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的矛盾:2017SCO阿斯塔納峰會-規模與團結的代價

歷史性決定,是組織的強化還是癱瘓的開始

· 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權力結構-中國,權力結構-中西亞,權力結構-俄羅斯,外交戰略-外交官們的武器

撰稿人:Lia / 責任編輯:Zaphyra

2017年6月12日,隨著上海合作組織(SCO)年度峰會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落下帷幕,這個以中亞為中心的安全集團,迎來了其自2001年成立以來最重大的組織變革—正式接納印度與巴基斯坦成為其第七和第八個成員國。這次歷史性的首次擴員,使得上合組織的地理版圖從中亞延伸至南亞,其覆蓋的人口瞬間佔據了全球近一半,經濟與戰略份量也隨之顯著提升。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if)在會上盛讚上合組織是維護區域穩定的「壓艙石」,並註定將成為「全球政治與經濟的基石」。然而,在這片由官方宣傳與領導人樂觀言辭所營造的 celebratory 氛圍之下,是來自外界觀察家們深刻的質疑與憂慮。正如政治分析家凱西·米歇爾(Casey Michel)在其評論中所指出的,這次峰會「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平息外界對該集團缺乏凝聚力的擔憂」。同時吸納印度與巴基斯坦這對長期敵對的核武國家,不僅無助於合作,反而「很可能只會讓上合組織在經濟或安全領域的合作齒輪,被卡得更緊」。

此次擴員所帶來的內在矛盾,首先體現在其對上合組織核心原則的侵蝕上。上合組織成立的三大支柱之一,便是打擊「分裂主義」。然而,隨著印度的加入,該組織如今必須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印度對「中巴經濟走廊」(CPEC)—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的強烈反對,正是源於該走廊穿越了巴基斯坦控制的、但印度聲稱擁有主權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認為,這「侵犯了其領土完整」。將克什米爾這一世界上最棘手、最悠久的主權與分離主義爭端之一,直接引入到一個以反對「分裂主義」為名義的組織內部,這「只會進一步削弱該組織所宣稱的目標」。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米歇爾指出,峰會幾乎沒有討論打擊「分裂主義」的問題—這或許可以理解,因為該組織的另一個核心成員俄羅斯,本身就在烏克蘭與喬治亞支持分離主義衝突。

其次,擴員也對上合組織的另一個核心任務—反恐合作—構成了嚴峻挑戰。儘管峰會的大部分言辭都聚焦於反恐,但外界普遍認為,期望透過上合組織的平台,來促進新德里與伊斯蘭馬巴德之間實質性反恐合作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數十年來,兩國在恐怖主義的定義、根源以及跨境滲透等問題上,始終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與相互指責。將這對矛盾引入以協商一致為原則的上合組織,很可能會使其核心的反恐機構—地區反恐怖機構(RATS)—的運作,陷入高度政治化的僵局。因此,阿斯塔納峰會的歷史性擴員,雖然在紙面上極大地增強了上合組織的規模,卻也為其未來的運作效率與內部團結,埋下了一顆極不穩定的定時炸彈。領導人們將需要證明,這次擴張不會導致組織效率的同步放緩,否則,任何未來的擴員—例如由俄羅斯支持的伊朗加入案—也將同樣毫無意義。

全文

Lia Independent Media 台北報導

一場充滿矛盾的慶典

2017年6月的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見證了上海合作組織(SCO)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刻。在莊嚴的儀式中,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國旗,與中國、俄羅斯及四個中亞創始成員國的國旗並列升起,標誌著這兩個南亞宿敵,正式成為上合組織的第七和第八個成員國。這是該組織自2001年成立以來,首次擴大其成員基礎。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正如與會領導人,特別是中俄雙方所強調的,擴員後的上合組織,其地理範圍從北極圈延伸至印度洋,從中國的太平洋沿岸直抵歐洲的波羅的海,其覆蓋的人口總量佔據了全球的近一半。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更是以熱情的言辭,將上合組織譽為區域穩定的「壓艙石」,並預言其「註定將成為全球政治與經濟的基石」。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也同樣對加入該組織表達了積極的祝賀。

然而,在這場精心編排的、旨在彰顯團結與力量的外交慶典之下,潛藏著深刻的、幾乎無法調和的矛盾。政治分析家凱西·米歇爾在其評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一點:這次擴員,「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平息外界對該集團缺乏凝聚力的擔憂」。事實上,這次看似成功的擴張,更像是一次危險的戰略賭博。透過同時吸納一對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的核武國家,上合組織不僅未能增強其內部的團結,反而極有可能將自身本已脆弱的合作機制,推向癱瘓的邊緣。

被引入組織核心的對立

上合組織的決策機制,以「協商一致」為原則。這意味著,任何一項實質性的決議,都需要所有成員國的一致同意。在擴員之前,這個原則雖然有時會因中俄與中亞國家之間不同的利益考量而面臨挑戰,但總體上尚能運作。然而,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同時加入,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切。它們將三條深刻的、結構性的裂痕,直接帶入到了組織的核心。

印巴之間的敵意

這是最為明顯、也最為致命的一道裂痕。自1947年分治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已經歷了三場大規模戰爭與無數次小規模衝突。兩國關係的核心障礙—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歸屬問題—至今無解,並始終是南亞次大陸最可能引爆大規模衝突的火藥桶。

此外,在反恐問題上,兩國的立場更是南轅北轍。數十年來,新德里一直指責伊斯蘭馬巴德支持針對印度的跨境恐怖主義活動,將其作為一種非對稱的國策工具。而巴基斯坦則對此堅決否認,並反過來指責印度在其國內(如俾路支省)支持分離主義勢力。

