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吉佳利特別峰會:簽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AU正式開啟一體化新時代

百年夢想的實現,關乎大陸未來的經濟命運

· 權力結構-非洲大陸,國際組織-非洲聯盟,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8年3月21日,在盧安達首都吉佳利,非洲大陸的歷史被寫下了里程碑式的一頁。在非洲聯盟(AU)第十屆特別峰會的開幕式上,近五十個成員國的代表,相繼在《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定》(AfCFTA)及其相關的《吉佳利宣言》和《人員自由流動議定書》上簽字。這場大規模的集體簽署儀式,被與會的非洲領導人形容為非洲大陸生命中的「歷史性時刻」與一個「夢想成真」的瞬間。這不僅僅是一份貿易協定的誕生,它更被視為自一個多世紀前泛非主義思想萌芽以來,非洲在追求大陸一體化與經濟自主道路上,所邁出的最堅實、最宏大的一步。AfCFTA的目標,是創建一個覆蓋超過十二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合計超過二點五萬億美元的單一市場,旨在從根本上扭轉非洲大陸內部貿易壁壘重重、經濟碎片化的局面,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此次峰會的歷史性意義,植根於其深厚的泛非主義思想淵源。非盟委員會主席穆薩·法基·穆罕默德(H.E. Moussa Faki Mahamat)在其慷慨激昂的開幕致辭中,引用了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與迦納國父夸梅·恩克魯瑪的警世名言—「如果保持分裂,非洲這個巨人就無法醒來」與「不團結,就滅亡」。他強調,經濟一體化不僅是泛非主義情懷的體現,更是關乎「非洲大陸經濟生存能力的現實需要」。峰會東道主、時任非盟輪值主席的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H.E. Paul Kagame)則將AfCFTA的願景,追溯至近四十年前的《拉哥斯行動計畫》(1980年)與奠定非洲經濟共同體基礎的《阿布加條約》(1991年)。這些歷史的迴響,共同將吉佳利峰會,定位為非洲開國元勳們未竟事業的現代傳承。

然而,在充滿歷史使命感與樂觀情緒的氛圍中,非盟領導層也清醒地認識到前路的艱鉅與外界的懷疑。法基主席坦言,非洲以外的世界,正以一種「混合著欽佩與懷疑的目光」審視著他們的努力,許多人「以一種幾乎不加掩飾的居高臨下的態度認為,我們的決定永遠不會實現」。因此,他呼籲此次峰會「必須標誌著一個決裂」,必須以實際行動來增強非洲人民對其聯盟的信心,並打破外界的質疑。他強調,非洲的青年與商界,已無法再忍受那些分割大陸、阻礙經濟起飛並使貧困永久化的壁壘。從簽署到全面實施,AfCFTA將面臨包括各國議會批准、非關稅壁壘的消除、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及各國政治意願的持續考驗。儘管如此,吉佳利峰會上展現出的空前團結—這場在尼日總統穆罕默杜·伊素福(H.E. President Mahamadou Issoufou)的有力引領下完成的談判—標誌著非洲大陸已經做出了集體抉擇:寧願選擇一條充滿挑戰的團結之路,也不願在孤立與邊緣化的舊秩序中沉淪。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一個大陸的集體誓言

2018年3月21日,盧安達首都吉佳利會議中心。來自非洲大陸各國的領導人與代表,匯聚一堂。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在近代非洲歷史上罕見的、混雜著莊嚴與激動的氣氛。在這一天,他們所要簽署的,不僅僅是一份貿易協定,而是一份旨在重塑非洲大陸經濟地理、乃至其在全球體系中地位的集體契約—《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定》(AfCFTA)。

當近五十個國家的代表—佔據了非洲聯盟成員國的絕大多數—依次走上簽署台,落筆簽署這份歷史性文件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非盟委員會主席穆薩·法基·穆罕默德將這一刻,描述為「在泛非主義的旅程中,立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時任非盟輪值主席的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則難掩其興奮之情,稱這是實現《2063年議程》中「我們想要的非洲」願景的關鍵一步。

