出現在真正的官方普查中。川普競選團隊甚至在2020年3月,仍在社群平台Facebook上推廣此類誤導性廣告,直到被平台以違反「人口普查干預政策」為由移除。
這類行為的殺傷力,不在於它能收集到多少政治獻金,而在於它蓄意製造的混亂。它模糊了官方普查與政治調查的界線,加深了民眾的困惑與不信任感。對於那些本就對政府抱持懷疑態度的群體而言,這種混淆視聽的做法,很可能導致他們最終放棄填寫任何形式的普查問卷。專家們憂心,這些誤導性文件所產生的長尾效應,將進一步壓低本已脆弱的回覆率。
政策分析:動盪時代的國家治理基石
202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因此成為一個獨特的觀測窗口,讓我們得以審視一個現代國家在面臨複合式危機時,其核心治理能力的真實狀態。這項工作的成敗,不僅影響未來十年的政治格局,也反映了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契約關係是否依然穩固。
首先,它凸顯了「數據治理」在現代國家中的基礎性地位。人口普查不僅是數據的收集,更是權力合法性與資源分配公平性的來源。一個不準確的統計結果,意味著部分群體將在國會中失去應有的代表席次,其所在的社區也將在未來十年錯失數以十億計的聯邦教育、醫療、交通補助。當此一基石因內外挑戰而動搖時,其影響是深遠且系統性的。
其次,這次普查也展現了技術的雙重角色。一方面,網路回覆系統的建立,無疑是此次普查得以在疫情下繼續推進的關鍵,展現了政府運用科技應對危機的能力。但另一方面,社群媒體平台也成為散播不實資訊、干擾普查的溫床。如何在善用科技便利性的同時,防範其被惡意利用,成為所有現代政府必須面對的治理難題。
最後,這場艱困的普查最終得以完成,仰賴的是無數地方政府、社區組織與普查局工作人員的堅韌努力。他們在最困難的時刻,深入社區,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解釋普查的重要性,試圖在信任的廢墟上重建溝通的橋樑。這顯示出,即便在一個高度數位化的時代,國家大型計畫的成功,最終仍需回歸到最根本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連結。
這幅在風雨中完成的國家肖像,或許輪廓不夠清晰,細節略有模糊,但它忠實地記錄下了一個處於歷史轉折點的美國。畫布上那些因疫情、不信任和政治紛擾所留下的裂痕,既是警示,也是對未來治理者最嚴肅的提醒。
資料來源
The Associated Press: 2020 census faced wave of challenges, watchdog report says
https://apnews.com/article/2020-census-challenges-coronavirus-gao-report-5a49148d2979208a0d2f0a8241b714f3
NPR: Distrust, Disinformation And The 2020 Census
https://www.npr.org/2019/08/25/753335509/distrust-disinformation-and-the-2020-censu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2020 Census Is in Trouble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6/opinion/census-2020-coronavirus.html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2020 Census: Initial Enumeration Underway but Preparedness for Upcoming Operations Is Mixed
https://www.gao.gov/products/gao-20-368r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The 2020 census faces a perfect storm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2020-census-faces-a-perfect-storm/
Pew Research Center: Getting a good count in the 2020 census will be harder than in 2010
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19/06/06/getting-a-good-count-in-the-2020-census-will-be-harder-than-in-2010/
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 The Dangers of Sabotaging the Census
https://www.brennancenter.org/our-work/research-reports/dangers-sabotaging-ce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