將這樣一對在核心國家安全利益上存在根本性對立的國家,納入一個以安全合作為核心、且需要全體同意才能採取行動的組織,其後果是顯而易見的。正如米歇爾所預測的,期望透過上合組織的平台,來促進新德里與伊斯蘭馬巴德在反恐領域的實質性合作,其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上合組織的核心安全機構—地區反恐怖機構(RATS)—未來的工作,將不可避免地陷入高度政治化的困境。任何針對某一特定組織的反恐行動提案,都可能因為牽涉到印巴之間的相互猜忌而被其中一方否決。

中印之間的戰略競爭

除了印巴矛盾,印度與上合組織的主導力量—中國—之間的深刻戰略競爭,是另一道更為深層的裂痕。印度媒體在報導此次峰會時,幾乎毫不掩飾其對中國主導地位的警惕。

這種競爭,最尖銳地體現在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上。對於中國而言,「一帶一路」是其最重要的全球經濟與戰略倡-議,而上合組織則被視為推動該倡議在歐亞大陸落地的關鍵多邊平台。然而,對於印度而言,「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CPEC)卻是一個無法接受的、對其國家主權的侵犯。

正如巴基斯坦《黎明報》所指出的,印度「一直對中巴經濟走廊穿過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感到憤怒,聲稱這侵犯了印度的領土完整」。由於CPEC的核心路段,穿越了巴基斯坦實際控制、但印度主張擁有全部主權的克什米爾地區,新德里從一開始就拒絕承認該項目的合法性,並拒絕參與任何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官方活動。

這種根本性的立場對立,使得上合組織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核心議程上,陷入了癱瘓。在一個本應致力於互聯互通的組織內部,一個新成員國,卻對其主導國的最重要經濟倡議,持完全否定的態度。這使得任何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集體決議,都變得極其困難。

被侵蝕的組織原則

擴員不僅引入了新的矛盾,更對上合組織賴以建立的某些核心原則,構成了嚴峻的挑戰與諷刺。

「反分裂主義」的悖論

上合組織成立之初,其三大核心使命之一,便是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其中,「反分裂主義」的原則,對於擁有新疆、西藏等問題的中國,以及面臨車臣等分離勢力挑戰的俄羅斯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然而,隨著印度的加入,克什米爾這一世界上最複雜、最持久的分離主義衝突,也被一併帶入了上合組織的議程之內。這使得「反分裂主義」這一原則,立即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上合組織不可能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支持其成員國印度,去反對其另一個成員國巴基斯坦所支持的「分裂勢力」。同樣,它也不可能反過來支持巴基斯坦。唯一的選擇,就是對此問題保持沉默,假裝它不存在。

正如米歇爾所言,將克什米爾問題納入上合組織的職權範圍,「只會進一步削弱該組織所宣稱的目標」。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他指出,峰會幾乎沒有討論打擊「分裂主義」的問題。這背後的潛台詞或許是,該原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性的工具。因為作為組織核心的俄羅斯,自己就在積極地支持烏克蘭(克里米亞與頓巴斯)和喬治亞(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的分離主義衝突。

這種在核心原則上的雙重標準與自相矛盾,嚴重侵蝕了上合組織作為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組織的道義合法性。

被低估的峰會與被高估的團結

此次峰會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儘管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擴員峰會,但它在國際媒體上獲得的關注度卻「非常之少」。這與哈薩克官方宣傳機構的說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反映出一個殘酷的現實:在許多外部觀察家看來,上合組織依然是一個缺乏實質性行動力、更多是進行高層清談的「俱樂部」,其內部的議程與決議,對全球事務的實際影響力有限。

峰會的成果,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除了完成擴員的程序性步驟,會議並未在任何重大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其最終發表的公報,依然充滿了樣板式的外交辭令,強調團結、重申合作。

一個更大,卻也更弱的組織?

阿斯塔納峰會,將是上合組織發展史上一個長期被辯論的轉捩點。從規模上看,它無疑變得更強大了。一個涵蓋了世界人口40%以上、GDP總量超過全球20%的組織,其潛在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然而,從凝聚力與行動效率上看,它很可能變得更弱了。這次擴張—一次沒有解決任何既有矛盾,反而引入了更深刻、更複雜新矛盾的擴張—使得組織內部的離心力,首次有可能壓倒其向心力。協商一致的原則,未來很可能不再是團結的象-徵,而成為相互掣肘、導致癱瘓的根源。

正如米歇爾在文章結尾所提出的挑戰,莫迪、謝里夫以及他們在上合組織的同僚們,「將需要證明,擴張不會導致效率的同步放緩」。如果他們無法證明這一點,那麼上合組織很可能會陷入一個「越大越無力」的困境。而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未來的擴員—例如由俄羅斯力推的伊朗加入案—也將變得毫無意義,只會進一步加劇組織的內耗。阿斯塔納峰會的慶典已經落幕,但對於上合組織而言,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資料來源

The Diplomat: It’s Official: India and Pakistan Join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https://thediplomat.com/2017/06/its-official-india-and-pakistan-join-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

Reuters: India, Pakistan become full members of SCO security bloc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dUSKBN1900F3/

The Guardian: India and Pakistan become full members of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7/jun/09/india-pakistan-full-members-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sation

Dawn: Pakistan becomes full member of SCO
https://www.dawn.com/news/1338459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The SCO's Ironic Expansion
https://carnegiemoscow.org/2017/06/13/sco-s-ironic-expansion-pub-71239

The Hindu: India, Pakistan admitted to SCO
https://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india-pakistan-admitted-to-sco/article18911413.ece

Jamestown Foundation: SCO’s Astana Summit: Expansion Amidst Growing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https://jamestown.org/program/scos-astana-summit-expansion-amidst-growing-internal-contradictions/