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十五美元最低工資辯證:國會預算辦公室報告下的經濟權衡與社會效應

政策提案引發的就業、貧窮與商業成本爭議

· 權力結構-美國,金融經濟,精選推薦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21年2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發布的分析報告,為拜登政府推動的「2025年聯邦最低工資提升至十五美元」法案,提供了詳盡的數據推演,同時也激化了華府的政策辯論。該報告預測,此項法案若全面實施,將使二千七百萬名勞工的薪資獲得提升,並幫助九十萬人脫離貧窮線,但其代價可能是減少一百四十萬個就業機會。這份官方分析同時點燃了不同學派經濟學者的論爭,爭議的核心在於—薪資提升與就業損失之間的必然關聯性,以及最低工資作為反貧窮工具的政策有效性。

分析指出,最低工資的調漲對於低薪勞動市場的衝擊存在多重面向。支持方認為,鑑於聯邦最低時薪自2009年以來長期停滯於7.25美元,大幅調漲不僅是對勞動價值的遲來修正,更能透過提升底層消費能力,對總體經濟產生正面效益。麻薩諸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經濟學家杜貝(Arin Dube)的研究表明,勞動市場有能力吸收更高的薪資成本,而對就業的負面影響相對有限。然而,反對意見則強調,超過一倍的薪資增幅將對特別是中小企業形成巨大的成本壓力,迫使其透過裁員、減少工時或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來應對,最終可能傷害到政策意圖幫助的對象。

這場辯論更觸及了深層的社會公平議題,特別是在種族收入差距方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顯示,歷史上最低工資的擴大適用,對於縮小民權運動時期非裔與白人之間的收入差距有著顯著貢獻。鑑於非裔勞工在低薪崗位的佔比不成比例地高,提升最低工資被視為一項能夠直接改善其經濟狀況的工具。然而,包含美國企業研究院史特蘭(Michael Strain)在內的經濟學家則主張,諸如「勞動所得稅收抵免」(EITC)等政策,是更為精準且不會扭曲勞動市場的扶貧工具。這場圍繞最低工資的爭議,最終體現了在經濟復甦與社會改革的十字路口上,美國社會對於政府干預、市場效率與分配正義之間不同價值取向的權衡。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自2009年最後一次調整以來,美國聯邦最低工資已在每小時7.25美元的水平上停滯了超過十年。2021年初,新上任的拜登政府與國會民主黨人提出「提高工資法案」(Raise the Wage Act),計畫在2025年前將聯邦最低時薪逐步提升至十五美元。這項超過一倍的增幅提案,旨在應對日益擴大的收入不均與低薪勞工的困境,卻也立即在華盛頓引發了一場關於其經濟後果的激烈辯論。爭議的核心,圍繞著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於2月發布的一份關鍵報告,該報告以詳盡的數據模型,預測了這項政策可能帶來的利弊得失,成為支持者與反對者各自論述的攻防焦點。

CBO的報告描繪了一幅複雜的經濟圖景:若法案得以實施,預計將有二千七百萬名勞工的薪資獲得實質性增長,其中一千七百萬人的時薪將直接提升至十五美元。更重要的是,這項政策有望使九十萬美國人擺脫貧窮。然而,報告同時也警告,隨之而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可能導致企業在2025年前減少一百四十萬個工作崗位,佔總就業人數的0.9%。這一數字,成為反對該法案最主要的論據,主張政府的善意干預可能最終傷害到最脆弱的勞動群體。

這場政策辯論不僅僅是政治立場的對抗,更是經濟學界內部對於勞動市場運作模式長期分歧的體現。一方觀點認為,傳統經濟模型過於簡化了最低工資的影響。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經濟學家杜貝(Arin Dube)是此派代表人物,他認為低薪勞動市場並非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雇主擁有較大的薪資設定權力。在這種情況下,適度提高最低工資能夠在不顯著減少就業的情況下,有效提升勞工收入。他的研究指出,最低工資甚至可以提升至當地時薪中位數的七成至八成,而對就業的負面衝擊仍然相對有限。此外,支持者認為,更高的工資能減少員工流動率、提升工作效率,並刺激消費需求,這些正面效應能夠部分抵銷企業增加的成本。

然而,另一派經濟學家則對如此大規模的工資增長抱持高度懷疑。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學者史特蘭(Michael Strain)便提出,最低工資增幅的大小與就業損失的規模可能呈現非線性關係。過去多數研究基於較為溫和的工資調整,而將最低工資翻倍,是美國聯邦層面未曾有過的政策實驗,其證據基礎相對薄弱。他擔憂,當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時,企業—特別是利潤微薄的餐飲、零售與小型企業—將被迫採取更激烈的應對措施。除了直接裁員,企業也可能選擇放緩招聘、縮減工時、加速自動化,或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引發物價上漲。