這份在吉佳利誕生的協議,其目標之宏大,足以令人生畏。它旨在逐步消除成員國之間90%以上商品的關稅,打破阻礙貨物、服務與資本流動的非關稅壁壘,最終創建一個覆蓋55個國家、超過12億人口、經濟總量超過2.5萬億美元的單一市場。若能成功,它將成為自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以來,參與國家數量最多的自由貿易區。然而,在這份協議的背後,是長達數十年的挫折與求索,以及對非洲大陸當前困境的深刻反思。

在分裂的遺產上尋求統一

要理解AfCFTA為何如此重要,就必須理解非洲經濟的根本性困境。這個困境,是殖民時代留下的深刻結構性創傷。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歐洲殖民主義者在非洲劃定的國界,並非基於當地的文化或經濟邏輯,而是服務於其宗主國的掠奪與統治需要。

更為致命的是,他們所建設的基礎設施—鐵路、公路與港口—其走向也完全服務於殖民經濟。鐵路線的鋪設,往往是從內陸的礦山或種植園,直通最近的海岸港口,以便將原材料以最快速度運往歐洲。它們幾乎從未考慮過要將一個非洲殖民地與其相鄰的另一個殖民地連接起來。

這種「外向型」的基礎設施佈局,在各國獨立後被完整地繼承下來,並持續塑造著非洲的貿易格局。其結果是,一個奈及利亞的商人,想要將貨物賣到相鄰的貝南,其運輸成本與時間,可能遠高於將貨物海運到中國或歐洲。截至2018年,非洲內部貿易額僅佔其全球貿易總額的15%左右,而這個數字在歐洲接近70%,在亞洲也超過50%。

非洲大陸,因此成為了一個個相互隔絕的經濟孤島。各國市場狹小,無法形成規模經濟,難以吸引大規模的工業投資。各國競相出口類似的初級產品(如可可、石油、礦產),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壓價,卻需要花費寶貴的外匯,從域外進口大部分的工業製成品與加工食品。

正如法基主席在演說中所警告的,在一個「國際競爭激烈,不給弱者留任何空間」的世界裡,非洲若繼續保持這種分裂狀態,就只能永遠處於全球價值鏈的底端,其「在國際體系中的邊緣地位」也將被永久固化。夸梅·恩克魯瑪在1963年那句「不團結,就滅亡」的呼喊,在半個多世紀後,依然具有無比的現實意義。

正是在這種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壓力下,AfCFTA被賦予了遠超普通貿易協定的歷史使命。它不僅僅是為了降低關稅,更是為了從根本上重塑非洲的經濟空間,將一個個孤立的國別市場,重新整合成一個具有內在循環能力與統一經濟主權的大陸市場。

從拉哥斯到吉佳利:一個夢想的傳承

AfCFTA的誕生,並非一蹴可幾。它是非洲數代領導人與思想家前仆後繼、屢敗屢戰的結果。卡加梅總統在其致辭中,特別向那些「富有遠見」的前輩致敬,並將AfCFTA的願景,追溯至近四十年前的兩份關鍵文件:

《拉哥斯行動計畫》(1980年):這是非洲國家在後殖民時代初期,首次系統性地提出要擺脫對外部世界的依賴,實現「集體自力更生」的發展藍圖。該計畫明確提出,要透過加強區域合作,最終建立一個非洲經濟共同體。

《阿布加條約》(1991年):這份條約,正式為建立「非洲經濟共同體」(AEC)設定了法律框架與分階段實施的時間表。它將非洲大陸劃分為數個次區域經濟共同體(RECs),如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東非共同體(EAC)等,希望以這些次區域的一體化為基礎,最終拼接成一個完整的大陸共同市場。

然而,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裡,這一宏偉的計畫進展緩慢。各國國內的政治動盪、此起彼伏的武裝衝突、非關稅壁壘的根深蒂固以及各國不願讓渡經濟主權的保護主義思潮,都嚴重阻礙了一體化的進程。