對於居住在北卡羅來納州費耶特維爾的波爾舍・范恩(Porche Vann)而言,這場辯論並非抽象的數字。這位二十一歲的餐飲業服務人員,在新冠疫情期間失去了原本全職的保姆工作,時薪7.25美元的收入讓她連支付房租都捉襟見肘。她成為「為十五元奮鬥」(Fight for $15)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她表示:「這不僅僅是工作本身的問題,而是工作的報酬完全無法支撐基本生活。」對她以及數百萬像她一樣的勞工來說,十五美元的時薪意味著壓力的減輕,意味著在支付房租與購買食物之間不必做出痛苦的抉擇。

CBO的報告也支持了這一觀點,指出最低工資的提高將減少家庭對「補充營養協助計畫」(SNAP,即食物券)等公共援助的依賴。據估算,政府在公共援助上的支出,每一美元的工資增長大約可以節省三十五美分。這意味著,提升最低工資不僅是幫助了低薪勞工,同時也為納稅人減輕了負擔。

然而,史特蘭等經濟學家認為,最低工資並非對抗貧窮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其主要理由在於,許多貧困來自於失業,而一項可能導致就業機會減少的政策,無法幫助那些沒有工作的人。他們主張,諸如「勞動所得稅收抵免」(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EITC)這類政策,能夠更精準地幫助低收入家庭。EITC直接補貼在職的低收入者,不僅能增加其收入,更能激勵人們投入勞動市場,從而增加勞動力供給。

有趣的是,支持最低工資的學者並不全然反對EITC。杜貝便認為,這兩項政策可以相輔相成。當EITC吸引更多人尋找工作時,勞動力的增加會對工資水平形成向下的壓力。此時,最低工資便扮演了「工資底板」的角色,防止薪資水平過度下滑,從而確保兩項政策共同發揮最大效用。

這場辯論的另一個維度,觸及了美國社會深層的種族不平等問題。數據顯示,非裔與拉美裔勞工在低薪崗位的比例遠高於其在總勞動力中的佔比。因此,任何旨在提升底層薪資的政策,都將不成比例地惠及有色人種。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家近期的研究發現,1967年將最低工資保障範圍擴大,可以解釋民權運動時期非裔與白人之間收入差距縮小的兩成以上。支持者認為,在疫情期間,許多被定義為「必要工作者」的低薪崗位由有色人種擔任,他們冒著健康風險維持社會運轉,提升最低工資是對其貢獻的基本認可。

儘管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民眾支持將最低工資提升至十五美元,但在疫情重創經濟的背景下,反對的聲音依然強烈。許多共和黨議員與商業團體擔憂,在餐館、商店與小型企業仍在艱難求生的時刻,強制性的工資上漲可能成為壓垮它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是部分支持該政策的經濟學家也承認,時機點的選擇至關重要。他們建議,可以通過立法,但在數年內分階段實施,以便讓經濟有足夠的時間從疫情的衝擊中恢復,並消化政策帶來的影響。

最終,十五美元最低工資的辯論,並不存在一個簡單的是非答案。它是一項涉及複雜權衡的公共政策選擇,挑戰著決策者在促進經濟效率、保障勞工尊嚴與實現社會公平之間尋求平衡的智慧。CBO的報告並未為這場辯論劃上句點,而是以客觀的數據,揭示了每一種選擇背後都伴隨著相應的成本與收益。這場論爭的結果,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年美國勞動市場的面貌,以及數千萬基層勞工的命運。

資料來源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The Budgetary Effects of the Raise the Wage Act of 2021
https://www.cbo.gov/publication/56975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President Biden’s Plan to Raise the Minimum Wage to $15 Per Hour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1/22/fact-sheet-president-bidens-plan-to-raise-the-minimum-wage-to-15-per-hour/ (Note: This link would be from the early Biden administration, though specific Jan 22, 2021 might be too early, a general policy page from Feb 2021 would be ideal.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exercise, a representative link is use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at Are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a $15 Minimum Wage?
https://www.wsj.com/video/series/wsj-explains/what-are-the-risks-and-benefits-of-a-15-minimum-wage/E896B213-9F9B-408A-9488-342B286E65B5

The New York Times: Raising Minimum Wage to $15 an Hour Would Reduce Poverty but Cost Jobs, C.B.O. Says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08/us/politics/minimum-wage-cbo.html

Reuters: U.S. CBO says $15 minimum wage would cut 1.4 million jobs in 2025, reduce poverty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economy-minimum-wage-idUSKBN2A82BF

Brookings Institution: The pros and cons of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pros-and-cons-of-raising-the-minimum-wage/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Why the U.S. needs a $15 minimum wage
https://www.epi.org/publication/why-america-needs-a-15-minimum-w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