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隨著非洲大陸整體和平穩定局面的改善、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新一代領導人的湧現,重啟大陸一體化議程的時機才宣告成熟。在尼日總統穆罕默杜·伊素福這位被譽為AfCFTA「冠軍領袖」的有力協調下,經過數年艱苦的談判,非洲領導人們終於在吉佳利,將前輩們的夢想,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法律文本。

從簽署到現實的漫漫長路

吉佳利峰會的成功,無疑為非洲大陸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卡加梅總統樂觀地預期,AfCFTA將提升「非洲農民、工人、企業家,特別是婦女與青年的尊嚴與福祉」,因為它將為「『非洲製造』的增值產品與服務」,創造更多的就業與投資。

然而,在演說中,法基主席也以罕見的坦率,承認了外界的懷疑與內部的挑戰。他指出,此次峰會「必須標誌著一個決裂」,必須打破過去非洲「決議很多,落實很少」的魔咒。

將AfCFTA從一份簽署的協議,變為一個真正運轉的、充滿活力的單一市場,其挑戰是巨大的:

批准的門檻:根據規定,AfCFTA需要至少22個成員國完成國內的議會批准程序,才能正式生效。這是一個考驗各國政治意願的第一道關卡。

非關稅壁壘的堡壘:相比於降低關稅,消除形形色色的非關稅壁壘要困難得多。這包括簡化與協調各國複雜的邊境海關程序、統一產品質量與檢疫標準、打擊邊境官員的腐敗行為等等。這些都需要進行深刻的國內制度改革。

基礎設施的鴻溝:即便消除了所有制度性壁壘,如果沒有能夠連接各國的公路、鐵路、港口與網絡設施,貨物與服務依然無法順暢流動。彌補非洲巨大的基礎設施赤字,需要數千億美元的長期投資。

既得利益的阻力:在各國國內,長期受保護主義政策庇護的本土產業,必然會對來自鄰國的競爭感到恐懼,並透過各種方式遊說政府,阻礙市場的開放。如何平衡自由貿易的長期利益與特定產業的短期衝擊,將考驗各國政府的政治智慧。

一個勇敢的開端

穆薩·法基·穆罕默德在其演說的結尾,引用了夸梅·恩克魯瑪在1965年的一段話:「前方的任務是偉大的,肩上的責任是沉重的;然而,這是一個崇高而光榮的挑戰—一個需要有勇氣去相信、有勇氣去冒險、有勇氣去實踐……的挑戰。」

2018年3月21日的吉佳利峰會,正是非洲大陸勇敢地接受這一挑戰的歷史性時刻。AfCFTA協議的簽署,本身並不能立刻變出繁榮,但它為非洲提供了一個數十年來最好的、能夠依靠自身集體力量來改變命運的機會。

它向世界傳達了一個清晰的訊息:非洲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接受外部制定的規則,它決心成為自身發展議程的主導者。這條道路無疑將是漫長而崎嶇的,但正如一句非洲諺語所言:「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遠,就一起走。」在吉佳利,非洲選擇了「一起走」。

資料來源

African Union: AU Member Countries Create History by massively signing the AfCFTA Agreement in Kigali
https://au.int/en/pressreleases/20180321/au-member-countries-create-history-massively-signing-afcfta-agreement

UN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frica (UNECA): African leaders sign landmark agreement to create largest free trade area since WTO
https://www.uneca.org/stories/african-leaders-sign-landmark-agreement-create-largest-free-trade-area-wto

Reuters: African nations sign landmark free trade agreement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BN1GW1S6/

Al Jazeera: Forty-four African nations sign historic free trade deal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18/3/21/forty-four-african-nations-sign-historic-free-trade-deal

The Guardian: African nations sign deal to create world's largest free trade area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mar/21/african-nations-sign-deal-create-worlds-largest-free-trade-area-afcfta

World Bank: 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 A giant step for Africa
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opinion/2018/03/26/african-continental-free-trade-area-a-giant-step-for-africa

Brookings Institution: The 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 A landmark achievement, but the real work is still ahead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african-continental-free-trade-area-a-landmark-achievement-but-the-real-work-is-still-a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